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蜀汉其实可以统一天下的(蜀汉统一全国可能性大吗)

蜀汉其实可以统一天下的(蜀汉统一全国可能性大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48 更新时间:2023/12/20 15:43:43

最近对三国非常感兴趣,前两天刚写了孙权为什么无法统一三国,今天再来说说刘备。

其实刘备起势的过程和刘邦有非常相似之处,甚至刘备的种种行为表明,他是想复制刘邦的成功。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业未成,就病死在了白帝城,最终还是没有重现刘邦的开国壮举。

都说卧龙和凤雏得一便得天下,可惜刘备两个均得,况且手下名将如云,到底哪里出了错,未能一统天下呢?

凡事必有原因,如果没有,那就是没找到,我们必须跳出前面的设定,探讨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对手太强大

刘备是个人才,也是个君才,但是生不逢时,偏偏隔壁有一个资源条件比他还好的曹操。

楚汉之争,刘邦最后的对手是项羽,项羽此人刚愎自用,身边的人才几乎都让刘邦吸收了,一己之力如何能打下天下?

反观刘备的对手曹操、孙权二人,均是善于用人的君才,集谋略与野心于一身,所以刘备想要一统天下,那就必须得征服曹操和孙权二人,难度太大。

二、蜀国太弱小

所谓的对手太强大,相对应,也就是自己太弱小。刘备起势太晚了,人家都一统北方开始南伐了,刘备还没有一个站脚的地方呢,当然,他最开始的大本营是荆州,不过还是借的。

还有一点就是刘备拿下益州后,看似雄踞一方,其实穷山恶水,人少粮缺。无论是人口还是资源都是三国最末,举国军队不超过10万人,在硬实力上就比曹操孙权二人弱。

三、汉朝已经失去人民支持

外戚专权、宦官专权,东汉末年内政混乱,老百姓民不聊生,但凡日子还能过得下去,谁会舍得出命?

不管唐朝的安史之乱也好,清朝的太平军起义也好,一个政权出现叛乱,那就说明其内部已经严重溃烂了。

刘备起家的大背景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尽管起义很快被镇压了,但明显汉朝廷跟人民成了对立的两个阶层。

虽然刘备仁义比较体恤民心(但凡开国皇帝,没有一个不体恤民心的),但受限于当时的信息传导和舆论控制,孙权和曹操地盘的人民会知道刘备仁义,从而投奔他吗?

刘备打着兴汉的口号,但很多人跟着刘备不是喜欢汉而是喜欢他,别忘了正儿八经的汉朝皇帝汉献帝在曹操手里捏着呢。

就算有些人民还热爱着汉朝,但那也是曹操劫持的汉献帝领土下的汉朝,并不是自封刘皇叔的刘备的汉朝。

等到刘备死后,即使诸葛亮一直宣传蜀汉继承正统的汉朝,实际上已经缺乏吸引力了,他之所以要多次北伐,也是因为此。

四、仁者得人心未必得天下

刘备得民心不假,因为刘备懂得仁义,但凡仁义必定少杀伐,少杀伐政权就不稳。

统治天下第一大关键因素就是让人敬畏,让人恐惧。没有人能保证所有人都支持你,对于不支持你的人不清理就会生乱。仁义久了别人就会得寸进尺,骑你脖子拉屎还问你要纸。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过是得天下者的粉饰。枪杆子里出政权,天下是打出来的。

秦王嬴政灭六国、元军铁骑踏平中原、清军入关要求剃发易服,对百姓大规模屠杀,敢问他们得民心吗?民心是维持统治的必然要素,但不是一统天下的必然要素。

所以得人心未必得天下,刘备和刘邦一样会演戏,但他没有刘邦狠。

五、连孙抗曹的政策没有执行彻底,灭吴抗魏的决定没有成功

天下曹操一家独大,诸葛亮、鲁肃周瑜合力撮合蜀国吴国合作,联手对抗曹操,而后二分天下。

然而前有关羽“虎女安能嫁犬子”,后有刘备夷陵大战举兵东伐,自己强大了,就不把东吴放在眼里,只想着吞并人家东吴,而不是联合,结果被陆逊烧了回来。

联合和对抗,两条路都堵死了,不但荆州丢了,还把国力打没了,直接导致刘备一蹶不振。

六.刘备死的太早、后人不争气

夷陵一战把蜀国打疲了,刘备恼死白帝城,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刘禅不堪大用,国内人才青黄不接。

平辈的孙权、曹丕都是人中翘楚,别说一统天下,刘禅连自己的家业都守不住。

司马昭曾说:“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刘禅在位期间千错万错归于四个字“不敢尝试”,但凡社稷之事均是别人决策。

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定三秦,决项楚,反观刘禅让诸葛亮和姜维拖着北伐,没有宏图壮志和开拓精神,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迟迟不肯还政的原因吧。

公元263刘禅举国而降,受封安乐公,奇耻大辱,却换刘禅一句“乐不思蜀”,其父一朝功业转眼成灰。刘备得如此无志之子,如何能够一统天下完成他的夙愿?

当然华夏自古帝王者百百千千,我等一介布衣,蚍蜉仰视鲲鹏,只能窥其一二。

无论是刘备、孙权还是曹操,皆是天之骄子,能够留名史册,建立自己的功业为后人铭记,本已经不易,能够一统天下更是难上加难。

三人争斗一生,却无一人胜出让人唏嘘不已,但是并不影响我们肯定他们的能力。

更多文章

  • 日本明治维新时间是什么时候(明治维新内容和影响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日本明治维新时间

    1868年1月3日 (农历腊月初九),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1月3日,日本的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政复古”诏书,这是日本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的开始。19世纪中叶,一向奉行“锁国政策”的日本,遭到美、英、法、俄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人民仇视外国侵略者,更痛恨和侵略者相勾结的幕府。农民和市民

  • 西晋王朝被谁给灭了(西晋王朝被什么朝代推翻消灭)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西晋王朝被谁给灭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六朝是一个不思进取的时代,无论政治、军事,还是文化都没有一丁点的进步,有的只是不断地杀戮和抢关夺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六朝也出现了很多英雄人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而关于刘裕的功绩令人争议最大的点便是他除了杀害皇帝外,他还屠尽了司马家。这也让很多人诟病,但另一

  • 关于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伯乐与千里马简短读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伯乐相马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

  •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大闹瓦罐寺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却说那鲁智深走过几个山坡,不到半里路看见了一座破残不堪的寺院,细看之下,原来是一座破败多年的大刹瓦罐寺。进了寺庙空无一人,在厨房后面的一间小屋看到了几个面黄肌瘦的老和尚,智深上前讨要饭吃,老和尚们说没有食物并且诉说了寺庙被一僧一道强占的过程。智深折回来时,从方丈墙的缝隙中看到一个挑着酒肉的道人,于是

  • 楚国都城郢都在哪里(楚国都城郢遗址在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楚国都城郢都在哪里

    如果看卫星图或者从空中俯瞰荆州,就会发现有个不规则长方形的古城巍然坐落在长江之畔,这就是荆州古城。荆州古城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古代城垣中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座,是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一座完好的古城垣。提起荆州,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春秋战国时期能和秦国相抗衡的楚国,认为荆州古城就

  • 墓志铭是什么意思(墓志铭的志和铭的现实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墓志铭是什么意思

    墓志铭的“墓”是坟墓的意思,墓志铭的“志”是记叙、记录、记载的意思,墓志铭的“铭”是歌咏、吟念、唱和的意思。用一块石板,将逝者的生平、德操、功业、贡献等刻在上面,然后用诗体韵文或赋体文或骈体文等进行唱和褒扬。这个前面的记叙部分叫志文,后面的唱和部分叫铭文,将这块石板随棺埋在坟墓里,合起来就叫墓志铭。

  • 大明朝明武宗朱厚照简介(真实明武宗的正确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武宗朱厚照简介

    01正德12年夏日的一天,居庸关守城官兵接到一条奇怪的命令:立刻将城门上锁,并把钥匙藏好,严禁任何人出塞。就算皇帝来了也不能开门。发布命令的是驻守居庸关的御史张钦,下属都知道这个领导是个说一不二的人,立马照办,但免不了议论:这口气太大了吧,如果皇帝真来了,御史大人敢不给他开门?结果议论的声音很快就消

  • 忽必烈与成吉思汗的关系(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简介 )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忽必烈与成吉思汗的关系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之中,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土面积最为庞大的封建王朝。而将蒙古族带上辉煌时代的人有两个,一个是成吉思汗,他是统一草原的人物,为以后的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另一个则是忽必烈,他将成吉思汗的事业发扬光大,并最终建立了元朝。成吉思汗(即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

  • 成吉思汗是不是铁木真(成吉思汗跟铁木真关系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吉思汗是不是铁木真

    有人认为,“铁木真”就是“成吉思汗”。的确,一般上来说,可以认为“铁木真”就是“成吉思汗”,二者可以划等号。但严格来说,又不是那么回事。因为,“铁木真”是人名,全称是“孛儿只斤·铁木真”,他是蒙古族乞颜部人,蒙古第一代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成吉思汗”中的“汗”,是蒙古人对于他们最高

  • 蒋百里传5个女儿现状(蒋百里后代干什么有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蒋百里传5个女儿现状

    他是民国的一代传奇人物。与蔡鄂、张孝淮并称“民国三杰”,他先后留学日本和德国学习军事,创办了中国现代国防理论。1937年夏,他将有关文章、讲演稿以及早年著作中的部分内容重新整理编排成书,命名《国防论》。先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印行,后由上海大公报社出版,轰动一时,扉页题词是:“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