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打了多少年的仗?
抗战打了14年的仗。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形成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华民族取得了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对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中苏珍宝岛战争,打了多久仗?
珍宝岛反苏联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的战斗。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几次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纵深地区炮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在这次事件中,苏联政府称珍宝岛属于苏联,反诬中国边防军入侵苏联,并且公布了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的“抗议照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珍宝岛无可争议就是中国的领土,而且长期以来一直是在中国的管辖之下,有中国边防部队进行巡逻。苏联的所谓“抗议照会”是推行社会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强盗逻辑。
中日战争打了多少年?
中国抗日战争持续了14年。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结束,共14年抗战。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当局的不抵抗,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中日军队第一次全面对抗和较量。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习惯说的“抗战八年”,即时限从1937年至1945年。细察中日近代历史,日本天皇只是在1894年即甲午年正式同中国宣过战,此后直至日本投降,日本再无对华宣战记录。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重庆国民政府于12月9日正式向日本宣战。(狡猾的日本人不接受,只承认汪伪政权为合法政府)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于盟国。
之所以日本不对华宣战无非是体现出日本的险恶用心第一日本不宣战可以避免国际社会对其的战时禁运,第二可以不遵守某些战争条约,最后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日本鬼子来做亲善,没错打着“亲善”的口号扶植伪政权。
总说“八年抗战”,中国抗战一共打了多久?
侵华第一枪在1931年打响
中国军队真正的抗日战争应该从东北易帜事件之后,张学良服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并在东北各省同时降下北洋政府的五色旗。
东北易帜之后东北战略格局发生转变,中国军队同日本关系日益紧张,日本人开始加紧谋划侵略中国东北。1931年9月18日,驻扎在沈阳的关东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对我国东北军发动突然袭击,攻击东北军的北大营,连夜攻占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然而国民政府采取不积极抵抗的策略,让日军在3个月内占领整个东北,大片国土尽失。
918事变后在国民政府不作为的前提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其中不乏杨靖宇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七七事变,日本开启全面侵华之路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侵华日军因多次公然制造摩擦的挑衅行为,屡屡得手。再加上当时国民党政府对侵入华北的日军继续采取不抵抗政策,使得日本侵略者气焰更为嚣张。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军假借演习的名义,宣称一名日本军人失踪,想要进入宛平城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地抵抗!
在面对日本人的一次次试探之后中国人这次不在委屈求和,坚决抵抗。
七月八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中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热烈响应,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于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对日作战。中国开始全面抗日!
可见,“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则是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日战争的开端!
康熙打了多少仗?
共三次。公元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清朝大军分为三路。一路由裕亲王福全率领,从古北口出发,一路由恭亲王常宁率领,从喜峰口出发,自己则坐镇中军。不料才出征二天,康熙就得了感冒。随着病情加重,康熙只能在停留在博格和屯(今内蒙古正蓝旗南上都河东黑城子村)指挥作战。最后,清军在乌兰布通大败噶尔丹,康熙第一次亲征结束。
第二次亲征在康熙三十五年,即公元1696年康熙三十四年,噶尔丹又领兵南下。康熙再次决定御驾亲征,依旧是三路大军。一路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从东北出发迎击噶尔丹,一路由大将军费扬古率领,从宁夏出发向噶尔丹后方运动,阻其归路,自己依旧坐镇中军,从河北独石口出长城。三路大军约定在外蒙古克鲁伦河会师。
这一次,康熙的中军进展最为迅速,另外二路因为道路原因进军滞后,造成了中军突前。此时,有情报传来,称俄国已经出兵帮助噶尔丹,大军即将抵达。手下大臣建议康熙回师以免吃亏。
康熙不听,决定继续进军。很快,康熙就进军到了克鲁伦河畔,与噶尔丹隔河对峙。噶尔丹见清军军容严整,实力强大,暗忖没有必胜的实力,便连夜拔营西撤。等康熙渡过克鲁伦河,到达拖诺山附近时,噶尔丹已不见踪影。
萨布素、费扬古在康熙的命令下对噶尔丹实施了追击。噶尔丹且战且退,于五日后到达昭莫多。此时,噶尔丹人马折损大半,仅剩一万余人。还没等他站稳脚跟,费扬古就杀了过来。
费扬古将部分兵力置于山上,骑兵主力则隐藏于树林之中,另派出400绿营兵与噶尔丹接战。战斗打响之后,绿营兵且战且退,企图将噶尔丹主力引入预设阵地聚而歼之。噶尔丹虽然凶悍,但谋略方面的确差了点。他见绿营兵实力羸弱,一时间便杀得兴奋起来,不知不觉便进入了清军的埋伏圈。
噶尔丹率主力向清军阵地猛扑。清军依山防守,以拒马抵抗噶尔丹骑兵的冲击,同时山上火器、弓弩齐发。一时间,噶尔丹部死伤无数。
但噶尔丹骑兵实在强悍,依旧死战不退。费扬古看准时机,令骑兵向噶尔丹侧后方迂回攻击。在清军的前后夹击下,强弩之末的噶尔丹部终于大乱,噶尔丹仅带了几十名亲兵突出重围,败逃而去。康熙第二次亲征结束。
第三次亲征在康熙三十六年,即公元1697年经过二次大战,噶尔丹实力消耗殆尽。康熙遣使令其归降。噶尔丹不从,但此时他的地盘已经被其侄儿策妄阿布坦所占据,噶尔丹居无定所,窜至阿尔泰山东麓继续活动。为彻底消灭噶尔丹,在昭莫多大战的第二年,康熙第三次御驾亲征。康熙大军抵达宁夏时,便传来噶尔丹服毒自杀的消息。至此,第三次亲征结束。
纵观三次亲征,第一次清军最远达到了内蒙古的乌兰布通,而康熙本人是在内蒙古境内的博格和屯;第二次清军达到了外蒙古的昭莫多(现蒙古国乌兰巴托附近的宗德市),康熙本人在外蒙古的托诺山,与乌兰巴托相距不远;第三次,康熙大军抵达了宁夏。
从直线距离来看,康熙第二次亲征路途最为遥远,深入到了今天蒙古国境内的托诺山,在其首都乌兰巴托的东南方向。而康熙的三次亲征,也为后来清朝平定准噶尔汗打下重要基础。
吕不韦打了哪些仗?
吕不韦曾经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一共打了多少年仗?
自从新中国成立后打的仗的主要分四类,
1.
内部战争。比如说50年进藏,54年剿匪,59年西藏平叛等。
2.
边界战争。62年的中印,69年的中苏,79年的中越,74年西沙海战等。
3.
援外战争。50年抗美援朝、49抗法援越、65年抗美援越、66年抗美援寮等。
4.
对台战争。50年的金门,53年一江山岛,海南岛,58年炮击,65年86海战等,
美国的独立战争打了多少年啊?
1775年4月19日清晨,波士顿人民在列克星顿上空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列克星顿的枪声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1781年10月19日,华盛顿统率美法联军一万六千余人对约克敦实施围攻,歼灭英军主力七千余人,取得了这次战争的决定性胜利。1783年9月3日,双方在巴黎签订和约,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三国时期一共打了多少年的仗?
三国时期战争年表(简)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鲁阳之战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武阳之战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兖州之战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定陶之战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至建安四年(199年)孙策平江东之战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曲阿之战东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穰城之战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徐州之战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白马之战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乌巢之战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白狼山之战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林历山之战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渭南之战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至十九年(211214年)益州之战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皖城之战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合肥之战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十一月巴西之战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218219年)汉中之战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樊城之战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江陵之战三国蜀汉章武元年至二年(221222年)夷陵之战三国魏黄初四年(223年)濡须口之战三国魏黄初五年(吴黄武三年,224年)广陵之战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年)南中之战三国蜀建兴六年至十二年(228234年)诸葛亮攻魏之战三国吴嘉禾三年至六年(234237年)吴平山越之战三国魏景初二年(238年)辽东之战三国魏正始五年(244年)汉中之战三国魏嘉平元年(249年)曲城之战三国吴建兴元年(252年)东兴之战三国魏嘉平五年(253年)南安、合肥之战三国魏正元二年(蜀延熙十八年,255年)狄道之战三国魏甘露元年(蜀延熙十九年256年)段谷之战三国魏甘露二年至三年(257258年)寿春之战三国魏景元四年(蜀汉景耀六年263年)魏灭蜀之战三国魏景元五年(264年)永安之战三国吴凤凰元年(晋泰始八年,272年)西陵之战晋朝时期战争年表(简)西晋咸宁五年(279年)正月至十二月凉州之战西晋咸宁五年(吴天纪三年,2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灭吴的战争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战争打了多少年?
1948年,由于无法解决问题,英国统治者离开巴勒斯坦,犹太领导人宣布建立以色列国。
1948年3月,阿拉伯军团盟军士兵向犹太复国武装自卫队哈加纳开火。
许多巴勒斯坦人对此表示反对,随后又发生了一场战争。来自邻近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入侵。
数十万巴勒斯坦人逃离或被逼离开家园,他们称之为“大灾难”(AlNakba)。
到第二年停火时,以色列控制了大部分领土。
约旦占领了被称为西岸的土地,埃及占领了加沙。
耶路撒冷被西方的以色列部队和东部的约旦部队分别占领。
因为从来没有达成和平协议,两个民族都指责对方,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发生了更多冲突和战争。
在1967年的另一场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东耶路撒冷和西岸,以及叙利亚戈兰高地的大部分以及加沙和埃及西奈半岛。
大多数巴勒斯坦难民及其后裔居住在加沙和西岸,以及邻国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
以色列不允许他们或他们的后裔返回家园。以色列说,这将让以色列崩溃,并威胁到它作为一个犹太国家的存在。
以色列仍然占领着西岸,尽管它的军队撤出了加沙,但联合国仍然认为这片土地是被占领土的一部分。
以色列声称整个耶路撒冷为其首都,而巴勒斯坦人则声称东耶路撒冷是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美国是少数承认以色列对整个耶路撒冷城拥有主权的国家之一。
在过去50年中,以色列在这些地区都建造了定居点,目前有60多万犹太人居住在那里。
1967年六日战争期间,以色列军队占领东耶路撒冷后,以色列军事指挥官抵达东耶路撒冷。
生活在东耶路撒冷、加沙和西岸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十分紧张。
加沙是由一个名为哈马斯的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统治,该组织曾多次与以色列作战。以色列和埃及严格控制加沙边境,阻止哈马斯获得武器。
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说,由于以色列的行动和限制,他们正遭受人道苦难。以色列说,它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巴勒斯坦暴力的侵害。
一名巴勒斯坦女子与一名以色列男子在争吵。
自2021年4月中旬穆斯林斋月开始以来,紧张局势不断升级,警察和巴勒斯坦人之间每晚发生冲突。
东耶路撒冷一些巴勒斯坦家庭受到了被驱逐的威胁,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愤怒。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不能达成一致的问题不少。
这些问题包括:巴勒斯坦难民应该怎么办;在被占领的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是应该留下来还是被拆除;双方是否应该共享耶路撒冷;也许最棘手的是:是否应该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并存。
和平谈判断断续续地进行了25年多,但迄今尚未解决冲突。
夏甲的儿子庶出以实玛利的后裔阿拉伯人、撒拉的儿子嫡出以撒的后裔以色列人都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神应许亚伯拉罕,夏甲也为一国之母;她的后裔及其繁多,甚至不可胜数。
以色列上帝的选民。
397年罗马打了什么仗?
在罗马帝国以北地区,长期居住着使用日耳曼语族的多个民族,他们统称为日耳曼人。日耳曼人被古罗马人蔑称为“蛮族”,西哥特人便是其中的一支。374年,北匈奴人征服了阿兰人和东哥特人,然后进攻位于黑海北岸的西哥特人。西哥特人在罗马皇帝的允许下,于376年渡过多瑙河,向巴尔干半岛迁移,定居于罗马境内。从378年开始,西哥特人由于不堪忍受罗马人的奴役,举行过多次小规模的武装起义。
395年,阿拉里克被西哥特人推举为首领。阿拉里克率族人乘罗马帝国分裂之机,进军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受阻后南下攻入色雷斯和希腊半岛,劫掠了雅典、科林斯、迈加拉和斯巴达等地。397年,阿拉里克占领亚得里亚海东岸的伊利里亚,东罗马皇帝阿卡狄乌斯被迫任命他为该地总督。
此后,阿拉里克率族人5次进攻西罗马帝国。其中,401年、403年两次进攻都被西罗马统帅斯提利科打败;408年、409年两次围攻罗马,得到丰厚的赎金后退兵;410年再次围攻罗马,在城内奴隶配合下于8月攻陷该城,在城内劫掠3天后率军南下,罗马城遭到了严重的毁坏。此战结束不久,阿拉里克就去世了,阿陶尔夫斯继任首领。419年,阿拉里克之孙狄奥多里克一世(418~451年在位)率领西哥特人,以西罗马帝国同盟者的身份在高卢南部和西班牙地区,以土鲁斯为中心建立起首个得到东、西两个罗马帝国承认的日耳曼王国西哥特王国,定都土鲁斯,直到714年西哥特王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