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
浅谈如何利用传统节日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所谓传统节日是指由历史沿传下来的流传于民间的约定俗成的节日,如: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团团圆圆的中秋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有着一份独特的价值。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环境下,我们利用好传统节日揭示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弘扬民族精神,对加强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但是,近年来西风东逝,像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洋节日越来越受到青睐,以致于现在的小学生过圣诞节比过中秋节还要隆重,还要开心。甚至前一段时间出现了韩国和我国争抢“端午节”的事情。部分商家也推波助澜,小学生对洋节情有独钟,这是社会开放带来的,原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呢?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还有几个人能知道它们的来历?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学校里对于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假日也只是一放了之,根本没有深入开展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大缺失。因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对如何利用好传统节日加强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不知道传统节日的内涵,因此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非常重要,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如端午节,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重现屈原的故事: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从他上下求索、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二、把传统节日教育情注课堂教学之中。
二、国学教育中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有哪些传统特点?
链接:
提取码:d5hd给孩子进行良好的国学启蒙教育,是让孩子学好国学知识的关键,对幼儿的传统思想教育有重大的意义也可以让幼儿有一个良好的中华美德,这里有免费的国学启蒙课的课程,希望能帮助到您。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浸淫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
至于为什么要让幼儿学习这些东西,我想主要是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让这些历史文化等到很好的传承!同时可以让孩子兼备知礼、谦逊的美德与温文儒雅的气质,并从中懂得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全面提高记忆、逻辑、社交、创造等各项潜能,全面促进儿童国学启蒙教育。
具体特点及报名计划查看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二环中路德胜门箭楼。
一、比较重基础;
二、重视人格塑造;
三、很多都是家长在发挥作用;
四、老师也是一个重要的指引。
一、比较重基础;
二、重视人格塑造;
三、很多都是家长在发挥作用;
四、老师也是一个重要的指引。
三、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的力量首先在于构建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我国,承担这一任务的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然而,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出于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往往重政治教育而轻思想教育,在价值观相对单一的历史时期,单纯的政治教育尚能发挥一定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冲击,价值观更加多元,灌输式、口号式的政治教育已经很难取得成效,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将传统文化学习融入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已经甚为必要。
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困难。事实上,我国的传统文化包含着建设中国特色所需要倡导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如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相得益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仁者爱人”、“民胞物与”的大爱情怀,“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人无信不立”的做人准则,“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都是我们应该具备的。
然而,改革近半个世纪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非易事,我国启动“两课”教育改革时日已久,但成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突破单一的政治教育藩篱,陈旧的政治教育课仍居于主要地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改革将首当其冲,应当将传统文化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开设,使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相辅相成,教材选编应该系统权威,避免为了服务于政治教育而零散地教授传统文化知识,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地梳理和研究,同时,加强教育人才培养,形成有机统一的传统文化教育整体氛围。
加强青少年课程教育,课程中加大传统文化内容,将此课程融入思想品德课程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