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近代衣食住行的历史变化(中国近代衣食住行的历史变化的原因)

中国近代衣食住行的历史变化(中国近代衣食住行的历史变化的原因)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74 更新时间:2023/12/5 18:46:41

中国近代的变化?

近现代以来,东方在世界中所占据的地位,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都知道,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着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抵抗史,更是打倒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那么,曾经广袤而富裕的东方,为何会在几百年前瞬间被西方翻身压倒在地呢?历史发展中心的迁移究竟是以什么为参考凭据的呢?东西方各自的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方向,目前都呈现出了什么样的势头呢?对于这些问题,实在是需要我们用清醒而理性的眼光来反思与审视。

古往今来的众多学者,对于东西方历史是变迁因素都进行过探讨,大部分人的分析角度都偏向于经济方面,而军事方面则讨论的相对较少。但是,事实上,整个人类社会历史怎么可能离开军事?纵观浩浩荡荡的中国史,从宋、元到明、清,每一次分裂,每一次合并,每一次妥协,都离不开军事技术的作用。

然而,军事技术的发展,则是由一次次军事活动与政策推动的,这里,我们通过对东西方军事上的比较,或许会更进一步接近彼此的历史分流原因。

宋朝是火器开始取得重要发展的时期,而且,在那个时期,海上力量的战略能力逐渐压倒陆上强权。而中国就是在海陆这两种力量的对比演变中,逐渐失去了成为强者的机会。从宋朝到清朝,内亚地区和长城以南的战略竞争、中国朝和南方海洋世界之间的交流与冲突,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主题。

所以,海陆权力和海陆战略发展模式的竞赛,其实,早就已经埋下了伏笔,而1840年,英舰炮轰广东只是一个导火线而已。宋元变迁是重视陆军发展而忽略海军发展的结果,明朝时期,政府彻底放弃了远洋开拓,想一心对抗北虏却反而被南倭和红夷所侵蚀。

等到了清朝的时候,陆权的发展再次达到中国历史的巅峰,但却在海洋上面临着被动。仅仅从晚清史去判断东西方历史的变革是很不完整的,因为,晚清的局面,只是事物发展到了最后的一个结果。而其原因与过程,在宋明时期就已经在缓慢地累积沉淀了。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思索,那就是:在明清时期,火器技术与海上事业的发展,赋予了军事方面的一定实力。

那么,为什么没有造就最终实质性的变革与胜利呢?

其实,还是要回归到当时的明清视野下。在那个时期,统治者为了维护纷扰复杂的国内争端与和平,便一度放下了对于火器等军事装备的创新与开发,这就导致了装备更新换代的停滞不前。

另一方面,陆地上的城墙建筑技术越发精炼,便造成了火器没有用武之地的尴尬局面,也加深了统治者忽视火器发展的决心。而西方殖民者则细心地利用了这一点,他们不去陆地上挑衅,反而先是机灵地将沿海要塞巩固成了自己的殖民据点。

虽然,东方的传统军事力量无人能敌,并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但是,如果不懂得创新,一切都将是空谈。西方殖民者能够常常在亚、非、拉实现以少胜多的军事胜利,不仅与武器装备领先,也与其军事力量的技术进步有着很大关系。而后者,则是受前者的推动或说是适应前者来实现的。

明清时期的中国,虽然,也在不断引进和改进武器装备,但是,能够最有效的发挥新型武器装备效能的组织方式,其发生的变革相当有限。而组织技术和装备技术的共同进步,往往局限于少量的精锐部队或是新编兵团,其组织体制甚至是新式装备难以实现彻底的推广,这种情况,直到晚清依然如此。

历史的发展是曲线的进程,很少表现为直线。中国近代的“落后”并非短期造成的,也不是长期停滞的结果,国人应当重新从历史中获得自信。很多国人欣喜于中国崛起的前景,同时,也希望规避各种历史的“陷阱”。

反思历史教训,被赋予了积极的一面,而历史所谓的“进化”,是在“挑战应战”模式中发生的,但是,其发生作用的方式,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简单,能力的发展往往是要满足需求的。没有需求,动力就不足,能力就没有办法被“逼”出来。

直白地说,技术曾经让中国足以应对问题,而结果却使中国放弃了发展更先进的技术。因此,要始终处于世界潮流的前列,就要主动勇往直前,不要等到压力出现才反应,那时可能就来不及了,或者说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然而,保持日日履新的状态,需要转换意识,这不是保持忧患意识那么简单,是寻求一种不甘停顿于现状的状态。现如今,当我们回顾那段屈辱历史的时候,一定要以史为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知道,只有国富民强,才能免除一切灾难,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冬天的衣食住行变化?

我国有个传统习俗,就是在立冬之际吃饺子。立冬为什么要吃饺子?

这是因为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

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的饺子,而且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

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得到了普遍认可。今年的立冬,您吃过饺子了吗?没吃也不要紧,专家指出,其实,冬季进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重视时机,也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

衣食住行的变化概括?

衣服由单一的黑蓝变成款式多样色彩各异,彰显个性的工具。

食食由原先的粗粮为主变为粗细搭配,合理饮食。

住由原先的简陋的土房变为宽敞明亮的楼房,洋房电梯房。

行由原先的自行车步行变为电动车,汽车也走进了普通百姓家!

宋代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宋代对士、农、工、商的服饰,限制极为严格。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民俗》记载:“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当铺)掌事,即着皂(黑)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可见,在宋代,除从服饰上可以看出等级差别外,还可以看出他们所从事的行业。

北宋的东京和南宋的临安,是当时南北饮食的两个交流中心,从中可以看出当时饮食的状况。北宋的东京,已传入南方的烹饪技术,改变了以前北方人粗放的饮食习惯。在那里,北馔、南食、川饭等几种菜系互相竞争,使饮食业变得更加丰富。宋室南渡后,随着大量北方人口的迁入,东京的饮食业也进入临安,使南北的饮食再次得到交流,形成“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吴自牧《梦粱录》卷16)的局面。从《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文献的记载来看,两宋的烹饪技术已经相当高超,有烹、烧、烤、炒、爆、溜、煮、炖、、卤、蒸、腊、蜜、葱拔、酒、冻、、签、腌、托、兜等几十种,每一种都可以做出二十多个品种,可谓丰富多彩。

北宋初年,对各级官员的服色都有严格规定

北宋初年,曾对各级官员的服色做出严格的规定,如三品以上穿紫色,五品以上穿朱色,七品以上穿绿色,九品以上穿青色。至于普通百姓,就只能穿黑白二色。

宋代的社会风貌:

一、衣食住行:

1、衣:统治者衣饰华美;衣着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妇女缠足的陋习传开

2、食:饮食丰富,南北方各具特色

3、住:农村、城市住房各具特色,贵族官僚的住宅相当宏丽

4、行:交通发达,旅店兴盛

二、娱乐和节日:

1、“瓦子“:城市中娱乐和兼商业的场所,十分热闹

2、节日:宋代就有了今天的传统节日:宋代春节的风俗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就是宋代流传下来的。

中国近代民生变化?

(1)物质生活:服饰断发易服

饮食西式餐饮出现并逐步为老百姓接受

居住西式住宅不断增加

社会风俗:妇女解放废止缠足,倡导婚姻自由

婚丧礼仪由铺张烦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社交礼仪平等风尚渐浓

(2)交通工具的更新:人力车、自行车

电车、公共汽车、

轮船、火车、飞机

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步完善:邮电通信建设

电信事业:电报、电话

(3)大众报业的发展:西人办报国人办报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广播影视的普及:广播、电影、电视

中国近代气候变化?

公元1880年以来中国西北、西南、新疆、青藏4个区的年平均气温曲线,以及4个区的平均曲线,并与中国东部作了对比。主要特点是新疆与其他3个区不同。新疆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气温处于缓慢上升过程中。1920年代1940年代没有明显的峰值。这不仅不同于中国西部的其他3个地区,与东部大陆的变化也不同。

只有东北与台湾的气温变化与之类似。西北地区的气温变化特点是1920年代1940年代明显出现正距平,而且1930年代正距平相对较低,使得这个暖期有两个峰值期,即1920年代及1940年代。但是1940年代的峰值比1920年代要强得多,以至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暖期峰值仍略低于1940年代。

中国近代粮食历史?

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当时全年的粮食产量仅有1亿多吨,人均粮食仅有200千克出头。经济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于是粮食问题便成为当时全国发展的头号问题。在接下来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中,着重于土地改革和粮食增产,经过几年的发展,粮食产量终于有所提高,但还远谈不上安全。

1953年,中国开了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也开启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其中农村的组织从互助组到初级社,最后发展为高级社,为粮食的统购打下了基础。到1958年,五年计划完成后,进入到了人民公社发展时期。

中国近代历史变迁的核心?

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近代史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历史

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护国战争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长征七七事变八年抗战打败日本建国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

中国近代历史出名的老师?

徐特立

(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他是毛泽东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近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国近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红军长征到达延安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11月7日,中央机关到达瓦窑堡,1936年6月21日迁往保安县城,1937年1月10日又迁驻延安,1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1840年-1842年鸦片战

  • 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论文)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1、洋务运动。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2、北洋水师的成立。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

  • 林永健演过哪些电视剧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19集电视剧《喜耕田的故事》我觉得应该是乡镇文化站长吧《圣水湖畔》、《文化站长》、《插树岭》、《乡村爱情》、《当家的女人》、《喜耕田的故事》、《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刘老根》、《大地》(还未开播)、《童年回忆》、《篱笆.女人和狗》、《暖春》、《乡村名流》、请补充下具体是哪一位文化站长。毕竟小到街

  • 关于中国历史的名著(关于中国历史的名著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光与影》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创作的中篇小说。1970年,渡边淳一发表《光与影》,文章描述两个军人因主治医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而发展出两段完全不同的命运,《光与影》获得第63届直木奖。在大阪临时野战医院中,西南战争中身负同样创伤的两个军人的病历上下叠放着,命运的这一偶然安排竟然导致先做手术的军人被截断

  • 云南历史人物评说?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云南历史人物兰茂兰茂(1397年~1470年),字廷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洞天风月子、玄壶子等,云南省嵩明县杨林人,明代医药家、音韵学家、诗人、教育家、理学宗匠。兰茂生性聪颖,勤奋好学,少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终身隐居杨林乡里,采药行医,潜心著述,设馆授徒,人称"小圣"。兰茂辞世40年,明正德《

  • 中国古代史历史题(中国古代史历史题及答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1.君权不断提升,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明初废相。2.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3.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考历史古代史考的少。一般来说,要考中国古代史,大概占15%的比例。主要考国家大一统的相关知识。尤其是涉及祖国边疆的知识,如西藏、新疆、台湾的知识点,容易和近代史内容结合在一起来考。而世界古代史

  • 中国奥运会金牌数量历史(中国奥运会金牌数量历史排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38枚。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共荣获38金32银18铜,总计88枚奖牌,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二,追平了在伦敦奥运会取得的境外参赛最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在延期一年的奥运大考中,中国代表团不光在参赛成绩上交出了高分答卷,更是通过参赛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体育代表团在2021年

  • 历史上第一个读书人?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读书人的鼻祖是至圣先师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

  • 中国的历史遗产有哪些(中国的历史遗产有哪些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遗产有:1、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2、颐和园。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

  • 中国历史大年表(中国历史大年表及对应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代纪元表从"五帝"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异说颇多,尚无定论,本表对于西周共和元年以前,只列帝王世系。较小的王朝如"十六国"、"十国"等不列表。各个时代或王朝,详列帝王名号,年号元年的干支和公元纪年,以资对照。自三皇至清朝为古代,中华民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