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史记记录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史记记载的是哪一段历史)

史记记录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史记记载的是哪一段历史)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846 更新时间:2024/1/5 4:20:53

《史记》中为何没有记录兵马俑,事实上,司马迁提笔也有三不写。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令世界人民为之惊叹。然而,如此巨大规模的陵墓形式,为何没有被史学家司马迁记录呢?

原来,司马迁不是没有记载,而是不屑于记载此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在我国历史学中,有一本书的地位不可撼动,甚至它已经成为了学界的准则与标杆,此书正是《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司马迁祖上一直是西汉时期的史官,为皇家执笔写书,也算是满门忠良。

然而官职传到司马迁手上时,却发生了极大的变故,司马迁为叛将陵辩解,致使汉武帝发怒,遭遇腐刑之灾。可即便如此,司马迁却依然坚持的完成了鸿篇巨著,为后人留下不朽的经典。

司马迁所著《史记》的真实性如何?史学家认为,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都是详实记载,其余百分之十则是合理想象。

作为一名史官,司马迁注重实际调查,他曾亲自走访民间,询问秦末时期活下来的老人,并根据其口实记录成册,最后才将其整理编纂成书。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小说,记载了从三皇五帝至西汉武帝时期几千年的故事。一般来讲,只要是历史上发生过的较大事件,往往都能在书中被找到。

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发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在整部《史记》之中,我们居然找不到半分“兵马俑”的影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于秦始皇陵的记载:

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二世日:"先帝後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

毫无疑问,在《史记》著作中,司马迁是颇费一些笔墨的,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秦始皇本人的影响力颇高,且作为始皇帝的陵寝,完全存在细致描写的必要。

不过,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其规模之巨、影响力之广,无论是形制还是等级,都应该被司马迁划归为重点描写的对象,但他为何没有对其进行过一点描写呢?

难道是司马迁忘记描写兵马俑?亦或是他根本就没听说过兵马俑?

问题的答案最终还是得到了解释,因为在历史专家们看来,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现,对于现代人是一个不小的震撼,可是对于古代人而言,却实在微不足道。

为什么呢?我们倒不如仔细分析前文关于秦始皇陵的介绍。从秦始皇陵以珍珠宝石镶嵌为天上的星斗,到墓室中由水银组成的江河湖海,从漂浮在水银上的秦始皇铜棺到长明不灭的人鱼灯,随意挑出一样,都可以让兵马俑显得黯然失色。

更重要的是,兵马俑所处位置只是一个陪葬坑,皇帝的陵寝拥有陪葬坑是极其平常的事情,我们可以用古人的眼光看兵马俑,就是一群陪葬佣而已。

无非是多了一些,壮观了一些罢了,更重要的是,这不是吉利的东西,它代替活人陪葬,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实在不足以提及。

故此而言,司马迁写的只是秦皇陵的建设以及建成后的情景,位于陵墓之外的兵马俑,他根本不屑浪费笔墨。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司马迁撰写《始皇本纪》一篇时,应该得到了极大一部分材料,其中也包括秦兵马俑的相关资料。

但是在反复权衡之下,司马迁终究还是没能将其写在书中,毕竟史书不是流水账,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将所有细枝末节全部书写。

司马迁写史记也有三不写:1小事不写。2没经过考证的事不写。3、真假难辨的事不写。陪葬的兵马俑在当时是小事,故此,司马迁不写。

秦陵的一切都是保密的,陪葬的兵马俑属于真假难辨,更是没法考证之事,故此,司马迁就将其略过不写了。

其实,秦始皇的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个提法是对也是错,因为秦始皇的陵墓一旦发掘出来,这个兵马俑算得了什么?

从这一点我们能够发现,相比于闻名于世的兵马俑而言,秦始皇陵才是真正的世界奇迹,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在考古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下,秦始皇陵的秘密能够被真正揭开。

标签: 历史时期记载记录什么史记

更多文章

  • 描写十首最出名的茶诗(关于10首最美茶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茶诗,描写,出名,关于,10

    10首最美茶诗:人间天上,共此一杯茶。中国是诗词的国度,也是茶的国度。茶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文人墨客多爱茶。茶性恬静淡泊,品茗宜优雅安静之所。明代徐渭曾说: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泉白石,绿鲜苍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双烟……《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

  • 独角兽是马吗(传说中的“独角兽”到底是什么物种动物)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独角兽,物种,动物,传说,到底,什么

    传说中的“独角兽”到底是何物种?真的存在吗?2017年3月,一名俄罗斯的动物学家,在西伯利亚发现一具化石。从这具化石的外貌来看,与传说中的独角兽非常相似。那么,独角兽真的存在么?西伯利亚出土的“独角兽化石”到底是不是真的?独角兽对大家来说是一种神秘的存在。我们在一些影像中,经常能够看到独角兽的身影,

  • 钱塘江位于今天的哪个省哪个市(钱塘江大潮在浙江省嘉兴市)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钱塘江,嘉兴市,大潮,浙江省,位于,哪个,今天

    钱塘江大潮在哪个省,哪个市,除了观潮,还有传说故事等着你。钱塘江大潮在浙江省的嘉兴市,还可以具体到海宁市的盐官镇和丁桥镇,它不仅天下闻名,而且传说故事众多,非常值得打卡,可以饱览的潮汐类型有:1、杭州湾喇叭口的交叉潮;2、盐官的一线潮;3、老盐仓的回头潮回头潮,时间最好选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前后。钱

  • 央视主持人李红个人简历(李红有几次婚姻)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李红,简历,央视,婚姻,主持人,个人

    “央视颜霸”李红:辍学、逃婚、屡被中伤,却终活成励志大女主。再不统一,她就老了。台海问题备受瞩目之际,这句无奈而又感性的发言,让主持人李红近日意外冲上热搜。想来也是,自2003年坐阵《海峡两岸》栏目以来,一晃已经近20年了。我们早就习惯了这位端庄优雅、知性成熟的美女,为观众解析两岸问题,也习惯了每天

  • 玄武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天之四灵之一龟蛇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寓意,天之四灵,意思,象征,意义,玄武,之一,什么

    玄武天之四灵之一,四季中的冬季,属水,四象中的北方玄武七宿。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又名龟蛇,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分为四象中的北方玄武七宿。玄武于八卦为坎,于五行主水,象征四象中的老阴,四季中的冬季,同时也是天之北陆。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

  • 株连九族指的是哪些人(古时候株连九族是哪九族)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时候,哪些,株连九族

    古代株连九族,九族指哪些人,这些人都要必死无疑吗?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皇帝一怒,直接将犯事的大臣株连九族,大臣的家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被拉到菜市场,直接被砍头,直接血流成河,真是太残忍了。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株连九族,这九族到底包括哪些人,这些人都要必死无疑吗?今天,我们就一

  • 简爱中海伦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及经历)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海伦,人物,情节,性格,特点,形象,简爱,经历,故事,主要

    《简爱》:海伦,她就像是坠入凡间的天使,点亮了简爱往后的人生。在《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海伦,是一个善良睿智、沉着隐忍、宽容的女孩子,但她也是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她在洛伍德学校里,如一棵小草一样,任凭风吹雨打,逆来顺受。在简爱来到学校的第一天,就被海伦的与众不同所吸引。而吸引简爱的,并不是

  • 什么时间贴春联好一点(过年贴春联有哪些讲究与说法)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春联,说法,过年,讲究,时间,哪些,什么,一点

    过年贴春联有讲究?什么时候贴最好?一起看看都需要注意哪些?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过后各家也开始忙碌起来,灌香肠、打扫卫生、置办年货等,一切都在为春节做准备。这其中当然也少不了贴春联,可以说春联是我们中国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贴上春联后不仅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也为春节添一道彩。不过看似简单

  • 乘风破浪的姐姐名单(《浪姐4》两个大咖争C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咖争,名单,乘风破浪,姐姐

    《浪姐4》名单曝光:两个大咖争C位,不输那英,还有两位顶流。《乘风破浪的姐姐》(现已改名为《乘风破浪》),三季都已经结束了。这也算是芒果台的一档王牌综艺节目了,虽然有争议,但是热度都是不遑多让的。除了宁静,那英等一众有资历的大姐大之外,前三季的节目,也捧红了很多的演员和歌手舞者。尤其是第一季,出圈的

  • 都江堰谁设计建造出来的(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都江堰,父子,李冰,建造,历史,设计,出来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一个防洪、灌溉、航运综合水利工程,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的著名水利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