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在唐朝的地位?
韦应物:唐代山水田园诗派诗人,素有“五言长城”之称。
词在唐朝的地位?
按唐代诗人元稹所说,“《诗》起于周,《离骚》起于楚。是后诗之流为二十四名:赋、颂、铭、赞、文、诔、箴、诗、行、咏、题、怨、叹、章、篇、操、引、谣、讴、歌、曲、词、调,皆诗人六艺之余,而作者之旨也”。什么意思呢?大致就是说有24种文体,其中的20几种,先暂时不管。先看着倒数第二种词,唐人元稹著的书中却把词列到了倒数第二种,可见唐人并不对词太过于感冒。“皆诗人六艺之余,而作者之旨也”一个名字就出现了诗余。
唐代对词的态度
词之所以没有在唐朝特别的强势,要从调开始说。唐玄宗时,由于文化交流,经过长期的消化作用,民族音乐开始民间盛行。民间艺人通过节奏,再加上自己的变化,填了长短不一的句子,早期的词就形成了。
这种由少数民族的的曲调演变而成的文学形式,怎么能够被主流的士大夫所接受呢?作为新兴的“胡夷里巷之曲”,怎么能够胜过文人士大夫心中的高雅诗句呢?所以士大夫们这根本不够雅,根本不受重视,由于不受士大夫的重视,再加上士大夫偷懒的行为早期的曲调之中的歌词大很多将原有的五言诗或七言诗加上虚声,勉强凑一段。
大家可想而知,早期的词是什么样子的?自然就阻碍了长短句歌词的发展。反倒在是民间流传起来如民间作品中的《云谣集》,很坦率的反应,社会面貌和人民群众的感情。士大夫们怎么能够放下他们雅的架子?去迁就平民百姓呢?但当平民百姓的力量过于强大,难以逆转,又发现自己所谓的雅不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就只有朝着大众的方向,不断的奔跑追逐。
凭他们的艺术修养,找对正确的方向,就能够在群众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盛唐之时李白有著名的忆秦娥菩萨蛮,白居易则留下了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名句,晚唐五代又出现了温庭筠,欧阳炯等人将瓷发展到了花间一派。
后语
找对了方向,词的光芒开始展现,从欧阳修到苏轼,从晏殊到柳永,词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能被大众所接受,因此出现了众多派别。可见只有作品更接地气,更能为广大平民百姓所接受,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关羽在唐朝的地位?
在最开始的时候,关羽是没有现如今那么崇高地位的。
他地位的提高,还要从唐朝时期开始说起。
在唐朝中期,唐朝廷增设了对武之一道的供奉。
在唐朝的供奉中,武之一道的地位最高者是姜太公姜子牙,排在了金字塔的顶端,是为武圣。
排在金字塔第二阶梯的则是历史中的十大名将,分别是白起、诸葛亮、韩信、吴起、李靖、孙武、张良等人。
而关羽当时排在了第三阶梯,和霍去病、张飞、廉颇、周瑜、卫青、孙膑等人并列。
这是关羽被奉上庙堂的第一步,不过那时的地位并不是多么崇高。
在历史中,关羽的地位大幅度提高是从北宋时期开始的,在北宋时期经过人们的神话之后,关羽被宋朝皇帝先后封予了公爵和王爵。
关公的称号就首次来源于那个时期。
颜家在唐朝的地位?
颜真卿在世时并非以书法家,而是以忠臣闻名天下。正史中关于颜真卿忠义耿介的事迹颇多。他身历玄、肃、代、德四朝,德高望重而仕途坎坷。他的真正出名是在安史之乱中。当时,他在殿中侍御史任上,因为不依附权相杨国忠,而被后者视作眼中钉。随后遭到外放,去了平原郡当太守平原郡安禄山的辖区。颜真卿到任后,已预知安禄山准备搞事情,于是一边派部将李平驰奏朝廷,一边严令全城将士厉兵秣马。安禄山起兵后,河北诸郡纷纷陷落,地方官要么挂冠远遁,要么望风而降。颜真卿首举义旗,与时任常山太守的堂兄颜杲卿互为掎角之势,坚决抗击叛军。附近十七郡受感召而响应,颜真卿被推为盟主,合兵20万,有效地牵制了叛军西进的进程。
史书说,唐玄宗听到安禄山叛乱,相当慌张:“河北二十四郡,就没有一个忠臣吗?”等到李平赶到朝廷,玄宗大喜,对左右亲信说,这个颜真卿是谁,为何替朕如此卖命?颜真卿虽然时年已40多岁,但他此前在朝廷中的官职并不高,加上他本人不是拍须溜马之徒,皇帝不认识他也很正常。而这恰恰证明,安史之乱时期是颜真卿成名的开始。此后,颜真卿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当然,这一切都是以颜氏满门忠烈为代价换来的。
为了争取更多抗击安禄山叛军的力量,颜真卿不惜将自己年仅10岁的独子,送去给平卢将领刘正臣当人质,以坚定后者起义的决心。
在这场战争中,颜家死于国难者三十余人。直到叛乱被平定后,颜真卿才派侄子颜泉明前去收殓亲人遗骸,归葬家乡,结果仅寻到堂兄颜杲卿的一只脚,以及侄子颜季明的头骨
大秦景教在唐朝的地位?
得益于唐太宗的支持,景教在长安周边兴建了许多教堂,这些教堂被称作大秦寺。与其他宗教不同,景教在唐朝走的是高端路线,景教信徒都是达官显贵。有资料表明,唐朝大将郭子仪就是一名景教徒。为了得到朝廷支持,景教还破例允许在教堂上悬挂唐朝历代帝王画像。景教、袄教和摩尼教被称作“唐代三夷教”。
唐朝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
唐朝在历史上的地位是这样的:
1、政治上,唐大典是后世国家法典的基础,直到大明律,大清律,其实都深受唐大典的影响.唐以前是三公九卿制,唐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度.特别是六部制度,延续到明清.科举虽然是隋朝创建,但隋朝太短,真正使得科举成为仕途的重要出身的还是要从唐开始.
2、经济上,唐后期的两税制是个革命的创举,可以这么说,两税制之前都是类井田制.之后到明清,甚至是共和国初期,所有的税法都是类两税制的.
3、文化上,诗歌达到顶峰,词也开始崛起.同时唐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
4、军事上影响不大,唐的府兵制还属于义务兵制度,但从宋开始,基本都是专业兵制度.
5、对外影响上,这个不用多说了,灭突厥,征高丽,战吐蕃等等,万国来朝.
6、思想上.唐代在中国思想史上并不重要,没有杰出的思想家.
附1,唐后两大祸害,一个藩镇,一个宦官.在唐以后都被特别注意.藩镇之乱唐后基本不大了,宦官之乱除了明朝,其他朝代都特别注意.但明朝的宦官其实和唐的宦官没法比,唐后期的基本所有皇帝都是宦官废立的.宦官都能直接掌握兵权,明代的宦官顶多是个监军.
附2,安史之乱要特别关注,我认为安史之乱是整个中国封建史的分界线.安史之乱之前中国的主旋律是扩张.安史之乱之后中国的主旋律是防御.可以这么说,安史之乱后,汉民族就再也没真正兴盛过.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1.唐诗:唐朝二百八十九年一共产生有名记载的诗人2300多位,共计唐诗近五万余首,是中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2.《千金方》: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医学著作;
3.《唐律疏议》:唐高宗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徐茂公、于志宁等人主编的《唐律疏议》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最高水准,也使中国位列世界五大法系之一;
4.曲辕犁:唐朝出现了曲辕犁,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5.子午线:唐朝僧人僧一行首次测出了子午线的长度;
6.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和大团结:唐太宗贞观年间,皇帝被四夷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极大的促进了华夏各民族的融合和团结;
7.保护了妇女的合法正当权益:唐朝兼收并蓄了突厥和鲜卑民族相对合理先进的婚姻制度,丧偶妇女可以“子承父妾”或者“兄弟之间互相继承妻妾”,不用遵循儒家倡导的守活寡和殉葬制度。
赣州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赣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赣州至今还保留了众多文化历史遗迹,如:八境台,忧孤台,宋代古城墙,浮桥,金门,福寿沟,灶儿~,通天岩等等。在宋代,赣州经济繁荣,万商云集,城市规模和经济繁荣程度在全国排在第三十六位。
耒耜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有了耒耜,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耕”和耕播农业。炎帝部落开始大面积耕播粟谷,并将一些野生植物驯化为农作物,如稷、米(小麦)、牟(大麦)、稻、麻等。后人将这些作物统称为“五谷”或“百谷”,并留下许多“神农创五谷”的美好传说。其实,生产工具的发明和改进以及野生动植物的驯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实现的。后人把这些成果归于炎帝,表现了人们对他的尊崇和对先祖的怀念。
山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我是有历史,我来回答。
山西在历史上作用的发挥,与其地理形势有关。
山西号称表里山河,西面是黄河,与陕西隔开。东面是太行山,与河北隔开。这样的形势,进可攻退可守。形势非常好。
山西发挥作用较大的时期,主要集中在五胡乱华、东西魏对峙、唐末五代这几个时期。
五胡乱华之初,匈奴人刘渊的五部力量,主要基地就在山西平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临汾。
为什么山西在这一时期突然变得重要了呢,就是其地理形势的原因。
西晋的核心在于洛阳一带。从山西南下,渡过黄河就可以直接威胁洛阳,而后进军河南。山西这个后方基地的位置非常好,河北与山西被太行山隔绝,只要堵住太行诸陉也就是太行山中间断开的狭窄孔道,河北兵马就很难翻山来攻。
东西魏对峙时,山西再次成了重中之重。东魏起家之地就在晋阳今太原,高欢虽然把东魏首都放在河北的邺城,但他自己长年驻扎在晋阳。为什么呢?此时的形势是,西魏盘踞于关中,兵力集中在关中与山西交界的晋西南。从晋阳南下,一路都是坦途,进攻关中非常方便。所以高欢非常注重河东的建设,军队主力基本上一直集中在晋阳。而后来西魏北周突破北齐的防线,也都是从河东下手同,只要全据河东,就相当于踩在关东的脊背上,再打河北地区非常好打。
再往后,唐高祖起兵反隋,基地也是山西。唐末五代,山西成为沙陀族的天下,李克用、石敬瑭、刘知远的起家之地,基本上都是太原。五代时的太原,还兼顾着防范北面契丹的作用,因之作用就更加突出。唐晋、晋汉、汉周之间的政权转换,全是从太原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