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大禹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大禹是什么时代有哪些传奇故事)

大禹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大禹是什么时代有哪些传奇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827 更新时间:2023/12/24 1:58:54

编者按:近期,当河南遭到暴雨袭击时,我们再次看到了那种刻在中华民族基因里的家国情怀和众志成城的大无畏精神。

其实,华夏大地自古就饱受“水患”侵扰。而华夏历史传说中的治水,最早可以追溯到女娲补天的远古时代。①只不过这样的记载过于神话了。

本文就来说说上古时代、同样发生在河南地区的大禹治水,以及传说背后的历史真实。

一般认为大禹生活的时代,大约是公元前2070年左右。当时,从黄河中下游,到江淮的广大区域都被洪水肆虐着。其中尤以中原地区受害最深。

而中原意为中央之平原,中原之中,即为从洛阳到郑州、再到开封。这几座城市也正好出现在几字形的黄河中下游位置。

对于从黄土高原下来的炎黄部落来说,只要占据这个区域,不仅可以西扼关中,甚至可以东控华北。所以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

或许上古时代的人类对于地理的认知还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但是到了舜时代,想要对中原地区实行有效统治,那么治水也将是个关乎“王业”的重任。

▲遂公盨:大禹治水铭文

在传说中,最初被任命治理水患的是。鲧采取的是“水来土掩”的策略,结果治水9年,徒劳无功,所以当舜继位的时候启用了鲧的儿子禹。希望禹可以继续治水。

而当禹接到任务后,吸取父亲失败的教训,于是改变了策略,改掩为掩、疏并用。而想要“疏”,那就必须要找到水患的源头。也就是伊洛两河。

所以施工的地点根据史料的记载是在伊河与洛河的汇集地,当时则叫伊阙。②也是后世白起打伊阙之战的地点。

那么为何滔天般的水患③源头是在伊洛两河呢?再让我们看下伊洛河周边的地理环境。

▲伊洛河周边山水示意图

通过地图可以看到,伊洛两河从秦岭高处自南向北,先汇集在洛阳盆地再流入黄河,但这是大禹治水之后的结果,而在大禹之前,伊阙并未凿通,那么伊洛两河自然也就无法流入洛阳盆地。无法流入盆地,两河就会在洛阳盆地以南汇聚成“湖泊”。而这个湖泊也就成为了传说中的汝海。古籍中对于汝海多有提及。④

那么要达到“海”的水量,汝海到底有多大呢?回答这个问题,先看下伊洛两河周边的秦岭的山脉走向:从东面嵩山,南面外方山、伏牛山,到西面熊耳山、崤山。这些山脉将伊洛两河“包围”其中,两河水常年经周边山谷流入,在无人去疏通的上古时代,水量逐步增加,逐渐也就形成了汪洋一片的“汝海”。而汝海唯一的出口则是流经东南面汝州的河道:汝水。

▲汝海、汝河示意图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伊洛两河在伊阙周围形成汝海,汝海借助于汝河流入淮河,成为淮河的一条支流。而正是这条支流不断增加的水量,才使得本来只局限于中原的水患慢慢扩散到了江淮地区,使之逐渐也变成了洪水肆虐的“灾区”,而究其源头正是伊洛两河。

▲绍兴大禹陵

那么在传说中,禹的时代里如此浩大的治水工程,凭当时的科技是否可行呢?也许我们真的低估了古人的智慧。特别是火和金属器具的使用。

史料里其实已经明确记载了阪泉之战里炎帝就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火攻的记录,逐鹿之战里蚩尤更是留下了使用金属武器的记载。⑤除此之外上古时代其实还有很多的“黑科技”。

比如说准、绳、规、矩、玄圭这几样东西。这些东西里准用来做水准器,绳子用来测量长度,规用来画圆,矩用来测角度,玄圭则用来测量以太阳光照射影长来计算时间的器具,同时还可以用来测量地理经纬度。所以,上古的时代里禹就留下了禹贡九州图。

▲禹贡九州图

除此之外从考古的发现和史料的记载来看,禹在华夏各地的高山石碑上刻下了当时非常宝贵的上古史料:《山海经》。治水成功之后还留有金属制成的九鼎。这都说明了当时已经具备了很高的开(凿)石头的技术和金属锻冶术。⑥

有了以上的“科技加成”,大禹凿通一条河道,完全是可信的。

而当凿通伊阙河道之后,伊洛两河的河水就与黄河连接,汝海之水慢慢排进了黄河,这样的结果也使得汝河水量逐渐减少,江淮地区的水患也随之消退,而这种“以水代兵”的策略也对此时尚未归顺的江淮地区的部落产生了极大的震慑力。

因为在禹身处的时代里,不仅有水患,更有部落的征伐。从黄、炎二帝开始,各部落之间的战争从未间断。虽然阪泉之战以后,黄帝部落暂时统一了黄河流域。

但是从尧开始的对南方苗部落的战争,直到禹治水的时代都没有结束。因此在禹治水的过程中,还发生过对苗部落的战争。而治水的成功也让这些部落最终臣服于禹。

▲汝水水系示意图

但是大禹治水的成果并非仅限于当时。更对之后夏王朝(到底有没有夏,以及夏王朝到底什么样,本文不做深入探讨,但可以确定的是,青铜文明高度发达的商王朝,不可能突然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建立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这是因为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都是建立在物质条件基础上的。大禹治水的成功,不仅是平息了肆虐华夏大地多年的水患,更使得中原、华北、江淮地区的众多水网河道不再淹没农田,反而为灌溉农田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样就使农耕文明得到了有利的发展。

而农耕生产恢复的同时也促进了各部落之间的融合,特别是在治水的过程中,禹得到了包括东夷部落在内的各部落支持,华夏大地上也第一次出现了“集权化”。⑦禹开创的夏王朝也第一次成为了“天下共主”。

▲禹之前的世系

也正是从夏王朝开始,“禅让”过渡到了“世袭”。不过这样的改变还需要“后人”的努力,比如说禹的儿子启。启同样是利用禹治水时所取得的影响力,击败了另一个有能力与他“争天下”劲敌:东夷部落的伯益。

⑧但是就夏人居住的中原而言,这种无险可守的地理条件很容易受到周边部落的“围攻”,特别是当夏王朝出了太康这么个“昏君”之后,终于给了东夷部落复仇机会。而领兵的正是另一个著名的上古时代人物:后羿

只不过后羿虽然抓住了机会,但毕竟东夷部落的实力有限,所以后羿的这次进攻,只是将夏人赶到了洛河以南区域,并没有完全消灭掉夏人。

⑨而此时大禹治水的“余威”体现了出来:那就是伊阙河道的控制权。因为只要伊阙河道还在夏人手上,东夷部落就注定只是支“孤军”,毕竟没有哪个部落会冒着再被淹一次的危险来帮助东夷,所以到了少康的时代,重新积蓄力量的夏人终于又夺回了“共主”的地位,此次事件史书上则称为“少康中兴”。

至此,夏人才算是坐稳了“天下共主”,“国天下”终于转变成了“家天下”。而开创这种体系的人与其说是启,倒不如说是治水成功的禹。

▲夏王朝世袭列表

另注:山西与陕西的交界处也有个龙门,也称禹门口,通常也被认为是大禹治水的工程地,但禹门口这个地方就算治水成功,其影响力也只是局限于黄土高原地区,而事实上华夏各地都有关于大禹治水的史料,只不过如果想要在中原完成治水,那么最真实的地方无疑还是在伊阙。

【注释】

①《列子·汤问》中记载:“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②《越绝书》卷一:“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以凿伊阙,通龙门。”

《水经注》:“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竭,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矣。”

《汉书·沟渝志》:“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故凿龙门,辟伊阙。”

③《尚书·尧典》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史记·夏本纪》:“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与中国。”

④《文选》:“既登景夷之台,南望荆山,北望汝海。”

《山海经》 :“汝水出鲁阳山东,北入淮海。汝称海,大言之也。”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丹丘家于颍阳。新卜别业。其地北倚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极日汝海。云岩映郁。有佳致焉。白从之游。故有此作。”

《龙门行》:“皇图经野临中天,北有大河南陆浑。陆浑之下伊之源,直走关塞侵山根。此山不断亘坤轴,逆为汝海波涛翻。忽焉天意有不测,明开峡口流如吞。长波万练卷空过,贯都会洛风尘奔。崖岸相嵌竦天阙此,号凿龙门为禹门。”

⑤《吕氏春秋·荡兵》:“兵所自来者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人曰“蚩尤作兵”,蚩尤非作兵也,利其械矣。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胜者为长。

⑥《史记》:“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尚书·禹贡》:“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史记·秦本纪》:“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

《海内十洲记》:“禹经诸五岳,使工刻石,识其里数高下,其字科斗书,非汉人所书。今丈尺里数,皆禹时书也。不但刻度五岳,诸名山亦然,刻山之独高处尔”。

《吴越春秋》:“四读之眼,百川之理”,“使伯益记之,名为山海经”。

⑦《荀子·成相》:“禹傅土,平天下,躬亲为民行劳苦,得益、皋陶、横革、直成为辅。”

《吕氏春秋·求人》:“得陶、化益、真窥、横革、之交,五人佐禹。”

《史记·夏本纪》:“禹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⑧《竹书纪年》:“益干启位,启杀之。”

《天问》:“启代益作后。”

《战国策燕策一》:“启与支党攻益而夺天下。”

⑨《尚书夏书》:“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

《离骚》:“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史记·集解》:“太康盘于游田,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返国。”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吹雪,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更多文章

  • 西晋灭亡的原因3点(西晋衰落是什么直接和根本原因造成)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晋灭亡的原因3点

    西晋在历史上是存在感最差的一个王朝,也是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如果从都灭东吴统一全国算起,西晋紧紧存在了37年。关于西晋的迅速灭亡,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统治集团极度腐朽。在这一点上,司马炎率先垂范,吃喝玩乐,尤其是统一全国后,不是考虑如何更好地治理国家,如何安抚百姓,而是自己怎么享受。《

  • 第一个提出日心说被烧死的人(为何哥白尼会被活活烧死)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日心说被烧死的人

    “布鲁诺因为宣扬日心说反对地心说被烧死”极有可能是错的。这个谣言写进了官方教材,这和牛顿的苹果一样属于传播极广的“谣言”。他在鲜花广场被烧死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宣扬异端宗教,特别是泛神论这种一神教的一生之敌。他支持日心说也很有可能出于他自己的特别宗教信仰而不是科学精神。更确切的说,布鲁诺不是科学家(学

  • 历史上真实的陈世美是什么样的人物(陈世美比喻哪类人)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世美是什么样的人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陈世美故事,欢迎关注哦。说到渣男真的是恨得人牙痒痒,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渣男真的是家喻户晓,那就是陈世美,尤其是《铡美案》这个戏剧,让陈世美的形象深入人心。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小编个人觉得是十分的搞笑,就是说在清末的时候河南的小剧团到了均州去演出,刚好演的就是这

  • 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谜(最后朱允炆真实到底去哪儿了)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谜

    中国历史上众多的宫闱疑案中“建文帝下落之谜”是比较为人们所关注和津津乐道的。因为时间久远其真相今人已无从探究,只能根据史书中的只言片语分析猜想。对于建文帝的下落有多种假说,有宫中自焚说,有出逃为僧说等等。甚至永乐帝朱棣寻找张三丰和派郑和下西洋也被后人猜测为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在这里,我想抛开那些光

  • 围棋是哪个国家发明的(围棋出自哪里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围棋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围棋,一个被很多人误认为和五子棋一样,其实围棋和五子棋完全不同,除了棋盘一样,棋子也有本质的区别。作为最难的棋类游戏,围棋是谁发明的呢?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晋张华在《博物志》中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说法:“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这是关于尧造

  • 雍正难道看不出乾隆无能吗(最客观的对乾隆皇帝的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雍正难道看不出乾隆无能吗

    首先,乾隆好大喜功,奢侈无度,康乾盛世的家底在其手上败光,大兴文字狱,看上并重用贪官和珅,加速朝局腐败,知其贪而不诛,真是嗑CP老祖,为嘉庆留遗产,银子放在国库里不香吗?为了私欲用度,变相利用和珅成自己小金库,心真是大,在历史上除了下江南的风流韵事,还留下什么?无能的败家子,没什么文化还雇佣风雅,写

  • 三国真正历史十大武将(正史三国十大猛将名将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真正历史十大武将

    三国武将众多,如果从中挑选十个最能打的,位列超一流名将,都是谁呢?第一,吕布吕布是三国中呼声最高的名将,虽然没有什么斩杀一流名将记录,但凭借其华丽的外表,以及手中方天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而闻名。吕布在虎牢关一人单挑十八路诸侯,堪称经典。什么穆顺,武安国,王匡没几个回合就被斩落马下,连一向谁都不服的公

  • 慈禧的全名叫什么名字(慈禧太后真实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慈禧的全名叫什么名字

    说起慈禧太后,这个晚清第一女人,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她是维持晚清残局的重要人物,也是促使清朝政权覆灭的关键人物。这样一位掌握清廷政权近半个世纪的女人,一生纷繁复杂的功与过,在现代影视剧中常常以不同的视角被演绎。当然,除了她纷繁复杂的功过得失之外,她的本名、族谱,还有出生地似乎也有些“纷繁复

  • 哪四大属相是帝王属相(帝王属相指什么生肖)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哪四大属相是帝王属相

    十二生肖这东西我们要理性来看待,它虽算不上科学,也不一定准,但它起码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了解一下也算弘扬中华文化,有益无害。十二生肖在国内和国外是不一样的,甚至连动物都不一样;而在计算历法上也存在很大区别,我国的生肖是按旧历来的,而国际上又是以公历来算的,不要小看这个算法,它会让出生在年初(公

  • 无毒不丈夫是什么意思(无毒不丈夫比喻什么到底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无毒不丈夫是什么意思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一句俗语,但真正知道它的意思的人不一定多。下面我来给大家谈谈这个俗语。“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其实是一句被误传的俗语,它现在的意思是:手段不毒辣的人不算是大丈夫,度量上很小的人也不算是君子。而原句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