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无颜见江东父老的主人公是谁(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历史人物)

无颜见江东父老的主人公是谁(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历史人物)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2280 更新时间:2024/1/21 19:32:57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任艳

一:“爱面子”的项羽

中国历代悲剧英雄里,西楚霸王项羽,常叫后人连呼可惜。

这位秦末农民战争里的一代英雄,以楚国贵族后裔的身份,拉起无坚不摧的铁血虎师:无论是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痛击秦军,还是彭城大战里三万骑兵一箭穿心,胖揍刘邦的五十万联军,全是载入史册的战场奇迹。“西楚霸王”的威武,两千年来传唱不停。

可就是这么一位不停书写奇迹的“西楚霸王”,却终于在垓下大战里,没扛住死敌刘邦的大军围殴。

被一路追到乌江后,江边的亭长劝他过江回江东重整旗鼓,他却一句仰天长叹:“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然后就在江边死战一场,最终怆然自尽。

如此悲壮一幕,也引来了后世无数咏叹。好些历史爱好者更大胆猜想,假如项羽当时看开一点,渡江回到江东老家,咬牙休养生息后再战刘邦,中国历史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向?项羽能否翻盘成功?甚至至少与刘邦划江而治,建立一个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的强大政权。

也拜这类奇特猜想所赐,项羽壮烈自尽的一幕,也引来不少历史迷们吐槽:你看这西楚霸王项羽,就这么把大好的翻盘机会给葬送了,都是面子问题惹的祸。

那么问题来了,倘若项羽不那么“爱面子”,硬着头皮过江了,接下来的历史走向,是否真有可能来一个历史大反转?或者说,项羽宁可自杀也不肯过江,仅仅因为面子问题?

要想弄清这个问题,就得回到当时的“乌江现场”,复原一下《史记》里,江边亭长劝项羽渡江再战时的原话:“江东虽 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您只要占住了江东,是称王还是报仇,咱们都有本钱。

那么这个叫项羽宁死也不肯回的江东老家,真有这句话里说得那么强?

二:江东真的能成就大业?

比起后来令孙氏家族雄踞南方的江东来,秦汉之际的“江东”,不完全是一个概念。

当时的江东地区,以《史记》的记载,西南方向有秦朝故将赵佗割据称王,福建方向也有越人聚众起事,协助刘邦攻打项羽。

另外昔日项羽的故地彭城,也被汉军收入囊中,昔日楚国大司马周殷也倒戈投降,双手给汉朝送上战略要地九江。

在地图上复盘下就知道,项羽这号称“地方千里”的江东大本营,此时只剩了会稽郡这一小块地方,而且正处于汉朝三面夹击下,已然是末路困境。

当然,别看战略态势困难严重,但江东子弟兵的骁勇善战,当时也是天下闻名。理论上说,倘若项羽回去后,当地上下一心,即使面对汉朝围困夹击,理论上说,项羽也是有得拼。但另一个现实困难,却叫这个可能性,只能停留在理论上——江东的经济条件。

和后来的东汉三国时代不同,此时的江东地区,经济还处于严重的蛮荒状态。照着《史记》里的形容,那简直是“无积聚而多贫”。其农业生产尤其落后,几乎还处于刀耕火种阶段。

就算江东真如亭长夸耀的“众数十万人”,单是战争需要的军粮补给问题,就足以把不擅建设的项羽急到头大。这样三面被围的战略态势,外加贫困的物资储备,过了江的项羽,又能支撑多久?

但最重要的原因,却是另一条:民心。

三:民心尽失的项羽

项羽驰骋战场多年,屠城坑杀、煮人烧人都干过,给百姓留下了残暴的印象,当然会认为他就算当上一国之主,恐怕也是个暴君。

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事:当项羽逃到阴陵迷路时,一老农给项羽指出的“逃生之路”,竟是通往一片沼泽——死路一条。

原本有望逃脱汉军追杀的项羽差点因此丧命。这件事估计让项羽心里拔凉,自己民心尽失已经显而易见。

当然,性格决定命运。且不说项羽刚愎自用,做不到从谏如流,项羽还怀有一种“妇人之仁”。比如,“鸿门宴”上,有机会杀掉刘邦他却迟疑不决,致使刘邦逃走,造成楚汉相争的局面,就是这种妇人之仁的最好体现。

再比如,项羽死后,抢夺项羽一部分尸体而受封侯爵的骑司马吕马童,早先正是项羽的马夫,追随项羽参加大小战役无数,多有立功,在项羽大封天下时却啥官职也没得到,仍是马夫一个,愤怒、失望之余背弃项羽转投刘邦——部下有功却做不到大力奖赏,人家看不到前途,谁还死心踏地跟你干?背叛就成了必然。

所以,尽管项羽的神勇“天下无二”,却难逃悲剧命运。但是,盖世英雄的结局太惨,向来同情弱者的人们难免总是设想,假如项羽渡江会不会有机会东山再起?唐朝诗人杜牧也忍不住感慨:“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项羽渡江真的可以卷土重来吗?

对于项羽渡江的假设,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显然看得很透彻了,他在《乌江亭》中写道:“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同样,西楚霸王项羽在一路南逃的路上,已对当时的局势了然于胸,对未来有了清晰的认识,虽然无奈、不甘,但大势已去,就算渡江也根本不会有什么作为,与其只身逃跑,不如大丈夫一些,自我了断慷慨赴死。

所以,他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而这应该是这位英雄从想回江东到决定自刎而死真正的心路历程。

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的情节,是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大家都知道,《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同时还是一部文学作品,在大英雄穷途末路之时,为他安排这么一个保全其气节的悲壮场面,从文学表现来说,无疑是一个妙笔。

通过司马迁的描述,让人们记住了一个有情有义的盖世英雄,而不是屠城坑杀,残暴无比的西楚霸王,项羽如果地下有知,应该是会满意的。

更多文章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寓意(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比喻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寓意

    廉颇是战国名将,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赵王拜为上卿。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也是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出自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

  • 孙悟空第一个师傅是谁(菩提祖师是什么级别的神仙)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悟空第一个师傅是谁

    传授孙悟空七十二变的人,为何不是菩提祖师?那又是谁呢?在上一期的点评当中,虫子天下和大家说了一下在小说《西游记》中,石猴孙悟空横空出世,有可能动了谁的奶酪的事情。这一期,虫子天下来和大家聊聊小说《西游记》的故事。由于孙悟空有可能动了花果山水帘洞洞主的奶酪,这才使得孙悟空能够将水帘洞据为己有。但是,孙

  • 历史上真实的茜茜公主(茜茜公主原型一生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上真实的茜茜公主

    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渠出鸿波。花间拜月月含羞,多少男儿逊女流。美人如烟,低眉笑眼,不可轻易将其捉摸透彻,总是引人无限遐想。美人如花,我见犹怜,那灿如春华,皎如秋月之美,怎能不使人心生怜爱?历史上的茜茜公主,远比电影中的更加漂亮,她是童话中的美丽皇后。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自古以来,君王偏爱美人不

  • 赵士程为什么会娶唐婉(赵士程为什么会接受唐婉)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士程为什么会娶唐婉

    一曲《钗头凤》,让陆游和唐婉的绝美爱情永世流传。但这背后,却有一位不为人熟知的关键人物:赵士程,即唐婉的第二任丈夫。赵士程为皇族后裔,出身显贵,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赵士程对唐婉的欣赏和爱是纯粹的、无私的、大度的、宽容的。 在陆游和唐婉离婚后,一次赵士程去唐家府上拜访,见到面容清丽、才华横溢的

  •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谁的豪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谁的豪言

    此时,汉武帝的内心充满了失落感,他的喉咙仿佛被一块干涩的布给堵住了,让他气息不顺,经常干咳。而这,便是身心双重压迫的结果。这个时候,正好是清明节,汉武帝将自己关在一个窗门禁闭的宫殿里,大殿中只有他一个人,他在里面不断地来回走着,心事重重。大殿中光线昏暗,而此时,还有一个宫女的哭声,一直回荡在他的耳朵

  • 燕子冬天去在哪里过冬(北方的燕子冬天去哪里了)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燕子冬天去在哪里过冬

    过去的老人们认为,燕子代表着兴旺,这是因为它们不去苦寒人家筑巢,只喜欢去有钱人家筑巢育雏。然而城市相对于农村而言更为富有,那为什么在城市中很少见到燕子呢? 现如今我们看到的燕子,几乎都是家燕,虽然是家燕,但人们并没有驯化它们,而是它们主动选择和人类一起生活。家燕在过去喜欢在洞穴,悬崖等能够遮风

  • 何不食肉糜是什么意思(不食肉糜,不知人间疾苦表达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何不食肉糜是什么意思

    晋惠帝司马衷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至于司马衷是不是白痴,有颇多争议。相关史料很多,但有些史料的可信度确实值得怀疑。综合来看,司马衷确实是一个笨孩子,作为一个皇帝当然是不合格的,但却不荒淫、也不暴戾。因此成为权臣手中的大玩偶。坐实司马衷是白痴最主要的证据是他那句著名的“何不食肉糜?”这能说明

  • 芈月和嬴政有什么关系(历史上真实的芈月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芈月和嬴政有什么关系

    芈八子是楚王的女儿,为楚王的妾所生,后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芈八子也称宣太后。据兵马俑上的残存“芈月”和阿房宫筒瓦上秦惠文王妃子“芈月”的合体陶文而来,人们推测芈八子名叫芈月。芈月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秦惠文王的姬妾是芈月;芈月的儿子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的儿子是秦孝文王;秦孝文王的儿子是秦庄襄王;秦庄襄王

  • 冉闵为何上不了历史书(冉闵大帝为什么不让说被禁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冉闵为何上不了历史书

    在华夏几千年的历史银河中,历朝人才辈出,犹如点点繁星永恒闪烁。有的是智谋双全的改革家,有的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有的更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民族英雄。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的民族英雄,一想起这个话题,或许脑海闪现出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或许是英勇无畏抗倭英雄戚继光,他们无不闪烁着

  • 湖广填四川是怎么回事(湖广填四川的真实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湖广填四川是怎么回事

    关于我国移民历史,相信很多人听过说“湖广填四川”。所谓“湖广填四川”,就是主要来自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省份的居民统一迁居四川。《四川通志》载“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汉唐以来,尤其是明末兵灾之后,川蜀受损严重,田地荒芜,民生凋敝。但川蜀毕竟是天府之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