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一篇人物传记的读书心得,字数1500左右
读《丘吉尔传》有感
一口气看完蔡赓生写关于温斯顿丘吉尔的传记,我深受感触。
1896年9月,丘吉尔到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驻防。为了充实和提高自己,他把打马球以外的空闲时间主要用于自学。他请母亲给他寄些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书来。他母亲给他寄来了大包小包的吉本、麦考利、柏拉图、叔本华、莱基、马尔萨斯、达尔文等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生物学家的各种经典名著。然后,他开始了每天阅读四小时或五小时的历史和哲学著作的苦读生活。没上过大学的他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从这些经典名著中吸收了丰富的思想营养。他的思想变得更加深刻,也使他逐渐形成了某种人生信念。
他曾就演讲技巧问题向美国民主党领袖、著名演说家科克兰请教。而这为他后来进行选举和为鼓舞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斗志,所做的出色演讲分不开。(《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记得有个著名的三八定律:八个小时工作,八个小时充电,八个小时睡觉。学习,不断地学习!
丘吉尔出身于声名显赫的贵族家庭。他的祖先马尔巴罗公爵是英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统帅,是安妮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政界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他的父亲伦道夫勋爵是十九世纪末英国的杰出政治家,曾任索尔兹伯里时仅次于首相的最重要的大臣职位--财政大臣。祖先和父辈为丘吉尔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为他提供了很多资源。
1895年10月,作为骑兵中尉的丘吉尔轮上了一次休假。他决定利用这次休假,和同事巴恩斯中尉一起,到正在发生激烈战斗的古巴去亲身体验一下'传奇般的生活'并获得实际的军事经验。为了使这次旅行得到国内军方的正式批准,丘吉尔还专门拜访了陆军元帅。而这位元帅很怀念过去与伦道夫勋爵结下的友谊,马上单独接见了这位军阶极低的中尉,伦道夫丘吉尔就是他的父亲。交谈之后,不仅批准了他们的计划,还交代情报部,结果把丘吉尔他们去古巴的旅行安排成为一次公差:情报部要求他们尽可能地搜集有关西班牙军队当时使用的新式枪弹的情报。总的说来,古巴之行收获还是巨大的,他们被授予了西班牙红十字勋章,并得到上流社会中许多人的赏识。(《古巴之行》)
懂得利用这些资源还不行,还要懂得利用自己所掌的资源。1924年,丘吉尔担任英国的财政大臣,他从小就对数学没有兴趣。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泰勒曾写道:丘吉尔,这位自由贸易的拥护者对财政一窍不通,竟成了财政大臣!而丘吉尔深知自己对经济和财政所知不多的弱点,所以他找了庞大的财政问题专家班子作顾问虽然在当时的特定时代背景下,难以避免地犯了集体错误,而他的个人才干和品格魅力,则为他赢得了人们的敬重。(《一窍不通的财政大臣》)合理得利用身边的资源,往往会使工作事半功倍,甚至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也许有人认为,丘吉尔凭借特殊的家庭背景,在第四骠骑兵团服役期间所受到的重视和优遇应该能使他安于现状。但他在给他母亲的信中说道:这是一个上进的年代,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推进之。(《河上的战争》)所以,我认为丘吉尔天生就是一个有胆识的冒险家,每次冒险都有让他意想不到的收获。
光辉的家族历史,培育了丘吉尔对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在被光荣孤立的年岁月中,他尽管被排斥在政府之外,成为后座议员,但他仍然密切注视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尤其对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崛起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清醒的认识。四处奔走,在不同场合进行辩论,提醒人们看清形势,并在公开场合正式提出了战争临近的警告。同时,他还参与海军、陆军和空军的建设。最终,他众望所归,临危受命,成了战时内阁首相。最终也成为为人类从法西斯恶梦中挣脱出来做过特殊贡献的一代英国名相。有责任感,才能最终赢得别人的信任!
或许我们不会有丘吉尔那样冷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向他学习,学习他的精神品质,以之为榜样,不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走进成功的殿堂!
找一篇人物传记的读后感,1500字左右
读《贝多芬传》有感
他短小臃肿,外表解释,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才皮肤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头上的乱蛇”。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别。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候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的反应出它们的真正思想。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可破核桃。左边的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古怪地不对称。
他,预言了一个民族的复兴——德意志联邦,他,象征着一世纪中人类活动的基调——力!
他,就是在十八世纪这个最混乱最秽浊的时候闪耀着的巨星——贝多芬!
在这里,我们没有资格去评论一个如此伟岸的大师,我们只能匍匐在他脚下,挣扎着希望去触碰他的脚趾。
贝多芬一生苦难不断,痛苦不堪。
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四岁时,他就被整天地钉在洋琴面前,或是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他的童年尽管如是悲惨,他对这个时代和消磨这个时代的地方,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
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更大的痛苦就已在叩门,耳聋已开始它的酷刑。耳朵日夜作响;他内脏也受剧烈的痛苦磨折。听觉越来越衰退。这一切对贝多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折磨。要知道,一个音乐大师,如何能够进入无声的世界!
更可怕的是,他的精神还受到的深深的打击。他两次坠入了爱河,但是最终爱情带给他的不是快乐,不是幸福,而是更大的痛苦。尤其是他的心灵已因疾病变得虚弱的时候,当他热恋的人圭恰迪妮嫁给了加伦贝格伯爵,狂乱的情绪更有把它完全毁灭的危险。他的一生就在这一次,似乎到了颠蹶的关头。
如此多的苦难加负在他一个人的身上,我们怜惜,我们叹息,我们感慨。但是,往往是苦难才能筑就英雄!
莫扎特,除了拥有童年美好的回忆,一生也是贫困潦倒,郁郁而终。米开朗基罗,一生被人嫉妒,常常中了暗箭,并且病魔缠身,令他苦不堪言,还有懒惰恶劣的一家人,像是一个无底洞,把米开朗基罗辛苦赚来的钱花得一分不剩。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苦难不是阻碍我们前进的重重障碍,是磨练我们品行,我们意志的磨金石;是鞭策我们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马鞭。
我们的生命要的不是一味的风平浪静,我们要的是与风暴搏斗,与礁石较劲的惊心动魄。只有在经历了惊涛骇浪后,我们的生命才能真正绽放,被铭记。
来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