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法治思想的历史演变(中国法治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

中国法治思想的历史演变(中国法治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883 更新时间:2024/1/17 7:50:32

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发展演变?

从最开始非常严厉的对人身体的酷刑,到后面逐渐变成以流放为主的惩治犯人,越来越人性化

西汉前期法治思想演变的特点,和原因?

汉承秦制”,并且秦汉的政治与法律制度都处于封建国家早期发展阶段。汉朝在继承秦朝政治法律制度基础之上又有所发展。其指导思想的演化从总体上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汉高祖至文景时期

汉朝初年的黄老思想的流行,帝国刚从战乱中恢复,急需休养生息,无为而治是这一时期的法制思想基础。无为而治的思想,反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就是“轻徭薄赋”、“约法省刑”。

(二)汉武帝以后

西汉中期的汉武帝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转型。

这一时期,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并辅之以法家思想为法制指导思想。其中心是“德主刑辅”。

汉代“德主刑辅”法制指导思想的提出,原因之一是为了避免秦朝专任刑罚之失。汉统治者认为,以德礼教化为先,人有犯罪再施之以刑罚,采用刚柔相济的两手,以期稳定社会秩序,达到长治久安,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这反映了汉代地主阶级在立法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因此,这一思想基本上为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承袭。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诏举贤良方正,极言纳谏之士”对策。董仲舒被诏以“《春秋》大一统”思想应对。他认为,要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首先要有统一的思想,否则便无法实行统一。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阴阳家的思想结合起来,使之神秘化。他在解释“德”与“刑”的关系时,认为德为阳,刑为阴。两者关系是:“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助也。”也就是说“德主刑辅”。

这种刚柔相济的治国之道,便成为汉武帝以后汉王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德主刑辅”的思想是后世历代王朝的封建正统立法思想的基石。

中国彩塑的历史演变?

泥塑俗称“彩塑”,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工艺品。泥塑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泥塑形象以人物、动物为主。制作方法为把泥土捏制成各种造型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着色是最后一道工序。泥塑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

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新石器时期,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泥塑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客观上推动了泥塑的发展和演变。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艺术的发展。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著名的产地有无锡惠山、天津、陕西凤翔、河北白沟、山东高密、河南浚县、淮阳以及北京。

中国避孕历史演变?

古代中国人在春秋时期对避孕技术也有进展。一位中医大师(Tung-hsuan)记录了某种特殊的男精保留阻断法,这虽已失传,但可以推断是防止交合时精液释放。

我国唐代的药王孙思邈也为避孕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从小多病,也看到周围的百姓因病致贫(“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于是在18岁时立下志向学医救人。他学成后医术高超声名远播,曾经当过唐太宗的御医。

和以往医者轻视女人儿童不一样,他对妇科和儿科疾病十分重视。认为这是关系到人类繁衍的大事,说:“先妇人小儿……则是崇本之意也。”也就是说医生当以妇女儿童为首要任务,这是尊重人类根本的道理啊。于是,孙思邈为那些不想再生孩子的妇女专门记载了“千金避孕药方”,并记录到30卷《备急千金要方》之中。

这个药方是由特定剂量石油和水银以及其他药物混合一起加热一整天,然后服用。因为水银本身带有毒性,这种治疗的掌握难度很大,我国历史上就有不少因为使用量不当导致避孕者死亡的案例。水银不仅会引起女性月经失调,也会影响胎盘,造成早产或流产。

青楼从业者们后来不得不采用这种危险性颇大的方法来保持自己能持续接客。也极大缩短了她们的寿命。

我国的古人们在药物之外,还制作了早期的避孕套,当时被称为“阴枷”。由浸了油的丝绸纸,或者羊的肠衣制成。

同在东亚的日本也有类似办法,他们会用乌龟壳或者其他动物角制成原始的避孕套,叫做“头盔”(日语:甲形)

在古代各国人民看来,避孕是女性的事情,因此往往从女性方面着手,避孕技术也一直存在局限。

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与古罗马“法治”思想有何不同?

这个问题很常见,具体的说比较复杂,因为法家思想也好,罗马法的精神也好,都不是三言两语的事情。简单的说说吧:

简单地说,先秦法家的所谓“法”不过是他们的政治主张“法、术、势”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法家思想中,“法”是统治者使用暴力机关通过“刑”这种负面的惩罚手段和“赏”这种正面的激励手段来维持自己订立的社会秩序的方式。法家思想因循荀况的“性恶论”,认为个体的人是有着天然破坏秩序的冲动的,所以一个国家政权要想维持自己的稳定,就必然需要使用强制手段来对臣民予以规范和控制,而这个工具就是“法”。

古罗马时代的“法”,最初是平民阶层为了对抗贵族肆意侵害平民利益的行为而通过和平的政治斗争手段来争取到的一种均衡器。罗马法的本质意义在于,它给社会中每个个人和各个阶层,乃至利益团体都制定了一个相对而言照顾到各方利益的游戏规则。在“法”的约束下,大家遵守游戏规则,互相竞争。

形象一点说,在中国法家思想而言,“法”是用来监禁犯人的监狱,让人们知道自己的活动空间在哪;而在罗马人而言,“法”是自由市场里的公平秤,对于那些缺斤短两的行为可以假一罚十的那么一个均衡器。

中国厨房历史演变的因素?

原始社会,只有树支上撩着吃,没有灶。

封建社会,开始用土坯搭建灶,开始有铁锅做饭。后来发展砖搭建灶,烧树枝,劈柴。四五十年代烧煤,现在是燃气灶。主要是能源的进步和科技振兴。

法治思想由来?

长期以来,亚里士多德是大家公认的法治思想起源,然而经过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位法学先驱著作的比较研究,发现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思想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认为法治思想应当起源自柏拉图,而非大家普遍公认的亚里士多德,并且柏拉图前期的所谓“人治”思想和后期的思想,实际上也没有本质的不同,不过是具体形式的差异。

中国各个朝代制度演变及思想?

一、奴隶社会

1、禅让制

(1)禅让制,是指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2)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可以世代承袭(世袭制一直沿袭到清亡,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时间)。

2、夏商时期中央行政管理制度:包括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相、卿、师的设立。

3、宗法制

(1)西周王族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具有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第一,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第二,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第三,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二、封建社会

1、专制开端

(1至高无上的皇权:

建立:从秦朝开始,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全国军政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吏也都由皇帝任免。调动军队的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职能: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机构中,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兼理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专制强化

(1)汉朝: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人员,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3)隋唐时期: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相互牵制,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

(4)北宋:措施: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得到加强。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3、专制顶峰

(1)宰相的废除: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明初沿袭元朝制度,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2)内阁: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3)军机处: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

扩展资料

由于国家的类型不同,或同一类型国家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不同,其政治制度也会有差异。按政权的组织形式分,有君主制、共和制、议会制和人民代表制;按中央和地方管理的权限分,有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等。当前,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中国近视眼的历史演变?

我国早期眼镜的图像及实物资料存世不多。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明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有一老者戴着眼镜。

乾隆年间,我国已能生产眼镜,镜架为黑漆木框,装有系结的丝带,镜片由水晶磨制,至清嘉庆年,眼镜普及,张子秋在《续都门竹枝词》云:“近视人人戴眼镜,铺中深浅制分明。更饶养目轻犹巧,争买皆由属后生。”

有趣的是,清代眼镜的深浅标度,是根据子丑寅卯十二地支来划分的,这在清史料笔记李光庭所著的《乡言解颐》中有记载。

中国女性地位的演变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制定的主流价值观是“定贵贱,明尊卑”的周礼,女性被定为卑贱的一方。《周礼》也规定了内外区分严格的性别分工,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男外女内、男主女从等思想观念广泛流行。

这个时期,女性地位虽处于下风,但无论从嫁娶、工作还是其它方面来看,都拥有相对自由,准确地来说,是“卑而不贱”。

首先,女性可以再嫁,舆论也不认为这有什么可耻。秦惠文王崩逝后,他的宠妃芈月,就改嫁于义渠王并生育两子。其次,女性也可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主要是在工商纺织等第三行业的活动。秦始皇就曾下诏表彰过巴蜀地区的杰出女企业家寡妇清(中国最早的女企业家),并为其修筑“怀清台”。

《周礼地官媒氏》中也有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意思是,当时政府下令,未婚男女可以相会,自由恋爱。在这个时候,两个人结合甚至私定终身,都不会被禁止。假设没有什么特别原因而不参加这个相会节日,还要受到处罚。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1938年中国历史事件(1938年中国历史事件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闭关锁国”后的中国落后于世界大潮。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来获取暴利。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1839年六月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后因战事不利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

  • 1945年中国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闭关锁国”后的中国落后于世界大潮。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来获取暴利。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1839年六月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后因战事不利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

  • 1943年中国历史事件(1943年中国历史事件抗战胜利)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闭关锁国”后的中国落后于世界大潮。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来获取暴利。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1839年六月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后因战事不利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

  • 中国历史朝代年表详细(5000年历史顺序时间表)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一、中国屈辱史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6---年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6---年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

  • 1927年中国历史事件(1917-1927年中国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闭关锁国”后的中国落后于世界大潮。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来获取暴利。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1839年六月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后因战事不利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

  • 1919年中国历史事件(1911年到1919年中国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闭关锁国”后的中国落后于世界大潮。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来获取暴利。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1839年六月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后因战事不利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

  • 青春校园的励志故事精选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励志名言#导语】我们的校园,充满青春的气息,学会励志很重要,那么有哪些励志的青春校园故事呢?下面考网已经为你们整理了青春校园的励志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1.青春校园的励志故事毕业那年,与寝室的三个兄弟一块儿租房住。那时,就业形势已不乐观。离校时,我们都还友指脊没找到工作。一间房,挤了两张床,中间

  •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哪一年以来中国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是指哪一年以来中国的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相信大家都对湖北省沙洋县不陌生。湖北省地处中国中心地带,而沙洋县就是最优秀的代表,汉江沿城而过,是江汉平原的一部分。历史以来,沙洋县就以农耕文化为主,与世无争,儒家思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沙洋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中国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

  • 中国的历史朝代列表及国君(中国历史朝代及君王顺序)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秦国历代国君姓名及顺序1、秦非子,嬴非(秦嬴),公元前888年公元前858年。2、秦侯,未详其名,公元前857年公元前848年。3、秦公伯,嬴公伯,公元前847年公元前845年。4、秦仲,嬴秦仲,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5、秦庄公,嬴其,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6、秦襄公(立为诸侯),嬴

  • 中国到底有几千年历史(中国到底有几千年历史呢)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5000年的历史,和华夏文明一样源远留长,历经各个朝代服务于当朝天子,文武百官和普通百姓都离不开中医,由于清代半殖民、半封健后,西医随国外列强一起进入中国,迅速绝起,才使中医变的有些暗淡,甚至濒临灭绝,这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靠着大家认可才能发扬光大。艾灸已有5000年历史。《黄帝内经》,简称《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