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应该属于历史上道家的思想吧?没有找到依据,妄作推测,希望不要当真。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本质上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初看是一种利己,但它还有一层意思应该是“律己”,先做好自己的事,也许还可以“内贤而外王”,不过这又和儒家关联了。这也告诉我们,传统中儒释道三家很多时候也是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我们这样追溯其中的渊源,不过是一种探讨推测而也。
易中天教授把道家称为“隐士哲学家”是很有见地的。他讲到杨朱拔一毛而可以救天下却不为,不是不为,而是不愿为。如果每个人都能洁身自好,提高自己的修养,人人利己爱己律己,天下何乱?
有人打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旗号,却总是干着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事,把天下搞得乱糟糟的,真还不如管好你自己,让自己“静下来”,少折腾,别给“天下”添乱。
(图片来自网络)
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中说的
房梁挂钱的故事?
《房梁挂钱》这篇文章,讲的是唐宋苏轼在当官的时候就很注意节俭,后来降官以后,钱也少了,更是常常的精打细算地日子;他把他的钱分成了30小份,每天用一份。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生活中要学会理财,节俭用钱绝不浪费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