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陆战1师编制规模多大?第9兵团重重包围,强强对战的结局怎样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同样也非常惨烈,在这其中的东线战场发生了一次特别经典的战役,那就是长津湖大战。
在这其中的第9兵团与美陆战一师进行交战,要知道这支美军部队也是美军三大王牌之一。
不过在交战结束之后,美军陆战一师一共阵亡743人,负伤4000余人,冻伤4000余人。
虽然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代价,但是美军陆战一师能够冲破第9兵团的重重包围,并且顺利乘船离去,这的确也是很不容易的。
在真正进入朝鲜战场之前,所有美国人都非常看好陆军一师,因为这支部队整体战斗力特别强悍,基本上没有遇到过像样的对手。
即便是进入朝鲜战场,也一直打得非常顺利,所以彰显出了极其强悍的气势。
不过在与志愿军第9兵团相遇之后,这支部队也遭遇了很大的伤亡。
虽然我军的伤亡也很大,但至少挫败了敌军的锐气。陆战一师整体编制的确很庞大,一共25000余人,其中的装备齐全,完全是现代化地面作战部队。
陆战一师遭遇惨烈的攻击
在长津湖战役当中,虽然志愿军面临着大面积的冻伤,很多战士还没有开始作战就已经因为天气的寒冷使自己丧失了战斗力,不过这些战士们依旧坚持了下来,给美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第9兵团当时埋伏在了盖马高原,一共将美军切割成了5个孤立的部分。
由于高原地区的地形比较险要,而且这其中的道路也不是特别好走,所以志愿军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打伏击战。
面对志愿军的这种分割包围的情况,美军的确无法占据优势,甚至面临着很大的损失。
这种首尾不能相连的情况的确很危险,不过美军的这支精锐部队依旧在绝境当中全身而退,这其中也的确有很多的理由。
美军损失惨重,但依旧顺利突围
之所以志愿军进行了这么多的努力,依旧没有完全歼灭美军的这支部队,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志愿军的装备低劣。
在进入朝鲜战场之后,我军也意识到了自身与美军之间的差距、虽然在战术方面,我军可以占据一定的优势,但却没有办法在装备上对美军进行压制。
除此之外,作为美陆战一师师长的史密斯也非常谨慎。他在行军的过程中,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布置。
他要求每前进一定的公里数就停下来,从而修筑非常坚固的防御工事,这就使得整体的队形非常紧密。
在史密斯的带领之下,这支部队拥有了特别强悍的防御力量,而且一直表现得比较警惕。
甚至还修筑了一个简易机场,能够保证100多公里之外的陆战一师后勤,甚至连伤员都能够被顺利运出战场。
还有一个原因非常重要,那就是美军的各部门都在为陆战一师的撤退开设便利条件。
当时的美海军舰队也同样参与到了这样的战争当中,不断给志愿军制造威胁,尤其是那些战机的到来,同样也给美陆战一师带来了撤退的机会。
很显然,美军的海空力量非常强悍,而志愿军在这一方面却没有任何的补充,只能依靠地面部队不断去进行追击。但最终在美海空部队的打击之下,没能够全歼敌军。
其实美军的军工制造能力也相当强大,利用一夜的时间就可以制造8套钢制组合桥梁,从而能够让整体的撤退过程变得更加顺利。
虽然我军的很多战士用生命为代价炸掉了水门桥,但是美军依旧通过不断修复自己制造的桥梁。
由此也可以看出,美军的确在各方面的实力都很优秀,而且也能够保证自身的后勤力量。虽然支援军在这一过程中也给对方制造了很大的伤亡,但同样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志愿军在当时本身装备和后勤就不是特别到位,所以在面临这种险恶的环境时,也遭遇了很大的打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别,但美军也的确尝到了志愿军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