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西夏为什么灭国最惨(西夏为何被灭族而且非常惨重)

西夏为什么灭国最惨(西夏为何被灭族而且非常惨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076 更新时间:2024/2/18 19:28:09

1225年春,成吉思汗率领西征大军回到土拉河蒙古大营,经短暂休息之后,当年秋天,他再次出征,迎来人生中最后一场征战——消灭西夏。

西夏,由党项羌建立,初兴起于夏州(今陕西横山县),故自称大夏,或邦泥定国(汉意白高大夏国),因地处宋辽之西,故史称西夏。此外,在中外史籍中,还有唐兀、唐古忒、唐兀特、唐兀惕等不同的称呼。

党项羌在唐朝中后期从青藏高原东迁,趁唐宋之交中原大乱,无暇西顾之际,崛起于贺兰山下,靠强悍的战斗力,逐渐强大,建国称帝。西夏全盛之时,占据今天宁夏全境、甘肃河西走廊、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号称“方两万里,州郡二十二”,是宋、辽、金之时的西北强国。

党项人靠着巧妙的外交手腕,游走于宋辽两国之间,以小博大,在大国夹缝中顽强生存,宋辽两东方大国都奈何不得。

及金国兴起,灭辽,又南下攻宋,夺得中原地区,逼得宋廷南迁。西夏依然故我,穿梭于南宋、金两国之间,与两国时战时和。当东方出现宋、辽、金此消彼长、兴衰替代的变化时,西夏岿然不动,扼守西北,傲立于贺兰山下。

蒙古崛起时,西夏已经立国160余年。

面对蒙古、金、南宋的东方三国鼎立之势,西夏仍然以不变应万变,在蒙古和金之间,时而结盟,时而征战。

西夏扼守河西走廊,掌控进入西域的咽喉地带。因此成吉思汗西征之时,不得不绕过河西走廊,故而,他决不能允许西夏长久地存在下去。

西夏与克烈部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1203年,克烈部被灭后,王罕被杀,其子桑昆逃脱。1205年,蒙古人征讨乃蛮时,从当地人口中得知,桑昆曾逃入西夏境内(其实也就是慌不择路之下,流窜路过罢了)。

蒙古初兴,决定南下征伐之时,对西夏、金两国如何取舍,内部意见不一。金是蒙古世仇,按理应该先伐金,但成吉思汗觉得,金是大国,想要征服,短期内肯定很难做到;反观西夏,虽然亦强悍,毕竟是小国。如果设法迫使西夏屈服,破坏夏金联盟,等于剪除了金之侧翼,然后可以全力攻击金人。

1205年,成吉思汗建国前一年,蒙古人以西夏收留仇敌为由,南下攻击西夏边境,攻克力吉力寨,这是蒙古和西夏的初次交锋。不过,此次战争属于匆匆路过,顺手牵羊式的打劫,并没有深入西夏腹地。

1207年,蒙古人再次出击,攻打西夏边城斡罗孩城(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境内),遭到党项人的顽强抵抗,久攻不下,只好返回。

蒙古人入侵,令西夏朝野震惊,意识到如今遇到的新敌,与以往宋、辽、金截然不同。夏桓宗李纯佑下令加强边境防卫,加固都城城防,将国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改名为中兴府,摆出奋发图强的姿态。没多久,西夏内部发生政变,罗太后与镇夷郡王李安全勾结,废黜桓宗,李安全即位,是为夏襄宗。

1209年3月,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南下攻夏,经黑水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南)北,过斡罗孩城,攻入河西,成功夺取了高昌回鹘。西夏方面,由夏襄宗儿子李承祯、大都督府令公高逸统率五万大军迎战,结果夏军战败,李承祯败逃,高逸被俘后不屈而死。

同年四月,蒙古军围困斡罗海城,夏军誓死抵抗,最终不敌,城池陷落。拿下斡罗孩城后,蒙古军逼近克夷门(其具体位置不明,一说在贺兰山三关口,也有说在今内蒙古乌海市附近),剑锋直指中兴府。

克夷门为西夏扼守中兴府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攻破,蒙古铁骑将直接逼近都城。克夷门本来就有七万大军驻守,夏襄宗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令大将嵬名令公(西夏建国后,李元昊改姓嵬名,估计此人是皇族成员)再带五万大军前去协防。

西夏军队在克夷门苦苦支撑了两个月,但最终没有抵挡住蒙古大军的攻势,关隘被攻破,嵬名令公被俘。

都城危在旦夕,夏襄宗亲自登城督战。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及九月,天降大雨,黄河水暴涨,蒙古人沿河筑堤,以抬高水位,企图引黄河水灌城。中兴府被水困月余,浸泡日久的城墙眼看就要崩塌,西夏上下陷入绝望之中。

情急之下,夏襄宗向金人求助,时金章宗新丧,卫绍王完颜永济继位。金朝群臣大多数赞成出兵帮助西夏,可惜卫王永济是个草包,鼠目寸光,根本没有远见。他断然拒绝了群臣的建议,竟然称敌人相互攻战,是我国之福气,有什么好担忧的,摆出幸灾乐祸、坐观成败的姿态。

此时出现意外,黄河河堤决口,洪水冲向蒙古军营,蒙古人只得撤退。在攻陷斡罗孩城时,蒙古军俘虏了西夏太傅讹答。成吉思汗放他回中兴府,对西夏皇帝晓以利害,劝趁早投降。

在讹答的劝说下,万般无奈的夏襄宗只好向蒙古嫁女求和,将察合公主献给成吉思汗,缴纳大量财物,接受了与蒙古结盟伐金等严苛条件。蒙古人遂放回嵬名令公,撤军北返。

其后一段时期,西夏被迫追随蒙古人讨伐金人,蒙古人这种做法的巧妙之处在于,使得夏金之间无法联合起来与蒙古作战。他们自相残杀,削弱了国力,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民众迁怒于朝廷,官民之间更加疏远,隔阂不断加深。

1211年,西夏再次发生政变,夏襄宗被废除,齐王李遵顼即位,是为夏神宗。在这期间,蒙古接连发起对金战争,尤其是野狐岭一战,金人元气大伤,蒙古人进入居庸关。昔日能征善战的女真人,经过百余年的安逸生活,早已没有了当初雄风,只能连连败退,被动挨打。

西夏人恨金人当初见死不救,于是有人主张,趁金朝被蒙古人打得喘不过气来之时,趁火打劫,夺其国土。

夏神宗宣布与金人彻底决裂,连破金朝邠州、泾州,围困平凉府和东胜州。西夏还派人到南宋相约共同伐金,不过遭到了拒绝。

成吉思汗就这样不露痕迹地瓦解了夏金联盟。

金人虽然被蒙古人打得无力还手,但尚能应付西夏,他们很快还击。1216年12月,金朝兵分两路,一路攻打西夏盐、宥、夏诸州,一路攻击威、灵、会诸州,夏神宗派出两路人马迎敌,战事陷入胶着状态,双方各有胜负。

1217年1月,西夏追随蒙古人攻击金朝平阳府(山西临汾西南),金人顽强抵抗,蒙古人战败,西夏也只好撤兵。在返回路上,夏军在宁州(今甘肃宁县)遭到金人伏击,损失惨重。

西夏屡次随蒙古与金作战,但蒙古人并不领情。就在当年,成吉思汗再次要求西夏派兵跟随蒙古西征。西夏不过是个三百万人口的小国,连年征战,早已民生凋敝,田园荒芜,根本无力再支撑战争。

根据《蒙古秘史》记载,当时有个叫阿沙敢不(此人只在《秘史》中出现过,未见于其他史书)的权臣已把控了西夏朝局,断然拒绝了蒙古人的要求。

成吉思汗遂再度发兵攻夏,大军包围了中兴府。夏神宗惊慌失措,将中兴府的烂摊子丢给儿子李德旺,自己则带领一班亲信跑到灵州避难。蒙古大军压境,西夏自知难敌,只好委曲求全,派人求和。成吉思汗此时志在西征,同意与西夏言和。

1223年,蒙古太师国王木华黎率军进攻金朝凤翔,派使者要求西夏派兵助战。西夏朝堂上,分为附蒙和盟金两派,两派之间,互相攻讦,势力对比也是此起彼伏。

在蒙古要求派兵追随西征时,以阿沙敢不为首的盟金派占上风,如今却是附蒙派占多数。夏神宗本人立场不坚定,在两派之间摇摆不定。

太子德任坚决反对追随蒙古人伐金,夏神宗命他率军出征,德任提出宁愿削发为僧,放弃太子之位,也不遵命。夏神宗一怒之下,将他囚禁在灵州,御史中丞梁德懿也因劝谏遭罢官。

夏神宗决定派兵十万助蒙古伐金,然而,战事进展并不顺利,凤翔久攻不下,西夏觉得取胜无望,干脆中途自行撤退。木华黎遣使指责西夏背盟,派兵攻入积石州,大肆劫掠,摆出一副誓不罢休的姿态。

夏神宗早被蒙古人吓破了胆,这个状元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既中过状元,后来又称帝的皇帝)不愿意背亡国之君的骂名,干脆撂挑子,在当年年底将皇位传给儿子李德旺,自称太上皇。

没多久,木华黎病死。夏献宗李德旺觉得成吉思汗远征花剌子模前景难料,而伐金蒙古军主帅新丧,是难得的翻身良机,于是派人联合漠北诸部,企图南北夹击蒙古。

不料计划尚未实施,就被木华黎之子孛鲁察觉,他立刻率军伐夏。1224年9月,蒙古大军攻克银州(今陕西米脂),西夏大将塔海被俘,万余人阵亡,丧失马、驼、牛羊等数十万头,损失惨重。

夏献宗惊慌失措之下,派使者到蒙古军营,称愿意将儿子送到蒙古做人质,以换取和平,但没多久便后悔了,质子终没成行。

孛鲁明白,以手中兵力尚无力消灭西夏,此举意在警告党项人不要轻举妄动,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然而,党项人毕竟也是马背上兴起的战斗民族,灭国亡种之时,绝不甘心就这样束手待毙,夏献宗想放手一搏。

单靠西夏自身力量,根本无力对抗蒙古人,金朝也被蒙古人打得元气大伤,为今之计,唯有两家尽释前嫌,抱团取暖,联合抗击蒙古,才能存活下去。

西夏的提议,得到了金朝方面的积极回应,两家约定,此后互为兄弟之国,使用本国年号,若遇到蒙古入侵,互为援引。

夏金结盟的消息传到蒙古,成吉思汗认为,决不能让它们的结盟图谋得逞。1225年秋,不顾数载西征的劳疾,成吉思汗毅然决定亲率大军南下攻夏,谁也没想到,此战将是他人生中最后一场征战。

这一年,成吉思汗六十四岁。

标签: 灭国西夏惨重为何非常而且为什么灭族

更多文章

  • 古代诏是什么意思(古汉语中诏念什么,指什么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诏念,含义,意思,古代,什么,汉语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一个汉字“詔”,“詔”在现代汉语简化为“诏”,其详情如下:詔(诏)。读音有两个:(一)zhào。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诏,告也。从言,从召,召亦声。”许慎认为诏是会意兼形声字。清代严章福《说文校议议》称:“当作从言,召声。

  • 明朝李善长简介(开国功臣李善长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善长,功臣,简介,结局,明朝,最后,开国,怎样

    明开国六公爵首位,且已年老气衰,朱元璋为什么还要处死李善长?李善长是大明开国六公爵之一,功劳位居第一,之后才是徐达、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朱元璋经常拿李善长对比萧何,对比功勋,李善长或许堪比萧何,但要比心态和智慧,李善长就差得远了。在大明建国之前,李善长主要负责朱元璋军队的后勤和保障工作,工作事

  • 古时候地震仪是谁发明的(我国古代测定地震的候风地震仪)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地震仪,候风,测定,发明,古时候,古代,我国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这是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与他同时代的学者,也是他的好友崔瑗曾说他“奇技伟艺,磊落炳焕。术数穷天地,制作侔造化”。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这位东汉奇才到底有多牛?说起张衡,必须提到候风地动仪。东汉时期,地震频繁,张衡发明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

  • 河南简称豫的由来是什么(河南的简称为什么是豫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简称,河南,豫字,由来,为什么

    在中国,每个省份都有自己专属的简称,例如山西的简称“晋”,山东的简称“鲁”,河北的简称“冀”,河南的简称“豫”等等。不同的省份简称来源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地理因素命名的,如湖南的“湘”,就是源自湘江。古国九州命名的,如山西的“晋”,就是因为春秋时期归属晋地,还有一些就是取自省份名字中的一个字,这种就比

  • 隆裕太后简介百科(清朝时期隆裕太后的个人信息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隆裕,百科,简介,介绍,信息,时期,太后,清朝,个人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病逝于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享年46岁。隆裕太后是光绪皇帝的皇后,却终生没有得到光绪皇帝的宠爱,被冷落了大半辈子,成为后宫里郁郁寡欢、独守空房的“寡妇”,也没有生育一男半女。1912年2月12,隆裕太后以末代皇帝溥仪的名义,颁发了著名的《清帝逊位诏书》,宣布溥仪退位,结束

  • 唐僧的性格特点(西游记中唐僧是一个什么样的和尚)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僧,和尚,特点,性格,什么样,一个,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小说,里面的故事深受大家的喜爱,而且西游记本身也是个大IP,改编的影视剧也是层出不穷。西游故事的主调是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但有趣的是,西天取经的团队领导者唐僧,在大多数人看来,实在是能力太差劲。唐僧这个人,缺点很多,尤其是面对要去取经这样的事,这些缺点就更加突

  • 民间传说老鼠嫁女的故事(老鼠嫁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老鼠,民间,道理,传说,告诉,故事,什么,我们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老鼠夫妻,他们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心地善良,乖巧懂事,老鼠夫妻十分疼爱她。女儿长大之后,老鼠夫妻开始为她物色结婚对象,但是他们挑来挑去,都选不出一个令他们感到满意的女婿。老鼠爸爸皱着眉头,说道:“我们的女儿这么优秀,一定要给她找一个全天下最出色的丈夫才行。”老鼠妈妈赞同地点头

  • 著名发明家有哪些人物(中国古代十大最受欢迎发明家)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发明家,人物,欢迎,著名,中国,古代,哪些

    第一位、鲁班(前507-前444年) 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字依智,名班。后人称他为鲁班。鲁班算是一个伟大的木匠,像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夫头、墨斗、尺子等都是鲁班所发明的。他绝对堪称中国古代十大发明家之首。第二位、张衡(78-139年) 张衡,字子平,东汉南阳人。张衡曾经做过《两京赋》,

  • 赣是哪个省的简称(江西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情况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简称,地理,江西,位置,情况,发展,哪个,怎么样

    江西省,简称赣,位于我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北临湖北、安徽,东毗浙江、福建,南接广东,西连湖南。江西因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赣江自南而北贯穿全境,故而简称赣。江西境内有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故江西又称赣鄱大地。江西风景秀丽,名胜众多,如庐山、井冈山、滕王阁、三清山、龙虎山等。我国按地理

  • 李白被后人称为什么(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还是诗圣)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诗圣,诗仙,李白,称为,后人,什么,还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称誉为“诗仙”。李白之所以叫李白,字太白,是李母梦见长庚星入怀,故给李白起名太白,太白金星的意思。而青莲居士则是李白鄙弃世俗,苦寻佛教禅静的内心追求。既然名号都有来历,缘由,那么美誉“诗仙”又是从何而来呢?有人说:是因为李白诗写得好,身上又自带侠骨仙风,故人称“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