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战争事件顺序?
中国古代战争年表
本年表按战争发生的年代顺序,以年系事,一一列举了我国古代从公元前三十世纪传说的神农时代起,至公元一九一一年清朝灭亡止的历次战争,并简要介绍了主要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和特点等,是我国一部有价值的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历史的工具书。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国古代战争年表
作者
中国军事史编写组
类别
图书
内容
夏商时期战争年表(约前21世纪前1057年)
相传帝禹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禹攻有扈氏甘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益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甘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河西之战
夏王仲康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胤攻羲氏和氏之战
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相攻东夷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夏少康复国之战
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中后期)浇灭相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夏少康灭浇之战
夏王槐时期(约公元前18世纪)洛伯与河伯之战
夏王芒时期(约公元前17世纪)商上甲微灭有易氏之战
夏王不降时期(约公元前17世纪)夏不降攻九苑之战
夏王桀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攻有施氏之战
夏王桀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攻有缗氏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商灭夏的战争
商王中丁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商中丁攻蓝夷之战
商代末年(约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
西周时期战争年表(约前11世纪前771年)
周成王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攻录国之战
周康王二十五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康王攻鬼方之战
周昭王十六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昭王攻荆楚之战
周穆王十二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攻犬戎之战
周穆王十七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攻徐之战
周穆王三十七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攻群舒之战
周共王元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共王灭密之战
周孝王元年(约公元前9世纪)周孝王攻西戎之战
周懿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周懿王攻犬戎之战
周夷王十七年(约公元前9世纪)周夷王攻太原戎之战
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武公攻狁之战
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中)周厉王攻戎之战
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中)周厉王与淮夷之战
周厉王十七年(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周国人爆动
周共和二年(公元前840年)周抗允荆蛮之战
周宣王五年至三十九年(公元前823前789年)周宣王对周边各族之战
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周宣王攻狁之战
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周宣王攻戎之战
周宣王二十二年至三十八年(公元前805前790年)晋穆侯攻戎之战
周宣王三十二年(公元前796年)周攻鲁之战
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周子多父攻郐之战
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周攻六济戎之战
周幽王五年(公元前777年)秦攻戎之战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周之战
(暂时缺春秋)
战国时期战争年表(简)
周定王十四年至十六年(公元前455前453年)晋阳之战
周威烈王七年至十八年(公元前419前408年)魏攻秦河西之战
周威烈王十八年至二十年(公元前408前406年)魏灭中山之战
周赧王八年至十九年(公元前397前296年)赵攻中山之战
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阴晋之战
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浊泽之战
周显王三年至四十七年(公元前366年前322年)秦收复河西之战
周显王十五年至十六年(公元前354前353年)桂陵之战
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
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合纵攻秦之战
周赧王五十六年至五十八年(公元前259前257年)邯郸之战
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代之战
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元前247年)河外之战
赵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4年)赵破匈奴之战
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蕞之战
秦王政十一年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36前221年)秦灭六国的战争
秦朝时期战争年表(简)
秦始皇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公元前214年前213年)秦蒙恬攻匈奴之战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至二年十二月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西汉时期战争年表(简)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五年(前202年)十二月楚汉战争
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至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十月白登之战
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九月汉平诸吕之乱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汉平七国之乱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二月下邑之战
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上郡之战
汉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河南之战
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至六年漠南之战
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河西之战
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
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至元鼎六年冬汉平南越之战
新莽地皇四年(汉更始元年,23年)六月昆阳之战
东汉建武二年(26年)九月杜陵之战
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元年,23年)十月至东汉建武二年(26年)刘秀统一河北之战
汉更始二年(24年)冬至东汉建武三年(27年)三月刘秀攻关中、洛阳之战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十月至十二年十一月东汉统一战争
东汉元初二年(115年)赤亭之战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至初平三年(192年)黄巾农民起义
东汉光和七年(184年)四月长社之战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八月至十月广宗之战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下曲阳之战
三国时期战争年表(简)
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鲁阳之战
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至二年(221222年)夷陵之战
晋朝时期战争年表(简)
西晋咸宁五年(279年)正月至十二月凉州之战
汉光兴二年(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四月宁平城之战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至建兴三年(315年)杜起义
汉嘉平二年(西晋永嘉六年,312年)十二月襄国之战
东晋太兴二年(汉光初二年,319年)四月至次年六月浚义之战
东晋太兴二年(319年)十二月棘城之战
前赵光初三年(320年)六月赵平大秦之战
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十二月至四年二月晋平苏峻之战
后赵太和元年(前赵光初十一年,328年)七月至十二月洛阳之战
东晋永和二年(成汉嘉宁元年,346年)十一月至三年三月晋平成汉之战
后赵永宁元年(350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襄国之战
前燕慕容俊三年(魏永兴二年,351年)八月至次年八月前燕灭冉魏之战
东晋永和十年(前秦皇始四年,354年)二月晋攻前秦之战
前燕元玺三年(354年)三月鲁口之战
前燕元玺四年(355年)十一月至次年十一月广固之战
东晋升平五年(前燕建熙二年,361年)二月至七月野王之战
东晋太和四年(前燕建熙十年,369年)四月晋攻前燕之战
前秦建元五年(前燕建熙十年,369年)十一月至次年十一月前秦灭前燕之战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至次年吕光攻龟兹之战
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淝水之战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至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
后凉太安二年(387年)凉州之战
后秦建初四年(前秦太初四年,389年)大界之战
后秦建初五年(前秦太初五年,390年)四月杏城镇之战
北魏登国五年(390年)至六年七月北魏灭刘卫辰之战
后凉麟嘉四年(西秦太初五年,392年)吕光攻西秦之战
后燕建兴八年(西燕中兴八年,393年)十一月至九年八月后燕灭西燕之战
后燕建兴十年(北魏登国十年,395年)五月至十一月参合陂之战
北魏皇始元年(后燕永康元年,396年)八月至三年正月北魏攻后燕之战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十月至元兴元年(402年)三月孙恩起义
东晋元兴元年(402年)至义熙七年(411年)卢循起义
晋元兴三年(404年)二月至三月覆舟山之战
晋元兴三年(404年)三月至五月刘裕击桓玄之战
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年)四月至次年二月刘裕灭南燕之战
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年)八月至次年八月刘裕灭后秦之战
南北朝时期战争年表(简)
北魏泰常七年(宋永初三年,422年)九月至次年闰四月北魏攻宋河南之战
宋元嘉三年(426年)闰正月至二月宋攻谢晦之战
西秦建弘七年(北凉玄始十五年,426年)八月西秦攻北凉之战
北魏始光三年(夏承光二年,426年)北魏攻统万之战
北魏始光四年(夏承光三年,427年)统万之战
北魏神二年(429年)北魏攻柔然之战
宋元嘉七年(北魏神三年,430年)三月至次年二月宋攻魏河南之战
夏胜光三年(北魏神三年,430年)平凉之战
北魏延和元年(北燕太兴二年,432年)北魏攻北燕之战
宋元嘉十年(433年)九月至次年闰三月汉中之战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六月至九月北魏灭北凉之战
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雍州之战
宋孝建元年(454年)二月至六月,宋平刘义宣之战
宋大明三年(459年)四月至七月广陵之战
北魏天安二年(467年)至魏皇兴三年(宋泰始五年,469年)青州之战
宋元徽二年(474年)五月建康之战
齐建元元年至齐永元二年(479年500年)齐与北魏的战争
北魏太和三年(齐建元元年,479年)至次年寿阳之战
齐建武元年(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淮汉之战
齐建武二年(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汉中之战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齐建武四年,497年)至次年南阳之战
北魏景明四年(梁天监二年,503年)至次年钟离、义阳之战
梁天监五年(北魏正始三年,506年)合肥之战
北魏正始四年(梁天监六年,507)钟离之战
梁天监十四年(北魏延昌四年,515年)硖石之战
梁天监二年至大通元年(527年503年)梁与北魏的战争
梁中大通元年(北魏永安二年,529年)陈庆之攻北魏之战
东魏武定五年(太清元年,547年)至承圣元年(552年)三月侯景之乱
北魏中兴元年(531年)至次年高欢攻尔朱氏之战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至次年正月北魏分裂之战
东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统三年,537年)潼关之战
东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统三年,537年)沙宛之战
东魏武定元年(西魏大统九年,543年)邙山之战
东魏武定四年(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玉壁之战
梁承圣三年至天成元年(554555年)江陵之战
北齐天保七年(梁太平元年556年)三月至六月北齐攻梁之战
北周保定四年(北齐河清三年,564年)九月至十二月洛阳之战
陈光大元年(北周天和二年,567年)五月至次年三月沌口之战
北周天和四年(北齐天统五年,569年)九月至六年六月宜阳、汾北之战
北齐武平六年(北周建德四年,575年)七月至九月河阴之战
隋朝时期战争年表
隋开皇元年(581年)九月至十一年春隋统一的战争
隋大业九年(613年)宋子贤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杜彦冰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正月李德逸起义
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黎阳之战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九月邙山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窦建德攻占冀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窦建德攻幽州之战
唐朝时期战争年表(简)
隋义宁元年(617年)八月霍邑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至七年(624年)唐统一的战争
唐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至十一月浅水原之战
五代十国时期战争年表(简)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五月至二年五月潞州之战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吴天六年,909年)象牙潭之战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十二月至五年正月柏乡之战
五代后梁乾化五年(贞明元年,915年)三月至二年二月魏州之战
契丹神册二年(后梁贞明三年,917年)三至八月幽州之战
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年)八月至十二月胡柳陂之战
北宋辽金西夏时期战争年表(简)
北宋建隆三年至太平兴国四年(962979年)北宋统一战争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979年)高梁河之战
辽乾亨元年(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满城之战
辽乾亨二年(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雁门之战
辽乾亨二年(宋太平兴国
中国历史航海事件顺序?
202年-8年由张骞受汉武帝之令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几个世纪后,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
1405~1433年中国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历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远航至非洲东岸的现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成为中国航海史上的创举。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航海到非洲最南端,命名该地为好望角;1497年伽马率船队从里斯本出发绕好望角到印度。此后葡萄牙人又到达中国、日本。
14921493年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发现了美洲大陆,并建立殖民地,毁灭印第安文明但他到死仍坚信到达的是印度
1499~1500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2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证实这片陆地是一片新发现的陆地,而不是哥伦布当年认为的印度岛屿,故命名新大陆为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
1497年获得葡萄牙支持的航海家达伽马率领一支船队从里斯本出发,穿过大西洋,经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513年西班牙航海家巴尔波亚从北向南穿越巴拿马地峡,发现了太平洋的水面,称为“大南海”。
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出发,横渡西洋,沿南美洲东岸南下,通过大陆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后称麦哲伦海峡),进入“大南海”又将此水域命名“太平洋”。1521年麦哲伦被菲律宾土人杀害,船队于1522年9月返回西班牙。
中国历史事件时间表?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商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避之战三国(220年到280年)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
230年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东晋灭吴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494年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581年隋朝建立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开元盛世755年-763年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北宋建立
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
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元(1271年到1368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元灭南宋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结束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纪中期戚继光抗日倭1553年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清(1636年到1911年)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73年三藩叛乱开始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运动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
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四、近代史
民国(1912年到1949年)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
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5年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1928年井冈山会师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4年红军长征开始
1936年西安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
1940年百团大战1941年皖南事变
1947年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
初唐历史事件发展顺序?
一、初唐
晋阳兵变
晋阳起兵,又名太原起兵、太原起事,是隋朝太原(太原郡晋阳县,隋炀帝建有晋阳宫)留守、唐国公李渊在617年(大业十三年)起兵夺取长安,为次年建立唐朝奠定基础的事件。
中文名:晋阳起兵(太原起兵)
时间:617年(大业十三年)
人物:李渊、李世民
影响:为建立唐朝奠定基础
唐朝统一战争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然而隋朝灭亡之后,称王称帝者数不胜数,相互之间争战不休,天下面临再一次大分裂危机。最终唐朝得以扫灭群雄,重新统一天下。唐朝在公元624年基本统一中原,公元628年,柴绍率军消灭了依附突厥的梁师都,唐朝统一战争最终结束。李世民在此统一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即位后又开创了“贞观之治”,造就了唐朝的盛世。
名称:唐朝统一战争
地点:中国全国
时间:618年-628年
参战方:唐、周围各地割据政权
结果:唐朝统一中国
主要指挥官:李渊、李世民、李元吉、秦叔宝
主要战役:浅水原之战(公元618年)、柏壁之战(公元619年)、洛阳、虎牢之战(公元620年)、虎牢之战(公元621年)、唐平萧铣之战(公元621年)、水之战(公元622年)、下博之战(公元622年)、唐灭刘黑闼之战(公元622年)、唐灭辅公之战(公元623年)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全部被赐死。
中文名:玄武门之变
时间:626年7月2日
地点:长安城
参与人物:李世民、尉迟恭;李建成、李元吉
结果:李世民获胜
渭水之盟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即位,颉利可汗趁机率兵20万直逼唐都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京师震动。唐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对话。颉利既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太宗许以金帛财物。遂与之杀白马立盟约,领兵而退。这就是“渭水之盟”。
中文名:渭水之盟(渭水之辱)
时间:626年
地点:泾阳(今陕西咸阳泾阳县)
参与人物:李世民、颉利可汗
结果:签署和平协议,双方斩杀白马立盟
唐突厥战争
唐与突厥的战争(620年657年1)是7世纪中国唐朝建立初期同突厥两个汗国东突厥和西突厥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主要的战役和事件有五陇阪之战(624年)、泾阳之战和渭水之盟(626年)、定襄之战(639年)、阴山之战(640年)、庭州之战(651年)、唐灭西突厥之战(657年)等。战争期间,唐朝由开始的安抚和防御转为进攻,加之突厥内部的分裂和内乱,唐朝分别于640年和657年彻底击败东、西突厥,俘虏东突厥颉利可汗和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导致了突厥汗国的灭亡。唐朝在原东、西突厥领地分别设立都督府和都护府。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徵收谷物、布疋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租庸调定须均田制的配合,一旦均田破坏,租庸调法则失败,武周後由于人口增加,又不断土地兼并,公家已无土地实行均田制,男丁所得土地不足,又要缴纳定额的租庸调,使农民无力负担,大多逃亡。安史之乱後,朝廷负担遽增。唐德宗年间,改行杨炎的两税法,以徵收银钱为主。
ipad发展顺序时间表?
ipad从2010年发布至今,大致分四个系列,不定期发布,分别为:数字代、Air、mini、Pro。
数字代(9.7英寸,2019款升至10.2英寸):
ipad(2010年1月)→ipad2(2011年3月)→ipad(第3代)(2012年3月)→ipad(第4代)(2012年10月)→ipad2017(A9处理器)(2017年3月)→ipad2018(A10处理器)(2018年3月)→ipad2019(A10处理器)(2019年9月)
Air(9.7英寸,2019款升至10.5英寸):
iPadAir(2013年10月)→iPadAir2(A8x处理器)(2014年10月)→iPadAir2019(A12处理器)(2019年3月)
mini(7.9英寸):
iPadmini(2012年10月)→iPadmini2(2013年10月)→iPadmini3(2014年10月)→iPadmini4(A8处理器)(2015年9月)→iPadmini5(A12处理器)(2019年3月)
Pro(尺寸常变,未来可能再分):
iPadPro12.9'(A9x处理器)(2015年9月)→iPadPro9.7'(A9x处理器)(2016年3月)→iPadPro10.5'&iPadPro12.9'二代(A10x处理器)(2017年6月)→iPadPro11'(A12x处理器)(2018年10月)
中国历史开端事件?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闭关锁国”后的中国落后于世界大潮。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来获取暴利。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1839年六月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后因战事不利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长征事件顺序?
按中央红军长征历程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①四渡赤水②召开遵义会议③飞夺泸定桥④巧渡金沙江⑤翻越夹金山。
中国历史上哪些事件促进了世界思想的发展?
鉴真东渡: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
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
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
同去的人,有懂艺术的,有懂医学的。
他们也把自己的所学用于日本。
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
经过两年,唐招提寺建成了,这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
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到东亚地区,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2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玄奘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从京都长安出发,经过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
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
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
经十七年,行程5万里,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带回佛经52筐.657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组织译经,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玄奘西游加强了东西方的陆上联系,及古中国和天竺(今印度),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从那以后,佛教完整教义传入了中国,弥补了自西汉佛教传入中国教义的不完整,丰富了中国宗教文化,大大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3.郑和下西洋: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
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
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世。
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东方人。
中国历史最大的事件?
1.秦始皇统一中国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22岁时,开始“亲理朝政”,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2.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3.鸦片战争
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至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5.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中国历史冷门战争事件?
在澶渊之盟订立以后,宋辽之间进入相对的和平状态。辽朝此时欲扩张其在丝路地区的影响力,遂进一步扶持党项夏州李氏的势力。然而夏州李氏野心甚大,辽夏之间的矛盾最终难以掩盖,双方之间的战争依然不可避免。
在1004年澶渊之盟订立以后,辽朝开始争夺东部高丽地区与西部丝路的实际掌控权。在10081010年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辽军西北路招讨使萧图玉两次率兵攻打甘州、肃州地区。甘州、肃州乃是甘州回鹘的势力范围,与夏州李氏原本的势力范围隔着广袤的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而夏州李氏往往只有借助丝绸之路才能顺利西进。
夏州李氏即定难军政权,曾经数次与甘州回鹘交战。除了故有仇怨之外,主要还是想取道凉、甘、肃州,拿下敦煌,打通丝绸之路。肃州乃是河西重镇,辽攻占肃州等地,甚至在肃州地区“诏修土隗口故城以实之”(《辽史卷15》),无疑阻拦了其西进的步伐。截至1010年,李德明五次攻打甘州地区,但一直未能取得有效战果。此外,宗哥族、吐蕃、凉州六谷部等均曾受到李德明的攻击。李德明显示出对河西地区的野心,这也意味着定难军政权必然会与觊觎河西的辽朝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