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鸡起舞的主人公
闻鸡起舞,典出《晋书.卷六二.祖逖列传》。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该成语一般作谓语,含褒义,用在“勤奋积极”的表述上。
基本史实
东晋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晋朝的祖逖、刘琨。
该典出自《晋书祖逖传》。刘琨是晋朝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等。东晋将领祖逖很有抱负,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拔剑练武,刻苦锻炼。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刘琨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祖逖因为后来的北伐,被世人所铭记,以至于一提到闻鸡起舞,第一个想到的十有八九是祖逖。殊不知,还有一位英雄人物,也在这个故事里。这就是刘琨。东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大司空。
刘琨是不幸的,他壮志未酬,却英年早逝。他某种程度上又是幸运的,同时期的人大都碌碌无为,随波逐流,他却能够得到当时朝廷上下的膜拜,后世的怀念。一代权臣桓温甚至以被拿来和刘琨相比较而喜悦。刘琨与当时的官家子弟不同,他积极的入世,坦然的面对家国的破碎,孤城的坚守是他的担当。不似其他所谓的“名士”,只懂得避世而居,逃避责任,刘琨是有缺陷的,但瑕不掩瑜,刘琨注定被历史铭记。
刘琨二十岁时与幼时好友祖逖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今河南洛阳一带管理文书簿籍的官吏),二人意气相投,对于当时内忧外患的国家危局抱着共同的看法,也怀着共同的报国决心。
两人夜间同睡一床,经常谈到深夜。有一天,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于是,洛阳城如水的月光下、荒野鸡鸣声中,两个年轻人拔剑起舞,操练武艺从此,“闻鸡起舞”就走进了中国成语典故词典。
闻鸡起舞的历史人物:闻鸡起舞的故事主人公是谁
闻鸡起舞的故事主人公是东晋名将祖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