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到嘉庆就衰落了(清朝从嘉庆开始衰败的原因)

为什么到嘉庆就衰落了(清朝从嘉庆开始衰败的原因)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605 更新时间:2024/1/16 14:16:40

清朝中后期皇帝们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执念——节俭。经历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之后,清朝进入了“嘉道中衰”,清廷国库存银锐减,财政支出剧增,同时王朝危机日益严重各地频频爆发大规模民变。

这样的背景之下清朝帝王们想到了所谓中国历史屡试不爽的一剂良方——节俭。

常言道:成由俭败由奢。现在没钱花肯定是因为以前花多了,哪里花多了呢——朝廷花多了。所以嘉庆道光五十五年多年时间之中整个清朝都在为“节俭”俩字拼命。

但是他们发现了一个非常非常奇怪的现象:以前康乾时期玩命花钱扩张财源滚滚,自己越节俭越穷。

嘉庆道光到死都没想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到底因为什么原因呢?我们不妨来一探究竟。

一、艰难挣扎,努力救世

公元1799年,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乾隆先生终于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恋栈了六十多年的皇帝宝座。但是他给继任者嘉庆留下的是一个无比糜烂的摊子。

嘉庆面对当时已经愈演愈烈的川楚白莲教起义简直是欲哭无泪。为了镇压起义,嘉庆帝废寝忘食连续换将,拼命操作,总算是把起义控制住了,然而起义压制下去以后,嘉庆帝发现了一个悲剧的事实——没钱了,清朝彻底没钱了。

为了镇压这次清朝历史上规模第二大的起义(第一当然是太平天国),清廷花费存留白银8000余万两,乾隆朝所有的家底一口气全部耗尽,总计军费一亿多两(”自办理教匪以来,已历四载,费币银数逾七千余万两”)。

为了对付白莲教起义清朝还收取了额外3000万两的“川楚事例”,我们稍微联想一下,就会想到明末那彻底让大明王朝走向坟墓的“三饷”。一个刚刚经历了“盛世”的清王朝,居然一眨眼的功夫就走到了油尽灯枯的边缘,这不由得让嘉庆帝浑身颤抖。

然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从嘉庆朝开始到道光朝,清廷的财政支出一路暴增,“一耗于回疆,再耗于库案,三耗于河决,而中叶鸦片之战,丧师赔款,国力衰敝,不可问矣。”

鸦片战争前后,列强输入鸦片也从清廷夺去了大批白银。所谓:“十四年至十八年,渐漏至三千余万两,此外,福建浙江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又数千万两。”

整个清朝都处于严重的财政危机和白银外流之中,列强的掠夺让清廷物价飞涨危机一路加剧,彻底呈现出亡国之相。

面对严重的财政危机,立志“中兴”的嘉庆帝和他的继任者道光帝决意用节俭来解决问题。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提倡节俭似乎是不少明君的“救国良药”,比如说明太祖朱元璋就厉行节俭,宋武帝刘裕、齐高帝萧道成等都是以节俭为立国之本,所以道光和嘉庆帝都想用节俭来挽救清朝的颓势。

那么他们是如何做的呢?其实现在很多人心中清朝最节俭的皇帝可不是道光嘉庆,而是雍正。不过可能出人意料的是,雍正帝本人其实还真的就不节俭。

我们可以看看事实,雍正先生即位之后立刻就开始扩建圆明园,规模巨大,而且也有个“正大光明”殿,单单雍正三年二月的上谕之中就拨款三十余万两修筑宫殿。

至于说电视剧里面雍正吃饭都是白菜米饭,毫无荤腥都没有更是无稽之谈。根据清宫的《活计档》里面的记录,每个月雍正宫里的猪肉就要消耗几千斤,更不提雍正还修道炼丹购买大批珍奇古玩了。

但是道光皇帝的节俭可绝对没有这些东西,嘉庆皇帝的节俭力度已经不小,甚至连驿站都敢裁撤(不怕出李自成?)。他儿子道光的节俭那确实是真的“想节俭”。

首先,他表示园子肯定是不修了,众所周知,清廷历代帝王都喜好修建园林,大兴土木。比如康熙的畅春园,雍正乾隆都扩张圆明园,道光时期圆明园罕见的停止了工程建设。

想想后期清末的内忧外患慈禧老佛爷都没忘了她的颐和园,可知道光这一点就就比很多清帝强得多了。

.

不修园子一年可以省百万两,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为了节俭省钱道光还有很多“规矩”,比如说各地的贡品统统减半,木兰秋围这种清廷传统项目也一概停止,为了省钱自己肯定不会学爷爷乾隆动不动就跑出去玩了,所以南巡是没有的。

道光的节俭到了后期越发变态,他不听外面的京剧了,因为请戏班子花钱(宫廷演戏,尽由内监承差。),节日放烟花也没了,因为烟花费钱(其后花炮、盒子,减损大半,犹不废旧制,继则尽停止矣)。

甚至传说他连衣服都打补丁,吃饭吃打卤面,可以说是绞尽脑汁的省钱。(所服套裤,当膝处已穿,辄令所司缀一圆绸其上,俗所云打掌是也。)

但是结果我们是非常清楚的,道光先生拼命节省的结果就是俩字——没用

道光末期朝廷的存银甚至连疯狂花钱的乾隆时期都不如,那么为何道光时期越节俭反而钱越少呢?

二、积重难返,日暮途穷

其实这里并不难以解释,之所以越节俭钱越少,其实大致有三个理由:

  • 1. 入不敷出,财源枯竭

  • 正如前文所述,当时清廷的支出极其巨大,但是清廷的财政来源却是日益枯竭。由于江南地区受到外国势力的严重侵袭,鸦片横行,广州十三行的外汇收入锐减,清廷没有关税限制,外国人的商品疯狂倾销。

    大批起义地区无法收税,还要减免税负。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由于康乾时期人口暴增两亿多,人均占有土地急速下降,土地兼并疯狂加剧,流民四起农民打破破产,这些因素都导致清廷的财政收入降低太快。

    皇帝们即便一年能节约个三百多万两银子,但是却要面对几千万两的缺口,自然仍旧是入不敷出了。

  • 2. 上有对策,下有政策

  • 皇帝想法确实不错,但是整个清廷的财政部门,尤其是直接对口皇帝的内务府可就不这么思考问题了。

    皇帝说节俭,内务府可不节俭,比如道光虽然衣服用补丁,但是却被犀利的指出,道光的一个补丁五两银子一个,而正常大臣的补丁则是三钱银子。

    五两银子相当于一户普通农民半年的收入,可见皇帝确实想节俭,但是手下人很容易就能“偷梁换柱”。

    再比如道光曾经想补一件黑狐皮子的衣服,结果内务府结果上报要花上千两银子,吓得道光皇帝直接放弃了(尝有御用黑狐端罩,衬缎稍阔,令内侍将出,四周添皮,内府呈册需银千两,乃谕勿添。)

    道光帝六十大寿都被吓得不敢过庆典,因为据说这个庆典内务府上报的花费数目让他看完了以后差点气死。可见皇帝毕竟只是个人,他再怎么想节约,下面的人总有办法让他花钱,最后“真节俭”也变成了“假节俭”。

  • 3.官员贪墨,有增无减

  • 道光时期,虽然皇帝们一直在勤俭节约,但是官员们可完全不是这样。

    当时官员们巧立名目疯狂聚敛,比如说当时官员离任称为“放炮”这个放炮可是轰天雷,离任之前要搜刮银两,一次五千到一万两,新官到任也有名头,叫“倒炮”比放炮还多。

    还有官员表示交上来的税粮发霉了要花钱“买霉”。这一下就得收几万两银子进账。

    这些都还算小钱,当时为了争取能够掌握军粮的陕西粮道,掌握贡银的河南藩司等职位,清廷官员疯狂贿赂,一次性就可以缴纳20万两所谓的“孝敬”,当时有所谓的“冰敬”“炭敬”“年敬”等诸多名目。

    然而这些官员可一点也不傻,比如陕西粮道,几十万两拿下一两年就回本,还能赚的盆满钵满。各地的督抚更是每年有四十万两的银子“以印文解送”根本就是公开化的。

    所以李鸿章当了几十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有千万银子的家产其实都可以称得上“正常”了。

    不仅如此,当时官员之间可谓政以贿成,所有的官位都是明码标价,比如贵州藩司一万一千余两,出京留别还得另外给钱,当时京城官员还天天叫苦,表示自己缺钱,所以收受更狠。

    当时京城官员到了外地就和到了天堂一样,在西安居然要求吃鲈鱼海鲜,如果没有则会大发雷霆认为同僚招待不周,毕竟在京城还得继续过“苦日子”。

    可以说这样的情形之下,那些所谓的节俭都是形同虚设,这些皇帝们想节俭中兴的美梦也必然彻底破灭,清代的颓势已经不可逆转,毕竟:竭生民之膏血,以供贪官污吏之骄奢淫僭,天下安得不贫苦?!

    更多文章

    • 阎婆惜和张三是什么关系(阎婆惜和张三典故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阎婆惜和张三是什么关系

      今天不讲一百单八将,聊一聊宋江包养的情人——阎婆惜。相信喜欢中国传统曲艺的看官老爷都听过《探清水河》,这曲本是流行于北京的叙事歌,讲述了清末民初发生在火器营的悲剧爱情故事。歌词有一段“奴好比貂蝉思吕布,又好比这阎婆惜,坐楼想张三”,其中阎婆惜就是宋江的情人,而张三就是张文远,宋江的秘书。阎婆惜其实算

    • 万贵妃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人(历史上真实万贞儿是怎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万贵妃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人

      在众多影视剧中,万贵妃仗着皇帝宠信,将后宫的妃子赶尽杀绝,迫害后宫胎儿。废掉皇后,甚至联合西厂太监汪直为非作歹。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万贵妃的原名叫万贞儿,她是孙太后派去照顾太子朱见深的一个宫女。年幼的朱见深长居宫外,母亲也无法在身边照料,这使得他十分没有安全感。而万贞儿作为侍女照顾朱见深的起居,给

    • 夷陵之战如果刘备赢了(如果刘备抓住陆逊会怎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夷陵之战如果刘备赢了

      刘备全歼陆逊所率的五万吴军,其中如朱然、韩当、潘璋、丁奉、孙桓等将领多半也一概全军覆没了,赵夷陵那个演变到最后的决战关头必定是你死我活的打法,陆逊和刘备必然有个要犯错,而且最后被抓住破绽的话失败的一方基本都得是仅以身免的凄惨结局。对吴国来说肯定是一口气挺难缓上来的,刘备选不选择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好说,

    • 刘备手下的所有武将排名(三国刘备最厉害的大将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手下的所有武将排名

      历史演义灿星河,老乐斗胆鼓唇舌。看到“刘备手下本有十大顶级虎将,为什么最后仅单独突出了关张赵马黄?”这样一个标题,不知道三国迷是否能数全刘备原本的十大虎将。需要说明的是,《三国志》中,的确是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五人合传了,而且关张马黄正是蜀汉阵营的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再加上功高莫过救驾的赵子

    • 红楼梦是谁写的(谁才是红楼梦真正的作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红楼梦是谁写的

      因为一部《红楼梦》,而诞生出一套文化体系“红学”。这种文坛上的现象,古今中外恐怕唯有莎士比亚的“莎学”能与之相提并论。其实不光是“红学”的发祥地北京有红学会,我国的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学会。红学的研究者遍布海内外,薪火相传,从不乏继承人。不论是以专题发布论文进行专业分析,还是茶余饭后的闲谈,各式各样的

    • 牵羊礼什么意思(牵羊之礼指的是什么?为何女子事后都自杀了?)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牵羊礼什么意思

      从古至今,战争都令人痛恨,遭人唾弃,战争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更没有带来好运,带来的是无尽的灾难,是不幸,是灭亡。但即使如此,依旧是避免不了战争的爆发,两军交战必有一方战败。虽然说有些战胜的一方会优待战俘,但大多数战胜方会想尽各种折磨战俘的惩罚方式,换取成功的喜悦。其中就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刑罚方式“牵羊

    • 九门提督相当于现在什么官位(九门提督是什么级别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九门提督相当于现在什么官位

      清朝的九门提督,指的是驻京武官,也称为步军统领,全称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在1674年设立,直到1924年才结束了这个特殊官职。九门提督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北京城内九座城门的安全,即:正阳门、宣武门、崇文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每一座城门内外,都会有士兵守护,白天

    • 半城风月讲的什么故事(半城风月书籍主要写什么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半城风月讲的什么

      小说文案 她来自钟山之巅,披霜带雪,清艳无双,于“情”之一事,偏又没什么天赋,生平最喜不过清茶一杯,看看热闹。 都说她年少多舛,性格古怪,其实她也可以乖巧柔顺,笑靥如花。 都说她毒舌刻薄,傲慢无礼,其实她也可以巧笑倩兮,温柔可亲。 不过—— 她·就·是·不·乐·意! 直到那天,她

    • 1900年是什么朝代(1900年是属于什么年代)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1900年是什么朝代

      分享一组一百多年前的北京老照片,拍摄于1900年前后的某一个冬天,拍摄对象有旗人也有汉人,从风格上看,显然是出自同一个摄影师之手。照片中的人物大多来自当时的有钱人家,服饰体面,人物整洁。摄影师似乎试图通过这些摆拍的镜头,向世人介绍清末中国人的发型、服饰及日常生活场景。照片基本以白墙为背景,尽量避免其

    • 明朝灭亡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中央集权社会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清军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据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抵抗清兵,包括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及明郑时期。可以说,在南明时期,隆武帝虽然胸怀大志,可是,奈何他手无实权,只能受制于人。思前想后,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