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对中国贡献的名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找到了一条光明的道路。正如歌中唱道: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中国共产党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找到了一条正确发展的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二,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一个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新型国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才真正当家做主,真正站立起来,过上了新生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制度、新生活。
第三,中华民族焕发青春、重拾自信。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断被欺压被歧视被侵略,什么都不如别国,称为"东亚病夫"。新中国的建立,人民扬眉吐气,挺直腰干,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雄厚实力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延安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延安整风的历史贡献是清除了教条主义思想,坚持事实求实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推广下去,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彻底清除在党内不良作风,坚持发扬我党的光荣传统和作风
秦朝对中国历史的最大贡献?
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将影响较大的几项罗列如下:⒈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⒉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⒋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⒌焚六国史书,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都有副本保存,其后被毁是由于项羽火烧秦都造成的;
⒍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⒎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8,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9.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孙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贡献。?
孙吴直到灭亡时还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这也是后来的东晋和南朝选择在三吴地区建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吴的经济活动为后来经济重心的南移作了一定的准备。孙权很重视农业的生产。
大约在汉建安七年至建安八年间,孙权开始推行屯田。孙吴的屯田分为军屯、民屯两种,采用军中编制,设置典农校尉、典民都尉、屯田都尉等官职管理屯田事务。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种田,免除服役。
226年(黄武五年),孙权还采纳陆逊的建议,扩大屯田面积,并将自己驾车的牛由八头减为四头,用于耕地。他还身为士卒先,亲自耕田,“与众均等其劳”,这些作为大大鼓励了士农的情绪。在今浙江境内开辟有海昌、上虞、新安等屯田区;在湖滩大规模开垦土地,建立了毗陵、湖熟、溧阳、江乘、于湖、赭圻等屯田区;用南迁人口建造了金宝圩;在长江中游建立了浔阳、阳新、武昌、陆口、江陵、长沙沤口等10余处屯田区。这些措施促进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如何看待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有利于民族团结,民族间合作,以及民族繁荣,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
钟南山为党的贡献?
钟南山在非典和抗击冠状肺炎两次疫情前,深入疫情一线,了解实情研究并提出方案。
唐太宗李世民对中国历史有什么贡献?
李世民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唐太宗对中国历史的最大贡献,个人以为,是开放。可以这么说,唐朝是1979年以前最开放的朝代。具体体现为:
1、怀柔包容的少数民族政策
贞观年间,李世民对外开疆拓土,唐朝疆域不断扩大。对于少数民族,李世民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
对于侵扰唐朝边境的少数民族,李世民予以坚决打击,先后征服了东西突厥、吐谷浑、高昌、焉耆、龟兹、薛延陀及高句丽一部分。而对其它少数民族则采用怀柔政策。
对于归附的突厥人,李世民采用温博的建议,“全其部落,顺其土俗”,在东起北京、西至宁夏的广大区域,设置了四个都督府安置他们,保留原有部落和风俗,从事原来习惯的畜牧业,使归附的突厥人得到妥善安置。又在定襄、云中设置
对于愿意住到长安的突厥人,李世民也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结果有一万多突厥人住进长安,使长安城热闹非凡,成为当时国际化大都市。
李世民还采取和亲政策,使大唐和少数民族成为亲戚,形成了胡汉一家亲的局面。
李世民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贞观21年,李世民被回纥等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成为各族的共主和最高首领。
2、大胆重用少数民族将领
李世明曾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李世明的这种开放心态体现在用人上,就是大胆启用少数民族将领,贞观期间,唐朝任用的重要少数民族将领有:
长孙无忌:鲜卑族,唐初宰相,赵国公,李世民大舅子,凌烟阁第一功臣,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等职位。
卑路斯:波斯王子,波斯灭亡后逃到大唐,被李世民收留,并任命他为波斯都督府都督。
契何力:铁勒部将领,随其兄归顺唐朝,因勇猛善战,被李世民任命为左骁卫大将军。
阿史那社尔:贞观9年,率部下归顺大唐,被李世民任命为左骁卫大将军,并把妹妹南阳公主下嫁给他。在征高昌、龟兹、契丹的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
阿史那思摩:东突厥贵族,阿史那.咄陆设之子。归顺大唐后,因军功被赐姓李,叫李思摩,授左卫大将军。
李世明开创的“胡汉一家亲”的用人风气,延续了整个唐朝。后世陆续有胡人将领被历代唐皇重用,比较著名的:
哥舒翰:西突厥哥舒部落人
仆固怀恩:铁勒仆固部人
李光弼:契丹人
高仙芝:高句丽人
黑齿常之:百济人
另外,据统计,唐朝所有宰相中,有29名宰相是少数民族人。李世民开创的唐朝开放政策使得中国人有了一个新的标签:唐人!
3、积极与外国通商
李世民的开放体现在经济领域,就是积极与外国通商。
唐朝是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王朝,李世民打败西突厥后,丝绸之路重新繁荣起来,成为连通大唐和西域各国的经济交流通道。
为了方便海外贸易,在沿海城市设立了商业交流中心。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中心,一半以上出现在大唐的沿海和内陆。像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内陆的南昌、扬州、益州,西北的沙州、凉州等商业中心城市,商贾云集,贸易发达。
长安、洛阳成为世界大都会,并设有专门供胡人居住的区域。
外交方面,呈现万国来朝的盛况。日本、朝鲜甚至连年派出遣唐使来到大唐。王维的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就是最好写照……
今天我们感受改革开放释放出来的巨大潜能和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追忆“天可汗”李世民的开放政策,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会成功,汉唐盛世的瑰梦一定会重圆!
元世祖忽必烈对中国历史做出了哪些贡献?
在位期间,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如董文炳、刘秉忠、张弘范等,任命色目大臣阿合马掌管国家财政。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
汉景帝刘启对中国历史有什么贡献?
刘启于公元前179年被立为皇太子,159年登基为帝,在位时间16年之久,刘启上位后,勤俭爱民,励精图治,整个汉朝呈现一番欣欣向荣之势。
在政治方面,面对诸侯割据势力采取削藩政策,巩固了中央集权,平定七国之乱。
在经济方面,鼓励农耕,减免赋税,大兴水利工作,促进农业生产,从而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庶。
在法律方面,刘启减轻刑罚,对法律有了严格的规定,从而保证了法律的公平性。
在文化方面,积极鼓励各个学派的发展与兴起,这让中国的文化得以壮大发展和流传。
在外交方面,刘启采取和亲政策,与匈奴建立友好邦交,并在边界处设立关市,用来双方进行贸易合作,这种外交手段让汉朝和匈奴和平共处,解除匈奴的动荡与不断骚扰。
在军事方面,刘启采取防御政策,审视夺度,必要时给与以反击,所以在抵抗匈奴中出现了一大批英雄将领,如李广,郅都等人。刘启在位期间的为政举措让其成为一代明君,也奠定了其在西汉史上的历史地位。
刘启的政治原则是开明宽松的,所以在刘启的领导下,社会经济呈现向上趋势,百姓生活幸福美满,政治稳定,所以被称之文景之治。
中国历史贡献排名?
1.制度贡献
秦朝贡献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制度郡县制。郡县制奠定了秦以后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基调(虽然不一定称郡县),直到现在中国大体上依然属于这种制度,正如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法”,这也是中国跟西方国家最主要的区别之一。其他的,比如建立三公九卿的官僚体系、统一文字度量衡等等,都是影响深远的制度。因此,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制度贡献毫无疑问是最大的。
汉朝的主要贡献是对秦制的巩固和完善,因为秦的国祚太短,而汉的国祚足够长,否则这些制度也只是昙花一现。
隋朝虽然也创设了一些制度,比如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但这些还是比不上秦朝的,而且这些制度是在唐朝时才真正完成。唐是隋制的完成者和实践者,后期的两税法等制度也影响深远。宋的贡献在于文官制度极为完善,三百余年里除太祖、太宗外,其他皇帝均显平淡,但正是有了完善的文官制度,才不需要威武神明的皇帝。
元朝的制度贡献在于开创行省制度;明沿元制,且有很大完善和创新;清行明制,且其在蒙古、新疆、西藏的治理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和借鉴意义。
制度贡献方面:秦10分,汉、唐9分,隋7分,宋、明、清5分,元3分,晋1分。
2.疆域贡献
很多人不太喜欢清朝,其实是狭隘的民族情绪在作祟。就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而言,清朝绝对是最大的贡献者,没有之一。我们现在常说某某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通常依据的就是1840年之前的清朝版图。如果没有清朝的贡献,现在的内蒙、新疆、西藏和东北都可能是外国。正是有了在清朝基础上“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版图。这一点,不管喜不喜欢清朝,都要承认。
秦朝首次在东亚大陆上建立统一的中央王朝,其他朝代虽然也有统一之功,比如隋朝、元朝,但都不能和这次大一统相提并论。
汉朝在巩固秦朝大一统版图的基础上,首次将河西走廊和西域纳入了版图,这是有首创之功的。隋朝再次统一中国,结束了四百多年的分裂。唐朝在巩固隋朝版图基础上,进一步向西向北扩展了疆域。元朝结束了晚唐以来的分裂局面,并首次将西藏纳入版图。论疆域面积,元朝可能是最大的,但昙花一现,没必要过于夸大其历史贡献。
明朝大部分时期的有效管理疆域仅限于“两京十三省”,差不多也就比北宋多了云南、宁夏和燕云地区,谭其骧版的明代版图参考意义不大。不过,明朝还是基本维持了中原王朝的统一,也算是有些许贡献。
疆域贡献方面:清10分,秦9分,汉、唐7分,隋、元5分,明3分,晋、宋1分。
3.文化贡献
汉、唐、宋对中华思想文化的贡献旗鼓相当。汉是根基,唐是主干,宋则是枝繁叶茂、花团锦簇。我们现在能骄傲地谈论传统中华文化,基本上都是因为这三个朝代的贡献(先秦时期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不过,我还是愿意把唐排在汉、宋的前面,因为唐的思想文化更开放、更包容、更多元、更自信,更加符合现代中国走向世界甚。
明朝是在经历三百多年分裂和元朝短暂统治之后,实现了中原文化的涅重生。宋明理学对后世政治文化也影响深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民族性格,但现代人对此褒贬不一,因此不好说有多大正面贡献。
隋朝是在少数民族政权基础上建立的统一王朝,自带与之前汉王朝不同的文化基因;元是跨区域多民族国家,为中华文化注入了全新的血液,同时还促进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文化交流;清也是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为现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提供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的士族文化,对后世中国有较大影响,但常常为后人所诟病。
文化贡献方面:唐10分,汉、宋9分,明7分,隋、元、清5分,秦、晋3分。
4.技术贡献
唐宋时期的技术可以说是站在了当时世界的巅峰,四大发明有三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出现在这个时期。两个朝代相比较而言,宋朝更胜一筹。
汉朝、明朝在生产技术方面都有一些进步,而且在物种引进方面都有重大贡献,汉朝是因为开通了西域将西域大量物种引入中原,明朝是因为从海外引进了玉米、番薯等美洲作物。吃货们一定要好好感谢一下那个时候的人们。
清朝的技术贡献主要是晚清时对西方技术的引进,虽然最终并没有实现富国强兵,但终究还是有些贡献的。
元朝的技术也有所进步,有别于其他朝代的贡献是将阿拉伯世界的部分技术引入了中国,说个比较亲民的,蒸馏白酒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技术贡献方面:宋9分,汉、唐、明7分,元、清5分,秦、晋、隋3分。
5.社会融合
这里的社会融合主要指不同阶层的流动和不同民族的融合。社会融合是需要时间的,只有国祚足够长,融合才能足够充分。
秦朝大一统为汉民族的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础,不过正式形成是在汉朝时候完成的,之前只能算是华夏民族雏形,因为汉朝国祚足够长,实力也足够强。
唐朝在民族融合和阶层流动两个方面的融合都是有重大贡献的。唐朝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极大地促进了古代少数民族融入中华文化圈。和汉朝时期的汉族相比,唐朝之后的汉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果说汉朝时是1.0版本,那唐朝时的汉族就是2.0版本。
唐宋在社会阶层流动方面的共同贡献,就是科举制度的推行和南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豪族阶层退出历史舞台和庶民积极参与政治的形成。秦代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君臣共治天下。君是指皇帝;臣就是官僚,在宋以前主要来自于贵族或豪族,在宋以后则多来自于庶民,因为经历了唐宋之变后,门阀豪族基本消失殆尽。这也是很多学者谈“唐宋变革论”的缘由。
清朝再次实现多民族的大一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而且距离现代最近,因而影响也是最为直接的。
隋、元都有开创之功,奈何国祚太短,在社会融合方面的贡献自然不会很大。
明朝的国祚足够长,但思想比较保守,一方面僵化的户籍制度限制了社会的流动,另一方面长年处于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状态中,民族融合也相对较少。不过,明朝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是有一定成就的,以宗族为核心的基层社会结构臻于至善,宗法礼制在明朝时期已经推及庶民,普通宗族编修族谱也是在明朝时候大范围流行起来的。
社会融合方面:唐9分,汉、宋、清7分,秦、明5分,晋、隋、元3分。
至于晋朝,呵呵…,打得一手好酱油,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朝代吧,连影视剧都不屑得拍它。
6.结论
综合上述五项指标的评价,中国各主要朝代的历史贡献得分分别是:秦6.0分,汉7.8分,晋2.2分,隋4.6分,唐8.4分,宋6.2分,元4.2分,明5.4分,清6.4分。
因此,历史贡献排名依次为:
唐、汉、清、宋、秦、明、隋、元、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