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戏曲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
中国的戏曲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到了明清时期,全国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戏,如安徽的徽剧,云南的昆剧湖北的汉剧等等,后来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一个新剧种。
中国有着什么都历史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两千年前建造的万里长城,雄壮的兵马俑;有形象生动的甲骨文,唐诗宋词各有千秋,还有每个中国人都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都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是多么的伟大,还有许多伟大建筑都是让世人瞩目的存在!太多的文化,人文,民俗,数不胜数啊
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旧石器时代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从黄帝时期,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
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
汉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首蓿,主要用于马粮,莴莲即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
东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1960年河南密其发现汉墓有大画像石,其中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奈实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唐宋盛世也是饮食文化的高峰,饮食讲究。如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代表唐代的是烧尾宴。
明清中国饮食文化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荪米已被彻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为菜肴,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
戏剧在中国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
中国戏曲长久以来在普及传统伦理道德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在世界的影响独一无二,其取得的地位和影响缘于其长久以来具有传播功能及其在普及传统伦理道德中的作用。(一)中国戏剧的地位。中国戏曲长久以来在普及传统伦理道德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它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和独有的审美特征,通过高台劝化,教育民众,敦本淳俗,崇本扬善,深受历代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其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寓教于乐,寓情于理,情景交融,时常触及到人们心中最敏感的神经,让人们随之而喜,随之而悲,实现了它的教化功能;通过集中、典型的故事反映现实,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心灵得到洗礼,实现了它的美化功能;它还对社会生活提供审美判断的标准,在弘扬真善美的同时,也告诉人们什么是假丑恶,实现了它的批判功能。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以文化复兴助推民族复兴,无论从中国梦的实现还是从核心价值观的树立而言,戏曲都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二)中国戏剧的影响在世界上独一无二。首先,体现在中国戏曲的古老历史上,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其次,中国戏剧与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表演体系、德国的布莱希特表演体系一起,成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其三,体现在中国戏曲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上。欧洲戏剧走的是各种艺术因素逐渐分化、独立的道路,而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中,戏剧性成分逐步在增加,不但融合歌、舞、说、演等主要的艺术因素,还在向前发展的路上,随时把当时的新兴技艺吸收融合进来,成为综合体的一部分,戏剧也因此被称为世界“第七艺术”。(三)中国戏剧取得的地位和影响缘于其长久以来具有传播功能及其在普及传统伦理道德中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种类繁多。戏曲作为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和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和民族精神。回顾戏曲走过的历程,可以看到,不同的区域、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文化随着不同剧种、不同剧目在相互碰撞、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中,汇集成浩浩荡荡的传统文化长河。戏曲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同生共长,相互依存的。一方面它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各种养分来发展自己,另一方面她又发挥着经典、诗文、史书无法替代的社会作用。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国戏曲文化作为传播中国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在戏曲剧本里面所反映的变革思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威武不屈等思想和观念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民族精粹,这也是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数千年而不败的原因所在、价值所在。戏曲承载着众多的中国文化基因,以新颖、现代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戏曲之美让世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弘扬中华文明的传统,提升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
箫有着怎样的历史呢?
玉屏箫的制作始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明、清两代,玉屏箫曾作为贡品,故又有“贡箫”之称。在1896年和1973年的伦敦和巴拿马国际展赛会上,玉屏箫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是我国在世界上首获荣誉的乐器。玉屏箫采用玉屏和邻近镇无、耀山等地所产的小水竹制作。这种竹子生长于湘黔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溪水与岩石交错之处,竹节长、竹管细、竹质坚硬、纤维细密,是制箫的良好材料。《黔南丛书黔语》载:“去玉屏十五里曰羊坪,产美竹。有郑氏辨其雌雄,制成箫材,含吐宫徵,清越微妙,是以天下之言箫必首郑氏。”清人田榕编纂的《玉屏县志》也说:“平箫,邑人郑氏得之异传,音韵清越,善音者不减凤笙。”明、清两代,玉屏箫曾作为朝廷贡品,故又有“贡箫”之称。在1896年和1913年的伦敦和巴拿马国际展赛会上,玉屏箫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是我国在世界上首获荣誉的乐器。
中国高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有着怎样的历史?
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现代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直到清朝灭亡以前,高等教育的规模很小,当时全国的高等学堂只有24所。高校招生对象为具有中等教育程度的学生。考试科目包括外语和国文以及理化、文史等文化课程。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1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统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扩展资料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高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七门学科,文科课理科都考政治,文科和理科都是考五门课,总分500分。
英语是1983年才纳入必考科目的,后来理科又增加了生物科。1995年高考生物和地理被取消高考,名义上是为学生减负,结果非但减不了负,还导致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贫乏。所以几年后生物和地理恢复了高考。
再到后来,高考改革又搞了分省命题、高校自主招生等改革措施。高考科目也发生很大变化,而且各个省都差别很大。例如,除了语文数学和外语外,有的地方考小综合,有的地方还考大综合,还有的把学业水平测试纳入招生参考等。
糖饼有着怎样的历史呢?
潮阳仙城的束砂,早已闻名。民谣:“仙城束砂香又甜,清爽可口惹人尝。束砂一碟茶一泡,糖饼风味胜山珍。”
仙城制作束砂,始于清同治年间。当时,仙城乡人赵嘉合用花生米拌上白糖,做成颗粒状的糖果,取名“束砂”,后人根据这一传统糖果,不断革新制作工艺,使其糖衣厚薄均匀,洁白如雪,酥脆清甜,令人吃后齿颊留香。
华为手机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
华为手机隶属于华为消费者业务,作为华为三大核心业务之一,华为消费者业务始于2003年底,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中国、俄罗斯、德国、瑞典、印度及美国等地设立了16个研发中心。2015年华为入选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榜百强,位列科技领域品牌排名第16位。截止2015年,华为的产品和服务遍及170多个国家,服务于全球1/3人口,在中国、俄罗斯、德国、瑞典、印度及美国等地设立了16个研发中心。消费者业务是华为三大业务之一,产品全面覆盖手机、移动宽带和家庭终端。华为消费者业务将坚持精品战略,目前产品系列有Mate系列的极致科技、P系列的极致时尚、G系列的极致以及畅享系列。2015年全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发布了P8、P8max、P8青春版、MateS、G7Plus、麦芒4、Mate8、等多款手机产品以及HUAWEIWATCH等可穿戴设备。
粥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粥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了。古时的粥与现在的概念不一样,古时的粥是米熬成的,稠的叫,稀的叫粥。粥的功用在古时可以归纳为三点,家贫食粥、荒年赈饥食粥、养生食粥。粥是贫家的必食品,《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中晚年穷困潦倒,其诗有“举家食粥酒长赊”的叙述。中国历史上,凡遇荒年就有官家或大户人家设粥场或粥棚,这种粥棚是专为救灾而设的,由于灾民多经常出乱子,如《宋史?富粥传》中记,以前立粥场救灾,灾民聚集在城里,互相传播瘟疫,抢食粥又相互践踏,还有的等待数日吃不到粥而饿死。
清华大学有着怎样的历史?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