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故宫是哪个朝代建的(历史上哪个朝代建造了北京的故宫)

故宫是哪个朝代建的(历史上哪个朝代建造了北京的故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607 更新时间:2024/1/20 1:31:48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年。8月18日,“紫禁城建成600年纪念券”发行仪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故宫在中国皇家建筑中达到了顶峰,其在建筑功能、结构、空间、防御性、耐久性、布局上,都是历代宫殿建筑中的集大成者,因而文化价值极高。

故宫虽为明朝所建,但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大体为清朝时的建筑。其中的原因,值得细说。

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营建新皇宫

紫禁城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在此之前,故宫所在地是燕王府,燕王是明成祖朱棣做藩王时的封号。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在南京继位,改年号为永乐,并宣布“建文”这个年号非法,虽然在法统上否决了建文皇帝,但是朱棣还是觉得皇位不稳,此时他想到了迁都,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大本营北平。

于是,永乐元年,朱棣将北平升级为北京,开始向北京移民。三年之后,朱棣以蔡信为“总设计师”,下令在燕王府的基础上建设新的皇宫,并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

四年后,奉天殿(今太和殿)落成,朱棣急不可待地来到北京在奉天殿接受群臣朝贺。

杨宽先生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中指出,“与此同时,永乐正准备迁都,皇城、宫城和主要宫殿也正积极准备起建,不仅规划已定,人力物力也多已调集。”

朱棣派出专门的官员,走访全国各地,寻找名贵的石材和木料,运回北京。寻找材料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很多人为采集木料而丧命,石料的开采和运输也是困难重重。

史料有这样一则记载:保和殿的北门有一块汉白玉石雕刻的丹陛石,重达2000余吨。

为了把这整块石料运到北京城内,劳工必须等到寒冬来临的时候,在路面上洒满水,结成冰之后,用了28天,才把它弄到故宫里。还有宫殿使用的砖瓦,也是专门烧制,然后通过运河运到北京城。

营建故宫的高潮出现在永乐十五年,陈桥驿在《中国六大古都》称,“当时有二十三万工匠、上百万民夫和大量兵士被迫投入宫殿营建工程,全国各地担负繁重劳役的劳动人民,更是不计其数。”

最终,这项规模浩大的工程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11月完成。次年元旦,朱棣在新落成的皇宫里接受百官朝贺,并正式下诏改北京为京师,南京降为留都。

这座新皇宫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建造,同时达到左右均衡的效果,并加上了风水学、阴阳五行学、星象学等玄学知识,所以叫“紫禁城”。

然而,就在故宫落成不久,便遇到了雷击,继而引发了火灾。由于火势较大,三大殿奉天殿、谨身殿、华盖殿又连接为一体,三大殿都被大火焚毁。

以现在的科学目光来看,引发这次火灾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没有避雷针,加之明成祖时期的三大殿地面建筑全部由木材构成,容易起火。不过,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并不发达,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天谴”,是上天对朱棣擅夺皇位的报应。

于是,要求还都南京的呼声开始高涨。朱棣顶住了各方的压力,拒不迁都。三年之后,他病逝于第五次北征的路上,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修还是不修,明仁宗面临国都选择

朱棣死后,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洪熙皇帝。明仁宗的名声不算显赫,但纵观其一生,这位以肥胖著称的短命皇帝,绝不负“仁”字之名,这单从其对故宫的态度便能看出一二。

出于对“天谴”的恐惧和连年征战对国库的消耗,朱棣在他人生最后三年并没有修复故宫。因此,在朱高炽即位时,故宫的主体建筑依旧是一堆废墟。

此时摆在朱高炽面前的问题很明确,故宫还修吗?这个问题从表面看是一个工程修复问题,背后却隐藏着国都之争,修故宫,意味着继续定都北京,相反,则预示着皇帝将会还都南京。

故宫三大殿

虽然做皇帝是个新手,但是在朱棣北征期间,朱高炽一直以太子身份监国,因此他拥有丰富的政治经验。经过考虑,朱高炽决定不修故宫,回銮南京。朱高炽这样做的原因,大体有两个。一是他的身体原因。史载朱高炽有哮喘病,因此他对气候非常敏感。

北京空气非常干燥,这让朱高炽非常不适应,回到南京之后,就没有这方面的烦恼了。二是出于国计民生的考虑,自唐宋以来,中国的经济重心就已经南移,到明朝时期,南方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迁都北京后,每年都需要从南方运来大量粮食、物资,来供给朝廷的开支。这一点正如朱高炽所说的,“南北供亿之劳,军民俱困,四方向仰,咸仰南京,斯亦吾之素心”。

明仁宗在还都的想法成熟后,便开始为回南京做准备。他先令驸马都尉沐昕掌管南京后军都督府,又令太监王桂和郑和领官军镇守南京,还把太子朱瞻基派往南京,下令修葺南京宫殿。

最重要的一项准备,莫过于向天下宣布“朝廷将还都南京,将北平仍称为行在,南京复为京师”。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正当朝廷为还都南京做准备时,铁了心要回南京的明仁宗却突然驾崩。

朱高炽驾崩后,即位的是明宣宗朱瞻基,他想遵从父亲的遗愿迁回旧都,但是南京频繁的地震给这位新皇帝留下的印象实在太过深刻。

史载,宣德元年到宣德八年,南京地震三十五次,北京地震五次。因此,南京密集的地震,使得明朝还都南京的工作被打断,直到朱瞻基驾崩,首都仍在北京。

至正统年间,明英宗朱祁镇正式下诏以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至此明朝都城的问题终于解决了。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朱瞻基虽然对国都犹豫不决,但是开始着手对北京故宫进行修复。到正统六年(1441年),永乐朝被烧的三大殿才终于重建修补完毕,历时大约有二十年。

自明英宗之后,故宫也时常遭遇火灾,所幸火势并不算大。

效仿项羽李自成火烧紫禁城

明末,面对满清八旗兵和农民起义军的夹攻,崇祯皇帝纵然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无力回天。看着北京城下黑压压的农民起义军,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

“闯王”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很快便走进了故宫,看着眼前富丽堂皇的宫殿,李自成震惊了,他迫不及待地在皇宫搜刮财物、寻找美女,他的部将也对明朝旧官进行“清算”。

这使得他失去了中上层官僚的支持,此时,在山海关外虎视眈眈的清军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会。

在前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帮助下,清军在一片石击败了李闯王的军队,扫清了问鼎中原的最后一个障碍。

一片石之战败退之后,李自成知道自己在北京待不下去了,便急匆匆在武英殿称帝。在临行前宰相牛金星说:当年西楚霸王入咸阳,离开的时候,火烧阿房宫,绵延三百里,何其壮哉?

大王不如效法西楚霸王,也烧掉紫禁城,一则楼台亭阁不会遗留于人;二则不失霸王风范。李自成一听有理,立马派人烧了紫禁城,之后逃往西安。

这场火烧得非常大。据朝鲜《李朝实录》载:“宫殿悉皆烧尽,惟武英殿岿然独存,内外禁川石桥亦宛然无缺。烧屋之燕,蔽天而飞。”

现在的故宫以乾隆时期风格为主

清朝入关后,一改历史上改朝换代之际后朝对前朝的宫殿采取焚烧、拆毁、废弃的做法,对明朝皇帝建的紫禁城拿来就用。当然,有些是必须改的,如名称,大明门就改叫大清门。有些可改可不改,也改了,如三大殿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清朝入住紫禁城的第一位皇帝是顺治帝,首要的大事就是修复李自成烧过的太和殿。顺治帝历时14年,将故宫中路建筑基本修复,并抢先把太和殿修复了。顺治大婚的时候也是在保和殿,那时候叫位育宫,康熙早年也一直住在保和殿,直到乾清宫修好了,康熙才搬到乾清宫。

保和殿北门的汉白玉石雕刻丹陛石

康熙皇帝继位后,修太和殿的任务也格外重。也许因为刚刚入住紫禁城的顺治皇帝修复太和殿太过匆忙,仅仅过了20多年,康熙皇帝就得再修一次。10年之后,太和殿又被烧毁,康熙还得重建。

乾隆即位后的六十年间,对故宫进行了大规模增建和改建。宁寿宫也就是现在的珍宝馆,都是乾隆时期修缮的。还有很多牌匾也都是乾隆时期改的。清前期,满文牌匾都是对汉文的音译,到了乾隆时期,很多改为了意译,乾隆这是为了剔除满语中的汉元素。

在乾隆以后,清朝皇帝对故宫基本都是小修小补,整体的格局,没有大的变化。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故宫,虽然是明永乐时期定下的基本规模,但以乾隆时期的风格为主。

标签: 朝代故宫建造历史北京哪个

更多文章

  • 童年的作者简介和主要内容(高尔基的童年写的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高尔基,简介,作者,内容,童年,故事,主要,什么

    《童年》高尔基《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记叙了作家少年时代的生活。他出身贫寒,只念过三年书,自学成才,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大文豪。不像大多数家庭,作家的少年时代是与外祖母、外祖父一起生活的。主人公阿廖莎三岁丧父,母亲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里。外祖父卡希林是一个小染坊主,性情乖戾,脾气极坏,

  • 项羽虞姬的历史事件简介(历史上项羽虞姬的爱情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羽虞姬,简介,项羽,事件,故事,爱情

    美好的爱情是生死相依、不离不弃,项羽与虞姬的故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虞姬,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妻子,是项羽毕生钟爱的一个女人。有人说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项羽与虞姬的故事是一个凄美爱情故事,我们一起看看。这项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国贵族,秦始皇灭楚后,迁移到今江苏省宿迁县过隐居生活。

  • 明朝徐达活了多少岁(历史上的徐达是吃烧鹅死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徐达,历史,明朝,多少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位“草根皇帝”,他出身平凡且普通,家里兄弟姐妹多,靠种地为生,为生活所迫,他还当过和尚讨过饭。他能够开创明朝,除了自身优秀之外,也得到了许多良臣武将的帮助。然而历史上,许多开国皇帝,在建立自己的皇朝后,都干过杀死功臣之事。朱元璋也是如此,跟他一起开创了明朝盛世的功臣,没有几个人

  • 洪门创始人是谁(洪门创始人到底是洪文定还是陈永华)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洪门,创始人,洪文定,陈永华,到底,还是

    有人说洪门创始人是洪熙官的儿子洪文定,他学会了虎鹤双形,打败了白眉道长,让洪拳发扬光大,在传播洪拳的过程中创立了洪门;还有人说“洪门”是香港导演洪金宝、刘家良自编自导的,现实中根本就没有洪门的存在。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呢?据笔者了解洪门的创始人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部将陈永华,始于清康熙十三年。也就是鹿鼎

  • 天下苦秦久矣什么意思(解释一下天下苦秦久矣是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苦秦,天下,意思,解释,什么,一下

    秦国一统天下之后不过十几年就被各方的起义所推翻,从而也留下了一句话:天下苦秦久矣。意思就是秦律严苛,不断的压榨民力,让整个天下人都非常的痛苦。但是同样一部秦律,为什么在秦国时期能够成为富国强兵的法宝,而在一统天下之后反而成为了它的催命符呢?若说天下苦秦久矣,那么最先受整个苦的,应该是最初的秦国人啊,

  • 女儿红酒的来历(女儿红酒背后的故事及代表的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红酒,女儿,来历,意义,代表,故事,背后

    浙江绍兴是酿酒名乡,在绍兴还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嫁人要嫁真心郎,喝酒要喝女儿红。”看来绍兴酒中最著名的则属女儿红了。所谓女儿红到底是什么样的酒?难道真的是女儿酿的酒吗?绍兴是驰名中外的黄酒之乡,女儿红也是用糯米、红糖等发酵而成的黄酒,呈琥珀色,也就是橙红色。它有着最独特的味道,甜、酸、苦、辛、鲜、涩

  • 苏联面积多少平方公里(二战后苏联国土有多大面积 )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实力剧增,成为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在版图拓展方面,苏联新增了54万平方公里土地,并构建了一条与美国对峙的军事分界线,这条分界线从德国吕贝克一直延伸到意大利的里雅斯特。但接下来本文的重点不是美苏的对峙,而是探讨这些二战后的新增领土是如何进行分配的。众所周知,

  • 及笄是指多少岁(髫年豆蔻及笄破瓜分别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破瓜,豆蔻,及笄,髫年,多少,分别,什么

    豆蔻年华,是一个汉字成语,意思是指少女十三四岁。形容女子的年龄,也是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这个典故出自小李杜中的小杜(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提起这首诗,话说是杜牧离开扬州的时候,写给一位只有十三岁左右的风尘女子的。诗中用优美的语

  • 历史上的朱瞻基是什么人(明朝皇帝朱瞻基的介绍百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朱瞻基,百科,皇帝,介绍,历史,明朝,什么

    热播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朱瞻基的英明让不少观众对他颇有好感。然而,在一些野史及文学作品中,朱瞻基的形象却是一个爱斗蟋蟀的享乐天子,与电视剧中的英明神武相去甚远。那么,历史上的朱瞻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皇帝呢?一、促织皇帝朱瞻基爱玩蟋蟀的传说,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明朝小史》,便有“帝酷好促织之戏,遣

  • 虞姬为什么要自刎(霸王别姬电影虞姬自刎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虞姬,自刎,霸王别姬,原因,电影,为什么

    乱世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而项羽这位年轻的英雄,心里有着远大的理想,宏伟的抱负。他在硝烟弥漫的背景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启了短暂但却传奇的一生。项羽年少时便展现了通天气魄,项梁教其读书练剑,而他却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名,学剑只能和一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因此对项羽刮目相看,他有预感,这位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