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宰相是什么职位(宋朝历史上宰相指的是什么官职)

古代宰相是什么职位(宋朝历史上宰相指的是什么官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875 更新时间:2024/1/17 19:21:05

宰相与丞相、相国是什么关系或意思?它们指的都是一种职位,但三者使用的比较混乱,容易让人犯糊涂,比如戏剧里的黑脸包丞相、包相爷,包拯到底做没做过宰相高官?理一理,也挺有趣的。

宰相与丞相、相国都是最高级别的官,是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大臣,但要看遇到什么样的皇帝主子了,差别是很大的。

秦始皇创三公九卿制度一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一职,“丞相”在多数情况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官职,握有实权。

但又处于相权与皇权的矛盾之中,是老鼠钻进风箱——两头受气的主儿,表面光鲜,实际如履薄冰。不掌握实权时,就只是一个虚衔,地位虽高,却是荣誉摆设,好听不管用。

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朝,对秦始皇创立的三公九卿制度进行了完善,将丞相一职赋予了实权,并尊称“相国”。萧何是汉朝首任丞相,掌握军国大权,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萧何之后,曹参陈平王陵相继为相。但到了吕后掌权时,又恢复了秦始皇时的左右丞相制,以右为尊。吕后增加丞相数目的实质是分割丞相权力,同时让他们互相牵制、彼此监视,无形中将相权分割到皇权之中。

汉武帝即位后,老大是个想干事情的人,又特别好大喜功,于是对权力就有着极大的欲望,无法容忍地位尊崇的丞相在下面约束他的行为举止。

他召集了一批文学贤良之土,任命为尚书,随侍左右,以备顾问,并帮助起草诏令,商议国家大事。国家权力渐渐集中到地位比丞相低的尚书身上。

到了东汉,更是成立了尚书台,专门负责起草诏令,决策军国大事,丞相反而被架空成为虚职。大臣要参与管理决策国家大事,非加“录尚书事”衔不可。到了这个时候,大臣中只有加上“录尚书事”衔的人方可称得上是宰相。

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唐朝的时候,三省六部制日渐完善起来。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审议决策,有权驳回中书省的决策,尚书省则负责执行,三省互相牵制。

此时可称为宰相的就扩展到一群人了。中书省有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有侍中二人,尚书省有左右仆射二人,这些人都是宰相,他们共同决定国家大事。

但头儿多了就必须再立一个头,这就是宰辅。从一个宰相到多个宰相,避免了一人专权独断的局面,是历史的进步。

宋元朝时国家权力集中到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丞相,其助手参知政事则为副相。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仍然沿用元朝的制度,设丞相一员。

丞相位高权重,与朱元璋集中权力于皇帝一身的理想产生矛盾,于是朱元璋借胡惟庸阴谋作乱之机,彻底废除丞相一职,并约束子孙后代不可再设丞相一职。丞相作为官职至此寿终正寝,但是宰相仍然存在。

明成祖朱棣设置内阁,到明中叶以后,内阁大学土之首称首辅,渐为百官之首,与前代丞相无异,也可称为宰相。

清代雍正以后,设军机处处理军国大事,这些军机大臣们可称为宰相。历代宰相称呼的变化,其实都是皇帝集中权力的结果,在皇权与相权之间磨出的火花所决定。

黑脸包相爷做没做过宰相呢!北宋前期,中书门下的长官为正宰相,亦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宰相称“参知政事”。后来参知政事与正宰相基本无差别,使正宰相事权更为分散。

宋太宗后,一相四参或二相二参是常事。但宰相制度无论怎样调整,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都无法得到彻底解决。因此,在宋朝,在文武百官心目里,宰相之职近于鸡肋,食之无味,且有些危险,弃之却心有不甘。

包拯是北宋天圣五年进土。宋景祐四年,任天长知县,后调任端州知州。回京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监察御史。包拯曾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朝野为之震动。

嘉祐元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他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把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敬仰。

宋嘉祐六年,他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由此可见,包拯担任过的最高行政职务是枢密副使,也就是枢密院的副长官。

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所以,枢密使与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副使等合称“宰执”。

因此,虽然包拯没有担任过宰相职务,但其担任的枢密副使也可称为副宰相级别的官职,包拯被后人称为“包相爷”,按理来说也没有什么大错。

标签: 宰相是什么职位

更多文章

  • 施耐庵是哪里人(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什么地方人)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施耐庵是哪里人

    网友@可爱多评论说,施耐庵是盐城大丰区白驹镇人,古代这地方属于扬州府兴化县,所以两地有争议,不过客观来说现在施耐庵属于盐城大丰区白驹镇人。而且盐城白驹镇还有施耐庵故居,施耐庵的表哥卞元亨就在盐城便仓镇,盐城大丰区还有施耐庵公园,盐城盐都区还有水浒文化博物馆。另一网友@南山隐士评论说,施耐庵是白驹的,

  • 吴三桂当了多久的皇帝(吴三桂时期称帝几个月去世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吴三桂当了多久的皇帝

    说起吴三桂,大家能想到便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山海关将清军引入关内的明末大汉奸,也正是他的这一举措,使得中原地区落入满清之手,并被统治了两百多年。当然,吴三桂之所以投靠满清,一方面和李自成的某些操作有关,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自身利益,为自己升官发财找出路。对此,有人就要问了:既然吴三桂是为了功名利禄

  • 清朝皇帝列表大全(清朝皇帝谥号排名先后顺序)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皇帝列表大全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后金)。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清朝最初建都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迁都沈阳(盛京)。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北京,明朝崇祯帝在农民军的攻城炮声中自杀于皇城后的景山,明朝灭

  • 历史上湖南湖北为什么叫两广(两广是指湖南湖北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湖南湖北为什么叫两广

    很多朋友都觉得,人们口中的“两广”,是广东、广西的合称,实则不然。“两广”的起源,实为宋朝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的合称。那么,“两广”中的“广”有怎样的含义呢?如:山东、山西中的“山”代表着太行山,湖南、湖北里的“湖”说的是洞庭湖,“两广”里的“广”所指代的也是地名吗?根据考证,这里的“广”说的是汉朝时

  • 明朝孙若微皇后生平简介(大明孙若微皇后活了多少岁)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孙若微皇后生平简介

    《大明风华》中,汤唯饰演的“孙若微”的故事太“故事”,诸如“靖难遗孤”的身份,“为朱棣挡箭”“直击朱棣、建文叔侄相见”“姐妹共侍一夫”等等,多为杜撰。不过,“孙若微”的确有历史原型,她就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位皇后,也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母,孙氏。孙氏是山东邹平人,父亲孙忠是县衙的主簿。邹平地方不大,但

  • 元朝是怎么灭亡的(解说历史上元朝灭亡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元朝是怎么灭亡的

    元朝的统治时间很短,如果从忽必烈算起,也只有100多年,就算从成吉思汗开始算,那也只有150年,我们定义的元朝应该是从忽必烈这一宗开始算的,一共也就109年。元朝的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忽必烈时期的30多年;中间30年9个皇帝的乱世时期,以及顺帝时期再稳定的30年。元朝在取得南宋政权后,发动

  • 蚩尤是哪个民族的祖先(蚩尤被哪个少数民族称为先祖)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蚩尤是哪个民族的祖先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文化。比如有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渊源可以媲美汉族,它就是苗族。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可与华夏族并列,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其始祖为上古时期的蚩尤。苗族先人居住在长江中游,人多势大,号称“九黎”。首领蚩尤英勇善战,会

  • 历史上的刘墉结局(历史上的刘墉最后下场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上的刘墉结局

    由何冰、曹征饰演的《刘墉追案》剧情将近过半,但刘墉还没有查出山东主案背后的真正凶手和幕后保护伞!但他身边的最信任的人,有可能会被敌方的糖衣炮弹腐化变质,变成内奸,给他最致命的一击。刘墉作为朝廷的协力大学士,饱含诗书,为人机智灵敏,在他身边跟班的刘喜儿却显得呆、笨、傻,一如他的身体状况一样,屡屡在刘墉

  • 司马懿杀光了曹家吗(曹操后代被司马懿杀光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懿杀光了曹家吗

    历史总是多姿多彩的,有意思的朝代有很多,其中最让大家熟悉的肯定就有着三国。无论是书籍还是影视剧,这段历史都是大家最为熟悉的,魏蜀吴三国鼎立,曹操、刘备、孙权各有千秋,开创出了一个斑驳的朝代。曹操无疑是三国中的枭雄,一生下来也没个安稳的时候,曹操的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勤勤恳恳的一统北方。不过无论如何

  • 三国之北伐中原结局(真正的三国之一统中原崛起绝灭)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之北伐中原

    诸葛亮北伐又称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也即和《三国演义》中的六出祁山不同,在正史中,诸葛亮只进行了五次北伐中原。针对诸葛亮北伐中原这一行动,至今依然是争议不断,也即有人认为这是在积极防御,以此寻找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