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花木兰真实存在吗(历史上真的有花木兰这个人物吗)

花木兰真实存在吗(历史上真的有花木兰这个人物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81 更新时间:2024/2/1 9:50:00

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但是被称为“巾帼英雄”的女性却不像男英雄那样多,提到巾帼英雄。

咱们一定会想到《木兰辞》中的“花木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花木兰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英雄,虽然她在历史上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但花木兰这个名字早已成为了人们心目中“巾帼英雄”的代名词。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千古,更是忠孝节义的代表和典范。

记得在读初中的时候,木兰辞是必备的课文,那会大家或许可以倒背如流,但现在恐怕都忘的差不多了吧?比如我就只能依稀记得其中几句比较经典的句子。

早几天有位朋友问了一个问题——《木兰辞》中的这个花木兰到底是不是汉族人,因为他在读《木兰辞》的时候,其中有一句令他感到非常的迷惑,哪一句呢?就是“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

咱们都知道,“可汗”是古代游牧民族首领的称号,也叫大汗,比如成吉思汗,总之呢,“可汗”指的并非中原汉族王朝的皇帝。

那么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说的是她在看到军帖以后,知道可汗正在征募兵勇,于是花木兰女扮男装代替父亲应征前往。

那么这里的问题就非常明显,说明花木兰参加的是可汗的军队。

而自古以来,我们看历史就知道,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历来都是敌对的状态,那么花木兰参加的是可汗的军队,岂不就站在了中原王朝的敌对立面吗?

这样一来,也就引出了花木兰是不是汉族人这个问题,因为唯一的解释,就是花木兰本身就是游牧民族,所以她参加了可汗的军队。

那么关于花木兰的身份,其实如果我们回忆一下,在读书的时候,老师就对这篇木兰辞有这样的背景介绍:《木兰辞》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典型的乐府诗。

现在学术界公认的说法,木兰辞应该是作于“北魏”。

那时候的中国正处于比较混乱的时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政权,所以在北方地区也存在很多游牧民族部落形成的王国,比如北魏就是由鲜卑族一个叫拓跋珪的首领所创立。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从木兰辞的表述来看,花木兰所效忠的,就是鲜卑族所创立的北魏,因此诗中才有“可汗大点兵”的句子。

那么当时和北魏发生战争的主要是更加偏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而对北魏威胁最大的,就是柔然部落,北魏为了能统一北方地区,曾多次发动与柔然的战斗,因此有历史学者推断:花木兰应征入伍参加的就是对柔然的讨伐。

那么关于花木兰的身份,历史上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认为花木兰是鲜卑族人,因为从她从军卫国的态度来看,很显然她对可汗的政权是非常有认同感的,所以说花木兰是鲜卑族人;

第二种说法,认为花木兰是汉族人,因为木兰辞一开头就写“木兰当户织”,而在当时,只有汉人才会织布,所以这也说明了她是汉人,只不过是被鲜卑统治,不得不被迫从军而已;

那么还有第三种说法,也就是说花木兰是鲜卑和汉族的混血,当时有很多鲜卑人已经开始逐渐汉化,鲜卑人和汉人之间彼此往来通婚。

所以花木兰既会织布,同时又对鲜卑民族有很深的认同感,因此这种说法认为,花木兰是血统上的鲜卑人,同时又是文化层面的汉族人。

那么在我看来呢,不管是鲜卑族也好还是汉族也好,花木兰都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华夏族人,不知道你觉得这三种说法,哪一种更加合理呢?

标签: 花木兰历史人物真实存在这个

更多文章

  • 三打白骨精内容怎么讲故事(三打白骨精的正能量简述)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白骨精,简述,内容,能量,故事,怎么

    数学可以凭借勤奋努力或者天赋成功的话,语文则更多依靠日常积累,对于孩子而言,就是耳濡目染了。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知识,而家庭的教育是方方面面且连贯的,如果妈妈能在闲坐的三五分钟时间里,随口就能把四大名著的某个常识说于孩子听如果妈妈能在散步的时间,能张嘴就应景的来一首古诗吟诵,并给孩子讲解古诗的写作背

  • 英国女王多少岁了(2022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年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伊丽莎白,女王,年龄,英国,多少,2022

    英国女王前几天迎来了96岁的生日,在桑德灵厄姆庄园过了一周,而当地时间周三,女王亮相返回温莎城堡,过完生日后的首次亮相,状态却不是很好,女王的眼中含着泪,平时霸气的女王,也只有在亲王的葬礼和悼念仪式上,才看到她这么悲伤过。一、96岁女王依然爱美女王这次亮相,真是让人感觉到了她变老了很多,每次亮相都是

  • 建元是谁的年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谁建立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年号,建元,历史,建立,中国,第一

    “年号”,表示年份的名号,某种程度上也是帝王的“名片”,始自汉武帝的建元到清末溥仪的宣统结束,历时2049年,我国一共有651个年号,没算袁世凯的“洪宪”和溥仪的“康德”。年号在我国已经成为历史,目前,世界上只有日本还在使用,如去年起用新年号是“令和”。汉初之前是没有年号的,到了公元前140年,汉武

  • 中国白酒是谁发明的(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白酒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白酒,发明,中国,时候,开始,什么

    我们经常感叹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多么勇敢,鲁迅先生也曾经称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丑陋凶横的螃蟹第一个去吃它的人肯定是勇敢的。但是第一个喝酒的人不应该是更勇敢的吗?面对一杯不同于水的液体,带有辛辣的感觉,想象一下世界上第一个喝醉的人。在周围人异样的目光中独醉

  • 世界三大绞肉机战役分别为(世界上最惨烈的三大战役)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绞肉机,惨烈,世界,分别,三大战役

    在近百年的历史中,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性的大战,参与国家之多,死亡人数之广,让后人在了解了那段历史之后无不感到心惊胆战,愈发渴望和平。而在这其中有三大战役被人们成为“绞肉机战役”,每一个都仿佛是地狱重现。 凡尔登战役是历史上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双方共伤亡70万人。由于此次战役持续时间之长、

  • 海明威为什么要结束自己的生命(造成海明威悲剧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海明威,悲剧,原因,生命,造成,结束,为什么,自己

    海明威作为一名享誉全球的作者,他的作品思想引领了很多人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至于为什么海明威要在自己62岁的年纪上选择结束自己的性命其实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我们先从内在来分析,海明威作为一名作者,对艺术的追求无疑达到了极致,这点在年轻的时候为了记录下世界大战的演变过程,他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而

  • 杜甫与李白合称是什么(杜甫和李白被后人赋予什么称号)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杜甫,李白,合称,称号,赋予,后人,什么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在后世的评价很高,与李白齐名,合称“李杜”。而“李杜”也成了写诗厉害的代名词,比如李商隐和杜牧就因为写诗好,合成“小李杜”。当然了,我想大家小的时候也一定看过杜甫的诗。作为“诗圣”,杜甫的很多诗都是进入教科书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童年的一大噩梦。但就是这样伟大的

  • 韩德让历史原型是谁(历史人物韩德让是什么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韩德让,原型,人物,什么样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一支来自辽国的大军深入北宋边境,接连攻破遂城、定州等地,还俘虏了云州观察使王继忠。一时间,北宋朝廷人心惶惶,以王钦若为代表的一批大臣甚至直接劝说宋真宗迁都至升州、益州,也就是如今的江苏南京、四川成都。所幸,以宰相寇准为首的主战派大臣据理力争,终于让宋真宗同意御驾亲征。这次

  • 古代六国是现在的哪里(古时六国分别在现在的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时,古代,现在,哪里,分别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定都洛邑,但仍然以周为国号。因之前周朝国都在洛邑之西,所以称呼周平王之前的周朝为西周,周平王之后的为东周。但实际上来说周平王东迁也可视为周朝的一个分裂点,西周的周天子担负着共主的责任,东周的周天子却无力承担共主的责任。底下的诸侯王自居霸主争斗不休,只对四夷侵扰打着尊王攘夷的

  • 《三国演义》孙权的性格特点(孙权的人物特点和主要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孙权,特点,事迹,性格,人物,主要,三国演义

    孙权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是倾向于自保。从三国志的时间来看,任何威胁到孙权本人安全或者威胁到孙权权利的安全的人事物都会遭到孙权疯狂地针对,这种性格往往自保有余,开拓不足。总的来说孙权是一个重视防守的君主,心理防线高,同时不愿意吃亏,总希望赚一把,有点像商人。历史上的江东也的确是比较富庶的地区,地利好,险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