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楚国为什么不灭巴蜀(巴国和蜀国是什么时候被灭的)

楚国为什么不灭巴蜀(巴国和蜀国是什么时候被灭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940 更新时间:2023/12/6 10:02:54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一直都是列国之中的佼佼者,其疆域在战国时代前期更是冠绝天下诸侯国。这硕大的疆土都是历代楚王一点点打下来的,可奇怪的是庞大的楚国却对紧邻巴蜀视而不见,直至秦灭巴蜀后对楚国形成地缘上的夹攻和地势上的压制后才追悔莫及。

那么为何战国时期楚国不先吞灭巴蜀,而坐视秦国占据蜀中天府粮仓呢?

1、秦灭巴蜀后,对楚国形成地缘上的绝对优势

秦灭巴蜀之前,其国势已经随着商鞅变法和张仪连横邦交而愈发强大。但是此时的秦国在面临草原和山东六国合纵阵线的围攻时,却仍旧力有不逮。彼时的秦国疆域不足天下十分之一,而楚国则占据三分之一。

秦国所处的关中、汉中等地固然是产粮之地,陇西的牧场同样是上等战马的天然牧场,但在面对楚国时却并无绝对把握。然而攻灭巴蜀两国之后,形势便大为不同了。

楚人先祖封地是商、於,此处在秦灭巴蜀之前就早被秦人所得。失去商、於两地的楚国丧失了俯视关中的绝佳要地,却让秦人将秦国的南方门户锁的死死地。从商於出发,秦人可南下沿着汉水进入楚国腹地;

占据巴蜀后,秦人又多了从蜀中沿长江顺流东进的伐楚线路。楚国在秦灭巴蜀后面临被秦军两地夹攻的危险。可见巴蜀两地在秦楚争霸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2、庞大的楚国被华南的地势割裂,难以统筹

楚国虽然国土面积庞大,却大多是被中原诸侯视作蛮荒的丘陵山地。江汉流域以南的复杂地形将庞大的楚国割裂成多处,这造成整个楚国无法形成秦国那样的举国合力。到了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致分为东楚(淮楚)、西楚(荆楚)和南楚,其中南楚的百濮百越部族甚至到了汉朝才真正融入到华夏体系中来。

由此可见楚国虽大,真正可以调用的资源并不丰富,面对魏韩乃至齐国具备一定优势,但若面对秦国便显得捉襟见肘了。

不仅是山脉丘陵对楚国自身力量聚合产生掣肘,长江水系同样制约了楚国对巴蜀的行动。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也就是东亚第一阶梯,经过第二阶梯后流经楚地并最终汇入大海。

然而楚国很早就被秦国从第二阶梯排挤出去了,如若攻打巴蜀便只能从下往上逆水而行。楚军最为擅长的水战在这样的地形下讨不到便宜,陆战又有巴国天险阻挡,无从下手。

3、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巴蜀地形险峻,巴国扼守蜀中与外界的要道,其凶险可与关中函谷关比肩。东汉末年,刘备刘璋邀请入川,虽后遭反悔,却依旧占据了入川要道,这才成功夺得益州。然而巴国显然不愿意邀请邻近的楚国入川,反倒是更愿意与秦较好。

当蜀国攻打北边的苴国之时,苴、巴两国便积极向秦求援灭蜀。

当时的楚国向西面临崇山峻岭,行军不便的同时还会加剧楚国内部区域的割裂。蜀中之所以在西周后期开始常年孤悬中原之外,正是因为交通不便。如果楚军真的进入了蜀中,其有限的兵力将被分割在蜀中、荆襄和淮泗等处,相互无法驰援。

当初刘备夺得益州后,立马北伐汉中,但在荆州关羽遭遇曹孙两家夹击之时,却消息迟缓、驰援无力。楚国仅凭当时松散的国势无法具备经营蜀中的条件。

4、楚人历来有北进的夙愿,对秦川蛮荒兴趣不大

楚人曾于西周时挑衅周室,引得周昭王统帅六师军队伐楚,最终溺死汉水之中。后到春秋时期,楚庄王北伐之时曾问鼎中原。楚国北上,抢夺诸夏共主的地位才是楚人历代夙愿。而不论是关陇还是巴蜀,当时都被中原视作蛮荒,也同样没被楚国当一回事。

楚人在遭受秦人攻击之后,首先的反应并不是攻占巴蜀以寻求反击之机,而是大规模的向北或向东迁徙。楚人心向中原,到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前夕,其主体人口早已迁居江淮与当地土著淮夷融合一起了。

5、内政弊端,人才匮乏

楚国没有西进的意图、没有经营巴蜀的实力,这是因为楚国在列国纷纷变法革新的大争之世,依旧墨守成规,并未积极变法图强。楚国由于山岭荒蛮之地,是在西周时期通过经略百濮族群而崛起的,因此多少沾染了些百濮部落的政治基因。

楚国的政治结构类似百濮和草原民族的军事贵族合伙人模式,贵族对军队和政治的把控能力很强,楚王只是作为贵族集团的代言人出现的,虽也手握实权,但并不能完全左右朝局。

被以屈、景、昭等顶级贵族所垄断的楚国朝廷很难接受变法革新的思想,亦难以给予他国人才施展抱负的舞台。卫国人吴起当年在楚国变革,却最终死在贵族的射杀之下;齐人田忌、陈珍都曾来到楚廷却不被重用;赵人廉颇晚年在楚国为将,竟然指挥不动楚军。

可见楚地世家贵族对军政大权的把控到了何种地步。人才的匮乏和僵化的国策让楚国与巴蜀之地渐行渐远。

6、秦灭巴蜀,水到渠成

楚国与巴蜀间隔天险,秦国也一样。关中入汉中需翻越秦岭,汉中入西川则需翻越大巴山。然而关陇汉中和巴蜀仅一山之隔,并不存在地势上的优劣。大巴山虽为天然屏障,却并非不可逾越。秦灭巴蜀、刘备伐汉中、钟会邓艾南征蜀汉,走的都是这条道路。

之所以秦国一直到了战国中期进入蜀中,是因为此时的秦国变法效应已经显现,东边公孙衍的五国合纵被破不久,秦国便腾出手来派司马错出征巴蜀。

此时的秦军因连连同魏韩、义渠等交手,百战之兵充足。反观巴蜀战备疲乏,尤其是巴国从一开始并不相信盟友秦国会来讨伐自己。所以秦灭巴蜀,水到渠成。

7、楚国事后反制,但已于事无补

楚国原本对巴蜀并不在意,但当秦灭巴蜀之后,借助巴国故地为跳板又进犯楚国曾经占领的巴地,便醒悟过来。此时的楚国面对秦国的地缘压制也采取了反制措施,一方面派遣将领经营云贵,一方面东进吞并越国。

楚国经营的云贵地区,后来演变成为滇国,最终被汉朝覆灭。

云贵地处巴蜀以南,楚国想借用此地从更为边缘的区域对秦国形成反制,但奈何云贵距离楚国腹地太远,相互交通往来不便,难以形成合力。而楚国东进歼灭越国则更像是一种躲避秦军的战略转移,对秦楚对峙的大局于事无补。

综上所述,秦国上下齐心,变法图强,广纳天下贤才以供己用,对争霸的节奏把握的十分精准。而反观楚国则徒有硕大疆土,贵族把持军政大权,楚廷勾心斗角,目光短浅素位尸餐者众多。

再加上秦楚两国天然的地理条件,楚国当然不可能先于秦国吞灭巴蜀。

更多文章

  • 战豆豆是女的太后不知道吗(北齐战豆豆为什么是女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豆豆是女的太后不知道吗

    一直以来,电视剧中的女扮男装只能欺骗剧中人,欺骗不了观众的火眼金睛。然而,《庆余年》中的战豆豆倒是雌雄莫辩。粗略一看,还真看不出她是女儿身。而《庆余年》中的北齐皇帝,为什么要让一个女演员演皇帝?其实并不是反串角色,而是原著中的北齐皇帝战豆豆本来就是女的,而为什么一个女的要女扮男装做皇帝呢?其实要从她

  • 雍正为什么不封德妃为皇太后(历史上德妃不待见雍正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雍正为什么不封德妃为皇太后

    雍正,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康熙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与兄弟们积极争夺储位,这就是著名的“九子夺嫡”,最后胤禛胜出,登上帝位。雍正继位后,针对康熙后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朋党斗争;吏治不清;用兵不停导致国帑空虚等,锐意进行改革,史称“清世宗改革”

  • 电视剧人世间水自流结局(读了人间世原著才知水自流)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人世间水自流结局

    水自流和骆士宾两个人,从出场就一直在一起。他们一起给郑娟生活费,一起倒腾小生意,一起被抓。其实,我们都知道,郑娟肚子里的孩子是骆士宾的,但那生活费却是水自流坚持要给的。在当年,每个月35块钱不是一笔小数目。孩子亲爹都不管,为何水自流却有这样的好心?再后来,骆士宾和水自流一起开工厂。他们无论走到哪里,

  • 杨家将是真实历史吗(历史中杨家将人物是真实存在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家将是真实历史吗

    演义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重要形式之一,深受民众喜爱。要说它的影响力也是颇为巨大,许多故事通过演义小说广泛流行后,会让人们分不清历史的真假。比如说看了《三国演义》让人觉得历史上的诸葛亮还真的如此聪明,不由为他的早逝叹息,为蜀汉未能夺取天下扼腕。又比如说《水浒传》,似乎让人觉得北宋的梁山起义真是这样的,

  • 朱无视的历史原型是谁(天下第一朱无视原型是谁的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无视的历史原型是谁

    相信大家都看过,霍建华[地字一号,归海一刀],李亚鹏[天字一号,段天涯]邓超[皇帝,朱厚照]主演的天下第一电视剧。朱无视的封号是「铁胆神侯」,乃是明朝正德皇帝的叔父。当年先皇驾崩前,唯恐正德年少,易被奸人操控,或无力主持朝政,不懂分辨忠奸。于是便特令皇弟朱无视创立「护龙山庄」,权力可凌驾所有朝廷机构

  • 常在和答应哪个级别高位分高(宫女答应是什么级别身份)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常在和答应哪个级别高

    1644年,清朝入关后,建立并完善了一套后妃制度。按照这套制度,清朝的后妃被分为八个等级,分别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显而易见,皇后地位最高,答应地位最低。她们与贵人、常在一样,“俱无定位,随居十二宫,勤修内职。”这是说,她们跟随等级更高的后妃住在东西12宫里,不能随意外出

  • 朱安一辈子没同房吗(鲁迅先生为什么一辈子没碰过朱安)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安一辈子没同房吗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民国时期的大师鲁迅作文犀利,针褒时贬,骂遍了民国所有的文人豪杰。但他这一生唯独不敢骂一个人,愧对了她一生,她就是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朱安是鲁迅的母亲在浙江老家为他娶的一门妻子,当时鲁迅在日本留学,母亲称病将他骗回老家,仓促之下和比他大三岁的朱安成婚。在老一辈

  • 乾隆皇帝的皇后及嫔妃的介绍(乾隆的后妃表以及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乾隆皇帝的皇后及嫔妃的介绍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满清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乾隆皇帝25岁登基,在位60年,禅位后又当了3年太上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乾隆都是清朝最有福气的皇帝,他以89岁高龄去世。【孝贤纯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这是乾隆最爱的女人。史书记载,孝贤皇后姿容窈窕却性格恭俭,平居冠通草绒花,不饰珠玉,深受乾隆的

  • 北齐陛下为什么是女的(北齐太后知道小皇帝是女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齐陛下为什么是女的

    在剑庐中,范闲与小皇帝行房事之后去见了大宗师四顾剑。四顾剑盯了范闲半晌后,竟叹息道:“佩服,佩服。”是什么让这么一位自幼有白痴之名,又傲世凌人的大宗师如此感叹?想必是因为范闲和战豆豆的欢声传到四顾剑的心里了,北齐皇帝是女的这等密辛之事也够他笑上一阵了。令人惊讶的是,战豆豆怎敢在剑庐里借种呢?要知道九

  • 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名词解释(议政王的意思,存在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王朝定鼎中原之初,其中央机构的核心仍是以关外旧制为主,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更加方便直接地管理皇族事务和服务皇帝。也在明朝旧制的基础之上又增设一些符合满清统治者“口味”及“特色”的行政机构,使清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逐渐趋于完善。作为清代前期最重要的辅助机制之一,“议政王大臣会议”在太宗、世祖乃至圣祖时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