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整个明朝有多少国公(明朝七大国公只有汤和得以善终)

整个明朝有多少国公(明朝七大国公只有汤和得以善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744 更新时间:2024/1/5 2:20:27

明朝七大国公,为何只有汤和得以善终?朱元璋:他是我一生的知己。

常言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作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为了老朱家的江山稳固,也为后世子孙扫平障碍,朱元璋杀了很多功臣。

在正史记载的“蓝玉案”中,朱元璋杀了一万多人,“胡惟庸案”中,受牵连致死者高达三万余人,在野史中也有“火烧庆功楼”的说法。

在这些风波中,哪怕刘伯温也不能保全,但有一人却得以善终。

这个人就是汤和。

相对于李善长、蓝玉、冯胜等人,汤和虽没有大勇大谋,但却胜在知进退,相对于刘伯温,汤和虽无法洞彻人性、决胜千里。

但却足够了解朱元璋,为了消除朱元璋的疑心,他甚至连续4次放弃封公的机会,且手段让人难以发觉。

汤和与朱元璋是发小,在孩童时期,朱元璋喜欢玩扮演皇帝的游戏,汤和常常扮演大将军,率领众人对朱元璋山呼万岁。

虽然汤和比朱元璋还大三岁,长得也要高大,但常常以朱元璋马首是瞻,如果说谁最了解朱元璋,汤和首屈一指。

长大后汤和的军事才能开始显露出来,当时的朱元璋为了填饱肚子在皇觉寺出家,而汤和率领十几名壮汉投奔了红巾军首领郭子兴,并一步步做到了千户的位置。

手下管理千余人,汤和念及兄弟情谊,写信给朱元璋,劝说其投奔红巾军,朱元璋来了后只是一名普通士兵,但汤和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对朱元璋十分尊敬。

汤和深知朱元璋生性多疑的性格,在十几年的征讨生涯中,汤和时刻谨记上下尊卑,保留了难得的“人间清醒”,这种清醒在“徐达浇酒”的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朱元璋的人马打下应天后,晚上摆下庆功宴,大小将军济济一堂,喝得人仰马翻,席间徐达手提一坛酒,逼着朱元璋喝。

遭到朱元璋拒绝后把一坛酒浇在了朱元璋头上,汤和大惊立刻出手制止,并在第二天亲自带领徐达向朱元璋负荆请罪,此事才得以平息。

汤和的清醒还体现在大智若愚上,他巧妙地推掉了朱元璋的四次封公机会,展示出一幅不贪恋权力的形象,令朱元璋彻底放心。

明朝开国后,汤和的功勋不足以位列六公,被朱元璋封为中山候,对儿时的好友,况且还是自己的引路人,朱元璋对此十分内疚,一直找机会给汤和积累军功,使他能早日被封为国公。

明初,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冯胜等人率军北伐,派遣汤和征讨南方的陈友定,汤和也算不负众望,很快将陈友定打得溃不成军,但在最后关头他却放走了余党。

在回朝途中又被贼寇袭击,失去了两名指挥使,最后失去了升职机会。

汤和回京不久,朱元璋又派汤和协助徐达、常遇春等人围剿山西的王保保

此战只要汤和打好配合,建立军功易如反掌,但汤和偏偏脱离大部队孤军深入,最终落入元军的包围圈,损失过半。

朱元璋还是不愿放弃,又给了汤和一次出征机会,派汤和征讨四川,为了更保险,还专门派大将傅友德在北部牵制敌军兵力,但汤和还是没能把握聚会,让副将拔得头功。

洪武五年,王保保侵犯边境,朱元璋派徐达、李文忠北伐,又一次带上了汤和,但最终大败而归。

直到洪武八年,朱元璋还不死心,让汤和去追击北元大臣伯颜帖木儿,这次的任务太简单了,办了四次丢脸事的汤和。

如果在这次的任务中再出幺蛾子,那就是能力问题了,最终汤和取得大胜,并在次年再次痛击北元大军,险些击杀伯颜帖木儿。

靠着此次军功,汤和在洪武十年被封为信国公,成为明朝开国后的第七位国公。

回望此前四次的表现,汤和真的是没有将才吗?在追随郭子兴时期,汤和攻城掠地,立下汗马功劳。

从一名普通士兵硬生生地当上了千户,在追随朱元璋时期,汤和平定太平、收复南京,随后汤和受命为三军统帅,一举拿下镇江,朱元璋称王后,汤和受命征讨方国珍

接连恭喜啊余姚、上虞、请愿,生擒敌军大帅,为朱元璋解决了心腹大患。

那么为何在明朝开国后,汤和忽然就“不行”了呢?

只有一个解释,汤和在藏拙,他不能功高震主,引起朱元璋的警惕,只有与世无争,才能得以善终,这点在他被封为国公后表现得更为明显。

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有意打压淮西将领,为后世解决大患,汤和准确地洞察了朱元璋的想法,率先提出放弃军权回家养老,让朱元璋的大加赞赏。

在凤阳为汤和修建了大宅,并赐金银千两,但告老还乡并不能消除朱元璋的疑虑,许多回家养老的人最终依然被杀。

聪明的汤和在回乡后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坚决不与任何地方官来往,每天的事就是喝酒游玩。

让派人监视汤和的朱元璋十分满意,最终在70岁时病逝,汤和也成为明朝开国元勋中结局最好的人。

在他临终时,朱元璋老泪纵横地说:汤和是我一生的知己。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吴琼与老公阮巡的感情(年过六旬吴琼与小15岁老公同框)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吴琼,阮巡,同框,老公,感情,六旬,15

    年过六旬吴琼与小15岁老公同框,男方颜值帅气体贴,亲手帮摘发饰。圈内的老妻和少夫这样的组合并不是很多见,最让人羡慕的这一对恐怕是“黄梅戏皇后”吴琼和阮巡了,两人虽然年龄相差了达到15岁。但似乎多年来都没能影响二人的感情和谐,至今吴琼与老公阮巡的感情都很和睦。吴琼和阮巡虽然年龄差距很大,但二人的婚姻安

  • 夏洛特烦恼秋雅谁扮演的(王智饰演校花秋雅留下深刻印象)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秋雅,校花,王智,夏洛特,印象,扮演,饰演,烦恼,深刻,留下

    她是《夏洛特烦恼》中的秋雅,她是《浪姐》之一,但却没人在意她。她是《夏洛特烦恼》中的秋雅,她是《乘风破浪的姐姐》30位姐姐其中之一,但却没人记住她,没人在意她,她就是王智!说王智,可能没人知道她是谁,但是如果说《夏洛特烦恼》中的秋雅,那么很多人都会一拍脑门,大呼一声“原来是她啊!”没错,因为《夏洛特

  • 西汉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概括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董仲舒,儒家,概括,三纲五常,时期,人物,提出,代表,西汉

    “三纲五常”分别具体指什么内容?“三纲”,即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的本义为提网的总绳,其比喻义为事物中占据支配和控制地位的关键成分。“三纲”的提法并非出于儒家,而是始于韩非:“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孔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是:“君

  • 俗语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九个儿子各有各的寓意与说法)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俗语龙生,九子,寓意,说法,儿子,不同

    为什么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因为龙性淫无所不交,还有一个是癞蛤蟆。在神话传说中,最神秘的一种动物就是龙。龙不仅与凤凰、麒麟等并列为一种祥瑞,也是古代封建帝王皇权的象征,因为他们往往以真龙天子自居。在古代神话传说中,龙能大能小,能飞能舞,能升能隐,能上天也能入海,是一种无所不能的神异动物。除此之外,还传说

  • 罗马人的后裔是哪国人(古代罗马人后裔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后裔,罗马,国人,古代,哪里

    古罗马人的后代,为什么不是意大利人,却生活在东欧?古罗马人创建了欧洲历史上最辉煌的帝国,意大利、美国、俄罗斯,甚至土耳其都自称是罗马帝国的法统或精神继承者。那么,古罗马人到底有没有延续下来,是不是现代的意大利人呢?如果不是,又是谁?首先,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古罗马人以黑发为主,身材并不算高大,罗马士

  • 刘秀是谁的后裔(东汉刘秀真的是皇室后裔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后裔,皇室,刘秀真,东汉

    史学家们为何都很少提及刘秀?他完美的一生,让人无从下笔。世人皆知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在秦朝灭亡后的乱世之中,建立起西汉,关于他的传奇故事,至今都在广为流传。而同为开国皇帝的东汉皇帝刘秀,为何却鲜少被人提起?难道是因为他的功绩不值一提吗?非也。其实刘秀的人生经历,甚为精彩,以至于史学家们都觉得他完美得不

  • 孙悟空的优点有哪些具体情节(孙悟空让人欣赏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孙悟空,情节,优点,特点,欣赏,具体,哪些

    斩妖除魔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有哪些优点,为什么?孙悟空,是西游记里面的一个神话人物。他虽出身贫寒,无父无母,却天生不甘于平凡,敢于和命运做斗争,敢于和邪恶做斗争,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捍卫正义。孙悟空优点突出,主要有聪明好学、敢于斗争、嫉恶如仇、不畏艰难、勇挑重担和追求进步等六个方面,代表的是一种积极向上

  • 红楼梦贾敬和贾母的关系(贾敬暴亡时贾母为什么那么悲伤)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贾母,贾敬暴,关系,亡时,悲伤,为什么,那么,红楼梦

    不过是疏远的堂侄,贾敬暴亡,贾母为什么那么悲伤?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另一个问题:邢岫烟父母“于女儿分中平常”、姑姑“不过是脸面之情,亦非真心疼爱”、表姐“是个有气的死人,连他自己尚未照管齐全”;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岫烟和

  • 江州司马是谁(白居易笔下的江州司马的官职全力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江州,司马,官职,笔下,白居易,全力,如何

    江州司马是“封疆大吏”,白居易为什么还会“青衫湿”?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琵琶行》中有一句“江州司马青衫湿”,后世对这句诗的解读一般都是触景生情的白居易对自己被贬为江州司马而感到伤心。不过有人感到奇怪的是,唐朝的江州司马应该是官居五品、手握一州兵马的“封疆大吏”。白居易为什么还会“青衫湿”呢?元

  • 阮小七身份事迹介绍(水浒传中的阮小七的绰号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阮小七,事迹,绰号,介绍,身份,什么,水浒传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如果你看懂阮小七的清醒,你就读懂了水浒!戏曲《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中有一首名为《寄生草》的曲子,其中有一句唱词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但是鲁智深拥有一颗佛心,路见不平便要拔刀相助,甚至不惜惹上官非,算不上无牵无挂。《水浒传》中真正“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人,应该是许多人忽视的阮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