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曹爽有击败司马懿的机会吗(司马懿夺权曹爽有兵不反抗)

曹爽有击败司马懿的机会吗(司马懿夺权曹爽有兵不反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169 更新时间:2024/1/2 13:39:55

你能指望“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结束八王之乱吗?

曹爽就这么个货色。“肉食者鄙,焉能谋”,但肉食者未必鄙。只有肉食者堕落了,才会鄙。而曹爽恰是这样的肉食者。

如果曹爽死不投降,他能力挽狂澜、剿灭司马懿吗?

可以说,在政变的关节点上,天时、地利、人和,曹爽全占了。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是天时

司马懿的确发动政变了。但问题是司马懿为什么不在抵抗蜀汉的关中发动政变,也不在剿灭公孙渊的辽东发动政变?抵御蜀汉、征伐辽东,司马懿可是手握重兵啊。

因为辽东和关中都不是首都。要发动政变,一定要选在首都;在关中和辽东发动“政变”,那是割据造反。司马懿割据造反,曹魏朝廷一巴掌就能他呼死。

那在首都有什么区别吗?因为首都是政治中心。只要成功,司马懿便能接管曹魏的整个权力系统和道义合法性。但这一切的关键点是曹魏皇帝曹芳。然并卵,曹芳恰恰不在首都洛阳,而是捏在曹爽手里。

春,正月,甲午,帝谒高平陵,大将军爽与弟中领军羲、武卫将军训、散骑常侍彦皆从。

别说皇帝曹芳不在首都洛阳,就是曹氏宗族的主要掌权派,也没在首都洛阳。政变,第一是摧毁旧的权力系统,第二是建立新的权力系统。因为在首都,这一切都好办。同时,还因为在首都,所以顺手也把道义的合法性薅住了。

但是,只要皇帝不在,那一切都免谈。首先是旧的权力系统没法摧毁,曹爽活得好好的,而且曹爽的骨干人马也活蹦乱跳。其次是这个道义的合法性,首都之所以是政治中心,是因为皇帝这个国家领袖和朝堂这个中央政府都在首都。但皇帝不在,你这个政治中心就要打折50%。

就天时这个因素来说,谁更有分量?肯定是曹爽,只要捏住了皇帝,曹爽便可以挟天子以令不臣。曹芳一到诏书,司马懿就是乱臣贼子。

其次是地利与人和

这两个就没必要拆着说了。因为一个人、一件事就把这两个因素全给带出来了。这个人是桓范,这件事是桓范出逃。

及宣王起兵,闭城门,以范为晓事,乃指召之,欲使领中领军。

司马懿的政变操作,要多粗糙有多粗糙。因为他把同盟找错了。政变突起,立即抢权,重点是抢禁军军权。曹魏禁军分掌在中领军、中护军、中都护等几个高级将军手中。一般以中领军最重。司马懿抢权成功之后,就要把权力放在自己人手里。但他把人找错了。中领军这么重要的位置,竟给了大司农桓范。这个操作也没谁了。

司马懿凭啥政变?什么阴养死士、什么装病装死,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的手中,也捏着一支禁军。

曹爽是不是脑子有病?竟让司马懿掌握了一支禁军。他就是脑子有病,正常人都不会这么操作。曹爽当了老大之后,立即死命欺负司马懿。其中一个手段就是向司马懿的关中军团掺沙子。但掺起来费劲。

于是,司马懿跟曹爽说:你也别费劲了,我直接把关中军团给你得了。我老了、也不想斗了,但我儿子还年轻啊,总得培养一下吧。于是,作为政治交换,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就被任命为中护军、掌了一支禁军。这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最硬底牌。

曹爽之弟曹羲任职中领军,但没啥用,因为他跟着曹爽一起出城扫墓了。然后,司马懿竟要把中领军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桓范。而桓范呢?桓范的操作也是神奇,直接抛出洛阳,向曹爽投降了。

范至,劝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发四方兵以自辅。爽疑未决,范谓羲曰:“此事昭然,卿用读书何为邪!于今日卿等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质一人,尚欲望活;卿与天子相随,令于天下,谁敢不应也!”

桓范一跑,司马懿就傻眼了。史载:宣王谓蒋济曰﹕“智囊往矣!”这是啥意思?之所以冒险发动政变,主要是因为曹爽是个二百五。但桓范不是啊,桓范不仅不是傻子,而且还是智囊,也是官场老油条。但这个智囊却跑到曹爽一边了。

桓范这个老江湖,当即就指出了司马懿的本性:这家伙要么不干、要干就往死里干,曹爽你们不会有退路。同时,他还指出了司马懿政变的致命要害,那就没控制住皇帝。所以,桓范直接建议曹爽跟司马懿死磕,而且咱们有皇帝,完全能磕得过。

这就是人和了。

桓范出逃,说明司马懿并没有百分之百地控制曹魏朝堂。而桓范完全可以辅助曹爽平定政变、夺回权力。然并卵,曹爽是个草包。一众曹氏权贵也“俱不言”,没主意了、不说话了,关键是怂了。政变这种大阵仗,以前就没见过。

但是,不要紧。桓范继续鼓动,一定要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给这群废物讲清形势。

范又谓羲曰:“卿别营近在阙南,洛阳典农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诣许昌,不过中宿,许昌别库,足相被假;所忧当在谷食,而大司农印章在我身。”

你曹羲是中领军啊,中领军的别营在城南、洛阳典农的屯田部队在城外,咱们有军队。而许昌也没多远,那里是武器库啊,咱么有武器。关键是我桓范逃跑的时候,也没落下大司农的印章,皇帝曹芳发诏、大司农出令,咱们还有粮食。

城南别营、洛阳典农、许昌武库,以及天下粮草,这可以算地利了。或者说,这也是要害关键点上的硬实力天时。

最后,什么天时地利人和也抵不过主公的“英明”

形势分析完了,你再看司马懿拿啥跟曹爽斗?

皇帝在曹爽手里,司马懿手中只有一个郭太后。但皇帝他妈也不如皇帝好使啊。司马懿手中捏着朝堂,但捏着硬权力的曹氏骨干可全在曹爽这边儿。关键是朝堂出了叛徒,九卿之一的大司农桓范都跑了,还有多少人想跑?只不过司马懿把城门封了,他们跑不出去。

但是,曹爽草包,整个权力中枢的曹氏宗族集体草包。

你这就没法玩了。任凭桓范把吐沫星子都吐干了,老曹家哥几个死活不说话。关于利弊分析,曹爽犹豫了一整夜,最后的拍板竟是我投降。

羲兄弟默然不从,自甲夜至五鼓,爽乃投刀于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

这时候,桓范哭死的心都有了。自己本想改换门庭,然后富贵逼人,结果却改投了一群猪。而自己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司马懿这种狠人,绝不会给曹爽东山再起的机会,肯定是往死里整,而桓范自己也会跟着陪葬。

范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

最后,就如桓范所料,司马懿没有放过曹爽这伙人,也没有放过他,统统灭族。那么,曹爽为什么就那么蠢?他看不出形势吗?

看不出,死活也看不出。而且,曹爽的蠢,司马懿一伙人心知肚明。但史书记载出了分歧。

晋书记载:

大司农桓范出赴爽,蒋济言于帝曰:“智囊往矣。”帝曰:“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必不能用也。”

跟司马懿一起发动政变的蒋济立即就慌了:智囊跑了,这可怎么办?司马懿则不急不慢:驽马恋栈豆,曹爽这个蠢货一定不会用桓范这个智囊。

而《资治通鉴》的记载却完全调了个个儿:

懿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范则智矣;然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

司马懿慌了,反倒是蒋济说出了“驽马恋栈豆”。

那我们该信谁?

最好信《资治通鉴》。一个原因是司马光离晋朝更远,他没必要拍司马懿的马屁,所以更公正。另一个原因是司马光选择史料的原则是用早不用晚,应该是选了比《晋书》和《三国志》更早的史料记载。那时候,司马家还没成帝王家,所以更客观。

但,无论史料是怎么记载的,能够得出两个确定的结论:

一是高平陵之变不是司马懿和司马家的单独操作,而是整个曹魏朝堂的集体造反。

政治大形势上看,是豪族集团向宗室集团的挑战;权力微操作上看,曹爽这家伙不仅智商跌破下线,而且人设引发公愤。

桓范跟曹爽是同乡,所以才被尊为九卿之一的大司农。“以范乡里老宿,於九卿中特敬之,然不甚亲也”。但是,同乡关系只能保证桓范不被曹爽欺负。整个曹魏朝堂,全被曹爽欺负了一遍。但是,这家伙却谁也没整死,欺负你就够了,但不会欺负死你。这就拉仇恨了。所以,造曹爽的反,不是司马懿个人意志,而是大臣们要造辅政大臣的反。像蒋济这种四朝老臣都参与进来了,你就说曹爽的人设有多差吧。

二是司马懿这伙人之所以敢冒险政变,就是因为知道曹爽这家伙宗室要多蠢有多蠢。

常听的一句话:不是非要当官儿,而是不想让笨蛋管着自己。下面是一众豪族精英,上面是一群宗室蠢猪。就是这么个局面,豪族大臣肯定咽不下这口气。而曹爽这个笨蛋,还没事找事的各种欺负人。

如果上面是个李林甫呢?想造反也不敢造反,智商不如人家,也就不造反了。但,这伙大臣心知肚明:宗室就是一群猪,于是有恃无恐了:还打不过一群猪吗?还有司马懿这个大统领带头儿,那就更不用担心了。司马懿占了洛阳之后,朝堂立即就能派出人去忽悠曹爽。甚至,说客们指着洛水发誓:只因兵权之事,别无他意。

所以,曹爽当时不是交不交兵权的问题,而是只要狠一点儿,那司马懿完全没有胜出的机会。但是,司马懿一伙人都是权场老油条,而曹爽一伙人则是真正的“肉食者鄙焉能谋”。

标签: 曹爽司马懿夺权反抗击败机会

更多文章

  • 刘邦为什么把儿女踹下车(汉惠帝刘盈是刘邦和谁的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邦,汉惠帝,刘盈,儿女,下车,儿子,为什么

    刘邦是个狠人。别说是儿子,就是亲爹,为了逃命,他也敢踹。因为这家伙足够薄情。甚至,薄情已经不足以形容了,而是无情、无耻以及冷酷计算。 彭城战败后,妻子吕雉和父亲刘太公当了项羽的俘虏。被俘的时间,大概在公元前205年四月;释放的时间,应该是公元前203年九月。这期间,主要是成皋荥阳之战。这是

  • 简述什么是文艺复兴的中心思想(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人文主义,简述,意义,时期,思想,中心,文艺复兴,什么

    什么是文艺复兴?一群欧洲土包子,在弱鸡意大利的引领下,突然搞起了文艺范儿。这是文艺复兴表层现象。威信扫地的天主教会,为了重拾威信、找回面子,于是搞了一场文化运动。这是文艺复兴的底层动力。教会威信扫地、文化一片沙漠,这就是当时的欧洲。但是,怎么突然冒出了一大批文化大牛呢?当然,还有一个时代契机或历史背

  • 汉景帝为什么削藩(汉景帝时期削藩失败引发诸侯叛乱)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削藩,诸侯,引发,汉景帝,时期,叛乱,失败,为什么

    西汉的内政线索大体是这样的:先剪除异姓诸侯王、再削掉同姓诸侯王,之后再收拾豪族和商人。剪除异姓诸侯王的工作,刘邦全给干了。楚汉争霸从公元前206年打到公元前203年,差不多打了四年。但是,刘邦汜水称帝后,立即发动了剪除异姓诸侯王之战,从公元前202年一直打到公元前195年。刘邦死的时候(公元前196

  • 李世民为什么娶萧皇后做爱妃(萧皇后嫁给李世民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萧皇,李世民,后嫁,爱妃,原因,为什么

    文艺作品为了营造喜剧矛盾,会有意识地改变某个历史人物的性格,比如我们都熟悉的周瑜,他原本文武双全,温润大度,却被《三国演义》描述为心胸狭窄之人。还有隋唐年间的一位奇女子,正史上的她贤淑有德,深受各方尊敬,演义小说却将她曲解为妖艳的风流女子,她就是隋炀帝杨广的妻子萧氏。萧氏于公元567年在兰陵出生,家

  • 洪七公提到乔峰的武功(天龙八部乔峰打的过洪七公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过洪七公,武功,乔峰打,提到,天龙八部

    金庸笔下若说最为让人熟知的一门武功当属“降龙十八掌”,这门武功可谓是大侠标配。《射雕英雄传》里面洪七公会这门武功,郭靖也会这门武功。《天龙八部》里面,乔峰也是是经常用这门武功。就连天龙第一人的扫地僧都曾评价这门武功为天下第一。本来这门武学已经深入人心,被很多读者所推崇。但是喜欢金庸作品的读者,都知道

  • 五代十国是指哪十国(唐朝十国分别包括什么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朝代,唐朝十国,包括,分别,什么

    何谓十国?十国是指前蜀、后蜀、杨吴、南唐、南汉、北汉、马楚、闽国、吴越国、南平国。五代十国后期形势一览前蜀的建立者是王建王建在唐僖宗年间从军,做过宦官田令孜的养子,田令孜失势后,王建被赶出朝廷,担任壁州刺史。王建为求自保,在壁州招兵买马,起兵攻占阆州和利州,从此成为一股割据势力。893年,王建击败西

  • 文房四宝是哪四种文具统称(中国文房四宝指哪四样东西)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具,文房四宝,统称,东西,中国

    众所周知,文房四宝指书画必备工具:笔、墨、纸、砚。文房,即书房。文房四宝又称“文房四士”,因为古人认为万物有灵,加上文人雅士的推崇,又谓之“四士”。“文房四宝”也已衍生为成语。据史料记载,“文房四宝”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但最早由谁提出,暂不得而知。中国的一些传统用具,总是独具风格,不仅因极高的

  • 楚河汉界的意思解释 (楚河汉界典源于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象棋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棋种,模拟两军交战,不同棋子象征不同的将帅和兵种,因其用具简单,趣味性强,广受棋艺爱好者喜爱。喜欢象棋的人都知道,在长方形的棋盘上,有9条竖线和10条横线相交组成90个交叉点,棋子就落在这90个交叉点上。与此同时,横线中间有一块未画竖线的空白分界,被称为“楚河汉界”。为什么会

  • 西汉丞相陈平是什么样的人(历史上汉朝陈平生平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平,生平,丞相,简介,历史,汉朝,西汉,什么样

    一句话,是个阴谋家,如果拿三国里面的一个人来比如的话,就是贾诩贾文和。《史记·陈丞相世家》说陈平是个帅哥,“平为人长大美色”,早年的陈平为人和刘邦一样,一天天游手好闲,每天都在他哥家蹭吃蹭喝,他嫂子不乐意。陈平家附近有个连续克死五个老公的寡妇无人敢娶 但家里有钱。而陈平却真的看上了这个女人(应该是看

  • 张飞不死夷陵之战能成功吗(张飞不死刘备会败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会,夷陵,成功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吴蜀夷陵之战结束,以刘备的惨败而告终,刘备的失败是军事上的战略性失误,而张飞个人存在的与否与战局走向没有任何关系。作为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夷陵之战(官渡,赤壁)对于刘备的而言,教训是惨痛的,经此一战,刘备从全盛时期开始跌落, 也就此窝囊死了。吴蜀相持七个月有余,最终于在夷陵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