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墉为什么叫三千岁(和珅和刘墉哪个官大)

刘墉为什么叫三千岁(和珅和刘墉哪个官大)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061 更新时间:2024/1/18 2:18:48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爆红之前观众们的心目中获得“和珅死敌”这个光荣称号的人应该是刘墉

说到刘墉可能还有读者朋友不太熟悉,但只要一提“刘罗锅”、“罗锅子”可能您会一拍大腿:原来就是他啊!

文学作品中关于刘罗锅智斗和珅的故事不少,比如刘宝瑞先生著名的单口相声《官场斗》、脍炙人口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就塑造了一个精明机智,清廉正直还带着腹黑焉坏的大臣形象,说到刘罗锅,我们实在是太熟悉了。

小说野史里关于刘罗锅的故事大部分都是民间传说改编而来,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刘罗锅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他是否也挺着个驼背,经常戏耍乾隆、和珅呢?咱们一个一个来回答。

第一点:刘墉是罗锅么?

罗锅这个词已经毫无疑问和刘墉紧紧捆绑在一起,甚至可以说罗锅就是刘墉,刘墉就是罗锅。

罗锅其实就是驼背,按照评书、电视剧里的说法刘墉年轻时候发奋苦读,所以日久天长就成了个驼背,真是如此么?

恐怕未必,咱们也不用去翻看史书,1958年考古专家曾经对刘墉的墓地进行发掘,发现刘墉的腿骨长达75厘米,这样换算过来,刘墉的身高很可能超过一米九......

这身高都能去打篮球了,那刘墉是怎么得了这个不雅观的外号呢?

两种说法,一是刘墉虽长得高大,但在皇帝身边不能昂首挺胸,得时刻俯首帖耳,这么个大汉弓背缩腰当然就如同罗锅一般,所以这个生动的外号也就不胫而走;

其次是嘉庆继位时刘墉已经年迈,难免驼背,而嘉庆看着垂垂老矣的刘墉不禁戏称他为驼子,于是罗锅的外号也就传扬开来。

但就从这个体格来分析,历史上的刘墉和影视剧里弱小驼背的瘦弱形象不同,人家是正经的山东大汉,人高马大,所以称呼他为罗锅,多少有些委屈了他。

身高之谜算是解释清楚了,那么历史上的刘墉真的是和珅的死对头么?

很遗憾,貌似也不是,甚至不夸张的说,在和珅面前刘墉只不过是一个小跟班而已......

您别觉得我说话夸张,事实还真就这样,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刘墉和纪晓岚都被塑造成了“抗和斗士”。

这其实只不过是戏剧效果而已,在乾隆中后期和珅可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臣,其恩宠和信任无人能比,连皇子们都要虚与委蛇,退避三舍,更何况是刘墉、纪晓岚?

说句难听的,这哥俩加起来都不是和珅的对手。如果非要给和珅找对手,王杰算一个(梦断紫禁城里冯远征老师演的那位),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和珅把他恶心透了。

“杰在枢廷十馀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

阿桂算一个,阿桂老兄是首席军机大臣,四处征战劳苦功高,阿桂老兄对和珅的鄙夷和厌恶可谓毫不掩饰,但他常年在外征战,无暇顾及朝中之事,等到返回中枢时又年老力衰,力不从心,所以只能做到独善其身而已。

其实最开始刘墉是可以吊打和珅的,在刘宝瑞先生的单口相声里,刘墉乃是太后御儿干殿下,敕封三千岁,见官大一级,这当然是野史小说家言。

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墉虽没有这么夸张但也差不到哪去,他是一个超级官二代,哦,不对,是官四代。

刘家世代官宦,曾祖父刘避险在顺治皇帝时就考中进士从此步入官途,祖父刘棨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他官至四川布政使,为官正直深受民众爱戴。

而到了刘墉爸爸刘统勋这一代,刘家发展到了顶峰,我们虽然说“宰相刘罗锅”,但实际上刘墉终身多数时间在外地为官,少入中枢,刘统勋才是实际上的“宰相”。

刘统勋清廉干练,对乾隆忠心耿耿,所以乾隆对老刘极为宠信,刘统勋一生顺风顺水,从刑部尚书、工部尚书一路做到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

权势之显赫刘墉一辈子都无法企及,乾隆夸奖刘统勋“乃不愧真宰相。”在刘死后更评价他“遇事既神敏,秉性复刚劲,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追送谥号“文正”

这可是古代对文臣的最高称誉啊!清朝也不过八人得此谥号,可见乾隆对于刘统勋是多么赏识和信任!

有这么一个出色的父亲既是刘墉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刘墉从小接触的是帝国最高等级的教育,依靠着父亲的关系初入科举考场的刘墉就已经是举人身份。

不过刘墉并没有考上状元,他获得了二甲第二名的好成绩,但不幸在于他的一生都活在父亲刘统勋的阴影下,尽管他竭力追赶也始终没能超过,即使是晚年时官居一品,乾隆称赞他时也强调“有乃父之风”。

可以说在乾隆三十八年以前,刘墉的命运都和父亲刘统勋息息相关,乾隆二十年,任太子太傅兼陕甘总督的父亲因军务失宜被逮捕入狱,受到父亲的影响,刘墉也被株连免官。

不过皇帝还是信任刘统勋的,所以任命他为刑部尚书,刘墉外放当官。刘墉前半生颠沛流离的日子开始了。

一直到乾隆四十年,刘墉始终游离在政治中心之外,在这段时间里他当过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又当过太原知府、冀宁道台,中途还因为未能察觉属下侵吞银两被革职。

不过乾隆因为其父刘统勋的关系,再加上自己才华出色,所以赦免罪行在修书处担任行走。就这样过了七年,乾隆三十四年刘墉才被重新用(当然有刘统勋的关系)被授予江宁知府。

而这一年和珅才刚刚十八岁,结婚刚不满一年。随后刘墉又陆续担任了江西盐驿道、陕西按察使等,等到乾隆三十八年父亲去世时刘墉已经五十三岁了,但始终只能算是朝廷的中等官僚。

父亲的死给了刘墉仕途上的改变,乾隆怜惜刘统勋功绩,也觉得刘墉多年经验确实可用,于是当了二十年地方官后刘墉终于成为内阁学士,乾隆四十一年刘墉入职南书房,成为从二品的高官。

而真正改变刘墉在史书和百姓心中地位的当属乾隆四十六年的国泰贪污案,国泰是满人,时任山东巡抚,这小子向山东各县索要贿赂,凌虐百姓,盗窃库银,御史钱沣弹劾国泰贪污舞弊,结党营私。

于是乾隆任命和珅、刘墉为钦差大前往山东调查此案,国泰是和珅党羽,所以和珅有意袒护国泰,让他从商户处借银暂时充实银库。

刘墉却主持正义,刚直不阿,仔细检查库银成色识破国泰诡计,并伪装成道人到民间仔细查访证据,历数国泰罪行,终于将这个巨贪大奸绳之以法,百姓们感激刘墉。

甚至将他比成著名清官包拯,后人以此写成侦探类小说《刘公案》,对刘墉大加颂扬—“初为外吏,听断明审,人以比包龙图”。

《清史稿》也夸赞刘墉“颇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内”,自此以后刘墉才真正走进了百姓们的生活,成了百姓们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那个“刘罗锅”。

国泰案后刘墉的仕途顺畅许多,他不但升任了直隶总督、吏部尚书,还兼理国子监事务,并任玉牒馆副总裁。

但刘墉仿佛变了一个人,原来那个清廉正直,刚强不阿的“刘青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庸碌而油滑,一心等死的老头。

乾隆五十二年,刘墉将自己与皇帝的谈话泄露出去,乾隆大怒,罢免刘墉大学士职务,乾隆五十四年发生了乡试举子贿赂主考官的事件。

这种小事搁以前刘墉早就三下五除二料理完毕,可他却视而不见,因此受到御史弹劾。乾隆五十四年,上书房的师傅竟然偷懒,连续几天没来上班,作为上书房总负责人的刘墉也不闻不问。

这下乾隆火了,撤刘墉吏部尚书职务改为侍郎,乾隆五十八年刘墉担任主考官也搞得一塌糊涂,阅卷草率敷衍,导致不合格的卷子很多。

面对这么个油盐不进的老油条,乾隆是又气又恨又没有办法,指责刘墉“向来不肯实心任事,行走颇懒。”并且羞辱刘墉“兹以无人,擢升此任。”

要不是老子无人可用了,谁还会用你,老东西,心里有点数吧!

刘墉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难道他真的已经丧失初心,随波逐流了么?

其实并没有,刘墉自始至终都没有忘记读书人的操守和圣贤的教诲,但朝廷已经变了,与早年的英气勃发不同,晚年乾隆早已沉醉在“十全老人”的名声中不能自拔。

和珅专宠弄权,又发明议罪银充实乾隆金库,朝廷吏治败坏,腐败成风,皇帝却毫不在乎,任由和珅左右勾结,操纵朝政,打击异己,刚强如王杰,德高望重如阿桂,清廉如朱圭都拿和珅没办法,更何况是他刘墉?

面对和珅嚣张的气焰,刘墉只能默然自守,甚至自污来保全自己,史书记载刘墉“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随波逐流,模棱两可才是这一时期刘墉的真实写照。

更多文章

  • 位面之子什么意思(是谁提出位面之子的这个概念)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位面之子什么意思

    刘秀像汉光武帝刘秀,很多人都称他为位面之子,意思就是天选之子。刘秀的一生简直就是开挂的一生,早在刘秀尚且未出生之际就开了人生的第一个挂,那就是让别人代替他送命。王莽篡汉后得到一个预言,就是说日后一个叫刘秀的会代替他,于是王莽下令让亲信在全国秘密搜捕叫刘秀的人。偏偏京城有一个精通周易八卦的刘氏宗室叫刘

  • 战国四将之首为何是李牧(李牧是哪国人,一生无败绩)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四将之首为何是李牧

    战国时期,白起,王翦,廉颇三人攻城掠地,开疆扩土,而李牧没有为赵国攻下一城一地,为什么能和这三人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呢?我们先来看看前三人的战绩,再来说说李牧。白起,生平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长平之战歼灭赵军45万人,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时代,共战死两百余万人,白起一个人

  • 历史上真实的潘凤是什么样的(潘凤是真实存在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上真实的潘凤

    东汉末年,青州泰安出生了一位当世能人,此人名潘凤,字无双,从小便热爱学习,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军事方面也非常了得,可以说是当时的军校研究生兼文学社社长。当时正值国家动乱,黄巾军反动派异常的嚣张,这还得了,于是国家任命当时的御史中丞,也就是现在的中纪委常务副主席韩馥去招兵买马,准备干黄巾军一炮。不久之后

  • 黄道婆是哪个朝代的人(著名的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黄道婆是哪个朝代的人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经过发展衍生出了各行各业,并造就了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基于古人的智慧和能力而形成的,而每一个行业的开始,也都存在着先驱者,比如纺织技术的先驱者便是黄道婆。黄道婆为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市)人,此人早年因为生活所逼,在十二、三

  • 太平天国起义发生于哪一年时间(发生在我国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太平天国起义发生于哪一年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3年之久,席卷大半个中国,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号称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那么,太平天国最鼎盛时,管辖了多少面积?一我们知道,太平天国始于1851年1月11日爆发于广西的金田起义。1853年3月19日,洪秀全率领太平军攻占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

  • 为什么说川亡则国亡(有川在国不亡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为什么说川亡则国亡

    四川有多重要?为何有“川不亡,国不亡”的说法?大家好啊,我是小志!四川在经济上不如沿海地区,在政治上又不如北方,那为什么说有“川不亡,国不亡”的说法?小志跟大家聊聊这四川有多重要?四川建成川或蜀,东连重庆,南邻云南、贵州,西接西藏北接陕西、青海、甘肃,总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图1总人口8375万人,

  • 1900第二次火烧圆明园具体时间(火烧圆明园事件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1900第二次火烧圆明园

    趁火打劫这个成语是说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可以说,趁火打劫的行为是为人所不齿的。历史上趁火打劫,发国难财的行径不是什么稀有的。我们来说说打劫圆明园的事。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圆明园号称“万园之园”,是大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耗费一百多年的光阴集全国之力打造的旷世精品皇家工程,是这个地球上举世瞩目的明珠

  • 历史上刘邦喜欢虞姬吗(项羽和刘邦都喜欢虞姬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上刘邦喜欢虞姬吗

    当56万大军攻下彭城后,世人感知所向披靡的霸王项羽也不过如此,理所当然将这座满是金银与美人的城堡拉入了狂欢!熟知历史的大家都知道,项羽得知后,只领着3万骑兵便回师救援彭城,凭借出色的战术布局以及疯狂的作战计划,一举将刘邦的56万联军打的溃不成军,死伤不计其数,这也可以说是项羽继巨鹿之战后又一足矣名垂

  • 秦始皇的妻子是谁(历史上秦始皇第一个老婆叫什么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的妻子是谁

    秦始皇一生留给后世种种谜团,他的皇后是谁,后宫佳丽多少?这些就成为了困扰人们几千年的谜题。秦始皇统一六国,把各国国君的无数后宫佳丽收入后宫。《三辅旧事》记载,秦始皇后宫中“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可以想象当时的人气。秦始皇有多少妃子?秦始皇后宫人数肯定不少,具体多少各种史书没有记载,也就就无法

  • 正月十五风俗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风俗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正月十五风俗传统文化

    【导语】眼看元宵佳节就要到了,人们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期待着灯节的到来,迎接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这一天,流传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有龙舞,上下翻飞;还有舞狮子,左右跳跃;更有热热闹闹的闹花灯,大家赏灯、观灯,还能猜灯谜等等,人们开开心心,非常有意思。可是你知道,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还有哪些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