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代顺序表顺口溜?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各朝代皇帝顺序时间表?
1、秦朝
2、汉朝皇帝列表
西汉
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前少帝刘恭
汉后少帝刘弘汉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
昌邑王刘贺汉宣帝刘询(刘病已)汉元帝刘
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
东汉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
汉章帝刘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
汉安帝刘祜汉少帝刘懿汉顺帝刘保
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
汉灵帝刘宏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
3、三国
魏*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魏齐王曹芳(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曹髦魏元帝曹奂
蜀【蜀汉】
汉昭烈帝刘备汉孝怀帝刘禅
吴
*武烈帝孙坚*长沙桓王孙策(孙坚子,孙权之兄)吴大帝孙权
吴会稽王孙亮吴景帝孙休吴乌程侯孙皓
4、隋朝皇帝列表
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隋恭帝杨侑隋秦王杨浩
5、唐朝皇帝
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
6、宋朝皇帝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炅宋真宗赵恒
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
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
南宋
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宋光宗赵淳
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
宋恭帝赵显宋端宗赵
7、元朝皇帝
元太祖(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元睿宗(监国)
孛儿只斤拖雷元太宗
孛儿只斤窝阔台马乃真后(称制)
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海迷失后(称制)
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8、明朝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明成祖朱棣
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
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
明武宗朱厚明世宗朱厚明穆宗朱载
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朱由检
9、清朝皇帝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雍正)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清仁宗爱新觉罗琰(嘉庆)
清宣宗爱新觉罗宁(道光)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咸丰)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
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
中国各朝代统治年数?
黄帝:公元前2495年-公元前2395年共计:100年
尧:公元前2168年-公元前2097年共计:71年
舜:公元前2097年-公元前2037年共计:60年
禹:公元前2029年-公元前1978年共计:51年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共计:470年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共计:554年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790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5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4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
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始祖高皇帝[建兴帝]王莽共计:15年
玄汉:公元23-25年,更始帝刘玄共计:2年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5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0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共计:155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69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9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89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3年
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8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19年
元朝:公元1206-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162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6年
清朝:公元1616-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96年
中国各朝代寿命多少?
从有记载的夏朝开始,我国历史上经历了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
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共计: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共计:5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计:210年
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共计:16年
玄汉:公元23-25年,共计:3年
东汉:公元25-220年,共计:196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共计:61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共计: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共计: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共计: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共计:89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共计:277年
清朝:公元1616-1912年,共计:267年
中国各朝代存在时间?
夏朝存在约470年,商朝存在约554年,周朝存在约790年,秦朝存在14年,西汉存在210年,东汉存在195年,三国存在60年,西晋存在50年,东晋存在104年,南北朝存在169年,隋朝存在37年,唐朝存在289年,五代十国存在53年,宋朝存在319年,元朝存在97年,明朝存在276年,清朝存在267年
中国5000年朝代顺序?
中国朝代顺序表: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中国近代朝代顺序?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朝代起止年代创建人都城
黄帝尧舜禹约170万-4000年前黄帝尧|舜/
夏朝前2100-1600启阳城
商朝前1600-1100汤亳→殷
西周前1100-771武王镐
东周前770-256周平王洛邑
春秋前770-476/洛邑
战国前475-221//
秦朝前221-206秦始皇咸阳
西汉前202-公元8年汉高祖长安
新朝8-23王莽长安
东汉25-220光武帝洛阳
魏220-265曹操洛阳
蜀221-263刘备成都
吴229-280孙权建业
西晋265-316司马炎洛阳
东晋317-420司马睿建康
十六国304-439//
南北朝420-581//
隋朝581-618杨坚大兴
唐朝618-907唐高祖长安
五代十国907-960//
宋朝北宋960-1127赵匡胤开封
南宋1127-1279高宗临安
辽朝916-1125耶律阿宝机上京
西夏1038-1227李元昊兴庆
金朝1115-1234阿骨打中都
元朝1271-1368忽必烈大都
明朝1368-1644朱元璋南京→北京
清朝1644-1911努尔哈赤北京
中国各朝代的农民起义?
秦------项羽、刘邦灭秦之战
西汉----绿林农民起义战争
西汉----赤眉农民起义战争
东汉----黄巾农民起义战争
两晋----杜起义
两晋----孙恩起义
两晋----卢循起义
南北朝--赵广起义
南北朝--盖吴起义
南北朝--破六韩拔陵起义
南北朝--莫折大提起义
南北朝--杜洛周起义
南北朝--鲜于修礼、葛荣起义
隋------瓦岗农民起义
隋------窦建德起义
唐------唐中期西原人民起义
唐------袁晁起义
唐------方清、陈庄起义
唐------裘甫起义
唐------庞勋起义
唐------王仙芝起义
唐------黄巢农民起义
唐------阡能起义
宋------王小波、李顺起义
宋------宋江起义
宋------方腊起义
中国各朝代宫殿壁画的特征?
在旧石器时代,如山西垣曲、广东韶关和湖北长阳都曾发现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山洞;到了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并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从而出现了各种房屋和聚落。
就穴居建筑的发展而言,从剖面看大致的发展过程时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有台基的地面建筑,生活,居住的平面高度由低向高逐渐升起;平面上看则是圆形抹角方形、长方形长方形;房间数目由单一发展为前后两室至多室并联。
商朝青铜器手工业非常发达,留下大量纪事甲骨。甲骨文中“宫”“高”“京”“宗”等文字可以看出当时建筑有台基式,干栏式等不同形制。板瓦、筒瓦、脊瓦等出现,春秋时期普遍使用,并出现陶制排水管。建筑色彩开始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礼制,巩固皇权,成为中国其后两千余年的主导思想。
儒家“慎终追远”的思想加强了商以来传统的厚葬制度,使陵墓建筑规模大大提高,建筑水平也随之提高。
东汉建筑平面、外观日趋复杂,高台建筑渐少,楼阁建筑逐步增加,并开始使用大量成组斗。
砖石结构迅速发展,各种空心砖墓、砖券、石板墓出现。
汉朝成为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
这一时期的住宅,规模较小的住宅,平面为方形或长方形。房屋构造除少数用承重墙结构外,大多数采用木结构体系。
广州和四川出土过一些干阑式建筑明器,一般是上下两层,下层开敞,楼上住人,有的是仓库,以适应南方湿热的天气。
稍大规模住宅,采用院落形式,或曲、或方。有部分二层,三层阁楼。贵族大型宅第,外有正门,屋顶中央高,侧边低,旁设小门,便于进出。
院内的前堂为主要建筑,有部分贵族富豪修建花园住宅,园内重阁回廊,构石为山,引水为池。
在陵墓方面,春秋战国时,墓上植树,而不覆土累坟,秦汉陵墓普遍封土。
陕西临潼骊山的秦始皇陵,是秦汉陵墓中,规模最大的,由三层方形夯土台累叠而成。
下层东西宽345米,南北长350米,每层台壁都向内斜收;自底至顶,三层共高43米。陵的周围有内外两层墙垣。陵园东垣外,为规模庞大的兵马俑。
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建筑和道教建筑的兴起。
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后,至两晋时期,民不聊生,佛教得以蓬勃发展,直至近代,佛教在建筑、绘画、雕塑、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出现云岗石窟。
魏晋南北朝逐渐形成了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兵力发展的格局。
士人归隐之心迫切,“隐居而求其志”。园林规模渐小,内容丰富,体察山水于细微之处以小观大。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木构建筑成熟的时期,现有少量当时建筑遗存,为不可多得的文物。唐代建筑,气魄宏伟、严整开朗为其特点,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中国建筑群的整体规划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
舒展朴实,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
唐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皆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且建筑布局也更加规范合理。
其中长安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其规划也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城内的大明宫更是雄伟。
其遗址面积相当于北京紫禁城总面积的3倍左右。
唐代的木构建筑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建筑构件均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是典型的唐代建筑,体现了上述特点。
此外,唐代的砖石建筑也有进一步的发展,佛塔大多采用砖石建造。包括: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广州怀圣寺光塔和大理千寻塔等。中国现存唐塔均为砖石塔。现今遗存的唐代木构建筑仅余佛光寺大殿,南禅寺大殿等四座。但最早的南禅寺大殿建于建中三年,已属中唐。对于初盛唐的结构,可从敦煌壁画及同时代日本建筑窥得一二。初唐承隋制,斗拱简单,最多出一至二跳。如出两跳,多第一跳偷心,第二跳承令拱或替木。补间铺作多用人字拱,偶有驼峰。檐下正心一线用一拱一枋作一组,出两跳侧用两组,枋上不隐刻出慢拱。各枋使用单材,枋间置散斗或斗子蜀柱。盛唐经济发达,生产力大大发展,连带建筑技术也快速提高。斗拱在短时间内演变成成熟的样式,发展到最多双抄双下昂的四跳,复杂度更大增,出现逐跳计心及重拱等样式。盛唐斗拱最外出跳多承令拱不出耍头。补间用一朵,栌斗置于驼峰上,出跳比柱头斗拱少。中晚唐承盛唐启五代,斗拱演变较少。中唐出现耍头出令拱,并削成批竹状。南禅寺大殿第一层枋上刻出慢拱。宋朝在经济、手工业和科学技术方面都有发展,使得宋代的建筑师、木匠、技工、工程师、斗体系、建筑构造与造型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建筑方式也日渐趋向系统化与模组化,建筑物慢慢出现了自由多变的组合,并且绽放出成熟的风格并且拥有更专业的外型。为了增强室内的空间与采光度,采用了减柱法和移柱法,梁柱上的斗拱铺作层数增多,更出现了不规整形的梁柱铺排形式,跳出了唐朝梁柱铺排的工整模式。虽然宋朝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但杰出的建筑都是佛塔、石桥、木桥、园林、皇陵与宫殿。由于注重意境的园林设计特意追求把自然美与人工美融为一体的意境,所以这一时期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柔弱纤秀,曲线柔和,注重装饰,华丽而繁细。建筑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不像唐代浑厚的风格,给人一种轻柔的感觉。油漆的大量使用,颜色十分突出。在窗棂,梁柱与石座的雕刻与彩绘的变化十分丰富,柱子造型更是变化多端。明代的建筑样式,上承宋代营造法式的传统,下启清代官修的工程作法。无显著变化,但建筑设计规划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为主要特点。明初的建筑风格,与宋代、元代相近,古朴雄浑,明代中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晚明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这一时期,建筑方面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艺术、技术,官式建筑形象较为严谨稳重,其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装修陈设上也留下许多砖石、琉璃、硬木等不同材质的作品,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明代的地方建筑也空前繁荣,各地的住宅、园林、祠堂、村镇建筑普遍兴盛,其中江南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诸省最为突出,直到今天,这些地区还留有众多的明代建筑。明代中晚期,各地的造园活动出现一个新高潮。江南富裕地区的村镇多进行了有计划的建设,出现了许多环境优美、设施良好的优秀村镇实例。它们一般都有高质量的道路、桥梁、标榜本村杰出人士的牌坊、作为宗族联系纽带的祠堂、教育子弟用的书院,以及公共使用的风雨桥、路亭、戏台、庙宇等建筑。明朝在建筑技术上的进步主要有:第一,砖的生产技术改进,产量增加,各地建筑普遍使用砖墙,府县城墙也普遍用砖贴砌,一改元代以前以土墙为主的状况。此外,还创造了一种用刨子加工成各种线脚作为建筑装修的工艺,称之为“砖细”,通常用作门窗框、墙壁贴面等。与之同时,砖雕也有很大发展。第二,琉璃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琉璃塔、琉璃门、琉璃牌坊、琉璃照壁等都在明朝有所发展,琉璃瓦在各地庙宇上普遍使用,色彩品种增多,中国建筑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特点已达到成熟阶段。第三,木构架技术在强化整体结构性能、简化施工和斗拱装饰化三个方面有所发展。例如宋代常用的用一层层木构架相叠而成楼阁的方法,被贯通上下楼层的柱子构成的整体式框架所代替;柱与柱之间增加了联系构件的穿插枋、随梁枋,改善了殿阁建筑结构;斗拱用料变小而排列越来越丛密,等等。这些都使明代建筑的面貌产生了与宋代建筑的明显差异。清代的都城北京城基本保持了明朝时的原状,城内共有20座高大、雄伟的城门,气势最为磅礴的是内城的正阳门。因沿用了明代的帝王宫殿,清代帝王兴建了规模的皇家园林,这些园林建筑是清代建筑的精华,其中包括华美的圆明园与颐和园。在清代建筑群实例中,群体布置与装修设计水平已达成熟。尤其是园林建筑,在结合地形或空间进行处理、变化造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风格独特的藏传佛教建筑在这一时期兴盛。这些佛寺造型多样,打破了原有寺庙建筑传统单一的程式化处理,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以北京雍和宫和承德兴建的一批藏传佛教寺院为代表。清代晚期,中国还出现了部分中西合璧的新建筑形象。建筑技术受木材资源日渐匮乏的影响,对传统木构架技术进行改造,逐步增加砖石材料的应用范围,因此在建筑外貌上亦有所改变。经济的发展助长了享乐思想的萌发,艺术风格上的装饰主义十分盛行,由日用生活品开始向建筑上推移,砖雕、木雕、石雕技艺在建筑上广泛应用。若与明代建筑状况相对比,可以说,清代在园林建筑、藏传佛教建筑、民居建筑三方面有着巨大的成就。同时建筑艺术上更注意总体布局及艺术意境的发挥,尤其在建筑装饰艺术方面更具有划时代表现。所以清代建筑在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继往开来的地位,有些方面尚带有历史总结的性质。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五种形式。在这最基本的建筑形式中,庑殿又有单檐庑殿、重檐庑殿;歇山有单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歇山、大屋檐歇山、卷棚歇山等;硬山、悬山,常见者既有一层,也有两层楼房;攒尖建筑则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圆形、单檐、重檐、多层檐等多种形式。清代建筑的艺术风格亦有很大改变。宋元以来,传统建筑造型上所表现出的巨大的出檐、柔和的屋顶曲线、雄大的斗拱、粗壮的柱身、檐柱的生起与侧脚等特色逐渐退化,稳重、严谨的风格日趋消失,即不再追求建筑的结构美和构造美,而更著眼於建筑组合、形体变化及细部装饰等方面的美学形式。例如:北京西郊园林、承德避暑山庄、承德外八庙等建筑群的组合,都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显示了建筑匠师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灵活而妥善地运用各种建筑体型进行空间组合的能力,也表现出他们高度敏锐的尺度感。清代单体建筑造型已不满足于传统的几间几架简单长方块建筑,而尽量在进退凹凸、平座出檐、屋顶形式、廊房门墙等方面追求变化,创造出更富於艺术表现力的形体。如承德普宁寺大乘阁、北京雍和宫万福阁、拉萨布达拉宫、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大经堂等优秀实例。清代建筑艺术在装饰艺术方面更为突出,它表现在彩画、小木作、栏杆、内檐装修、雕刻、塑壁等各方面。清代建筑彩画突破了明代旋子彩画的窠臼,官式彩画发展成为三大类:和玺、旋子和苏式彩画。详细分析尚有金龙和玺、龙凤和玺、大点金旋子、小点金旋子、石碾玉、雅伍墨、雄黄玉、金琢黑苏画、金线苏画、黄线苏画、海墁苏画等的区别,分别画在不同建筑的不同部位上。彩画工艺中又结合沥粉、贴金、扫青绿等手法来加强装饰效果,更使建筑外观显得辉煌绮丽、多彩多姿。门窗类型在清代明显加多,而且门窗棂格图案更为繁杂,与明代简单的井字格、柳条格、枕花格、锦纹格不可同日而语。在清代,许多门窗棂格图案已发展为套叠式,即两种图案相叠加,如十字海棠式、八方套六方式、套龟背锦式等。江南地区还喜欢用夔纹式,并由此演化为乱纹式,更进一步变异为粗纹乱纹结合式样。浙江东阳、云南剑川等木雕技艺发达地区,有些民居门隔扇心全为透雕的木刻制品,花鸟树石跃于门上,完全成为一组画屏。内檐隔断也是装饰的重点,除隔扇门、板壁以外,大量应用罩类以分隔室内空间。仅常见的就有栏杆罩、几腿罩、飞罩、炕罩、圆光罩、八方罩、盘藤罩、花罩等式,此外尚有博古架、太师壁等亦为室内隔断形式。丰富的内檐隔断创造出似隔非隔、空间穿插的内部空间环境。内檐装修中还引用了大量工艺美术品的制造工艺技术,如硬木贴络、景泰蓝、玉石雕刻、贝雕、金银镶嵌、竹篾、丝绸纱绢装裱、金花墙纸等,使室内观赏环境更加美轮美奂。砖、木、石雕在清代建筑中应用亦十分广泛,几乎成为富裕人家表现财力的一种标志。其他装饰手段,如塑壁、灰塑、大理石镶嵌、石膏花饰等亦得到重视。清代建筑装饰艺术充分表现出工匠的巧思异想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美感。
中国古代朝代的顺序?
中国朝代顺序表: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杨吴、南唐、吴越、闽、马楚、南汉、南平、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