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亚拉腊山在哪个国家(亚美尼亚的圣山为什么在土耳其)

亚拉腊山在哪个国家(亚美尼亚的圣山为什么在土耳其)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422 更新时间:2024/1/10 22:25:51

一个国家的国徽,往往可以体现出该国的风土人情、历史化或意识形态。然而,亚美尼亚的国徽却比较特别,国徽里的元素展示的是“外国”山脉。

亚美尼亚把一座山放在国徽中间,即亚拉腊山(亚拉拉特山、阿勒山)。既然放在国徽的最中间,亚拉腊山在亚美尼亚人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这里从古至今被亚美尼亚人认为是“圣山”。

然而,这座山现在却不在亚美尼亚境内,而是归属于土耳其,距离亚美尼亚首都约30公里,与亚美尼亚边界仅“一步之遥”。

亚美尼亚土耳其虽是邻国,但两国关系可谓是苦大仇深。1915年-1917年,奥斯曼土耳其对境内的亚美尼亚人制造了种族屠杀事件。亚美尼亚独立后,土耳其政府一直拒绝承认这次大屠杀,两国至今没有实现关系正化。

而更特别的是,亚拉腊山在20世纪时划给了土耳其。亚美尼亚把亚拉腊山放入国徽,引起了土耳其的抗议,认为亚美尼亚此举是对土耳其有领土要求。亚美尼亚干脆宣布不承认亚拉腊山归土耳其所有。

关于这座山的归属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两国关系的焦点之一。那么,亚拉腊山对于亚美尼亚的意义是什么,这座山是为落入土耳其境内的?

一、亚美尼亚的圣山

亚美尼亚国徽上的图案,主要是鹰和狮子把持一个盾牌。盾牌四周的四个象限的图案代表了亚美尼亚历史上的四个国。

盾牌最中间的亚拉腊山是一座锥状火山,由熔岩和火山灰等火山喷出物堆积而成。主峰海拔5137米,是土耳其境内的最高峰。亚拉腊山是一座死火山,最近一次活动在1840年。因为基督教传说是诺亚方舟停靠的地方,被亚美尼亚人奉为“圣山”。

亚美尼亚人之所以把亚拉腊山认为“圣山”,跟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亚美尼亚人是一个古老民族。早在公元前16世纪时期,他们就活跃在高加索地区。

高加索地区及周边因为山峦叠嶂,可以作为地理屏障,加上这里附近地处亚欧之间的过渡地带,所以一直是周边强权觊觎的目标。

然而,亚美尼亚民族虽然古老,但长期生活在山地,因此人口较少,他们不得不臣服于周边的强大政权。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帝国占领亚美尼亚。随着马其顿的后继者——塞琉古帝国衰落,公元前190年亚美尼亚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独立国家——阿尔塔什斯王朝。

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亚美尼亚人通过南征北战,不仅仅占领了亚拉腊山,更一度将疆域扩展到地中海东海岸。

公元1世纪,随着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高加索地区扩,亚美尼亚成为了东西两大帝国争夺的势力范围。公元1年,罗马占领亚美尼亚西部。亚美尼亚东部成立了“阿尔沙克王朝”,依附于波斯帝国(帕提亚帝国)。

罗马和波斯在高加索地区争夺之时,也是基督教诞生之时。波斯人为了维护统治,在亚美尼亚强制推行拜火教。

为了不被波斯人同化,公元301年,亚美尼亚国王梯里达底三世宣布皈依基督教,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国家。罗马帝国直到公元312年才宣布基督教的合法性,公元392年才被确定为国教。

公元395年,随着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亚美尼亚和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实现了接壤。作为两个基督教国家,亚美尼亚和东罗马都把亚拉腊山看得十分重要。

《圣经》记载,诺亚根据上帝的嘱托建造了一座方舟,搭载着诺亚的家人和一些陆生生物,躲避了一场因神的惩罚的洪灾。在搭乘方舟220天后,洪水消退,诺亚和他的家人在亚拉腊山附近停靠。

亚拉腊山被认为是洪水退去后,第一个出现人类活动的地方。占有这座山的亚美尼亚人把它视为“圣山”。

二、山脉成“界山”

公元7世纪,亚美尼亚周边出现了另一个强大的政权——阿拉伯帝国。公元632年,阿拉伯帝国并灭亡了波斯,并占有了亚美尼亚部分地区。

阿拉伯帝国统治区域内包括波斯人等多个民族皈依了伊斯兰教,但亚美尼亚人却是特例。为维护基督教信仰,亚美尼亚人多次发动起义。

到了此时,亚美尼亚东部是阿拉伯帝国,西部是基督教拜占庭帝国这两个强权。

公元884年,在拜占庭帝国的支持下,亚美尼亚人建立“巴格拉提德王朝”。但亚美尼亚依然处于两大帝国的夹击下。

13世纪时期,亚美尼亚东边迎来了蒙古帝国。蒙古灭亡了阿拉伯帝国。而在亚美尼亚的西边,塞尔柱突厥人建立了奥斯曼帝国。1453年,奥斯曼帝国灭亡了拜占庭帝国。

16世纪,曾经被阿拉伯人和蒙古人统治数个世纪的波斯人终于建立了“萨菲王朝”。亚美尼亚人东西方向再次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强权:波斯和奥斯曼,并且两个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亚美尼亚成为了两个伊斯兰政权斗争的焦点。

亚美尼亚人屡屡抵抗两个“异教”帝国的入侵。但因为实力弱小最终丧失了独立地位。奥斯曼和波斯为了争夺亚美尼亚,谁也没有赢下对方。

1555年,双方签订了《阿马西亚和约》,亚拉腊山成为了奥斯曼和波斯的边境。亚拉腊山以东的东亚美尼亚被波斯占据,亚拉腊山以西的西亚美尼亚被奥斯曼占据。

从公元前到公元16世纪,从罗马vs波斯,到拜占庭vs阿拉伯,再到奥斯曼vs波斯,亚美尼亚始终面临的是来自东西两边的强权夹击。

北边因为高加索山脉的阻挡,没有受到北方强权的干扰。

17世纪时期,亚美尼亚的北边方向迎来了一个新玩家——俄国。为了寻找温暖出海口和地理屏障,俄国将扩张的目标放在了地中海、黑海、里海地区。

要想寻求出海通道,俄国就必须与两个伊斯兰国家(波斯和奥斯曼帝国)分别打一战。

俄国通过发动了第五(1768年-1774年)、第六次(1787年~1792年)俄土战争,战胜了奥斯曼。奥斯曼与俄国签订《雅西和约》,承认俄国兼并克里米亚半岛和高加索部分地区。

俄国和波斯之间也爆发了俄波战争。波斯因国力衰落,先后和俄国签订了《古利斯坦条约》(1813年)和《土克曼恰伊条约》(1825年),俄国占领了东亚美尼亚地区。

俄国占领的东亚美尼亚地区,包括现代的亚美尼亚全境,以及靠近亚拉腊山的地区。俄国和亚美尼亚都是基督教信仰,因此两个民族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亚拉腊山作为奥斯曼帝国和俄国的边界山,亚美尼亚人可以从山的一侧进入。

三、土耳其占有亚拉腊山

俄土战争和俄波战争后,大约有100万亚美尼亚人生活在东亚美尼亚(俄国境内),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亚美尼亚人数量则多达175万。

19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还生活着包括塞尔维亚人、希腊人、保加利亚人在内的多个基督教民族。为了征收更多的税收以及防止西方基督教国家的干涉,奥斯曼实行“米勒特”制度,非伊斯兰教徒需缴纳更多税收以换取自治。

奥斯曼的亚美尼亚人起初在米勒特制下,通过经商的方式成为了较为富裕的阶层。随着19世纪中期巴尔干民族独立潮到来,希腊、塞尔维亚等国在俄国的帮助下相继取得独立,大大鼓动了奥斯曼境内亚美尼亚人独立的想法。

与此同时,俄国为了进一步分化奥斯曼帝国,一直鼓动奥斯曼的亚美尼亚人独立,他们把俄国当成“保护人”。奥斯曼帝国和亚美尼亚的矛盾加深。

20世纪初,随着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基督教民族纷纷独立,主体民族——土耳其人的人口占比越来越高。为了突出土耳其人的优势,奥斯曼帝国用残酷的手段打压亚美尼亚人。

1914年,一战爆发。奥斯曼所在的同盟国,与俄国所在的协约国在高加索地区展开激战。俄国全力支持亚美尼亚人独立。

随着奥斯曼帝国在战争中处于被动局面,奥斯曼统治者把战败的罪责推到亚美尼亚人身上,认为他们“勾结”了外部势力。

1915年,奥斯曼帝国通过《特尔西法案》,允许军队驱逐“危害国家安全的人”,对境内的亚美尼亚人进行有计划的种族灭绝。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大约150万亚美尼亚人被害。

1917年,俄国国内爆发了十月革命。苏俄面临着国内反动势力和西方的联合绞杀,不得不宣布退出一战。苏俄和同盟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其中包括允许亚美尼亚等外高加索三国独立。

一战以同盟国的战败告终。1920年协约国与奥斯曼签订了《色佛尔条约》,承认原属于奥斯曼的西亚美尼亚地区独立。高加索地区出现了两个亚美尼亚:俄国控制的东亚美尼亚和即将独立的西亚美尼亚。

然而,1921年,土耳其爆发了救国运动,重新占据了西亚美尼亚并控制了亚拉腊山,《色佛尔条约》成一纸空文。苏俄(苏联)控制了外高加索三国,帮助三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然而,即将成立的苏联面临着西方势力干涉的危险。

为了稳住南部边陲和土耳其这个体量庞大的邻居,1921年,在苏俄(苏联)的主持下,即将加入苏联的外高加索三国和土耳其签订了《卡尔斯条约》,划定了新的边界,将亚拉腊山全部划给了土耳其,亚拉腊山不再作为边界山,以换取了巴统这一黑海良港和石油重地。

1922年,亚美尼亚加入苏联,成为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亚拉腊山,这一亚美尼亚人心中的圣山成为了苏联和土耳其的政治交换的牺牲品。

四、亚美尼亚独立后的争执

苏俄(苏联)不顾亚美尼亚人感情,将亚美尼亚人心中的圣山划给土耳其的行径引起了亚美尼亚人的强烈不满。为了表达对于圣山的向往,亚美尼亚苏维埃共和国将这座山放入国徽中。

苏联解体后,亚美尼亚脱离苏联独立。土耳其和亚美尼亚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不管是过去的奥斯曼帝国还是今天的土耳其,都拒绝承认亚美尼亚大屠杀。两国至今没有建立外交关系。

除了大屠杀之外,亚拉腊山的归属也是影响两国关系的焦点之一。亚美尼亚独立后,宣布《卡尔斯条约》违背亚美尼亚人的意愿,拒绝承认亚拉腊山归属土耳其。亚美尼亚独立后的新国徽也将圣山划入其中,以宣誓主权。

实力弱小的亚美尼亚想收回亚拉腊山,可谓是难上加难。因为两国关系紧张,边境一直处于封锁状态,亚美尼亚人只能从首都埃里温远眺圣山,无法直接通过陆路到达。

更多文章

  • 宁王朱权的结局(朱元璋的儿子宁王朱权的最终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权,宁王,结局,朱元璋,儿子,如何,最终

    朱权(1378年5月27日-1448年),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于大宁(内蒙古多伦一带),封号宁王。二十六年(1393年)就藩。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皇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不久即开始对他的叔叔们进

  • 英格兰是哪个国家(英格兰是一个独立国家还是一个城市)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独立国家,城市,英格兰,还是,哪个,一个

    英格兰这个词汇,在多数人的认知里代表着英国,认为英格兰就是英国,其实这种说法不算很准确,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格兰是由位于欧洲大陆边缘—大不列颠岛上东南部的英格兰、西南部的威尔士、北部的苏格兰和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其他众多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国家。除此之外,大不列颠及北爱

  • 朱棣与朱元璋什么关系(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棣,朱元璋,传位,关系,为什么

    不管对于哪一个朝代来说,都少不了有造反的人,有些是大臣造反,有些是皇子造反,但是不管怎么说,大部分都是因为看中了皇位,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事情。而对于朱棣造反的这件事情,其实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在1389年的时候,朱元璋驾崩了,但是因为太子朱标过早去世,所以皇位也由皇太孙朱允炆给继承了去。这些事情看

  • 张顺人物简介及事迹介绍(浪里白条张顺的性格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顺,浪里白条,事迹,简介,特点,性格,介绍,人物

    浪里白条(亦作浪里白跳)张顺,是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司职水军头领。江州人氏,自幼生长在浔阳江边小孤山下。生得白如雪练,身躯精悍。水性异常纯熟。白条即“游刁子”,此鱼灵敏、迅捷。恰如张顺于水浪中自如、灵动。亦作“浪里白跳”,白条鱼通身银白,善跳跃,跃出水面鳞光闪闪,张顺一身雪练也似白肉弄起水来,

  • 肖战277事件是什么(当年的肖战事件是什么网站开始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肖战,事件,网站,开始,当年,什么,277

    4月21日,有网友发现曾经肖战227事件的源头《下坠》作者竟然又出现了,默默在平台更新了自己的文章,还获得了864热度,配合上她3月1日发表的声明显得格外讽刺。这回肖战的粉丝也终于学乖了,开贴提醒不要骂人,生怕再被找到由头,扣上网暴的帽子,但还是忍不住说一句:怪讽刺的,有点黑色幽默。也是没想到持续了

  • 历史上的五国攻秦之战(五国攻秦之战为什么会失败)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失败,为什么

    秦国的秦孝公嬴渠梁即位以后,他心思很重,一心要使秦国强大,就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这个时候,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商鞅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

  • 穆婷婷为什么退出娱乐圈(穆婷婷什么时候退出娱乐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娱乐圈,穆婷婷,退出,时候,为什么

    穆婷婷(Monica Mu),中国大陆女演员。1984年12月23日出生于重庆,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研究生硕士学位。2005年,因出演张黎导演的电视剧《锦衣卫》踏入影视圈,2007年因出演《楚留香传奇》中冷漠高傲的柳无眉,而走入大众的视线。2008年,她出演了《加油!网球王子》中以龙崎樱乃为原

  • 二里头遗址在哪个地方(二里头是谁的遗址里面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遗址,地方,里头,里面,哪个,什么

    位于洛阳偃师市的二里头遗址,是经考古学与文献考证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都城遗址。也是同时期规模最大的都城遗址。在国内学界上,“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学者们公认“最早的中国”的由来这地。关于夏朝的建立,我们中学时,读历史都知道,夏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传说因为大禹治水有功,所以舜帝禅让,将自己

  • 鬼谷子讲的是什么内容(鬼谷子为什么名气一直这么大)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鬼谷子,名气,内容,为什么,这么,一直

    想必《鬼谷子》这本书对于许多人而言还是比较陌生的。的确,相比起其他先秦古籍,《鬼谷子》的名气可能远不如《论语》、《庄子》、《韩非子》等书。但是在战国时期,《鬼谷子》却是诸国策士的必读书目,非常受读书人的欢迎。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其实与当时的背景有关,众所周知,战国是乱世,这段时期的主题已非“争霸”而是

  • 薛仁贵的儿子是谁(历史上薛仁贵的儿子叫什么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薛仁贵,儿子,历史,名字,什么

    薛仁贵是唐朝的一代名将,他征战数十年,大败九姓铁勒,击破突厥,降服高句丽,威震天下。然而,薛仁贵却有一次倍感耻辱的战败,那就是大非川之战。这一败,唐朝失去了吐谷浑,薛仁贵也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他过往的辉煌功绩,沾染上了这个抹不去的污点。而薛讷,正是成长于这个环境中。薛仁贵一生战功赫赫,临死前仍是朝廷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