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斯大林是哪个国家的领袖人物(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是哪国人)

斯大林是哪个国家的领袖人物(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是哪国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005 更新时间:2023/12/30 6:08:48

在苏联存在的70多年中,斯大林执政近30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苏共领导人。其它最高领导还包括列宁、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

其中,除了列宁、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属于主体俄罗斯人,勃列日涅夫来自乌克兰,斯大林则是格鲁吉亚人。

在民族政策上,列宁等四位领导人,都奉行少数民族至上,坚决打击主体俄罗斯民族,打压大俄罗斯主义。

但来自少数民族格鲁吉亚的斯大林却完全不同,在他执政期间,坚决以俄罗斯人利益为先,优先服务俄罗斯民族,打压其它少数民族,成为彻底的大俄罗斯主义者。

斯大林认为,俄罗斯是强大苏联的中坚力量,是境内其它少数民族的榜样。他不仅大力宣传俄罗斯民族英雄,推行少数民族俄罗斯化,还对少数民族的反抗进行残酷镇压,连他的家乡格鲁吉亚也不例外。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俄罗斯和其它少数民族,对于斯大林的态度和看法完全不同。

根据2017年俄罗斯列瓦达中心,对俄罗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著名人物,所开展的民意调查中,斯大林以38%的高票率高居第一名,超过了俄罗斯人历来崇拜的彼得大帝。

普京和普希金并列第二,而列宁则是第三,彼得大帝排在第四。可见斯大林在俄罗斯人心目中的位置。

不过在他的家乡格鲁吉亚,则是另一番光景。今天的格鲁吉亚人,对于曾经的民族英雄斯大林,有着纠结而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们以斯大林为民族的骄傲;另一方面,又因为斯大林当年对格鲁吉亚的打压,以及独立之后的领土争端迁怒于斯大林。

所以当苏联解体之后,格鲁吉亚国内纷纷拆除斯大林雕像。除了斯大林出生的村落,为了旅游需要还留存着仅有的一座外,其都拆干净了。

而这一切,都缘于斯大林当年的大俄罗斯主义路线,对不同民族区别对待的结果。那么作为格鲁吉亚人的斯大林,为会成为大俄罗斯主义者呢?

首先,当时的世界环境,民族主义不断复苏,昔日英法的殖民地独立建国诉求此起彼伏。一些地区甚至不惜发动战争或是恐怖事件,来达到政治愿望。而新生的苏联根基未稳,国外列强虎视眈眈,妄图将这个庞大的政权扼杀于摇篮之中。

国内众多的民族分裂者也纷纷要求建国,脱离苏联的控制。内忧外患之下,斯大林不依靠占过半数人口的主体民族俄罗斯,难道还能借助哪一个弱小民族,来维系庞大苏联的完整和正运转?

正是因为斯大林采用大俄罗斯主义,那些少数民族的分离主义才得以压制。二战爆发后,在苏联受到德国进攻时,全国才能高度保持一致,同仇敌忾,战胜法西斯。

当然,由于过于明显的大俄罗斯主义,列宁曾经在会上严厉的批评斯大林:有些非俄罗斯人,比俄罗斯更俄罗斯。

其次,斯大林主张大俄罗斯主义路线,和他的工作经历也有很大关系。斯大林出身于一个鞋匠家庭,青年时期几乎游历过俄国所有的城市和乡村,对于基层的状况非常了解,也实质性组织过运动。和各种各样的基层势力打过交道。

在和这些地方势力共同工作中,他认识到,如果完全按照地方势力或者是少数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来治理整个国家,由于没有核心主体民族支持,极容易形成不同民族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导致国家没有凝聚力,各个民族间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一旦有一点危机,整个国家立刻会分崩离析。

于是斯大林上台之后,为了中央集权以及自己政治权力的稳固,一改列宁革命过程中争取少数民族支持的路线,开始转变为大俄罗斯主义者。

事实证明,在后来苏联的解体上,俄罗斯人之所以强烈带头要求分家,和戈尔巴乔夫奉行少数民族主义,把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少数民族大量输血,政策上过于倾斜有很大关系。

另外,斯大林清醒地意识到,要想维持统一的局面,使得苏联得以长存,就只能有一个主体民族,而俄罗斯民族无论是领地和人口,在整个国家都占有绝对的主体地位。

所以通过推行移民渗透,推行俄语,边缘化少数民族化和语言,来促进各民族交流和融合,进而构建一个以大俄罗斯民族为主体的全新苏维埃民族,就显得刻不容缓。

虽然斯大林甚至不惜采用武力镇压等手段,打压包括家乡格鲁吉亚在内的少数民族,来维系大俄罗斯主义。看似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感情和利益,不近人情。但作为整个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不得不从全局出发来考虑施政方针,这样做似乎也无可厚非。

标签: 斯大林国人领导人领袖苏联人物国家哪个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故事,三国演义

    徐庶进曹营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历史故事之一,更是留有一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样?让我们一起来解析一下徐庶进曹营的真相。徐庶是诸葛亮的密友,为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来更名单福,拜师求道。他先于诸葛亮辅佐刘备。当徐庶投奔刘备后,二人相见甚欢,刘备任命徐

  • 现在守孝一般要多久有什么禁忌(守孝期间注意什么事项)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守孝,禁忌,事项,注意,期间,一般,现在,多久,什么

    最近和一个朋友讨论到结婚的事情,她说男朋友的家人催他们结婚,说今年不结婚,明年是男方的本命年,按照那边习俗本命年不让结婚。但男方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这段时间身体不太好,都担心奶奶去世了,要守丧三年,就是三年里不能结婚。而女方已经26岁,今年不结婚,明年也不能结婚,万一男方奶奶去世再等三年,怕是结婚都

  • 大熊猫有多少年的历史(国宝大熊猫至今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熊猫,历史,国宝,多少,至今

    今年初,北京自然博物馆与重庆自然博物馆共同举办了“熊猫时代——揭秘大熊猫的前世今生”展览。全面介绍大熊猫演化与保护等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系统讲述大熊猫与人类同行800万年的演化故事。第一次了解了大熊猫的很多渊源,还挺好玩的。1869年,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神父在西康穆坪(现四川宝兴)的一个农户家

  • 丧权辱国的条约有哪些(我国近代以来签订的丧权辱国条约)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条约,丧权辱国,签订,近代,我国,以来,哪些

    以下5大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的领土、财产和权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痛。1、南京条约:中国与英国(1842.8)该条约是1840年英国因为林则徐禁烟对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方失败的产物,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给英国,赔偿白银21

  • 晚安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殊含义(说晚安有什么隐含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隐含,含义,意思,意义,特殊,晚安,什么

    根据心理研究表明,女人比同龄的男人,心智成熟七岁。也难怪男同胞们常常吐槽:捉摸不透女人的心思。隐藏情绪,说反话,讲暗语这些都是女人的常规操作。因为在女人看来,直接说出来,根本没有任何惊喜,伸手要的和主动给的,意义完全不一样,不说出口,还能被看穿心思,才有被在乎的感觉。正如俗话讲的那般,女人的心,海的

  • 弄瓦之喜和弄璋之喜的区别(什么是弄璋之喜弄瓦之喜)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喜弄瓦之喜,弄璋之喜,区别,什么

    在古代,流传着一种特殊的习俗,每当家里有孩子出世时,家人往往会给其准备几样礼物,这些礼物按照种类又分成两种:1、家人选购出能代表各种职业的物件,家人让孩子从这些物件中选出一件,就当做预测孩子未来所从事职业的预示,这叫做抓周;2、家人送给孩子一些寄托着美好念想,认为能够保平安的礼物,比如玉石、长命锁等

  • 庆余年司理理结局(庆余年司理理结局和范闲在一起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余年,司理理,范闲,结局,一起

    最近张若昀就《庆余年第一季》的宣传做了很多的采访,他也无意间透露出自己在第二季是百分之百在的,因为是一个长期的合作。而原班人马也大部分都在,只是不知哪几位会被替换呢?在这部剧里反派人物不少,但是有些反派人物在最后洗白了自己,最典型的一位就是司理理了。司理理一出场的人设是南庆京都醉仙居的头牌艺妓,范闲

  • 黄飞虎封的什么神(黄飞虎被称作“镇国武成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黄飞虎,武成王,镇国,称作,什么

    提起“十八层地狱”,人们立刻就会联想到它的管理者——阎王,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阎王的地位虽然并不是最高,但他的名气却是最大。在人们的印象中,阎王爷面目狰狞、不怒自威,而他所掌管的幽冥地府则更是阴森恐怖,叫人谈之色变。事实果真如此吗?关于阎王的长相我们暂且不论,我们今天只说一件事,那就是阎王所管辖的幽

  • 杨紫和秦俊杰为什么分手(秦俊杰和杨紫分手的真正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俊杰,杨紫,分手,原因,真正,为什么

    近日,知情人爆料说杨紫与秦俊杰分手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张雪迎,而是因为袁冰妍,杨紫与男友秦俊杰分手传闻闹得沸沸扬扬。众人纷纷猜测是因为秦俊杰与张雪迎共喝一碗胡辣汤所致,但又被爆料出来是因为女演员袁冰妍插足两人的感情所致。杨紫与秦俊杰在《青云志》结缘,而后又在一起拍摄了《龙珠传奇》,随即被曝出了恋爱的消

  • 真正的美人鱼长什么样子(有人真的见过传说里的美人鱼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美人鱼,传说,样子,真正,有人,什么,真的

    世界上最早关于美人鱼的传说来自德国,当时的人们都管美人鱼叫洛雷莱。以腰部为界,她的上半身是美丽的女人,下半身是美丽的鱼尾。她经常在天色昏暗的时候出现在莱茵河畔,用冷艳凄美的外形和哀怨动人的歌声迷惑过往的船夫,使他们分心而迷失方向,最后沉入海底。不仅如此,我国古代也有关于美人鱼的记载,但那时并不叫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