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胜利的历程观后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解放的核心力量。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的“七七事变”,把中华民族推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抗击外敌的第一声号角。在那场威武雄壮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中国科技发展史历程及其评价?
中国科技史源远流长,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浩若烟海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就最大的是农学、天文学、数学和中医学,诞生了诸如“四大发明”等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众多科技成果。
中国动漫发展史观后感?
时光恍惚即逝,当国内的动画制作公司终于意识到自身动画制作实力和动画产业发展严重落后于欧美国家的时候,差距已然拉开好多。低幼化无深度的故事内容、廉价低端的动画效果以及平面脸谱化的动画人物充斥市场。
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蜂拥而至,使得国产动画几乎让人看不到希望所在。
而最重要的是,制作技术和投资资本上的巨大差距使得中国与欧美,与日本都产生了巨大的差距和隔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产动画开始了一段中西合璧的发展的时期,借助外国技术与资本去打造属于中国的原创动画电影。
中国石油发展史观后感?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
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中共中央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
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
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当年生产原油140.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0.9%。
玉门油田在开发建设中取得的丰富经验,为当时和以后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他们立足发展自己,放眼全国,哪里有石油就到哪里去战斗,形成了著名的"玉门风格",为发展石油工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正象著名诗人立季赞诵的那样:“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中国体育发展史观后感?
中国体育发展史,就是中国国力由弱变强的发展史,从开始的不能参加奥运会,到现在的奥运会金牌、奖牌数名列前茅,无不证明了一个道理,国越强则体育越强
中国建筑发展史观后感?
中国传统建筑和城市格局的大规模崩坏有两次,一次是上世纪初叶,大量西式砖石结构建筑的涌入,以及因通商、交通等因素新兴起的城市或造成的城市中心偏移,余波一直持续到上世纪40年代,建筑技法以及城市规划理念都发生的根本的转变,造就了一批中西混合的城市和建筑,但因其地域和时代局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及当时的发达地区。
第二次就是现在,由房地产和政府投资拉动的全国范围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彻底破坏了一息尚存的古典城市格局,也将那些仅存的古典建筑都分割、包围在钢筋混凝土、千篇一律的现代楼宇之中。这种改变,对于古典时代的城市和建筑来说,是毁灭性的。
去年去西安,看到现代化的曲江新区中矗立着一座大雁塔时,感觉很是异怪,登上大雁塔向西面望,看到的都是高楼大厦,总觉得有一种历史的割裂感。古典建筑的庄严、厚重和典雅与现在大兴土木的现代建筑的呆板、轻佻和浅薄根本不可能有机结合。很多城市的当家人都只把这些历史遗迹当做赚钱的工具,才会生出这种无知势利的理念。
不过目前,这种风气似乎终于有了一丝扭转的迹象。先是复古建筑的兴起和流行,尽管仍是造假,但证明认识上已经有了提高;而现在,对于城市格局的重视、保存和恢复似乎也终于被提上了日程。
在现在这个时代去读梁先生这部开创新的杰作可谓正当其时。展开书卷,看到那一幅幅老照片、独到一段段叙述,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如果不是专业的研究学习,可能读起来会有些枯燥。但这本书其实不需要精读,总体浏览先熟悉大概,了解各时代的特征,即算完成了读这本书的第一步。
现在生活条件优越了,旅行根本是家常的事,在旅行有机会探访书中的古建筑时,再把书拿出来,在实物面前找到相关章节精读、细读,与实物对比着读,才会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到读书和旅行的另一种乐趣。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观后感?
观后感是科技是创造力,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是拥有让生产方式发生彻底变革的动力。
芯片技术决定了计算机升级换代的发展速度,每一代新的芯片技术,都导致一代新型计算机的诞生,使数字技术扩展到一些新的应用领域;芯片技术决定了计算机小型化的实现程度,只有实现进一步微小型化,才有可能使机器变得更实用,才能适应人类与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中国铁路发展史纪录片观后感?
听着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歌曲,观看《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感受着铁道兵35年的历史和中铁建近30年的辉煌。
铁道兵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荣的战斗序列中,一支承担着特殊使命,以忠诚敬业、奋勇向前、志在四方为精神的英雄部队。无论是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面对艰苦的环境工作条件,铁道兵指战员以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无限忠诚的高尚情操,以四海为家、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高昂斗志,建设打通了无数的钢铁通道,为建立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祖国的繁荣昌盛立下了赫赫战功。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已成为铁道兵和铁建人的真实写照。
解放前,铁道兵是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工具的战士,敌人来了拿枪打,敌人退了修铁路,把铁路修到敌人家门口,把战争补给及时运到前线,为革命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无论走到哪里,他们没有任何的怨言,只要国家需要,他们必先勇往直前。他们在艰难的岁月里,天当被、地当床,用手抓,用肩扛,修筑了一条又一条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解放后,国家落后的工业基础和交通设施,严重制约着国家的发展。为了打通国家交通运输线,深山里、大河边到处都可以看到铁道兵的身影。工地的.便道没有修通,铁道兵战士们就肩挑人扛,水运马驮,把大批机械、材料搬到隧道口、桥墩旁。大型机械搬不动,就把它“化整为零”,拆成小部件,一件件抬上人迹罕至的高山,打通了一条条隧道,修筑了一座座大桥,为新中国铸就起了一条条钢铁运输大动脉。
铁道兵84年专业到中国铁建,成为筑路工人,“军魂不散,再展雄风”是这只队伍继承下来的光荣传统。虽然他们脱下了军装,摘下了军帽,但是他们没有丢下铁道兵的作风,没有忘记铁道兵的传统。我们这些新生代的中国铁建员工永远不会忘记铁道兵的辉煌历史,将继续传承铁道兵光荣传统,在中国的铁路建设中再创辉煌,续写着铁道兵的传奇历史。
汽车发展史的历程图?
1886年卡尔奔驰制造出世界上首辆三轮汽车;1888年奔驰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供出售的汽车。1893年世界上第一个汽车牌照和驾驶证在法国颁发。杜里埃设计出美国第一辆汽油机汽车。1897年奥兹汽车公司成立,并出产第一辆奥兹汽车。1902年卡迪拉克汽车公司成立。1907年日本生产出第一辆汽车。旁蒂克公司前身-奥克兰公司成立;到卡迪拉克汽车采用电起动发动机。哈德逊研制第一辆现代四门轿车。发明挡风玻璃刮水器。通用公司首先采用了车顶内灯。美国的克莱尔发明了倒车灯。这样成就了今天的汽车。
中国起源历程?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洛阳,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
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前后,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