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名画富春山居图是哪个画家画的)

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名画富春山居图是哪个画家画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008 更新时间:2024/1/7 14:37:17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被装裱后则定名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公望的学画生涯起步较晚,然而他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奇谲深妙。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的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黄公望擅长画山水,多描绘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

黄公望在作画之余,留有著述,如《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他的作品存世不多,如今留在世间有年代可考的画作只有7幅,全是他70岁以后创作的作品,其中最好也是最出名的当属《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为和尚无用禅师所绘的,始画于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于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完成,此时黄公望已经81岁。

他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坡石,树木苍苍,疏密有致地生于山间江畔,村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散落其间。

黄公望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董其昌评价《富春山居图》说:“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

此画确给人咫尺千里之感,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正如恽南田所说:“所作平沙秃峰为之,极苍莽之致。”董其昌还曾说,他在长安看这幅画时,竟觉得“心脾俱畅”。

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曾介绍自己是如何创作的:“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之。”

为了创作《富春山居图》,他在“领略江山钓滩之胜”时,“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辍即模记”。画中所题文字表明,他为完成此画而潜心观察、揣摩费时三四年。

沈周痛失心爱名画 竟凭记忆画出仿作

1350年,黄公望将《富春山居图》题款送给无用禅师,4年后,黄公望去世。《富春山居图》有了第一位藏主,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明朝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传到“明四家”之首沈周手里。

沈周也是文徵明和唐寅的老师。自从得到这件宝贝,沈周就爱不释手,把它挂在墙上,反复欣赏、临摹。

当时,收藏家把自己收藏的书画珍品拿去请好友、名人题跋是一种时尚,题跋的越多、越长,书画作品的文化积淀就越深。沈周也把这幅画交给一位朋友去题跋,没想到那位朋友的儿子竟见利忘义,把画偷偷卖掉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周在画摊上见到了被卖掉的《富春山居图》,他兴奋异常,连忙跑回家筹钱买画。当他筹集到钱返回画摊时,画却已经被人买走了。

沈周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念念不忘这幅让他魂牵梦萦的画作,他愣是凭着记忆画出了另一幅《富春山居图》,他的仿作与原作在构图等方面都惊人的相似。

传世名作险遭火焚 被救出后断为两段

又过去了100多年,《富春山居图》辗转流传到了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手中。董其昌晚年把它卖给了宜兴一个姓吴的官宦世家。

《富春山居图》在人世流传到此时,由于沈周、董其昌的极度推崇,已变成了人间宝物。《富春山居图》在吴家流传了三代后,传到了吴洪裕手中。

吴洪裕是当时著名的收藏家,他把这幅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新风格的传世巨作视作珍宝,每天茶饭不思地观赏临摹。

吴洪裕还不惜花巨资专门为《富春山居图》造了一个楼,叫作“云起楼”,把楼中珍藏《富春山居图》的那间房子取名为“富春轩”。

明亡清兴之际,清军南侵,为躲避战乱,吴洪裕也不得不加入到逃难的人群中。他舍弃家中的金银财宝以及其他珍宝和收藏品,随身带了这幅《富春山居图》和另外的一幅《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

吴洪裕临死前,实在舍不得这两幅书画,竟决定仿唐太宗李世民将《兰亭序》带入陵寝,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烧掉,为他殉葬。

于是,吴洪裕在弥留之际被抬到了院子里,他先是让家人点火烧掉了《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就在《富春山居图》也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围观的家人中猛地窜出一个人,“疾趋焚所,起红炉而出之”,愣是把画抢救了出来——他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

为了掩人耳目,吴静庵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虽然被救下来了,大火却在画作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这幅画断成了一大一小两段,画作起首一段已被烧掉,其余幸存的地方也布满了火烧的痕迹。

前段画幅虽小,但比较完整,被后人装裱后命名为《剩山图》;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画幅较长,但损坏严重,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了画首。

因为这幅画当年曾被无用禅师拥有,这段画幅被后人称为《无用师卷》。

乾隆皇帝不识真品 名作真迹反遭冷遇

1745年,一幅《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被征入宫,乾隆皇帝见到后爱不释手,并且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没想到第二年,他又得到了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一时真假难分。

他一边坚定地宣布第二幅《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是赝品,一边又以不菲的价格将这幅所谓的赝品买下。他还特意请大臣来观画题跋,大臣们虽然有人鉴别出乾隆皇帝认定的赝品其实是真迹,但谁也不敢点破,而是纷纷附和,把真迹认定为赝品,编入《石渠宝笈》次等。

乾隆皇帝还命令大臣梁诗正书贬语于此本上。后来有一种说法是:《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入宫后,乾隆皇帝其实也鉴别出了《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真迹和仿作的真假。

但他在此之前一直把仿作当成真迹珍藏,觉得特别没面子,因此在真画上题字示伪,故意颠倒是非。

为避战乱辗转飘零 半幅名作落户台湾

1933年,日军攻占了山海关,故宫博物院决定将馆藏精品转移,以避战火浩劫。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与近百万件故宫文物一起,历尽艰辛坎坷,行程数万公里,由北京经南京辗转运抵四川、贵州,抗战结束后陆续运回南京,又于1948年底被运至台湾。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在台湾属于国宝级文物,在台湾每4年展出一次,每年只展出40天。

由于真品收藏在戒备森严的库房,媒体只能拍摄复制画,复制画价格也不菲,一幅价值3.3万新台币。

当年这批文物停放在上海期间,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书画收藏鉴定专家徐邦达在库房里看到了这两幅真假《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经过仔细考证,他发现乾隆御笔批伪的那张实际是真的,而乾隆题了很多字说是真的那张却是假的。于是徐邦达推翻了先人的定论,还《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一个真实的面目。

如今,这真伪两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都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共同见证着中国书画收藏史上的一段笑谈。

破旧书画竟是国宝 废纸篓中找到题跋

吴家后人重新装裱后的《剩山图》,1669年被清初大收藏家王廷宾购得。此后辗转于各藏家之手,长期湮没无闻。再次面世,已是250多年后的1938年。1938年秋,上海收藏名家吴湖帆卧病于上海家中。

一天,“汲古阁”古董店老板曹友卿前来看望他,随身带了一张刚购买到的破旧的《剩山图》请他鉴赏。吴湖帆一看不得了,只见画面雄放秀逸、山峦苍茫、神韵非凡。画上无款,仅书“山居图卷”4字。吴湖帆捧画品鉴良久,从画风、笔意、火烧痕迹等处反复研究,断定这就是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的前一部分。

不由得脱口而出:“乱世出奇迹,真没想到300年后又能见到大痴道人的‘火中之宝’。”曹友卿一听,知道这幅画是宝贝,不肯转手了。

几番交涉之后,吴湖帆拿出家中珍藏的商周古铜器,将这个残卷换了下来。吴湖帆发现换来的画作只是残卷中的残卷,连题跋也没有。

后来,由曹友卿再到原卖主处寻找,终于在废纸篓中找到了题跋,恢复了画作原貌。至此,《剩山图》归入吴湖帆的“梅景书屋”。

解放后,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在浙江博物馆供职。当他得知《剩山图》在吴湖帆手上后,内心颇为不安。

怕一旦再遭遇天灾人祸,一个人的能力极难保存下来,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他多次来往沪杭之间与吴湖帆商洽,又请出钱镜塘、谢稚柳等名家从中周旋。

吴湖帆被沙孟海的诚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1956年,《剩山图》落户浙江博物馆,成为该馆“镇馆之宝”之一。

《富春山居图》,元代绘画作品 ,纵33厘米,横636.9厘米,作者黄公望。历时3年完成,清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段定名为《剩山图》,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沿袭原名,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标签: 富春山居图作者名画画家哪个

更多文章

  • 素书为什么一般人不能学(什么样的人适合学习素书)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素书,学习,适合,一般,为什么,什么样

    《素书》是一部权谋的经典著作,被称之为天下谋略第一奇书。小谋谋事,中谋谋局,大谋谋人,这本书讲的正是经营人心,以人为本。而人的价值就是通过与人相处产生的各种社会价值,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单独存在,无一例外。人是万物之灵,一切万物都为人所用,而人又生活在自然宇宙中,遵循着自然宇宙规律而生存,所以,人自然也

  • 黄巢起义时间(历史上的黄巢起义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黄巢起义,历史,发生,时候,时间,什么

    公元878年,乾符五年,黄巢起义爆发,这场由农民引起的起义扰乱了唐朝的半壁江山。公元881年,也就是起义后的三年,黄巢大军攻陷唐都城长安,唐僖宗出逃,大唐王朝面临岌岌可危的局面。唐僖宗在逃亡过程中,向全国号召各路兵马,勤王保驾收复都城,但当时黄巢的实力已经很大,所以唐朝的很多军队都畏首畏尾不敢出击。

  • 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康有为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康有为,思想,社会主义,主张,空想,哪些

    1840年鸦片战争的打响,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之路,维新变法作为这条坎坷崎岖之路的重要里程碑,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用心研读。在研究维新变法时,学人的文章更多的是钟爱于作为政治事件的维新变法,热衷于变法前后的政治角逐、政治起因、政治后果,甚至各主要人物的命运走向。而较少关怀作为社会思潮的维新变法,较

  • 上古四大凶兽都是什么(分别介绍上古四大凶兽)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凶兽,介绍,上古,分别,什么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与上古时期四大神兽对应的是四大凶兽。首先要说明的是这是神话传说,所以大家不必当真啊。上古时期是什么时期呢?这么说吧,它所处的时间超越了地质年代表的极限值,现代科学把地球的诞生追溯到了46亿年前,那么这个上古时期肯定超越了地质年代“太古宇”之前了。依此推断,上古时期肯定距今至少4

  • 陈百强怎么走的(陈百强的去世和85事件有关系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陈百强,事件,关系,去世,怎么,85

    香港娱乐圈有很多巨星和天王都是英年早逝,其中就有梅艳芳和张国荣,都是风华绝代令人惋惜。但实际上除了这两人之外还有一位天王级别歌手的离世也是人们心中的痛,那就是陈百强,他在生前和梅艳芳与张国荣的关系非常亲密,却比两人离世都要早。陈百强的离世在当时话题度挺高的,其中讨论最多的就是陈百强的死和85事件有着

  • 周文王的儿子都有谁(古代周文王有几个儿子分别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周文王,儿子,介绍,古代,分别

    周文王作为部落首领子嗣众多是很正常的事情,历史上的周文王并没有像《封神演义》中写的那样,有九十九个儿子,但周文王至少有十个儿子。根据《史记》记载,周文王有十个嫡子,其中,周武王即位为首领,后来成为周天子,周公旦受封于鲁国。那么周文王的其他嫡子们都是怎么样的呢?本文把《史记》中的相关记载介绍下。

  • 庄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寓言,道理,庄子,故事,告诉,哪些,这些,什么,我们

    在道家人生哲学的理想人格中,老子崇尚“婴儿”境界。在老子看来,婴儿保持着人类最宝贵的天真烂漫的童心,他们如生机勃勃的宇宙万物,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样子。“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老子认为,婴儿心智未开未受

  • 活字印刷术的意义影响(活字印刷术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印刷术,活字,意义,影响,人们,好处,带来,什么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毕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史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在此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板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

  • 清朝十大酷刑是什么(传闻中的满清十大酷刑有多惨)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酷刑,传闻,满清,清朝,什么

    满清十大酷刑是中国封建时期审问犯人所用刑罚,一直以来被人认为是清代被发明出来的。其实不然,这十大酷刑并不一定都是满清所发明,只是这些酷刑在满清时期被滥用,成为满清大屠杀威慑和打击罪犯的不二法门以及有效手段,在满族对汉、蒙及其他南方民族的身上施用广泛。十大酷刑只是一个名目,但实质上关于酷刑的数量却不止

  • 玛雅文明预言有哪些(玛雅人留下的预言究竟可信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预言,文明,可信,留下,哪些,究竟,玛雅人

    说起预言,我想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玛雅预言了,可以说是人尽皆知,本以为已经过去了近10年,人们就不会在提起玛雅预言了,可没成想这几天,我在一个论坛上又出现了关于玛雅预言的一些言论。这一次不是分析玛雅预言为何传得那么广,也不是说玛雅预言为什么没有实现,而是说玛雅预言即将发生,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