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世界上最凶猛老虎排名(地球上最凶狠的老虎是什么)

世界上最凶猛老虎排名(地球上最凶狠的老虎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189 更新时间:2023/12/9 23:14:36

老虎是一种大型猫科动物,是森林里面的顶尖掠食者。它拥有猫科动物最长的犬齿,最大的爪子,不仅力量强劲,而且还十分敏捷,所以被人们称为森林之

老虎图片

在近代史中,老虎在地球上经存在过九个亚种,分别是西伯利亚虎(东北虎),孟加拉虎,华南虎,印度支那虎,苏门答腊虎,马来亚虎,爪哇虎,巴厘虎,里海虎(新疆虎)。

如今爪哇虎,巴厘虎,里海虎早已经灭绝,华南虎自21世纪后宣布自然种群灭绝。所以不纳入比较的范畴,我们只用现存的五种老虎来作比较,来判断那种老虎最为凶猛。

一般情况下生存环境越恶劣,生存斗争越剧烈,老虎的性情就越凶猛。所以本章通过老虎的生存环境(五分),以及生存斗争(五分)作为评判标准。

西伯利亚虎

西伯利亚虎图片

西伯利亚虎又被称作东北虎,是老虎家族里面最大的一个亚种。西伯利亚虎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中国的东北地区,朝鲜,一般来说,成年东北虎体长可达2-3米,体重可达240-320kg。西伯利亚虎是非典型的森林动物,经常出没于树林灌木丛之中。

生存环境:西伯利亚虎主要生活在我国东北以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该地区最可怕的就是冬季的时候,漫地白雪,万物凋零,最低气温可以达到零下四十度。这种环境还是比较严酷的。所以评分:四分

生存斗争:东北的森林里面,除了西伯利亚虎还有棕熊,黑熊,狼,金钱豹这类凶猛的野兽,所以西伯利亚虎的生存斗争还是比较剧烈的。评分:四分

孟加拉虎

孟加拉虎是仅次于东北虎的第二大虎种,主要分布于印度和孟加拉国,在中国西藏墨脱也有少量分布。

成年的孟加拉虎体长一般在2-2.9米,体重180-270kg,孟加拉虎的适应能力很强,无论是高寒的喜马拉雅山,还是干燥的树林,或是沿海的红树林,它们都能适应。

孟加拉虎图片

生存环境:前面说过孟加拉虎生存的环境很多样化,有高寒的山脉,有干燥炎热的森林,还有潮湿的红树林附近,孟加拉虎的生存环境不但多,而且各个都是十分严酷的。评分:五分

生存斗争:孟加拉虎生存的环境里面的动物个个都十分强悍,体重超过一吨的白肢野牛,脾气暴躁的印度犀牛,体型巨大的亚洲象,在水中伺机等候的咸水鳄,还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懒熊。所以孟加拉虎的生存斗争十分剧烈。评分:五分

印度支那虎

印度支那虎的体型在老虎家族里排到第四,成年印度支那虎体长一般为2-2.9米,平均体重为185kg,与非洲雄狮体型相当。

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虽然印度支那虎名字有印度两个字,但是印度没有印度支那虎的分布,印度只有一个虎亚种,那就是孟加拉虎。

印度支那虎图片

生存环境:主要是生活在亚热带雨林中,亚热带雨林全年温和多雨,气候也比较湿润,但是比起西伯利亚虎和孟加拉虎的生存环境,这已经好太多了。所以评分:三分

生存斗争:在印度支那虎的生活范围内,体型比较大的动物有亚洲象,黑熊,各种鹿科动物和野牛,生存斗争跟西伯利亚虎相当比孟加拉虎稍逊。评分:四分

马来亚虎

马来亚虎是现存第二小的老虎,成年马来亚虎体长一般为2-2.7米,平均体重一般为150kg,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即泰国南部和马来西亚西部交界处)。

以前马来亚虎一直被认为与印度支那虎是同一种老虎,直到2004年才被重新认定为一种全新的老虎。

马来亚虎图片

生存环境:主要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热带雨林与亚热带雨林类似,但是比亚热带雨林更热,更多雨,更湿润,里面滋生的毒物也很多,各种毒蛇,毒蝎。所以马来亚虎的生存环境是比较恶劣的。评分:四分。

生存斗争:与马来亚虎享有同一栖息地的大型动物有鹿类,野猪,马来熊和马来貘。这些动物几乎都对马来亚虎毫无威胁。评分:二分

苏门答腊虎

苏门答腊虎是现存最小的虎种,成年后体长一般为2-2.5米,平均体重一般为130kg,由于该虎种仅存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上,由此得名。

苏门答腊虎

生存环境:生存环境与马来亚虎一样是热带雨林,在此不在叙述。评分:四分

生存斗争:与苏门答腊虎共享同一领地的大型动物就比较多了,有各种鹿类,野猪,咸水鳄,苏门答腊犀牛,亚洲象等。可见苏门答腊虎的生存斗争还是比较强烈的。评分:四分

总结

孟加拉虎以十分的优势获得榜首,西伯利亚虎和苏门答腊虎八分共列亚军,印度支那虎七分名列季军,马来亚虎六分名列第四名。所以老虎凶猛程度排行榜分别是:孟加拉虎>西伯利亚虎=苏门答腊虎>印度支那虎>马来亚虎。

更多文章

  • 吴邪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吴邪在九门中的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吴邪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不得不说,《盗墓笔记》中坑多的宛如月球表面,密密麻麻坑坑洼洼。例如塔木陀的陨石、长白山的青铜门、秦岭神树的幻境等等,不过三叔在最新的《极海听雷》中,总算是填了一个大坑,同时也留下了更大的悬念,行人接下来就给大家一一分析。肯定有很多朋友和行人一样当年对塔木陀的陨玉有着极为深刻的印象——甚至说是阴影也不

  • 西安13朝古都是哪13朝(西安的古都都经历哪十三朝)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安13朝古都是哪13朝

    西安,古称长安,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西安自古以来有“四关拱卫,浮渭据泾,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之盛。历史上共有74位皇帝定都西安。一、西周(12位皇帝)均定都西安分别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

  • 张日山和张起灵的关系(张起灵和张日山谁年龄更大)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日山和张起灵的关系

    《终极笔记》这部网剧正在热播之中,虽然叫做《终极笔记》但翻拍的是《盗墓笔记》这部小说。《终极笔记》是由曾舜晞和肖宇梁、刘宇宁联合主演。这部剧是由原著的4个章节组成的影视剧,剧中情节还是比较还原原著的,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这部剧的小哥是肖宇梁主演,肖宇梁也是在《沙海》中小哥的扮演者。当初看到《沙海》中

  • 红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红薯起源于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红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红薯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很广,北起黑龙江,南到海南都有种植,产量也居世界第一位。因此,一说起红薯,很多人都觉得是我国的传统作物,毕竟已经种了几百年了,历史悠久。其实,红薯是一种舶来品,原产地并不在中国,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下红薯的前世今生。一般大家普遍地认为,红薯是到了明代才被

  •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关系(希腊是罗马的前身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关系

    相信大部分不了解西方史的人们,都是对这两个概念十分的模糊的,不知道古罗马文明跟古希腊文明的前后联系以及先后关系。首先,我们应该知道的一点是,古罗马是在古希腊文明未覆灭之前就存在的文明,古罗马是在公元前九世纪左右起源,中间整整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间,知道1453年彻底灭亡,古罗马文明起源于意大利。如果光

  • 西游记二郎神和孙悟空谁厉害(这才是符合原著战斗情节)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二郎神和孙悟空谁厉害

    《西游记》第六回,小圣施威擒大圣,小圣指的是二郎神,大圣指的是孙悟空,单看标题,二郎神稳压孙悟空,但不能单纯的做一个标题党,还要从实际内容展开论述。孰优孰劣,还要系统性地分析。二郎神首先受观音菩萨举荐,观音菩萨对二郎神的神通十分自信,在举荐二郎神之前,观音先对孙悟空的实力做了一番试探,她先派遣自己的

  •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谁(神话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谁)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谁

    大禹,有名的治水英雄,26岁担任水官,在誓师大会上就曾语重心长的对部下说: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而受诛。什么意思?古语,“诛”有惩罚的意思,大禹是在说:“先父鲧,治水还没有成功就受到惩罚,致使前功尽弃,实在可惜的很,现在我又当了水官,该怎么办?自然是继承他的遗志,总结他的经验,纠正他的过失,尽早治平水

  • 白龙马是哪个龙王的儿子(白龙马是西海龙王的儿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白龙马是哪个龙王的儿子

    (蜗牛看西游第2321期)文/牵着蜗牛散步我们都知道,白龙马其实是小白龙变的,小白龙的父亲是西海龙王,因为小白龙烧毁了堂上明珠,所以被父亲以忤逆之罪告上了天庭,玉帝要砍他的头,后来被观音救下,化身为白龙马,驮唐僧到西天取经。对这段经历的讲述,在原著中出现过两回,一次是小白龙的自述,一次是如来的表彰词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间

    17世纪,东西方两大强国同时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东方的大明王朝经济濒临崩溃,土地兼并严重,税收严苛,底层民众不堪重负,阶级矛盾加剧。女真人在关外步步紧逼,进一步加重了明朝的内忧外患。1627年,陕北澄县饥民暴动,由此拉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西方的英国也不好过。17世界中期,英国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 叔本华最著名的一句话(叔本华名言名句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叔本华最著名的一句话

    亚瑟·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以著作《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而闻名。他赞成悲观的哲学主义,把生命视为不幸的,无意义的,充满痛苦的,与东方的思想相呼应,特别是印度教的和佛教。他将对人生痛苦的拯救寄托于对美的沉思,对人的同情,对欲望的控制。在此精选叔本华5句经典名言进行解读,一起探寻并揭开人生的本质。【人们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