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人的字和名有什么区别(古时候人名字的名和字有关系吗)

古人的字和名有什么区别(古时候人名字的名和字有关系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264 更新时间:2024/2/2 19:09:46

“姓名”,是人的姓氏和名字。姓名是人类为区分个体和正常有序地交往,给每个人特定的名称符号,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人群个体差异的标志。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姓名,姓名通常都有一定的含义。中国汉族人的姓名,是以汉字表示和进行取名,姓氏和名字一起构成中国人的姓名。

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后,便有了自己的姓名,代表了自我。看似简单的姓名,其产生和确定,都受到历史、社会、民族、习惯等很多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的姓名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变化发展,

考古资料已经证明,中国人早在100多万年之前就在自己古老的国土上生活栖息了,可是有“姓名”的历史,却迟至距今五、六千年时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才开始。

那时候,人们以母亲为中心组成一个个的氏族。因此正如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所说,“姓,人所生也……从女从生”,所以中国最古老的姓大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姒、妫、姞、妘、婤、姶、嫪等。

说到姓名,应从“姓氏”说起。中国人的“姓氏”起源于太古母系氏族社会,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先秦时代的“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为同族集团的名称,氏是姓的分支,表示部落分支之名称,用于区别子孙之所出。

由于人口增殖,迁居异地,身份技能的变化等,可以分裂一些支派,这些支派就是氏。氏是贵族宗族制度的代表和称号,夏、商、周三代以前,男子多称氏.女子多称姓。

以“孔子”为例:子是姓,孔是氏,丘是名,也因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叫孔丘,而不叫子丘。又如屈原,姓芈,氏屈,名平,字原。

姓氏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从土地和赐姓而来,天子就是赐姓命氏的人。黄帝对他的二十五个儿子创设了十二个姓。陶唐氏之后代封于刘地,其后裔以刘为姓;二是以出生地为姓。

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三是以封爵、官职为姓。楚庄王少子,作上官大夫,后代就以上官为氏;四是因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

由于部落的发展,人口的繁衍.分支逐渐繁多,氏名称也大大增加.一姓可分成许多氏,一氏又繁衍更多的氏,所以当时姓和氏的叫法往往不是固定的。

实际上姓氏合一或基本稳定,还是自汉朝以后的事。或叫姓,或叫氏,或姓氏兼言。开始了实际上以男氏的姓为姓。

以后的子孙,都是男姓血缘关系的繁衍,正如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说:"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黄帝以来之姓亡矣。""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一"。

再说说古人姓名的构成“名、字、号”等。

“名”一般是小孩出生三个月内,父母或长辈所起的,相当于个人的私人代号;

“字”一般是在成年后或结婚时才取字,有时也是一些有身份人的象征,取字是古人用以称呼的,而不直呼其名。

“号"也为别称,外号,比如我们今天的艺名、笔名等都属于号的范畴,号在古时一般用于文人雅士之间的称呼,号的自由性则比较大了,可以自己取,也可以别人赠号,熟知的苏东坡、郑板桥等都是比较出名的。

几千年来,名字的形式和内涵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散漫到规范的演变过程。在春秋战国时期,取名的一大方式是指物为名,孩子出生时,大人见到什么就以什么取名。像墨翟、孔鲤、司马牛等。

这些名字看似随意,实则属于当时的五种取名原则之一,即指物为名是“假(借)”。

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以单字名为贵,认为“二名非礼也”。西汉末,崇尚复古的王莽就大力提倡单字名,直到魏晋年间,取双字名才逐步流行起来。如人们熟知的王羲之

关于取名字的讲究,《礼记》有言,“子生三月,父咳而名之”,“幼名,冠字”。意思是孩子出生三个月后,父亲挠挠孩子的下巴,逗笑而给他取名。

名一直用到20岁,举行冠礼(成人礼)的时候再“冠而加字”,然后平辈的人就不能叫他的小名了,得用字称呼。

古代同一个人往往又有号,有时还不止一个号,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称呼。比如,屈原,战国楚人,名平,字原,号灵均。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

《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名、字是由尊长代取,号多为自取,称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或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

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陆游,号龟堂。辛弃疾号称稼轩居士;或以旨趣抱负自号: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

金心农自号出家庵粥饭僧;有些人还以生辰年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甚至惊人之语自号。赵孟頫甲寅年生,自号甲寅人。

至此而知,古代人的姓名是由“姓、氏、名、字、号”等“总构成”的。而现代人的姓名构成就简化多了,只有“姓、名”。而以后中国人的姓名又会有怎么样变化,就不得而知了。

中国古来对人的取名非常重视。在孔子“正名”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把为后代取名看得非常神圣,甚至神秘。从周朝起,命名已经纳入礼法,形成了制度。

因此有些时候因为名字的原因,对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些名字因为皇帝或高官喜欢,而得到了与其他人不一样的优厚待遇;而一些人的名字因为被认为不吉利,而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传统文化流派中,儒家对中国人的影响最深广。因此中国人的名字与儒典大有联系。取自《论语》的名字,如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取自《论语·里仁》“讷于言而敏于行”。

李宗仁,字德邻,取自《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抗日名将孙立人,现代史学家孙达人,取自《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取自《诗经》的名字,如张闻天,取自《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钱其琛,取自《诗经·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取何名字,也是人们的一种文化选择,故可考见各种文化的影响力。

中国人在取名时,经常会在名字中用一些方法来区别同一个家族的不同辈分。比如在名字中用一个字表示辈分,而用另一个字表示取名所标示的含义。也有的在名字中用相同的偏旁来表示同一辈分。

中国古代由于宗法制的影响,在名字的使用上有避讳的制度。讲究“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为尊者讳”。

更多文章

  • 杨洋演过所有的电视剧和电影(杨洋演的古代电视剧)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洋演过所有的电视剧

    杨洋也算是娱乐圈中中流砥柱的一员吧,他凭他的颜值,和出色的演技,在娱乐圈中也是一个比较有实力的一位90后男演员。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给盘点一男神杨洋演过的电视剧,看看哪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一、李少红版《红楼梦》《红楼梦》我想我就不必多说什么了吧,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你们只要记住这些基础知

  • 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韩信还是项羽(背水一战人物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背水一战的主人公

    俗话说:读史可以明智,今天,小编为大家讲解我国古代史学家司马光的旷世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在众多历史名将当中,韩信的名气比较大。这是因为,他带兵打仗之时,能够借助地形排兵布阵。也就是说,韩信在打仗之时,善于用智慧。看一看当初韩信"背水一战"时的表现,就能明白为什么自古以来,韩信都被众多武将奉之为

  • 抗美援朝最后一次战役在哪里(金城战役开始和结束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抗美援朝最后一次战役

    抗美援朝战役从1950年年底一直进行到1953年,共持续两年零九个月时间,这期间,中国的志愿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金城战役是整个抗美援朝历程中的最后一场战役,同时也象征着志愿军最终的胜利。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志愿军势如破竹,一发发炮弹落在了南朝鲜的驻地,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凭借南朝鲜一己之力,势必无

  • 周公之礼女性要做什么准备(古代周公之礼详细描述)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周公之礼女性要做什么准备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人生的四大喜事。今天小编今天单独讲讲第三喜:洞房花烛夜。我们都知道,现在娶老婆的难处,真可用过五关,斩六将来形容。可是旧社会的时候,娶媳妇一样很难,更可怕的是,当时结婚靠得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的男女,基本上是谁也没见过谁,对方的容貌是好是坏,

  • 范蠡的历史介绍简介(范蠡的一生及其生平资料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范蠡的历史介绍简介

    范蠡,春秋时期楚国人,公元前536年出生于宛地,因不满楚国的腐朽统治,转而投奔越王勾践,官拜大夫后,邀请楚宛令文种一起辅佐勾践。因越王勾践在公元前494年执意伐吴,兵败于会稽,史称"会稽之耻"。为帮助勾践振兴大业,42岁的范蠡毕其心于一役,施展了一生才华,主动请文种留在越国总揽政务,自己陪勾践夫妇于

  • 刘备为什么谥号昭烈(刘备死后是汉昭烈帝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为什么谥号昭烈

    想要快速了解一位古人的一生功过,谥号是个最好的办法。几乎所有谥号中有"武"字的,都在军事方面上取得过不俗的成绩,像是汉武帝、魏武帝、宋武帝等等。而谥号中有"文"字的,则多在文治上有不小的成绩,像是汉文帝、魏文帝、隋文帝。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后世为了"拍马屁"给了更好的谥号,但是好的谥号有很多,总会选

  • 三国演义历史背景分析(介绍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演义历史背景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从唐朝起,三国时期成为人们最感兴趣的一段历史,三国故事则成为通俗文艺重要的创作素材。到了宋代,“话说”艺术十分兴盛,“说三分”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元代的三国题材创作有了更大的

  • 清明上河图的历史故事简介(清明上河图历史背景和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明上河图的历史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

  • 韩国申遗中国有几项成功了(韩国把中国哪些申遗了)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国申遗中国有几项成功了

    孔乙己说:“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偷呢?”韩国人也说:“文化上的事不叫偷——叫申遗。”小悦之前曾发文过有关韩国人偷我们文化的文章,但在评论区里,有部分人依旧在开玩笑,不放在心上。有网友说,随他去吧,等我们强大就好了。我不能否认,国家强大是根本。但是,我们也要做好保护文化的宣传。还有网友在开这种n多年前

  • 历史上真实的严嵩是什么样的人(明朝严嵩到底是什么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上真实的严嵩

    提起严嵩,所有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大奸臣大贪官,中国历史上奸臣的代表,基本上跟秦桧属于同一个级别的坏人。感觉上这就是一个头顶长疮,脚底流脓的大坏蛋,昭烈君今天写这个,可不是为这个大坏蛋翻案,因为他真的是翻不了。但是,严嵩也绝对不是我们平常想象中的那个样子,甚至可以说,严嵩在前期的生活轨迹,完全就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