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什么朝代才有的姓氏?
谢悟空邀!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起源于父系社会,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以男性为主体,故姓亦改从男,氏则反为女性之用。直到汉代,才把姓和氏合二而一,称作姓氏。
从宋代开始,人们习惯说百家姓,其实,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从远古至今天,仅见诸于文献的姓氏就有五千六百多个,其中单姓三千四百多,复姓二千多,三字姓一百多。这里面还不包括少数民族。这些姓氏的来历,可谓年代久、数量大、源头杂、变化多、说法异,大致归纳起来,可分为十个类别。
一是以母亲为姓。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许多姓都加上了女字傍,如:、姬、姜、姒、妫、嬴等等。
二是以生址为姓。例如上古时代的虞舜,传说出生于姚墟,便以姚为姓。
三是以国名为姓。夏、商、周三代,尤其是西周大封建之后,大大小小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后来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姓。
四是以封地为姓。如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邢侯,他的后代就姓邢;齐宣王的少子通封于陆乡,后代因乡名而姓陆。如此等等。
五是以官职为姓。如彭祖的后裔孚周,官职为钱府上士,大概相当于现在国家银行的行长,孚周的后人便姓钱;汉代官职有治粟都尉,相当于粮食部长,后代即姓粟。
六是以祖字为姓。如鲁惠公之子公马尾,字施父,其后代即姓施。
七是以次第为姓。这就是同姓的一家一族,按兄弟的排行顺序取姓。如老大姓孟,老二姓仲,老三姓叔,老四姓季等。
八是以技艺为姓。如卜、陶、匠、甄、屠羊、乌浴等姓,均是从技艺而来。
九是以谥号为姓。如宋穆公之后从穆姓,晋献公之后从献姓,秦缪公之后从缪姓等等。
十是以传说为姓。舜时,传说有个人叫纳言,是天上龙的后代,其子孙便以龙为姓。再如“羊舌”姓,也是依传说而取。
有姓必有名,秦汉以来,人们便在姓的后面加一个字或两个字组成名字。到了西汉未年,王莽建立新朝,就规定取名必须取单名,大家今天看三国人物,几乎全是单名。虽然新朝不几年就灭亡,但这个习惯还是部分的沿习下来,直至今天,取单名的人几乎占四分之一。
中国的小脚女人从哪个朝代开始有的?
关于缠足的起源从明清时期起众说纷纭。
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据现代学者考证,缠足兴起于北宋。宋代的缠足是把脚裹得“纤直”但不弓弯。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明代的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清代的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
皂荚什么朝代有的?
宋代时就出现了一种人工合成的洗涤剂,是将天然皂荚(又名皂角、悬刀、肥皂荚,通称皂角)捣碎细研,加上香料等物,制成桔子大小的球状,专供洗面浴身之用,俗称「肥皂团」。宋人周密「武林旧事」卷六「小经纪」记载了南宋京都临安已经有了专门经营「肥皂团」的生意人。
资治通鉴所记载的朝代?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烟花是哪个朝代有的?
烟花发明于宋朝,到了明朝越来越多
大米是哪个朝代有的?
史记中记载大禹时期曾广泛种植水稻,夏本纪记载: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大禹命令伯益给大家分发水稻种子,种在水田里,还命令后稷(周的先人)给大家分发食物。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野生稻的国家。在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人们发掘出了4粒稻谷壳。碳14测定的年代是12320±120年。其出土稻谷的稃毛长度处于普通野生稻向宽横扩大演化的状态。出土稻壳外稃无芒,已经在植物形态上区别于普通野生稻。
根据这些特征显示的迹象可以推定玉蟾岩出土稻谷是一种兼有野、籼、粳综合特征的,从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的最原始的古栽培稻类型,定名为“玉蟾岩古栽培稻”,更接近于今天的水稻。
太监哪个朝代开始有的?
太监是从先秦时期开始有的,太监,原指古代宦官中的高级官员,现指被阉割生殖器后失去性能力的男性,通常是被有意阉割的普通百姓或奴隶,明朝开始又叫年纪大的太监为伴伴。
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秦汉以后,宦官制度更加详备,宦官作为一种特殊政治势力,对许多朝代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什么朝代有的炸土豆?
从马铃薯传到欧洲到炸薯条出现,人类走过了数百年的历史。
传入欧洲的马铃薯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等地;另一个是墨西哥。1532年,西班牙人抵达秘鲁,第一次见到土豆。此后30年,它被当作新奇植物引种到欧洲各地和部分亚洲国家。1587年,奥地利植物学家C克劳萨斯从意大利得到马铃薯块茎,次年将其种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植物园,作为观赏花卉。17世纪初,欧洲人渐渐注意到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并把它作为宫廷内的美味珍馐。直至1756年,马铃薯才开始成为平民食品。
对于炸薯条的发明权,法国和比利时一直存在争议。法国认为是一名法国乡下人第一个制作了炸薯条,而比利时认为比利时人才是真正的发明者。1830年左右,炸薯条已经风靡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在欧洲参战的美国老兵把吃薯条的习惯带回美国。麦当劳等快餐连锁店相继开业,进一步拓宽了炸薯条的市场。
中国朝代?
中国朝代:
炎黄:公元前2697年-约前2599年涿鹿(今河北涿鹿)神农炎帝轩辕黄帝(炎黄齐名)
尧唐:约前2357年-约前2262年平阳(今山西临汾)唐帝尧
舜虞:约前2262年-约前2029年蒲阪(今山西永济)虞帝舜
夏朝:约前2029年-约前1981年约前1933年-约前1559年斟阳城(今河南洛阳)(今河南登封)夏王禹夏王启夏王少康
有穷:约前1981年-约前1973年(今河南滑县)有穷王夷羿
寒朝:约前1973年-约前1933年寒水(今山东潍坊)寒王寒浞
商(殷)朝:约前1559年-约前1046年约前1559年-约前1300年(商)约前1300年-约前1046年(商(殷))亳殷(今河南商丘)(今河南安阳)商王汤商(殷)王盘庚
周朝:约前1046年-前256年
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周文王姬昌西周武王姬发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咸阳(今陕西咸阳)秦始皇嬴政
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彭城(今江苏徐州)西楚霸王项羽
汉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汉)
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高祖刘邦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长安(今陕西西安)新太祖王莽
玄汉:公元23年-公元25年长安(今陕西西安)玄汉更始帝刘玄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
曹魏:220年-265年洛阳(今河南洛阳)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
蜀汉:221年-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蜀汉昭烈帝刘备
孙吴:222年-280年建业(今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晋朝:265年-420年
西晋:265年-31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西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年-420年建康(今江苏南京)东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304年-420年
十六国末期:420年-439年
南北朝:386年-589年
南朝:420年-589年
刘宋:420年-47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宋武帝刘裕
南齐:479年-502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南齐高帝萧道成
南梁:502年-557年建康(今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
南陈:557年-58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386年-589年
北魏中后期:420年-557年平城洛阳(今河南洛阳)(今山西大同)北魏道武帝拓跋北魏孝文帝元宏
东魏:534年-550年邺城(今河北邺镇)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532年-556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年-577年邺城(今河北邺镇)北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年-581年长安(今陕西西安)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581年-61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年-690年705年-90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唐中宗李显
武周:690年-705年神都洛阳(今河南洛阳)武周武后武则天
五代:907年-960年
后梁:907年-923年汴京(今河南开封)后梁太祖朱温
后唐:923年-93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年-947年汴京(今河南开封)后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年-95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后汉高祖刘知远()
后周:951年-96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周太祖郭威
十国:907年-979年
辽朝(契丹):916年-1125年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960年-1127年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1127年-1279年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高宗赵构
西夏:1038-1227年兴庆(中兴)(今宁夏银川)西夏景宗李元昊
金朝:1115年-1234年中京(今北京市)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大蒙古国:1206年-1271年曲雕阿兰(今蒙古国肯特省)蒙古(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
元朝:1271年-1368年大都(今北京市)元(蒙古)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明朝:1368年-1644年应天(今江苏南京)京师(今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
后金:1616年-1636年盛京(今辽宁沈阳)后金(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大顺:1644年-1644年京师(今北京市)闯王李自成
清朝:1636年-1912年盛京京师(今辽宁沈阳)(今北京市)清(后金)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中华帝国:1915年-1916年北平(今北京市)洪宪帝袁世凯
伪满洲:1932年-1945年新京(今吉林长春)康德帝爱新觉罗溥仪
扩展资料:
中国朝代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朝”与“朝代”的区别在于”朝”是当时就有的观念,如孔子说过“丈于朝”,中文所谓的“朝”字具有今日含义。在政治上用来引用当政者政权的意思,有“今朝一家政权治天下”的观念。
因此“朝”类似现在所说的“国家统治政权”(即国家行政管理的政府),而并非等同于现代定义的“国家”(国在中国古代从部落联盟的氏族土地,商周朝指“诸侯国”,是一种地方政权管理单位);“朝代”则是后人方便划分历史的称呼,“朝代”理论也都不是近代学者发明的,也是古代官方为了区分某政权的历史时期所定的既有划分法则。
最明显的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朝代”很明显不是只一个“朝”,而是由多个不同政权,如晋朝、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等“子朝代”组成,而南北朝又分南朝与北朝,南朝的宋、齐、梁、陈则各别都是以“朝”为划分标准。
中国的朝代都用“朝”为划分标准,区分某政权的执政时间,所以往往会有“朝代”存续时间与“王朝”的国祚重迭的情形。如秦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这些“朝”的国祚都与朝代的时间相重迭,某”朝”的兴亡也是这”朝代”的兴亡。虽然中国很多朝代与王朝的国祚相重迭,但并不代表朝代等于“朝”的概念,“朝”在现代的角度看则类似一个治理国家的统治政府。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与现代主权国家的观念不同。在家天下的观念下,中国的君王家族通过轮替成为此天下的支配者,“改朝换代”就是更换王朝统治政权的过程。
那么,为什么“秦朝”与“秦国”不算在一起呢?很简单,魏晋南北朝之前,只有成为天下共主者才敢称朝,而古人认为称朝与称朝前是不一样的,所以秦朝统一后称”朝”了,而秦还未称朝前就是秦国,仅是一个地方政权。
春秋战国诸国也没有称朝,当时唯一的朝是周王室;西汉亦同,刘邦虽早已是汉王,但在称朝前并不被认为是汉朝的一部分。夏商周也跟秦汉的状况一样,他们在还没称朝前虽已是独立政权,但因为还没成为天下共主也没称朝,所以夏商周三朝的历史都只从推翻前朝成为共主后开始算。
在魏晋南北朝开始,不管是否统一天下都敢称朝,只是这些分裂的政权往往都不会承认对方有称朝的资格。
中国有的少所985大学?
2010年,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
985工程全国共39所大学,分别是:
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