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郭松龄叛乱对东北军的损失(龄倒戈事件对奉军的影响)

郭松龄叛乱对东北军的损失(龄倒戈事件对奉军的影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266 更新时间:2024/2/2 21:27:28

郭松龄反奉之前,老张的势力范围是怎样的呢?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吴佩孚所领导的直系军阀惨败,不得不退出京城。老张带着东北军浩浩荡荡地入关,占领了京畿重地。

此后老张的势力不断南下扩张,到了1925年中期的时候,已经坐拥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河南、热河等9省之地,光兵力也达到了37万人之多,是当时唯一一支海陆空三军都齐备的军阀力量。

好家伙,老张顺势而为,直接成为了陆海军大元帅,是中华民国实际上的统治者。这一改变,让本想蜗居在东三省的老张,有了图谋天下的野心。刘邦朱元璋能坐得,我老张怎么就坐不得?

可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奉军内部出了大麻烦!郭松龄所带领的第三集团军反水了!这是奉军最精锐的部队,因为这支军队的最高长官是老张的儿子张学良。而副长官便是郭松龄。

一、郭松龄阻碍了老张图谋天下。

当时反对老张的势力,主要有号称14省联军总司令的吴佩孚,以及5省联军总司令的孙传芳。不过这两个人完全没法跟巅峰时期的张作霖抗衡。

吴佩孚就别提了,他的直系军队已经被打得精光,现在号称14省联盟,其实大家心怀鬼胎,没人愿意听他的吩咐。

至于孙传芳,虽说有点实力,可是压力也很大。因为一边要对付北边的奉军,一边要对付南边的革命军,腹背受敌,手脚压根就伸展不开。

剩下的冯玉祥、阎锡山只有一省之地,压根不足为虑,革命军更是连两广都没能完成统一,无法和强大的奉军抗衡。

要是在这个时候老张一句话,举兵南下,一统江山,那还是大有可为的。老张也在积极地备战当中,他曾经派人到日本,相约以“落实二十一条”为由,得到日本提供的大量军火。

只要这些军火到了奉军手里,那么老张一统江山的愿望,未必就不能实现。可当时郭松龄正在日本考察军事,他得知这事儿已经,气得简直牙痒。

因为在他看来,老张这是出卖国家的行为。为了一己私利,咋能答应日本的二十一条呢?郭松龄认为自己是国家的军人,不是老张的走狗。所以如果老张真的这么干了,他就要反对他!

其实郭松龄压根就不懂权谋,在此之前,老张承诺过日本很多东西,有一样实现过吗?这就是老张玩权谋的厉害之处。

实际上郭松龄为啥要反奉呢?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奉军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后,老张任命张宗昌为山东督军,杨宇霆为江苏督军,姜登选为安徽督军。郭松龄功劳最大,啥玩意儿也没有。

你说郭松龄生气不?其实老张是把郭松龄当成了儿子张学良的班底来培养的。将来张学良登上大位,郭松龄就是第一心腹。

可惜老张的所有部署,都被郭松龄反奉的行为所破坏了。最精锐的部队,在你的核心腹地发动反叛,你说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可以说,老张没能完成自己一统江山的计划,直接原因就是郭松龄反奉。

二、郭松龄反奉,导致老张元气大伤。

1925年11月,孙传芳和张作霖刚刚开打,郭松龄就趁着这个机会,联系上了冯玉祥,一起发动了反奉战争。这下子老张倒了血霉了。

前线战事不利,后院又被放了一把大火。老张赶紧收缩兵力,江苏也不要了,安徽也不管了,大军全都回来收拾自家的后院。

郭松龄在滦州杀了姜登选,带着7万大军进攻山海关,顺手就夺取了绥中、兴城、锦州等地。

不愧是奉军最精锐的部队,郭松龄的人马逼得老张的部队全部后撤到了辽河以东驻守。老张是真的哭瞎了,因为郭松龄带领的这支部队,是老张最精锐的部队,多年来老张可没少花心血在这支部队上。

现在的局面是,要用手里30万弱一点的军队,去击败郭松龄手里7万大军。这事儿怎么想怎么觉得别扭,因为打来打去,都是老张吃亏。

老张舍不得这7万装备精良的人马,但是不打那他这个总司令的位置就保不住。痛定思痛后,老张让日军的飞机协助他的军队,对郭松龄的部队实施轰炸。

郭松龄手里没有空军,这回算是彻底栽了。战败是显而易见的,只是可惜了他手里的这支精锐。在这场战斗中,奉军精锐几乎被打光了,老张再想图谋天下,已然是不可能的了。

三、郭松龄选择的时机比较好。

按道理来说,老张实力强劲,不应该会出现如此窘迫的情况吧?主要是因为郭松龄选择的时机非常好。

1925年10月8日,孙传芳召集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江西等5省的代表,组成了反奉联盟。

10月14日,孙传芳攻占上海。10月16日,孙传芳的部队相继攻克了苏州、常州、镇江等地。杨宇霆连夜逃出南京。

10月20日,孙传芳的人马再接再厉,直奔安徽而来,安徽督军姜登选顶不住,只好选择辞职。张作霖派遣4个师2个混成旅入关增援。并且任命张宗昌为直鲁苏皖防御总司令。

10月23日,孙传芳部直奔徐州而来,11月6日,孙传芳的联军将徐州团团围住,张宗昌还想搏一搏,可张作霖却急着让张宗昌撤出徐州,防守山东。

为啥?因为郭松龄这个时候联系上了冯玉祥,直接反奉了!拿下徐州以后,孙传芳也不敢继续北上了,可是张作霖元气大伤是避免不了的了。

如果郭松龄这个时候不反奉的话,那他手里的这支军队要对付孙传芳,问题不大。可惜这支军队反倒是被别人给利用了。

总结:郭松龄反奉,张学良要负主要责任。

张学良才是第三集团军的老大,可是他却把所有的军权都交给郭松龄来管理。这事儿就有点儿可怕了。以至于军中只知郭松龄,不知张学良。

就算你再信任郭松龄,军权咋能说交就交呢?他倒是乐得逍遥自在了,结果人家带兵反了!郭松龄再有才,张学良作为主帅,也应该加以收敛。

可惜这个时候的张学良还不太明白什么是驭人之术,跟他老爹张作霖差了不是一个段位的水平啊!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李亨甚乱登基(安史之乱太子李亨在哪登基)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安史,登基,李亨甚,太子

    李亨并不是唐玄宗立的第一个太子,唐玄宗李隆基比较会玩,后宫佳丽无数,生了37个儿子29个女儿。其中次子李瑛最初被立为太子,结果唐玄宗宠幸的武惠妃设局,打算改立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为太子,寿王李瑁就是杨玉环的第一任丈夫。结果计谋得逞,唐玄宗误以为太子李瑛有谋反的可能,所以狠心将其杀害。没错,唐玄宗的确杀

  • 英国王室为什么受欢迎受人尊敬(王室对英国有贡献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室,英国,尊敬,贡献,意义,欢迎,为什么

    1688年,是清朝康熙二十七年,这一天我们很熟悉的孝庄太后去世了。同年英国爆发了光荣革命,从此英国国王成了小吉祥物,不管事儿,光花钱。为啥叫光荣革命呢?因为他们觉得很光荣呗,纵观历史,一场大革命得流多少血啊,可光荣革命几乎没怎么流血(其实也流血了),就完成了政权性质上的改变。从此以后,英国的国家大事

  • 杜甫晚年回不了家靠谁接济(杜甫为什么一生穷困潦倒)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杜甫,接济,穷困,潦倒,一生,晚年,为什么

    杜甫的原生家庭,应该说是相当有钱。理由一: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是唐朝的宰相,虽然后来被迫下岗,但是在位期间应该捞了不少。理由二:杜甫的父亲杜闲也做了奉天令、兖州司马等职务,虽然不是啥大官,可手里有点小权就有捞的机会。理由三:最关键的是,杜甫的母亲崔氏也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崔氏出生于唐朝五姓七望之一的清河崔

  • 吴三桂至今有后代吗(吴三桂的子女和后人现在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吴三桂,后代,子女,后人,现在,如何,至今

    多尔衮拉着吴三桂的手表示:三桂啊,你要是把南明的永历皇帝弄来,我给你平西王做!而且是可以世袭的哟!吴三桂听了好激动,二话不说杀入缅甸,把永历皇帝朱由榔给抓来了,为了表示忠心,还特地将他勒死在了滇池畔。从此以后,吴三桂就成了平西王,手握云南地方大权。时间来到了康熙年间,灭了鳌拜的康熙志得意满,觉得吴三

  • 英法联军与德国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为什么都是德国发起)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联军,德国,战争,世界大战,发起,为什么

    德国崛起之前,法国长期是欧洲大陆上的霸主,而岛国英国也不遑多让,长期跟法国争夺欧洲第一的位置。可是德国崛起以后,这种状态改变了。普鲁士的宰相卑斯麦实行铁血政策,将普鲁士这么一个德意志联邦下的小国变成了一统德意志的主体。但是卑斯麦不是战争贩子,他统一的意志以后,更倾向于和平发展。可惜威廉二世并不买账,

  • 祖大寿是吴三桂的亲舅舅吗(祖大寿墓为什么在加拿大)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寿墓,祖大寿,吴三桂,舅舅,加拿大,为什么

    祖大寿的坟墓本在海淀区清河镇永泰庄北,可惜现在你去那边已经啥也看不到了。反倒是去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可以看到祖大寿的坟墓。这是为啥呢? 1919年,在天津做生意的英国皮货商人克劳弗斯,接受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馆长查尔斯·柯雷利委托,在中国采购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墓葬陵园。有钱挣自然就有

  • 乾隆死前告诫儿子不要杀和珅(乾隆为什么不保护和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乾隆,告诫,保护,儿子,为什么,不要

    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乾隆打算杀了和珅。只能说89岁的乾隆有心无力,没有给和珅安排好后路罢了。和珅对乾隆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可以说,没有和珅,乾隆那叫活着,有了和珅,乾隆那才叫生活。那么和珅究竟有哪些值得乾隆留恋的地方呢?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任何时候颜值即正义,似乎都不会错。因为一般长得

  • 康有为真实死因是什么(康有为葬在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康有为,死因,地方,真实,什么

    康有为号称南海圣人。他首次在国内提出了一夫一妻制度,结果自己先后娶了6个老婆,还有一个日本人、一个美国人,甚至在他62岁时,还不忘对一个19岁的姑娘一见钟情,将其娶进门。靠着一张和光绪合影的照片(据说是PS的),康圣人在南洋得到了大量华侨的赞助。那么他拿着这些钱有没有去救国呢?对不起,康圣人还有更重

  • 张飞抢走夏侯渊侄女当媳妇(张飞为什么娶夏侯渊侄女)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侄女,夏侯渊,张飞抢,媳妇,为什么

    夏侯氏作为夏侯渊的侄女,居然独自出城到山上捡柴?这事儿倒是挺意外,因为当时曹老板已经把汉献帝接回来长达5年之久,而且徐州也刚刚被他拿下。夏侯渊作为曹操手下心腹爱将,又是他们宗族之人,而且跟曹操还是连襟,待遇不会很差,咋可能让侄女去捡柴火呢?可夏侯氏的确去捡了,你说气人不?当时夏侯氏只有十三四岁,还是

  • 为什么日本天皇可以延续千年(天皇是不是从来没有变过)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天皇,延续,日本,可以,为什么,从来,没有

    日本天皇号称是万世一系,这牛逼吹得时间长了,连他们自己都被感动哭了。啥情况?整个宇宙就日本天皇一大家子是没有断绝的?为了表明这一点,日本甚至在国歌的歌词里,也特地强调这一点。这可就有点过分了,歌词翻译过来大致就这么几句话:吾皇盛世兮,千秋万代;砂砾成岩兮,遍生青苔;长治久安兮,国富民泰。啥意思?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