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对深化改革的历史启示)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对深化改革的历史启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253 更新时间:2024/1/21 16:11:11

戊戌变法相信大家都听过,因为这是我国近代史的第一次维新变法。但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接踵而至,除了让戊戌六君子魂丧菜市口外,还让一心向往改革的光绪帝成为了清朝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很多人都说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因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势力反扑,但除了这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外,还有三个隐藏的原因。

第一,得罪的人太多了

各位可能不了解戊戌变法的细节,在这场变法里,维新派与光绪帝在文化上要废除科举制(八股文)以及四书五经,还要兴办西式学校。

其实从现在看来这些是正确的、应该的、没问题的,可问题在于这些变化与改革,光绪帝是一次性下达的,而且要立刻进行,如此一来,那些读了一辈子四书五经,看了十几年八股文的天下读书人又岂能甘愿?

不仅如此,因为戊戌变法的改革是全方面的,所以除了文化领域,他在军事上也是大动作。变法规定,裁减各地的绿营兵(就是汉人士兵和各地民兵,比如湘军和淮军)和老弱病残,并削减军费开支,用省下来钱训练新式海陆军队。

同时,在武科考试上,废除一切刀枪剑戟等满清传统考试科目,改为考察枪炮技能。如此一来,那些练了十几年刀枪棍棒骑马射箭的武人也就没了用处。

如果说维新变法得罪天下读书人与老旧的将军士兵是正常的,那么他们得罪官场上的人就是纯粹的找刺激。

在政治方面,光绪帝将所有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官员全部罢免,如此一来,朝堂上剩下的全是慈禧的人,至于那些火线提拔的维新派根本没有任何用武之地,因为他们资历都太浅了。

从这儿来看,一个短短百天的变法就得罪了当时的各行各业,他的失败难道不正常吗?

第二,太过理想化,欲速则不达

我们都知道,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除了光绪皇帝外,还有就是康有为超这二人。我们不否认这二人是很有才华的,但问题在于有才华并不意味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戊戌变法仅仅103天,光绪帝就在二人的帮助下颁布了110道圣旨,这平均一天一道半的频率,先不说他们有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是下面的官员也来不及施行啊,所以光绪帝的这些政令基本上都挂在各地官员的口头上,至于落地,根本没时间。

除此之外,因为这些变法的主要领导人过于理想化,导致他们忽略了很多细节,也就是这些细节为他们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比如说,戊戌变法想要效仿日本的明治维新,但问题在于人家改革的时候处理掉的那些达官贵人,几乎都得到了丰厚的赔偿和拉拢,如此一来他们就不会闹事。

可戊戌变法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根本没时间去管这些,导致当时全国上下有数万人失业,而且这些人都是有一定权力的,这就导致很多政令根本施行不下去,因为压根没人听。

况且,维新派一心想要扶持民营企业,可当时占大头的都是官营,如果说他们一步步来,先培养民营再架空官营,那还好说,可问题在于这些激进的政策几乎得罪了所有的官营企业

让原本想要拿好处的民营也很尴尬,这样一来将民营官营全部得罪,让这个戊戌变法更是雪上加霜。

第三,明目张胆地夺权

各位可能有所不知,一开始慈禧太后虽然没有支持光绪,但也没有反对,只是在后来光绪帝有些近乎失控的时候,慈禧才开始慢慢干预,但尽管如此,变法还是在一步步地推行。

但问题来了,光绪帝不知道怎么想的,突然想要动军权,我们都知道,慈禧太后等保守派赖以生存的就剩下这最后的军权了,可光绪帝却毫不留情地开始明着争抢。

1898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戊戌六君子)被放进军机处,开始着手整顿这个清朝最重要的部门。同时,光绪还接见了新军统帅袁世凯,想要得到他的帮助。

同年,慈禧太后等人终于察觉到了光绪帝最终目的,于是他们准备在数月后天津阅兵上用政变控制光绪,虽然事先光绪等人已经知道了,但光绪帝决心用生命捍卫变法。

其实这一块最核心的地方在于,他们以为袁世凯是帮助他们的,但没料想袁世凯回头就把他们卖给了慈禧,这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最根本原因,错信了袁世凯!

所以说,戊戌变法的失败与慈禧有关系,但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完全是光绪帝自己步子迈得太大,扯了裆而已。

更多文章

  • 《西游记》的作者到底是谁(吴承恩这一说法并不确凿)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西游记》的作者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作为明代时期的小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回过头来看以往,我们会发现,西游记的作者并没有署名,因此,有关作品的作者,近几十年来,也成了大家的饭后甜点。那西游记的作者究竟是不是吴承恩呢?毕竟我们学习的课本中,就是吴承恩,延续到今天又说不是吴承恩,这难免会勾起大家的深思。其实早在上

  • 文房四宝是指哪四样(我国的笔墨纸砚出自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房四宝是指哪四样

    文具对于每个人来说属于很日常的一样东西,对于文学文字爱好者来讲,选择一样好的文具用品是彰显自己的文化素养的一种方式,更是表达自己对于生活态度的追求和热情。在古代,最为人所熟知的文具当属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单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文房乃为书房,四宝便是书房中常用的四样文具了。在南唐时,“文房四

  • 龙妈原著中的结局(权力的游戏小说中龙妈结局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龙妈原著中的结局

    早在《权力的游戏》第七季播出期间,整季的剧情就突然被网上疯传,第七季后面几集的内容验证了这一剧透的可信度是百分之百。紧接着第八集的六集剧情也出现在了网络上,这就是2017年的黑客泄露剧本事件!也就是说编剧早在《权力的游戏》第七季时就已经写好了整部八季的剧本。但因为黑客提前泄露了剧本,第八季不得不整个

  • 纸上谈兵的主要人物是谁(关于历史人物赵括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纸上谈兵的主要人物

    不知道网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为赵括洗白?历史上,从来都不缺像赵括这样“夸夸其谈”的人物。明朝方孝孺有一篇杂文,叫作《吴士》,就很形象地描绘了像赵括这样的人物。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吴地有一士子,逢人就说自己是乱世英才,世间少有可以和他相提并论的。这位吴士对兵法尤其自信,喜欢和人们谈论兵法,每次谈论兵法

  • 曹雪芹和高鹗什么关系(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和高鹗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雪芹和高鹗什么关系

    曹雪芹出生(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原创作者,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杼之子(一说曹頫之子)。高鹗(1758年—约1815年),字云士,号秋甫,别号兰墅、行一、清代汉军镶黄旗内务府

  • 揭秘变脸是怎么做到的(中国四川变脸的原理秘密)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变脸是怎么做到的

    川剧不像黄土高原的秦腔那样苍凉悲怆,也不像鱼米之乡的昆曲那样多情缱绻,飘荡在巴山蜀水之间的川剧,有着四川人独特的既热辣豪朗又闲适幽默的性情。蜀地自古就是歌舞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随着清代的大移民,四川本地戏融合吸收了外来戏种,融汇了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人称“五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什么意思(理解现代不孝有三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什么意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意思是说:天底下不孝的事情有很多,其中没有子嗣,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舜帝背着父母娶妻,是因为害怕没有后代。君子认为舜帝不告而娶,实际上是符合孝道的。但是,这一句话的意思,在学术界

  • 四大文明古国是什么国家(文明古国处于什么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四大文明古国是什么

    “四大文明古国”这一说法,最早是由梁启超先生提出。梁启超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首次使用这个定义,并自己解释说,地球上古文明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梁启超的说法来源于当时世界学术界比较流行的“五大文明发源地”。这样子,梁启超进一步把“四大文明古国”限定在亚非大河流域了。事实

  • 姬姓的后代改什么姓了(历史上的姬姓是现在什么姓氏)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姬姓的后代改什么姓了

    管仲,姬姓,周穆王的后代,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公元前644年,春秋五霸之首的齐国国君齐桓公姜小白在位的第四十二年,他的五个儿子各自纠集党羽,相互攻伐,争夺国君之位。病重的齐桓公

  • 汉朝霍光和霍去病的关系好吗(霍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霍光和霍去病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甥舅俩人因出击匈奴有功、再加上朝中有人。一个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一个是大司马大将军、长平候,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都是将两人放在一起列传,两人不仅是亲戚更是军事盟友。霍去病影视形象俩人在西汉的崛起自身的军事才能不可忽视,但究其原因,跟卫子夫进宫得宠有很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