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的争吵挑食类作文300字
时针指向12点,餐具都活了。它们到饭桌上开会,讨论谁应该当头儿。饭碗先发言了:“我应该当头儿,谁也没有我重要。因为主人没有我的话,就不能吃饭。”筷子兄弟愤怒的叫道:“凭什么?主人没有我们就不能夹食物。”“哼!你们算什么?细细的身子也太弱不禁风了吧!”勺子轻蔑地哼了一声。漏勺也说:“没有我,主人做油炸食品时就无法去掉油,饭菜就不好吃了。你们说,我是不是应该当头儿?”……
所有的餐具都不甘示弱地叫了起来,最后干脆打了起来。“啪”所有的餐具都掉到了地上,除了筷子、叉子等不易摔碎的餐具外,其它的都负伤了。
这件事过去后,它们长长叹了口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我们要取长补短,团结协作。
生活实际的:
饭桌上的争吵
今天,我和妈妈在饭桌上的争论实在是太有趣了,请听我慢慢道来。
晚上,我和妈妈坐在餐桌前,一边吃饭,一边兴高采烈地交谈着我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正当我说到“偌大”这个词时,妈妈突然打断了我,说道“什么ruo大哟,明明就是li大。”我一听便傻了眼,怎么会是li大!
“不是,是ruo大。”我满怀信心地争辩道。
“怎么可能嘛!”听到我的争辩,妈妈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看到妈妈若此坚定的样子,我的心不禁微微一颤,有点惶恐不安,我可不想再在字音上败给妈妈,想当初,我把“请勿打扰”都成“请勿打优”被妈妈狠狠地嘲笑了一番。过后,我很不甘心,试图让妈妈也出一回丑,可始终没有成功。今天机会是来了,可妈妈那样子,使我想打退堂鼓,万一我又错了怎么办?
“不可能,我明明记得是ruo大的。”我心虚而小声地说道。
“啥子哟,是li大”
“ruo大。”
“li大。”
……
“赌!”
“好!”妈妈爽快地答应了,那语气之坚定,吓得我直冒冷汗。
“
“查字典!”一遍一遍没有结果的争论后,我想出了这个“绝妙”的主意。此时,美食正摆在我面前,可我哪里还顾得了它们,一心想早点儿和妈妈比个输赢。可正当我跨出第一步准备走向书房的步子时,我却又条件反射性地收了回来。要是真是我错了呢?我再也不想接受上次的待遇了,正在这时,背后响起了妈妈“冷嘲热讽”的声音:“看来你这次又输了,又认半边字嘛。”哎呀,老妈,你早不说,玩不说,非要现在我心里矛盾的时候说吗?老妈,今天我们就“血战到底”吧!
我朝书房冲了去,生怕慢一点点,刚下的决心又会反悔。我来到书房,找到了字典,既想快点知晓答案,和妈妈比个胜负,又想慢点儿,万一我错了……想着想着,我那紧握着字典的手紧张地抖了起来。我翻开了字典,见证胜负的时刻到了,我紧闭着双眼,希望睁开眼后,奇迹就会产生。3、2,那一刻,空气凝固了,凝固在了这紧张的气氛中。1……我迅速睁开眼并暗暗对自己说“长痛不如短痛,大不了再死一回。”天呐,我赢了,是ruo大,是ruo大。
我捧着字典,连蹦带跳地来到妈妈面前,欣喜若狂地说:“妈妈,你想不到吧,你一个堂堂大学老师,居然败在拼音不太好的女儿手下。哈哈,我终于报了“仇”了……”那时侯的我,简直比中了五百万还要开心一百倍。“妈妈看嘛,看嘛,是ruo大哦,呵呵!”妈妈一听便傻了眼儿,刚才那坚定的神情已经荡然无存,妈妈连忙接过字典看了又看,生怕我看错了似的。结果,字典上就是这么写的,妈妈立刻哑口无言。而一旁的我看见妈妈那副失落的样子,我却毫不客气地幸灾乐祸地哈哈大笑,谁叫我是赢家呢?
我捧着使我获胜地“法宝”——字典,左看看,又瞧瞧,沉浸在了获胜的欢乐中,沉浸在了与妈妈争论的乐趣中……
餐桌上的变化作文
中新社北京九月十四日电新中国五十年系列报道:餐桌上的变化中新社记者贾全欣身染沉疴的张奶奶想吃几粒花生米,孝顺的子孙为此跑遍京城,空手而归。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三十年前的中国。与共和国同龄的张女士回忆说,我们这代人,童年时夏天能够吃上三分钱一根的小豆冰棍,冬天能买四分钱一卷的果丹皮,便能引来小伙伴们羡慕的眼光。由于供不应求,从五十年代开始,中国对粮、油、菜、副食品和几乎所有的食品都实行票证供应。买糖、买点心、买芝麻酱、买粉丝、买碱面,没有一件少得了票证。中国食品和副食品极度短缺的状况,在五十年代末期和六十年代初期,达到登峰造极。七十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使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种食品、日用品供应紧缺的状况开始缓解。进入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的粮油、副食品等开始敞开供应,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票证都被逐出历史舞台,成为收藏家的囊中之物。今天,从温饱走向小康的中国人,餐桌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盛。“现在,谁会在乎半个烧饼呢。”张女士说。过去限量供应的大白菜已经让位于芥兰、木耳菜、丝瓜、西红柿、鲜蘑、荷兰豆,在城市居民的菜篮子中,一年四季都装满着各种各样时令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往逢年过节才端上餐桌的红烧肉,已被海鲜取而代之。过去闻所未闻的三文鱼、象拔蚌、鲈鱼、乌鱼、生鱼片等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看看满大街叫卖烤白薯、煮玉米的小贩,就知道粗粮重新成为中国队饭桌上的新宠,因为吃腻了精米白面。随着生活的富裕,中国菜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俄罗斯西餐、法国大菜、意大利比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美国的麦当劳等纷纷进军中国,中国人不出国门便能吃遍世界。过去,偌大的京城饭馆、酒家屈指可数。而今,无论你走到何方,大街小巷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厅、酒肆、大排档随处可见。每当逢年过节、家中来客、亲友生日、红白喜事,人们都会不约而同下馆子。昔日有钱人光顾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老百姓或与亲朋好友相聚、或消闲纳凉、或一饱口福的方便场所。如果人们既不想做饭,又不愿意进餐馆,那么五光十色的方便食品、速冻食品便成为首选之物。中国目前有一百五十多种速冻食品,近五年,速冻食品的产量达到八百多万吨。与上述速冻食品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冷冻鸡、冷冻虾、冷冻蟹等冷冻食品受到冷落。过去,人们喜欢买冷冻室大的电冰箱储存鸡鸭鱼肉,而今却讲究吃富于营养的鲜活食品。蔬菜要吃新鲜的,粮食要吃当年的,鸡鸭鱼肉要吃欢蹦乱跳的。带着露水的嫩黄瓜,空运来的鲜荔枝,放在餐桌上还在甩尾的活虾,叶子翠绿的鲜桃,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什么食品搭配能够保持身体的酸碱度平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吃得好,还要喝得俏。百姓餐桌上的酒,象走马灯似的,换了一拨又一拨。白酒、红酒、干红、干白、各种啤酒“你方唱罢我登台”,让人眼花缭乱。纯牛奶、脱脂牛奶、加钙牛奶应有尽有,数不胜数,尽可随意选用。各种饮料,乳酸的、碳酸的、纯果汁的、果肉的、茶叶型的、玉米型的,让想吃什么吃什么的小朋友看在眼里乐在心头。生活品质提高后,衣食不愁的中国人更加向往着保持青春和魅力,应运而生的健美食品、减肥食品便成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且生意异常火爆。中国人食品消费方式的改变,以其市场的巨大需求带动了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统计数字表明,一九九八年,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五千九百亿元人民币,继续高居中国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