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沉沦作者是谁(全面解读沉沦所要表达的三个重要内容)

沉沦作者是谁(全面解读沉沦所要表达的三个重要内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727 更新时间:2024/1/16 20:26:32

《沉沦》是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典型的感伤倾的代表作。

这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位赴日留学的男青年,因为爱情的不可得,又不堪忍受异国异族的欺侮,在狎妓的后悔与自责中最终投海自杀的故事。

在《沉沦》中,跃然于读者面前的主人公是一个荏弱、孤、困惑的青年“零者”的形象。这样的“零余者”也是郁达夫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形象理念。

谓“零余者”?

正如郁达夫所言:“生则于世无补,死亦与人无损”。零余者就像是缥缥缈缈于世间的虚无者,对于世界是多余的,对于生命是无所谓意义的。

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一位在日本留学的多愁善感的青年,他性格孤僻沉溺于自然之境。

“他”很希望与外界沟通又怀疑他人对自己带有偏见和歧视。于是他营造了自己高处不胜寒的人设,与他人隔离开来。

同时,他也有有着青年人对于爱和性的追求与苦闷。他为自己“被窝里的罪恶”而自责,却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偷看房东的女儿洗澡,最终匆匆逃离。

在欲望的支配下,他到妓船上狎妓又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哀怨。最终,无以解脱,投海自戕。

“他”始终处于一个逃离与矛盾的状态。在生活上,他步步逃离人群、逃离亲人、逃离社会,却又在精神上一次次踏上“沉沦”之路。

在这主人公“他”的沉沦之路上,夹杂着的是时代下“零余者”的自我、欲望和家国情怀。

自我:零余之孤独

郁达夫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相似的特质:神经纤细而敏感,内心泛着苦楚却无以宣泄。在《沉沦》的开篇,就介绍了到日本留学主人公的“孤冷得可怜”。

在日留学时,“他”有意识地避开周围的同学,保持着一种顾影自怜的孤独状态,却因为个人的欲望挫败而“伤心到极点”而产生了极端的复仇心态。

零余者的孤独亦转换到对同胞、对祖国的怨念上。在与女同学擦肩而过之后,“他”愤怒道:“我何苦要到日本来,我何苦要求学问。

既然到了日本,那自然不得不被他们日本人轻侮的。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富强起来?”,看似无关的独白,更加突出了他孤苦而怯懦的零余者的形象。

“他”向往“纯朴乡间”,捧着诗集在乡间行走,吟诵诗歌,为乡间的无名的烟火或是风动而流下两行清泪。

当他真正置身于自然风景中时,却“害怕起来,几乎要哭出来了”,风景于“他”而言,是逃避世人当作避世的寄托。

在被“他”誉为朋友、慈母、情人般的大自然里,他更多的是因逃避世事而沉浸于自我。

在一种孤独的自我体验中,“他”营造出的孤独的状态,拒人于千里之外,却又渴望他人的关怀,这样矛盾的心理是“他”走向沉沦的第一步。

欲望:性之苦闷

“他”在欲望的边缘痛苦挣扎,渴望拥有美好的情感,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

当“他”从东京逃离到偏僻的N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孤独之人,却又因无力承受个人欲望的自然要求而陷入苦闷与自我折磨,而主人公正是在这样畸形欲望的递进与自我谴责的矛盾中,步步沉沦。

“他”为情欲冲动而忏悔自责,却又主动纵欲。厌恶于自我每日“被窝里的罪恶”,却耽于此。他为此每日洗澡,食用生鸡子和牛乳,却也越发惭愧,认为这是犯罪的证据。

他倾爱慕旅馆主人的女儿,虽然想与她讲几句话,却总开不了口表达心意。在欲望的驱使下,他偷窥了旅馆主人女儿沐浴。被发现后匆匆逃离了旅馆,甚至以为所有人都发现他这样不堪的行为。

郁达夫认为“爱欲与死,是人生两大根本问题,而学的使命就是表现这两大根本问题。”

小说的中段,以性为核心的欲望描写大胆而直白。无论是“他”手淫、窥浴、狎妓还是因自然欲望而产生的心理和言行都直白地暴露在读者眼前。

主人公是一个二十一岁的男青年,来到文化相对开放的日本,在这样的氛围中,被撩拨起性的冲动。在欲望面前,他总是不能摆脱精神上的折磨,自我谴责和良心的审判。

这样矛盾的“性之苦闷”根源于他的接受教育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他是东渡留学的新青年,追求自由和个性的解放;另一方面他又受到国内传统礼教文化的熏陶与束缚。

违背“他自小服膺的‘身体发肤不敢毁伤’的圣训”使他感到内疚。“他的自责同恐惧心,竟一日也不使他安闲”。

在欲望与道德桎梏的两重折磨之下,“他”一次次陷入苦闷与自责的恶性循环中。

国家:生之苦闷

主人公陷入灵与肉的冲突不能自拔,偷窥房东女儿洗澡、听到他人幽会……他从手淫到狎妓,在畸形的欲望递进的“性之苦闷”下一步步走向“沉沦”,最终通过沉海自杀的寻死换求解脱。

而“他”在层层递进的“性之苦闷”中更深切感受到是弱国子民屈辱的“生之苦闷”。他将个人的压抑与祖国的灾难联系起来。

这样极端的情绪在狎妓后在付钱时遭到鄙夷,问及国籍时因祖国积贫积弱而羞于齿而达到顶峰。“原来日本人轻视中国人,同我们轻视猪狗一样。‘中国啊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啊”

性之苦闷,理想幻灭、极度自卑、生之苦闷与报国无门的诸多情怀交织于一处。

文章的最后,主人公高喊着让祖国“富起来”“强起来”而赴死。让文章的结尾因为爱国话语的加入,基调由抑郁感伤转为悲壮。

回看主人公形象,他感伤忧郁又疾世愤俗,清高孤冷又自卑渺小,想要解放和自由,不甘沉沦却又无力自拔。

在无尽的沉沦中又残存不灭的希望,这微小的救赎与抗争,让主人公的形象变得浪漫而悲壮。

步步沉沦之路上,直接致使“他”沉沦的是狎妓之后油然而生的罪恶感与恐惧,而造就他敏感而自卑的性格的根源则在于关乎家国的“生之苦闷”。

一方面作为留学日本的先进青年,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然而他却与社会格格不入,无力改变现实。另一方面,祖国的积贫积弱也是造就他“零余”的原因。

对于动荡的病态社会与时代而言,这样的病态的苦闷何尝又不是真正的清醒呢?

与之相似的是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面对病态的旧社会,鲁迅先生以言辞激烈地斥责吃人血馒头的社会,《沉沦》却用压抑沉闷控诉旧社会传统礼教。

狂人与“他”都是病态社会下的清醒者,不同的是狂人最终选择回归正常,而“他”选择以死亡。作为时代的“零余者”,面对社会与国家的无能为力,他的自戕是对此的抗争与不妥协。

《沉沦》一文,亦能够看到时代的部分精神面貌和根植于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与人生际遇。

对旧社会的反抗在沉郁的自我暴露与心理剖析中得以彰显,在颓废的自我困境中隐藏的是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作为一本自叙传小说,《沉沦》中主人公的经历同郁达夫青年留学日本的人生经历与成为“互文”。

而行文上,以大量自我剖白的写作手法描绘一个年轻知识分子在动荡社会下的苦闷心境,也向读者展示出一个满目疮痍的精神世界。

与其说《沉沦》是以苦难与爱国书写为滥觞,不如称之为以自叙与矛盾谱写的悲歌。

标签: 沉沦解读作者内容表达全面重要

更多文章

  • 如何度过奥德赛岁月(为什么会有所谓的奥德赛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奥德赛,岁月,时期,度过,有所谓,如何,为什么

    有段时间,网上流传一个笑(真)话(相):二十多岁的父母vs.二十多岁的自己。二十多岁的父母:充满精力,岗位需要我,我要发光发热,下班还能再来个社交活动,喂养1-2个人类幼仔。二十多岁的我:啊我好累,我需要躺着,我不行,老了老了,这个吃不动了,我头发呢……这种代际对比往往让人慨叹,是不是一代不如一代?

  • 周杰伦第二张专辑是哪个(周杰伦第二张专辑歌曲顺序)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专辑,周杰伦,顺序,歌曲,哪个,第二

    《范特西》作为周杰伦出道第二张专辑,也是最经典的一张专辑,让我们一起来解析一下这张专辑吧周杰伦团队获奖记录(金曲奖)最佳作曲奖:周杰伦:《爱在西元前》(得奖)最佳作词奖:方文山:《爱在西元前》(提名)最佳作词奖:方文山:《上海一九四三》(提名)最佳作词奖:方文山:《威廉古堡》(得奖)最佳编曲奖:洪敬

  • 不结盟运动时间(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和背景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不结盟,运动,兴起,意义,原因,背景,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全都因二战而元气大伤。而亚非拉等殖民地地区的民族意识觉醒,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大量的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国家纷纷独立。二战虽然已经结束了,但当时的国际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因为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巨无霸大国的存在,弱国被他国干涉内政的例

  • 刘秉义个人资料简介及家世(刘秉义出生年月简历)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秉义,简历,家世,年月,简介,资料,出生,个人

    刘秉义是家喻户晓的男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演唱了《我为祖国献石油》《草原之夜》《回延安》《延安颂》《牧歌》《游击队之歌》等众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尤其是他演唱的《我为祖国献石油》,影响了几代人,至今还被广为传唱。刘秉义与初恋妻子曾是抗美援朝的战友,两人的爱情经受了炮火的洗礼。刘秉义与结发妻子牵手到老

  • 张亮的儿子叫什么名字(模特张亮的大儿子今年多大了)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亮,模特,大儿子,名字,今年,什么

    近日,模特张亮的工作室晒出天天打羽毛球的视频,引发粉丝热议。张亮的儿子大名叫张悦轩,小名叫天天,现在13岁读初中。视频中的天天穿一套白色运动装,皮肤白皙脸蛋也很清秀,个头得张亮的遗传,已经长到1.7米了。天天的四肢很修长,小小年纪就拥有了逆天大长腿。天天在和对面的人进行羽毛球比赛,他聚精会神地盯住飞

  • 王阳明的天理是什么意思(存天理灭人欲指的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存天理灭人,意思,天理,王阳明,什么

    王阳明说:”去人欲,存天理“。这里的人欲,是指人的各种私欲,比如追名逐利。天理,指的是符合客观世界运行规律的公理,具体到人类社会,就是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去人欲,存天理呢?王阳明认为,一个人的内心决定了一个人的一切。要想成为圣人,首先要有一颗圣心,就是有一颗像水晶一样纯粹的内

  • 陈思诚个人资料及简历(陈思诚的感情经历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思诚,简历,资料,介绍,经历,感情,个人

    1978年陈思诚出生于沈阳的干部家庭,殷实的家境让他拥有了很好的物质条件。父母从小就对他大力培养,陈思诚日后能成为才子也来源于此。在父母的重金培养下,陈思诚不负众望,人小鬼大脑子机灵,唱歌、朗诵、主持更是样样精通,唯独读书不行,学习不好成为了父母的大难题。17岁那年青春懵懂的陈思诚喜欢上了一个女孩,

  • 歌手沙宝亮个人资料及家世简介(沙宝亮成名经历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家世,沙宝亮,简介,成名,歌手,资料,介绍,经历,个人

    1972年,沙宝亮出生于北京,当时沙宝亮的家庭并不算优越。打小他就很调皮捣蛋,导致沙宝亮从小学习成绩都不算好。沙宝亮的父母为了以后他能有一技之长,无奈将年幼的沙宝亮送去北京艺校学习杂技,学习杂技比想象中还要苦一万倍。但年幼的沙宝亮不仅坚持了下来,甚至还在法国世界未来杂技节拿到了金奖,这个奖项也可以说

  • 歌手王力宏个人资料简介(王力宏的成名经历与感情现状)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力宏,简介,成名,歌手,资料,现状,经历,感情,个人

    12月15日上午,有媒体爆料说王力宏已经办完了离婚手续。在新闻发酵后,王力宏的经纪人出来辟谣说:可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下午王力宏就亲自宣布:“已提出离婚申请。”回想2013年11月27日,也是王力宏亲自宣布了,他与李靓蕾登记结婚。而放眼这八年间,他们共同养育了3个孩子。曾经的甜蜜过往仿佛还在眼前,如

  • 甄嬛传苏培盛和崔槿汐最后结局(苏培盛和崔槿汐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苏培盛,崔槿汐,甄嬛传,结局,关系,最后,什么

    《甄嬛传》中,有两对情侣,最终获得了幸福的结局。其一是玉娆和慎贝勒,至此一生,慎贝勒只钟情于玉娆一个人,其二则是苏培盛和崔槿汐。虽然苏培盛只是一个太监,可他切切实实对崔槿汐用尽了所有心思,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保护崔槿汐。那么究竟对食事件后,崔槿汐对苏培盛是感动还是真爱呢?其一,崔槿汐本不愿意与他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