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孝的意义是什么??

孝的意义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749 更新时间:2024/3/4 23:21:06

孝是中华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良心意愿,使他们不至于行差踏错,是一种稳定伦关系表现。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义有:一、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有一定的宗教形式。二、传宗接代。在西周人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易经》:“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祖,恶出?”

中国自西周开始就开始有孝道。影响最广的,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最让人熟悉的就是——《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把孟子的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要把女儿嫁给他)。”也就是说,孟子的原话里,并不是大众所谬传的——不生孩子就是不孝。而是认为最不孝的,是对长辈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孟子原话中并没有说其它的两种不孝是什么。

后来汉代赵岐写了《十三经注》。阐述了他个人对于孟子这段话的理解:“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翻译成现代文: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即最大的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可见赵歧也不是说断绝后代为最不孝。他认为最不孝的就是容忍父母去干不义之事,而作为后代不劝说。后又经过不明真像的群众以讹传讹,就有了如今的这种错误解释。翻看原文可以得知,我们的理解如同“秀才认字认半边”。

正因为这种误传,而使得封建社会中识字不多的老百姓都信以为真,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都曲解为“没有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在“忠孝”为主题的封建时代,这句话就有了无上的魔力。老百姓为了不断后,无论世家还是贫民,都无所不用其极。随之产生的便有过继等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现象。

虽然孔孟是一道,但是孟子时代的儒家思想,已经较孔子时代的有一些进步了。从儒家学者赵歧所说的不孝的第一条,即最不孝——“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就可以看出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而在孔子时代,孝和忠的表现,就是哪怕明知道长辈有错,也要认可,不能指出。不管父母说的对与错,都要全盘接受,不得反抗。由此可见,孔子思想对人伦(人权)的压制。从现代的眼光看,儒家对孔子的修正、补充是一种进步。

对于第二条,也是与孔子时代的思想相背道。孔子的思想是认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如此看来,“无后”反而排在第三位,并不是什么真正的“为大”。我们可以通过孔、孟儒家思想的发展,看出“不孝”定义的发展。当然,孟子的《离娄上》也好,孔子的《孝经》也好,其所宣扬的孝道,与当时的政治利用也不无关系。所以现代社会看待孝这个问题,要辩证的看待。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义务!诗经、尔雅中》说:“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意思就是说,要尽心赡养侍奉父母,尊敬爱护老人“顺”,就是要顺从,依老人的意愿行事,主要指在养老方式、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方面,也可以说,“顺”是“孝”的具体体现。

子女是父母生养,从出生开始,喂养抚育,洗浆补订,生病时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难治之病,情愿舍命换儿安;稍长,教给基本生活能力,供给读书,关心其成长,永不停歇。父母对子女付出的爱,是一生一世,可谓:亲情无价,骨肉情深。而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远是负着债的。

子女对父母尽孝道,是一种基本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孝是天经地义的人类本性。孝的真谛是:“报本思源、尊重生命、图谋发展”。

父母生前应做到:“尊重关爱,顺从意愿,不亏吃住,衣洁保暖,病有所医”。让父母“活得自尊”、“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活得有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父母的过错,应柔和、细声进行劝谏,耐心温和地指出,决不能对父母进行粗暴的训斥和指责,更不能恶意地讥讽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做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在中华文明史中,孝文化以其强劲的活力历久弥坚、世代传承。那么,在当今社会谈孝有意义呢?省社科院副院长刘玉堂教授表示,在当今谈孝文化有着深刻的新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BR>刘教授说,公民道德建设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里面的“明礼”等内容就包含有孝的内涵;孝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刘教授认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包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在人与人的和谐里面必然有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那么父母慈爱、子女孝顺也就构成了家庭的基本和谐。这样,由家庭细胞构成的社会做到和谐也就不难了。那么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呢?刘教授认为,大自然里动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如果人们能用孝的精神善待一棵老树、善待大自然,那么人与自然也就很容易做到和谐共存了。<BR>孝文化的传承,对青少年教育意义重大。让孩子们懂得爱父母,由此做到爱家乡故土、爱社会民族。刘教授同时表示,孝文化对建设新农村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他说,有人形容现在的农村有些地方是“38、61、99”,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只剩下妇女、儿童、老人,好多是隔代抚养,那么讲孝对于家庭和睦意义尤其重大。<BR>刘教授强调,讲孝道、孝义、孝心当然很好,对新时代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孝也必须在道德和法律的规范之下,讲孝也要讲法律的底线,讲孝要有遵守法规的前提。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义务!诗经、尔雅中》说:“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意思就是说,要尽心赡养侍奉父母,尊敬爱护老人“顺”,就是要顺从,依老人的意愿行事,主要指在养老方式、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方面,也可以说,“顺”是“孝”的具体体现。子女是父母生养,从出生开始,喂养抚育,洗浆补订,生病时不眠不休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义务!诗经、尔雅中》说:“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意思就是说,要尽心赡养侍奉父母,尊敬爱护老人“顺”,就是要顺从,依老人的意愿行事,主要指在养老方式、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方面,也可以说,“顺”是“孝”的具体体现。子女是父母生养,从出生开始,喂养抚育,洗浆补订,生病时不眠不休。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杰出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1)杰出人物的产生和社会作用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的因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是物质性的,决定性的方面。因此,属于历史必然性的因素。杰出人物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即历史必然性而产生的,即“时势造英雄”。任何杰出人物能够产生及其作

  • 经典母爱故事事例五篇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母亲,是我最值得依靠的人,在我无依无靠时给我勇气;母亲是我成长的方向标,在我走错方向时给我指引;母亲使我感到幸福。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经典母爱故事事例五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关于母爱故事的相关内容推荐↓↓↓关于母爱的故事合集5篇母爱故事精选汇总大全关于母爱的故事汇总5篇母爱的故事汇总5篇经典母爱

  • 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不一定要一一列举)?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哪些?中华大家庭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人数极少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如下19个:)1、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2、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

  • 历史人物卡片怎么做?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1.先准备需要的材料,有硬纸片、剪刀还有胶水,将刚才准备好的硬纸片用剪刀剪成适合大小的长方形。2.然后在硬纸片上用铅笔划成不同的小格子,分别将历史名人的事迹和生辰写在上面,结尾加上名人名句。3.再找出一张印有历史名人头像的报纸,沿着头像剪裁下来,再用胶水粘贴到卡纸片上。4.最后一步,用胶水把剪裁好的

  • 写事的作文450字以上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每当想到这件事,我就觉得既好笑又后悔,因这件事,我成为家里人茶余饭话笑谈里的“主角”!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一天放学后,我照例把家门的钥匙放在书包的小袋里,此时我却发现这个小袋破了一个洞,就干脆系上了一根绳子,然后挂在脖子上,一切OK!我便连蹦带跳地回家,一路上,钥匙甩呀甩呀,我一不留神就把钥匙甩到了后

  • 红色故事小萝卜讲解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革命英雄小萝卜头的故事。小萝卜头本名宋振中,是解放战争时期最小的战士。在他8个月的时候,爸爸妈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他也被带进了监狱。牢房常年阴暗潮湿,营养又跟不上,七八岁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他成了一个头大身细,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 曹操历史人物讲解?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魏王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位历史人物。曹操的历史贡献一点也不亚于任何一个开国皇帝。曹操是一个具有非凡的军事能力和政治才能。曹操既有善良可爱的一面,也有凶残血腥、残暴不仁的时候。却说曹操在山东,闻知车驾已还洛阳,聚谋士商议。曹操大喜。正要收拾起兵,忽报有天使赍诏宣召。操接诏,克日兴师。曹操出生

  • 古代关于母爱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母爱的故事在土耳其旅游途中,巴士行经1999年大地震的地方,导游讲述了一个感人而且令人悲伤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地震后的第二天……地震后,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援人员不断搜寻着可能的生还者。两天后,他们在废墟中看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一位母亲,用手撑地,背上顶着不知有多重的石块。一看到救援人员,

  • 关于历史的演讲稿的开头?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1.每个人对历史都是那么追寻历史的一切,都让我们回忆历史的一切,都让我们去追溯,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历史更加的津津有味!2.历史的一切都是无法泯灭的,历史的回忆,让我们深深地想起历史的一切,都让我们有所记忆!3.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追寻自己所谓的美好历史的一切,都让自己深深地沉醉,让自己去探讨当中!

  • 古代伟大母亲教育儿女的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孟母三迁断机教子陶母教子岳母刺字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古代的孟子母亲为了让子女与一个良好的环境,便于子女的健康成长,搬了三次家。这是典型的爱子女的故事,脍炙人口,来自古代的启蒙课本《三字经》,现代的小学课本也选编了该故事的白话文。你看可好。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