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英雄人物

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英雄人物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510 更新时间:2024/2/6 3:43:03

中国近代史上的人物:

1、梁

梁启超(1873年2月亏雹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2、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销液帆,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3、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4、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5、洪秀全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是太平天国以驱逐侵略者恢复祖国的名义发动太平天国复国运动的领袖,原名火秀。

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埋伍国,称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自尽,太平天国在他去世后不久覆亡。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对清王朝乃至整个近代历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扩展资料: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

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毛泽东

林则徐——虎门销烟

曾国藩——洋务运动

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

邓世昌——甲午海战

孙中山——辛亥革命

荣德胜——实业救国运动

叶挺——北伐战争

周恩来、朱德、陈毅——南昌起义

毛泽东——秋收起义、解放全中国等

拓展资料: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含迅羡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昌困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谈拍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林则徐

1、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2、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

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

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3、左宝贵

左宝贵(1837~1894年),字冠廷,山东费县地方集(今属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人,回族。清末著名民族英雄,甲午战争“三英”之一。

出生于贫农家庭,幼时父母双亡,家无恒产。清咸丰六年,投效军营,历任千总、游击、副将、广东高州镇总兵等职,并以提督记名。治军严肃,重文爱勇,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

清政府颁赏奖武金牌,赐赏穿黄马褂,头品顶戴,赏戴双眼花翎,予“铿色巴图鲁”勇号,封建威将军。参与修筑了关外铁路,开办多处金手帆睁矿,并捐资建学,设置慈善卫生机构,深受民众爱戴。

1894年7月,日本发动侵朝战争,向中国军队挑衅。左宝贵入驻平壤率部拼死抗敌,壮烈牺牲,入祀昭忠祠,赠太子少保衔,谥号“忠壮”,事迹付国史馆立传。

4、冯子材

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号萃亭,汉族,生于广东钦州沙轿搏尾村(今属广西钦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

冯子材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历任广西、贵州提督。咸丰年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中法战争时,已年近70,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取得了镇南关之战胜利。

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

在中法镇南关之战,面对拖着大炮,气势汹汹而来的法军,冯子材身着短衣,脚穿草鞋,持矛冲出,扑向法军,身后紧跟着他的两个儿子,也仗矛冲锋。

在冯子材的感召下,“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斩法将数十人,追至关外二十里而还”。

最终镇南关之战取得胜利,法军仓皇逃走。冯子材乘胜追击,法军占领的谅山等地被陆续夺回,法军被歼灭的有千余人。法国内阁总理茹费里因此倒台。

光绪二十九年冯子材病逝,享年85岁。冯子材病逝后葬于钦州,朝廷诏予于钦州城东南隅建“冯勇毅公专祠”纪念,称“宫保祠”。

5、关天培

关天培(1781年1月8日-1841年2月26日),字仲因,号滋圃,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人,清朝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

历任把总、千总、守备、参将、副将、提督等要职。在任广东大清水师提督其间,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初六,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天培亲自指挥毕岁,尽管守军人数低于对方数倍,面对英军猛攻,仍死守阵地,顽强抵抗。

最终因援军未至,被枪弹击中,壮烈殉国。朝廷追谥为忠节,加封振威将军。

关天培著有《筹海初集》及训练图表等。

中国近代史上的英雄人物有贺龙、彭湃、康有为、严复、李烈钧、李大钊、胡雪岩、李四光、汪精卫、黄炎培、陈独秀、陈宝箴、胡适、魏源、曹维忠、闻一多、鲁迅、白崇禧、朱德、张之洞、瞿秋白等。

扩展资料:

一、贺龙简介:

贺龙(1896-1969),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二、朱德简介: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三、李大钊简介: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游裂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四、胡适简介: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学名洪U,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弊磨消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

“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他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

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五、严复简介: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

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租知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

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严复

百度百科胡适

百度百科李大钊

百度百科朱德

百度百科贺龙

1840-1911:关天培(抗英英雄)、邓世昌(甲午抗日英凯兆培雄)、丁汝昌(甲午抗日英雄)、左宝贵(甲午抗日英雄)、左宗棠(收复新疆)、冯子材(抗法英雄)谭嗣盯唯同(戊戌六君子之首)、邹容(《革命军》作者)、陈天华(《警世钟》作者)、陆皓东(为共和新第一人)、秋瑾(鉴湖女侠)、林觉民(黄花岗烈士)

1911-1949:宋教仁、蔡锷、蔡公时、陈其美、谢晋元、猜岁张自忠、张灵甫、赵登禹、佟麟阁、薛岳、戴安澜、孙立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外国历史名人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外国历史名人故事国外也是有很多历史名人值得我们进一步去了解他们的,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外国历史名人故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外国历史名人故事一马丁·路德坚决抗议罗马天主教会,发动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1483年他出生在德国的艾森斯莱市。他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曾一度攻读法律(显然是根据他父亲的建议),但

  • 我想问一下重庆有哪些名人,不是古代,是现代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田亮蒋勤勤陈坤杨若兮李云迪于娜刘晓庆陶虹陈琳重庆市辖区面积大人口多,近代史上出了很多的伟人还有很多名人来重庆市居住过。最著名的十大元帅之一刘伯承元帅故乡开县就是所属重庆市,还有江津的聂荣臻元帅和赵世炎都出生在重庆。来重庆居住过的名人就多了,宋庆龄,郭沫若,梁秋实还有蒋介石官邸等等。如果你有机会来重庆

  • 酒吧文化怎么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酒吧文化那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当今社会逛酒吧成为了一种时尚。甚至有人沉迷于酒吧。从乡镇到大都市,酒吧把人们分成了很多档次。各种类型的人员都往酒吧里专。所以酒吧被很多人认为,那是不健康的地方。由于有些地方坚管不力,导致一些酒吧成为了违法乱纪的场所。我认为酒吧是一个理想的娱乐场所。人们的喜怒哀乐都可

  • 陕西有哪些历史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璀璨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炎黄子孙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就诞生于陕西。而到了近代,陕西更诞生了无数历史名人,仅仅传奇的黄埔军校一期生,就有高达41人是陕西籍,陕西籍的将领,成为了国民党军中黄埔系重要的组成部分。黄埔军校杜聿明杜聿明应该是国民党军队中最具知名度的

  • 十个刻苦读书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刺股悬梁: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凿壁偷光:晋朝的车胤、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

  • 阿凡提的六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一、火与水阿凡提寓言故事6则阿凡提到一家客栈住下,热情的老板向他表示欢迎,并说:“您想要什么请尽管说。”到了半夜,阿凡提感到非常口渴,喊了几声问有水没有,可没人理会。阿凡提嗓子发干,好像嘴里燃烧着一团火。他灵机一动,大声喊道:“火!火!”老板以为着火了,立即提着一桶水出现在阿凡提面前,问:“哪儿着火

  • 文明礼仪的名人事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事例:1、曾子避席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

  • 关于钱钟书,钱学森的事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的才德行估比余秋雨好,但有余秋雨有名。森太大了可他有南山的名字亮。归国不久的钱学森,力排众议,反复论证,在他的努力下,终于将大家陌生的“喷气和火箭技术”,列入12项重点项目最前面的4项,得到了优先发展。1957年,钱学森又说:我有这个预感,因为我们的制度能使意志高度集中统一,这比自由化的美国更适合搞

  • 鲁迅爱读书的故事,(急!急!急!现在就要)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

  • 一年级读后感怎么写和示范?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倔强的小红军》读后感这篇课文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又不肯接受别人照顾而牺牲的事。一个本应该坐在教室里读书的孩子,却勇敢地走在长征途,一个本应该生活在大人"羽翼"下的孩子,却坚强地选择了保护大人。赞扬了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和宁可牺牲自己,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