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江苏有哪些文化特色呢?

江苏有哪些文化特色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289 更新时间:2024/1/24 16:23:49

一、江苏有哪些化特色呢?

泰兴、扬州等地木偶戏也以其历史悠久、艺术手段丰富而名扬海内外

二、东正教文化有特色?

东正教文化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社会观方面:东正教神学家曾用前定论来宣扬社会上的贫和富、贵与贱乃“上帝规定好了的”,主张拜占庭帝国的皇权、罗斯的大公权、俄国的沙皇权都是“神赋予的”。十月革命胜利后,一些东正教神学家放弃了上述观点,强调东正教的社会中立化,并转与社舍主义理论的对话。

2。在哲学观方面:神学家认为,哲学的任务在于人吸收“上帝的智慧”,科学也应当服务于这一目的;要求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特别要认识上帝的世界I认为祈祷的顿悟是认识神的真理的唯一手段,只有具备了神秘主义的经验,只有通过神力的表现,才可能认识原来不可认识的上帝的本质。

3。在道德观方面:神学家认为道德是上帝规定的,任何人不得违背;承认有普遍的了罪,必须进行忏悔;歌颂个人拯救;宣扬普遍的爱,要爱上帝和他人;阐明神的道德原则在家庭、个人和社会生活中有重要意义。现代东正教神学家用时代精神把东正教道德加以现代化和理想化。

2。在教育方面,除了在罗斯基督教化以前,老早就有了古罗斯文化外,公元10至17世纪,修道院是俄罗斯的文化中心,在这里培养了众多的文人学士,为后来俄罗斯文化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3。在艺术方面:东正教建筑艺术闻名于世,有拜占庭式的教堂,如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堂;有斯拉夫式的教堂,如莫斯科红场上的升天大堂;也有拜占庭式和斯拉夫莫斯科圣彼得堡的东正教堂式相结合的教堂,如莫斯科的巴塞尔大堂。

造型艺术也驰名于世,有圣像、壁画、祭坛等。东正教的音乐别有风格,圣乐团采用拜占庭颂调,多用希腊文诗歌,优美和谐,其音乐也比西方教会颂调华丽多样。它的颂调在音乐和诗歌方面均有所创新。圣乐团进行演奏,引领信众从心里同声高唱圣歌,使信众陶醉在优美的圣乐和圣歌之中,进入一个美妙圣洁的世界。

三、香港特色文化有哪些?

香港长期以来把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列为假日,也深深影响了内地,中国内地于2009年起把部分中国特色节日列为国家统一的法定假日

四、抛绣球特色文化有哪些?

抛绣球是壮族最为流行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绣球最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在狩猎和战争的运用的兵器逐渐演化成今天用来传情达意、娱乐身心、竞技强身的绣球。由于颇具民族性、趣味性、和简易性,经改编后,抛绣球已成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同时,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表演项目。

关于绣球,在壮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在800多年前的靖西县旧州古镇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居住着一户贫穷人家。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阿秀美丽漂亮、生性善良,也深深地爱上了诚实、勤劳、勇敢的阿弟。

有一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有钱有势的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坚决不从。

当恶少得知阿秀深深地爱上邻村的阿弟时,为了让阿秀死心,恶少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贿赂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阿弟关进地牢,并判了死刑,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听到这个消息后,似晴天霹雳,整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在阿秀哭瞎了双眼以后,阿秀开始为秋后就要被问斩的阿弟一针一线地缝制绣球。

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被血浸染以后,绣球上的花更艳了,叶更绿了,鸟更鲜活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载满阿秀对阿弟深深的爱恋,浸透了阿秀鲜血的绣球做好了。在阿秀变卖了自己的手饰,买通了狱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摸到日思夜想、却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时,阿秀绝望了,摸索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

这时,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飘然落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绣球就成了壮乡人民的吉祥物,壮乡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后来也就有了抛绣球、狮子滚绣球等民间活动。

据了解,至今在东南亚的越南、缅甸、泰国和南美洲墨西哥的部分地区,当地的人民也有制作绣球、将绣球作为吉祥物馈赠亲朋好友的风俗。墨西哥人制作的绣球比较小,颜色鲜艳,通常

抛绣球

抛绣球

只有6瓣。每逢佳节或贵宾来临,好客的墨西哥人就会给客人或长辈馈赠绣球,代表吉祥如意。

泰国当地的居民将绣球视为佛的替身,认为经常佩带有驱邪健体的功效。文献记载,掸人(在今缅甸掸邦和泰国、老挝等地)、日南郡(为东汉交洲所属最南一郡,在今越南广治省)和今天的壮族同中国古代越人具有共同的旅源关系,可能这也是他们都喜爱绣球的缘故吧。至于“抛绣球”这种民俗为什么消失,(其实我觉得并未完全消失)应该是这种取婚行为如同比武招亲一样,是一种相对极端的行为,偶然性强,古代封建社会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主流婚姻是不容草率的。

所以,我觉得这种寻配偶的方法还不会被封建主流社会所接受,所以最后没成为主流民俗,故逐渐消失。其实象《西游记》唐僧她妈抛绣球,卖油郎独占花魁等,都是文学作品,存在着艺术夸张,不是封建社会主要的成亲方式。我们姑且把这种成亲方式当作古代童话般纯真的浪漫吧!

2溯源追溯

编辑

在古代,有些地方有一个风俗,当姑娘到了婚嫁的年龄,就预定于某一天,这一天一般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

抛绣球

抛绣球

五。

让求婚者集中在绣楼之下,姑娘抛出一个绣球,谁得到这个绣球,谁就可以成为这个姑娘的丈夫。当然,姑娘一般会看准意中人,把绣球抛到他身上,以便他捡到。在很多地方,抬新娘的花轿,轿顶上要结一个绣球,意图吉庆瑞祥。壮族抛绣球的习俗,宋、元时代就已有之,最早记载于二千年前绘制的花山壁画上,但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制的古兵器“飞砣”,并且多在狩猎中应用。

后来,人们将飞砣改制成绣花布囊,互相抛接娱乐。到了宋代,逐渐演变成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其盛况如日中天甚为时行,据宋代诗人朱辅的《溪蛮丛笑》中记载:“土俗岁极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名“飞砣”。用古兵器“飞砣”命名的五色彩囊,便是后来的绣球了,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的记述更为明显:“男女目成,则女爱砣而男婚已定”。

现“抛绣球”仍在广西百色、柳州、南宁、河池等地区广泛流传。其中尤以靖西等南壮县份为最著名。

3壮族抛绣球

编辑

抛绣球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1]它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兵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飞砣也逐渐发

抛绣球

抛绣球

展成现代的绣花布囊即绣球。绣球是姑娘们用手工做成的彩球,以圆形最为常见,也有椭圆形、方形、菱形等。绣球大如拳头,内装棉花籽、谷粟、谷壳等,上下两端分别系有彩带和红坠。人们在茶饭后互相抛接以娱乐身心,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

[1]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

抛绣球是广西壮族人民在歌圩开展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每年春节、三月三、中秋节等传统佳节,壮族人民都要举行歌圩。在歌圩中男女青年相邀聚集在地头、河畔,他们分成男女两方,拉开适当距离,互相引吭高歌,用歌声来表达问候和增进了解,歌词内容广泛,涉及理想、情操、农事等。

对歌有问有答,丝丝入扣,声音此起彼落,娓娓动听,姑娘们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精致的绣球,向意中人抛去,小伙子眼疾手快,准确无误地接住绣球,将它欣赏一番后,又向姑娘抛回去。经过数次往返抛接,如果小伙子看上哪一位姑娘,就在绣球上系上自己的小礼物(例如银首饰或钱袋),抛回馈赠女方,馈赠愈重说明小伙子对姑娘情意愈深。

姑娘接住小伙子的礼物时,若收下,就说明她接受了小伙子的追求。这时,两人或继续对歌表达情意,或相约到僻静处聚会。

抛绣球的另一种民间形式是男女分为甲、乙两队,甲队选出两名歌手抛绣球至乙队并唱一首壮歌,乙队接到绣球后派两名歌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球送还甲方,并回歌一首,如此循环往复。

参加“送球”、“还球”的歌手一般都是七步成诗的民歌高手。另外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在场地上立一高10m左右的木杆,

抛绣球

抛绣球

杆顶钉有中间挖成圆洞的木板,男女分列两旁,将球投向圆洞,以穿洞而过者为胜。

4外族发展

编辑

以往只说壮族抛绣球,从来没有听说蓝靛瑶也抛绣球,然而,它不仅与壮族相媲美,而且别具一格。

聚居

抛绣球

抛绣球

在巴马西部山区和凌云、百色、田阳、凤山等县市交界的蓝靛瑶每年春节前后,农历三月三前后以及秋后农闲时节,男女青年都有互相邀约聚集在一起唱山歌、抛绣球的习惯。一般县际乡际相邀居多。抛绣球,既是一种高尚的文娱体育活动,又是青年男女互相交往,增进友谊和了解,进而谈情说爱、寻找对象的良好时机。

抛绣球是有几个程序的,发邀请(限花),回复,会集,对唱、抛球、野餐、入户坐堂、进餐、对歌,分别。

蓝靛瑶男青年,欲向别村发出邀请,必须事先了解该村未婚女青年的情况,以全村未婚男青年的集体名义,向别村的未婚女青年发出“限花歌信”(花,瑶语意为妹)和谢情信。

此信以长达数米,宽13~15厘米的长条大红纸,用笔(或水笔)小楷竖写(自右至左),信分上下两部分,通篇以歌为信,每句七字,“限花歌信”60句,“谢情信”156句。歌信非常富有文采,其开头几句大意是:“我们把全部韵情意倾注在这彩条上,让春风带着它送到你们的家乡,像月里的嫦娥一样美丽的姑娘啊,请你们用娇嫩的金手收下细读。

”接着叙述他们对姑娘们的仰慕之情和欲到女方村寨抛绣球、对歌之意,并提出会面的时间和前往的人数。歌信写毕,就由专人送到女方村寨交给村中最有威信的未婚女青年,该女青年收到限花歌信后,即召集村中的姑娘商议,该不该应邀接待,并将此事告知村中的父老,取得父老的同意和支持后,才回信,回信的格式和来信相同,但内容不同,表示欢迎对方光临。

回信后,姑娘们就着手用绸缎、布料和彩色丝线精心绣制绣球。绣球由三块不同颜色的四方形布料缝制,共有五个角,每个角都接上5条长5厘米、宽1。6厘米的红、绿、蓝、黄、白的绸缎,使之抛起来飘飘扬扬,绚丽多姿。抛绣球日期一到,男女青年喜气洋

抛绣球

抛绣球

洋,穿上节日的盛装,尤其未婚女青年,打扮得光彩照人,而且提前到歌场等候。

当双方走到一起互相问好后,就开始边唱歌边抛绣球。绣球有两种抛法,是一般性的群体抛,这是交际抛,男女双方可以抛给任何一个人,二是专一抛,男女经过一般性的交往之后,认识了对方,对对方产生了好感,姑娘就从衣袋中拿出特制心爱的绣球,抛给意中人,并把绣球送给男方,以表示自己的心意,如男方愿意以后,以绣球为证,派媒人来提亲。

抛到中午,姑娘们早已备好了丰盛的午餐,有花糯饭、腊肉或新鲜猪肉,鸡肉,鸡蛋,豆腐等,它一方面表示女主人热情与好客,二方面显示女主人的勤劳与富有。但小伙子要吃这餐饭并不容易,必须经过几番“考试及格”才能进餐,实际上又是一场山歌比赛。待到夜幕降临,女方纷纷把男青年请到家中,进行热情款待,然后继续彻夜对歌到天明。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四面楚歌的主要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项羽虞姬张良刘邦刘邦,项羽四面楚歌的重要人物:项羽楚歌:楚国人的歌声。这则成语故事的意思是指四面八方都传来楚国人的歌声。四面楚歌的主角是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后人用这个词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走投无路的绝境。四面楚歌,我国古代成语,出自

  • 民间故事有哪些书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女娲造人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又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夸父追日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

  • 完璧归赵的主要的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相关人物: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要“和氏璧”,他奉命携璧入秦,当廷力争,最后终于原璧归赵。赵惠文王20年,蔺相如随赵王到渑池使赵王不受屈辱。因功任为上卿。对赵国大将廉颇容忍谦让,使廉

  • 作文字母之间发生的故事作文500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今天,我和李晔发生了一次矛盾,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事情是这样的,老师说:做一个“会变的盒子”这是一个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学大家一起做,大家互相找自己的朋友一起做,我想我和李晔是好朋友,就找李晔一起做,做的时候,需要用李晔的盒子,我顺手就拿起他的盒子,就用剪刀剪起来了,他很生气得说:“不许动我的盒子!

  • 安全教育的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一、安全的小故事:1、放学的路上在一段宽阔的马路上,冬冬对小明说:“我们在这儿踢会儿球吧!”小明说:“在马路上踢球多危险呀!如果有汽车从我们身后开过来,我们来不及躲闪,后果多严重啊!”冬冬说:“没事儿,我们小心点儿不就行了。”小明说:“安全可不像说的那么容易,要认认真真的去做,还有,要是回家晚了,爸

  • 读什么故事有感作文210个字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读《昆虫记》有感在一口气读完《昆虫记》这部书的时候,不禁令我想起了这样一首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和贻股永久都不能平息的气体.《昆虫记》这篇着作是法国着名困中加法布尔耗费毕生心血才完成的.这本书里介绍了毛虫、蝉、鞋子、蟑螂等几十种昆虫.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蝎子《白蝎自杀之谜

  • 关于名人小故事5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总会觉得名人的故事很有趣,很喜欢读名人的故事,所以下面我整理了关于名人小故事,字数在50字左右,共36个,希望大家喜欢。关于名人小故事50字左右1.莫扎特六岁时,在德国慕尼黑市的皇宫举行第一次演奏会因为宫中地板光滑,所以他一进宫门,就滑了一跤这时有一个小公主,走过来把他扶起来,还吻了吻他的手莫扎

  • 宅文化的危害性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宅”是使生活颓废的一种逃避行为,而“宅文化”是一种引导人们宅在家中的文化,“宅”是“不洗漱不出门”和“只叫外卖”的代名词。当今社会,宅使人们远离正常交流,脱离社会。大学生活多姿多彩,每个人都尽其所能地展示自己,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躲在宿舍里,过着“半隐居”的“惬意”生活。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

  • 举出历史上性格孤傲,自命清高,又遭人陷害或不得好死的人物。越多越好。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这种人太多了,彭德怀、杨家将、最典型代表是屈原。屈原: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

  • 找几个知音难觅的故事和名人名言各2个?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江湖上的人都知道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钟子期听俞伯牙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间,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从此伯牙视子期为知音。二人谈诗吟对,举杯邀月,对影奏琴,《高山流水》曲罢,弹者动情,听者沉醉,好不惬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十分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