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政府什么时候灭亡的(清朝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清政府什么时候灭亡的(清朝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336 更新时间:2024/1/25 2:09:28

1912年2月12日,以隆裕太后、溥仪颁布的《退位诏书》为标志,清朝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宣告寿终正寝。

然而,早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清朝就已经患上绝症。它的死亡已成定局,只分时间早迟而已。为什么这么讲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

首先,清朝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1900年6月,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东单牌楼被清朝神机营击毙,清朝随即向11国宣战,并贴出赏文悬赏杀洋人,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当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2万余人由天津进犯北京。

按照正常逻辑,外敌入侵,本国军民应当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可是,就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那天夜里,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竟然丢下满城军民,仓皇逃出北京,犹如惊弓之鸟,经河北、山西逃往陕西西安。

有权有势的统治者溜了,北京城那些无权无势、手无寸铁的百姓就不得不承担战争的后果。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掠夺,无恶不作。

连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也承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前,慈禧太后极力笼络义和团。可当她逃出北京后,于9月7日发出上谕,对义和团“痛加铲除”。似乎在一夜之间,义和团就从“民族的栋梁”变成“国家的罪人”。

义和团在八国联军和清廷的联手绞杀下,倒在血泊之中。

其次,清朝失去了汉人大臣的支持。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就面临着深刻的内忧外患。但是,不管是两次鸦片战争,还是太平天国运动,都没有终结清朝的国运。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汉人大臣在支持清朝的运转。

特别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席卷大江南北,鼎盛时期占据了南京,拥有近半国土,足以与清廷分庭抗礼。

在太平军面前,清朝八旗军、绿营军这两支常备武装力量都难以抵挡。太平天国派出一支2万多人的部队,就能轻轻松松打到天津附近。

在这关键时刻,以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汉人大臣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挽狂澜于既倒,强行为清朝续命半个多世纪。

在攻灭太平天国后,又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人大臣发起了洋务运动,给病入盲膏的清朝打了一剂“强心针”。

斗转星移,到了1900年,连汉人大臣都敢于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了。当八国联军侵华时,东南各省还掌握着重兵。慈禧太后下令,希望东南各省的总督、巡抚们能够率部进京勤王。

然而,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东南各省的督抚明确表示,不会率部进京勤王。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在邮政大臣盛宣怀的牵线搭桥下,与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沙俄、奥匈帝国代表达成了《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

按照这两份协议规定,除了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外,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双方不互相开战。这就是所谓的“东南互保”。

两广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和广东巡抚德寿宣布加入东南互保。陕西巡抚端方、四川总督奎俊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加入东南互保,但在实质上支持东南互保。

这是历史上,汉人大臣第一次与清廷公开决裂。失去了汉人大臣的支持,清廷就再也玩不转了。

第三,清朝失去了八旗亲贵的支持。

清朝以八旗为根本制度,八旗亲贵是清朝维系统治的核心力量,属于“自己人”。为什么清朝会失去八旗亲贵的支持呢?

因为慈禧太后敢于对“自己人”下狠手。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前,慈禧太后力主向11国宣战。但是,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兼工部左侍郎许景澄、户部尚书立山、兵部尚书徐用仪、内阁学士联元、太常寺卿袁昶为代表,反对慈禧太后的主张。慈禧太后“龙颜大怒”,先后将这5人杀掉。

这5人中,立山是蒙古正黄旗人,联元是满洲镶红旗,慈禧太后说啥就杀,眼睛都不眨一下。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攻入了北京城,向清朝谈判代表提出了一份必须全部处死的祸首名单,名单上有12个王公大臣的名字。这12人中,大部分都是八旗亲贵,如庄亲王载勋(铁帽子王)、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

慈禧太后迫于西方列强的压力,不得不将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严厉惩处:载勋被赐自缢,载漪、溥儁父子流放到西安,载澜被流放新疆,其余处斩的处斩,自尽的自尽。

清廷在西方列强面前曲意奉承,丢尽了面子,当然会失去八旗亲贵的支持。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掌握实权的八旗亲贵,以庆亲王奕劻为代表,竟然支持清帝退位,让人唏嘘不已。

更多文章

  • 关于吴三桂的生平简介(历史人物吴三桂是怎样的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三桂的生平简介

    吴三桂是明清易代过程中的关键性人物。在崇祯皇帝自缢前夕,他因拒绝增援北京而坐视明廷覆灭。当大顺军队杀到山海关,他又转投清军并直接影响了历史进程。晚年在云南,他再次掀起声势浩大的三藩之乱,险些使满洲贵族失去半壁江山。那么,吴三桂的习惯性叛变,在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内外因素呢?早年的吴三桂堪称国之栋梁吴

  • 魏丑夫强迫芈月行房(魏丑夫和芈月关系,同过房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丑夫强迫芈月行房

    一部《芈月传》让战国时期的秦宣太后再度火了一把,但历史真实中的芈八子与电视剧中的芈月却大相径庭:她妩媚多娇,取悦君王;她心机深沉,争夺大位;他指点江山,杀义渠王,灭义渠国,平息了西部大患。总之,她是举世罕见的狠辣角色。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人,宣太后统治秦国长达41年之久,为孙子秦始皇统一

  • 光绪帝遗精的原因(光绪皇帝长期遗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光绪帝遗精的原因

    光绪皇帝是清末一位重要的皇帝,也是政坛上一位悲剧似的人物,故而颇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同情,但鲜为人知的是光绪皇帝还是一个身体较为羸弱之人。在清宫御医的医案中都曾记载光绪皇帝患有顽固遗精,反复发作、缠绵不已、颇以为苦。据记载“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几次,近数年每月不过2~3次,且有无梦不举即自

  • 徐少华朱琳见面哭了(朱琳和徐少华20年再重逢相聚)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徐少华朱琳见面哭了

    说到《西游记》一直是几代人的回忆,有很多的版本,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87版杨洁导演的那版。而细数《西游记》中那些拥有神仙颜值的角色,在那个没有美颜相机的时代,个个都是天然雕饰的美人。比如"嫦娥"、"玉兔精"、"白骨精""女儿国国王"等角色都让观众大饱眼福,而要说谁最美,观众呼声最高的便是"女儿国国王

  • 徐骁的六个义子最后结局(雪中悍刀行六个义子谁好谁坏)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徐骁的六个义子最后结局

    张若昀、胡军、文戈、李庚希主演的电视剧《雪中悍刀行》,目前已经更新到14集。在新剧中,徐凤年不仅被武当王重楼传授了大黄庭的真气,还被徐骁安排去闯荡江湖。这是徐凤年第二次踏足江湖,徐骁亲自前往离阳都城,为徐凤年争取世袭的替代者。由于徐骁的地位,以及他曾经立下的功劳,这个世袭的爵位本该是他的应得的,但是

  • 真实的明朝被清朝篡改(明史被清朝抹黑篡改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真实的明朝被清朝篡改

    明朝到底经历了什么?清朝真的篡改过明史吗?众所周知,史书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每个朝代都会对前朝进行一个记录。按理说对历史的记录应该保持真实性,准确性以及严谨性。但是一个事件在不同人眼中都有所不同,史书上记载的跟真实的历史多少还会有点出入。哪怕其中一个朝代对前朝怨念颇多,那也要功过并论的将事实记录下来

  •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著名的哥特式风格建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

    在欧洲的建筑风格,有古希腊风格、古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罗马式风格、哥特式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等等。回顾各时期的建筑风格,罗马式就像一个分水岭,在它之前的建筑保存完好的并不多。如古希腊时期的建筑基本已成为废墟,古罗马时期的建筑也只仅存几个,稍晚些的拜占庭风格保存完好的也非常少。而在罗马式之

  • 溥仪9岁吃奶宫女都红了脸(9岁的溥仪有什么癖好)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溥仪9岁吃奶宫女都红了脸

    说起溥仪,大家对他都很熟悉,毕竟他是我们清朝末代的最后一位皇帝,三岁就登基,所以就由溥仪的生父以及隆裕太后一起辅政。而三岁的溥仪还没有断奶,正因此溥仪的奶娘王连寿就也跟着进宫了。在古代对奶娘的要求还是很苛刻的,要在20岁以下,生完孩子要刚满三个月。而且一旦选定为乳母就要和自己的孩子分开,从此不能回家

  • 古代治军严明的故事(治军严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古代治军严明的故事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创建的戚家军在抗击倭寇侵扰的战争中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与戚继光本人善于用兵是分不开的。善于用兵的人一定是赏罚并用,军纪严明,能打胜仗的部队必须有一批善于用兵的将领,戚家军就是这样的一支部队。戚家军的军纪有多严酷?今天看来似乎有些不近人情,过于苛刻。对于临阵退缩的士兵,要处以割掉耳朵

  • 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释迦牟尼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又被世人称为佛陀、如来佛祖等。他出生于古印度的一个小国迦毗(pí)罗卫国,父亲是国王净饭王。这位佛教创始人的传奇诞生,始于他母亲摩耶夫人一个特别的胎梦。梦中一头白色有六只象牙的威猛巨象,在一片美妙的赞颂声中从天而降。当这只皮白如雪的大象向她走近时,把鼻子里卷着的一朵粉红色莲花,放进王后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