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政治制度?
一、奴隶社会
1、禅让制
(1)禅让制,是指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2)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可以世代承袭(世袭制一直沿袭到清亡,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时间)。
2、夏商时期中央行政管理制度:包括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相、卿、师的设立。
3、宗法制
(1)西周王族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具有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第一,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第二,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第三,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二、封建社会
1、专制开端
(1至高无上的皇权:
建立:从秦朝开始,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全国军政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吏也都由皇帝任免。调动军队的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职能: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机构中,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兼理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专制强化
(1)汉朝: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人员,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3)隋唐时期: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相互牵制,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
(4)北宋:措施: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得到加强。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3、专制顶峰
(1)宰相的废除: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明初沿袭元朝制度,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2)内阁: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3)军机处: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
各朝代时间表?
虞朝:约前36世纪初-约前21世纪初,共计:15世纪;
夏朝:约前2070年-前1600年,共计:471年;
有穷:前1981年-前1973年,共计:8年;
寒朝:前1973年-前1933年,共计:40年。
商(殷)朝:前1600年-约前1046年,共计:438年;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共计:16年;
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共计:5年;
汉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汉);
①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长安,共计:210年;
②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长安,共计:16年;
③玄汉:公元23年-公元25年长安,共计:3年;
④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阳,共计:196年;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晋朝:265年-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共计:156年;
十六国:304年-420年,共计:116年;
南北朝:386年-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581年-618年,共计:38年;
唐朝:618年-690年,705年-907年,共计:290年
武周:690年-705年,共计:15年;
五代:907年-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国:907年-979年,共计:89年;
辽朝(契丹):907年-1125年,共计:218年;
西辽:1123年-1218年,共计:95年;
宋朝:960年-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西夏:1038-1227年,共计:189年;
金朝:1115年-1234年,共计:119年;
大蒙古国:1206年-1260年,共计:54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共计:98年;
北元:1368年-1489年,共计:121年;
韩宋:1355年-1366年,共计:11年;
明朝:1368年-1644年,共计:277年;
南明:1644-1683年,共计:39年;
清朝:1636年-1912年,共计:268年。
各朝代制度结构图?
中央和地方政治上,夏商周三朝,是分封制度。
秦朝首先设郡县制度,到元朝行了行省制度,秦操中央行三公九卿制度,隋朝时就开始有了三省六部制,后来明朝时又有在地方三司分政,施行了内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到清朝,雍正皇帝设军机处,标志着皇权在中国历史上达到顶峰,人事任用开始行察举制度。后来两晋南北朝是九品中正制度,一直到隋朝文帝,开始科举制度,一直到清末才废除。秦朝开始有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务,后来相权和皇权的争夺中,取消了丞相一职,设宰相,宰相有三个,分别是三省的长官。
各朝代统治时间表?
中国各朝代统治时间表
盘古氏、三王五帝时代
夏:约公元前2100----1600年约500年
商:约公元前1600----1028年约550年以上
周:约公元前1027----256年共772年
西周公元前1027----771年共257年
东周公元前770----475年共295年
春秋公元前770----256年共295年
战国公元前475----221年共254年
秦:公元前221----206年共15年(221庚辰秦灭齐,统一全国)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共426年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公元元年,为西汉平帝时期)
新莽公元9----25年共15年
东汉公元25----220年共196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共60年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
蜀公元221----263年共43年
吴公元222----280年共59年
晋:公元265----420年共156年
西晋公元265----317年共53年
东晋公元317----420年共104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
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
宋公元420----479年共60年
齐公元479----502年共24年
粱公元502----557年共56年
陈公元557----589年共33年
后梁公元555----587年共33年
北朝公元386----581年共196年
北魏公元386----534年共149年
东魏公元534----550年共17年
西魏公元535----556年共22年
北齐公元550----577年共28年
北周公元557----581年共25年
隋:公元581----618年共37年
唐:公元618----907年共290年
武周公元684----705年共21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共54年
后梁公元907----923年共17年
后唐公元923----936年共14年
后晋公元936----946年共11年
后汉公元947----950年共4年
后周公元951----960年共10年
宋:公元960----1279年共320年
北宋公元960----1127年共168年
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152年
契丹.辽公元907----1211年共305年
契丹公元907----947年共41年
辽公元947----1211年共265年
西辽公元1124----1211年共88年
金公元1115----1234年共120年
蒙古.元公元1206----1368年共163年
蒙古公元1206----1271年共66年
元:公元1271----1368年共98年
明:公元1368----1644年共276年
洪武公元1368----1399年共31年
建文公元1399----1403年共4年
永乐公元1403----1425年共22年
洪熙公元1425----1426年共1年
宣德公元1426----1436年共10年
正统公元1436----1450年共14年
景泰公元1450----1457年共7年
天顺公元1457----1465年共8年
成化公元1465----1488年共23年
弘治公元1488----1506年共18年
正德公元1506----1522年共16年
嘉靖公元1522----1567年共45年
隆庆公元1567----1573年共6年
万历公元1573----1620年共48年
泰昌公元1620----1621年共1年
天启公元1621----1628年共7年
崇祯公元1628----1644年共17年
清:公元1644----1911年共267年
顺治公元1644----1662年共18年
康熙公元1662----1723年共61年
雍正公元1723----1736年共13年
乾隆公元1736----1796年共60年
嘉庆公元1796----1821年共25年
道光公元1821----1851年共30年
咸丰公元1851----1862年共11年
同治公元1862----1875年共13年
光绪公元1875----1908年共34年
宣统公元1908----1911年共3年
古代各朝代时间表?
一、朝代资料:
1、秦朝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
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
前221年,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余年。
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2、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
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开创了“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治世局面,为盛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05年,神龙革命之后,唐中宗恢复唐朝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渐振。878年,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3、宋朝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
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
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4、元朝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
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缅战争、元爪战争等。元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5、明朝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为大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覆亡。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古代各朝代文化现象以及作用?
中国古代文化,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和中国古籍记载,相传经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先秦史》云:“吾国开化之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农。”;到到中国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
按照年代划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由此判定,1840年之前,称为中国古代。依次为基点上溯至史记所记载的夏商周时期,期间所产生和发展的文化,称为中国古代文化。其内容包括文学、哲学思想、经济、科技等等。也可按照朝代细致划分,如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
各朝代庭园建筑风格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贵族的住宅庭院多为对称布局,大门多为庑殿式,围墙内侧有廊围绕的庭院,在一个宅院中,有数组回廊包绕,有数个厅堂供不同之用。
隋唐五代时期,贵族的住宅布局更为自由活泼,出现不对称布局的庭院,大门由乌头门代替了庑殿式,常用直棂窗回廊绕成庭院。
宋代的城市住宅多为四合布局,以廊屋代替回廊,前大门进入后以照壁相隔,这种形式增加了居住面积,非常实用。
明清时期,住宅大致可分为规整式格局和自由式格局。规整式格局作为传统住宅样式的主流,一般为三合院或四合院。清政府还对住宅的格式、尺度、等级进行严格的规定。有“一正二厢”严格内外、尊卑有序,这促使规整式住宅转变为封闭内向型院落,建筑物都有中轴线,均齐对称,主次分明,体现了封建社会家庭生活观念。
美国的朝代顺序排列?
贝拉克奥巴马(2009-)乔治沃克布什(2001-2009)
威廉杰斐逊克林顿(1993-2001)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1989-1993)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1981-1989)詹姆斯厄尔卡特(1977-1981)
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1974-1977)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1969-1974)
林登贝恩斯约翰逊(1963-1969)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1961-1963)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953-1961)哈利斯杜鲁门(1945-1953)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933-1945)赫伯特克拉克胡佛(1929-1933)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1923-1929)沃伦甘梅利尔哈定(1921-1923)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1913-1921)威廉霍华德塔夫脱(1909-1913)
西奥多罗斯福(1901-1909)威廉麦金莱(1897-1901)
19世纪前
格罗弗克利夫兰(1893-1897)本杰明哈里森(1889-1893)
格罗弗克利夫兰(1885-1889)切斯特艾伦阿瑟(1881-1885)
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尔德(1881.03-1881.09)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1877-1881)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1869-1877)安德鲁约翰逊(1865-1869)
亚伯拉罕林肯(1861-1865)詹姆斯布坎南(1857-1861)
富兰克林皮尔斯(1853-1857)米勒德菲尔莫尔(1850-1853)
扎卡里泰勒(1849-1850)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1845-1849)
约翰泰勒(1841-1845)威廉亨利哈里森(1841.03-1841.04)
马丁范布伦(1837-1841)安德鲁杰克逊(1829-1837)
约翰昆西亚当斯(1825-1829)詹姆斯门罗(1817-1825)
詹姆斯麦迪逊(1809-1817)托马斯杰斐逊(1801-1809)
约翰亚当斯(1797-1801)乔治华盛顿(1789-1797)
各朝代标志?
朝代旗以各自朝代的标志颜色为底色,旗面中央一个白色圆形被称为白月光,周围用装饰色饰以飞火焰,白月光内用黑色隶书写明本朝名号。例如明朝,红旗,黄飞火焰,白月光,中间斗大的黑色“明”字。
历史上真正称得上是国旗的要数清末的黄龙旗了。
黄龙旗,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当时,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列国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仪”。于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场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国的旗帜,请求颁制国旗。慈禧就命李鸿章负责设计图案。经过多方征集筛选,李鸿章上呈了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定,最后决定使用黄龙旗为大清国国旗。这大清龙旗在中国人看来十分壮观好看,可在外国人看来却是邪恶的象征,这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
后来清朝灭亡,黄龙旗又被五色旗所取代。这是中华民国的国旗。
各朝代的名人?
春秋:老子,孔子,庄子,韩非
战国:屈原,荆轲,高渐离,鲁班
秦:秦王政,李斯,赵高,吕不韦
汉:司马迁,王昭君,班超,班固,韩信,张良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
晋:司马炎,陶渊明,谢安
南北朝:王猛,祖冲之,范晔
隋:杨素,薛道衡,陈子良
唐:李白,杜甫,王勃,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李商隐
五代十国:李,王之涣,贺知章
宋:范仲淹,苏轼,欧阳修,王安石,陆游,文天祥,李清照
元朝:王冕,高启,关汉卿
明:刘基,王世贞,施耐庵,罗贯中
清:龚自珍,郑板桥,曹雪芹,吴敬梓,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