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118 更新时间:2023/12/31 1:34:57

明武宗,朱厚照。主流史家给的定义是:浪。

这哥们每天都想着玩乐戏耍:玩动物,玩珍宝,玩美女,玩打仗游戏;不务正业,亲贤臣而重奸邪,好武风而轻学业;大臣让他往东,他偏往西;让他在家安生待着,他偏要离家出走。

总而言之,这哥们浪得无法无天,浪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浪的大臣们看到他不是头大就是恨得牙痒痒。

于是,明代的文臣史官肯定是不会给他好眼色的,清代的帝王皇嗣肯定是要拿他做反面教材的,所以他在史书里的形象也必定是一派“亡国之君”的做派。

朝史暮想作为一名正德粉,觉得十分有必要和大家聊聊自己眼中的明武宗——朱厚照。

谁说“豹房”就是“炮房”

稍微了解明史的朋友都知道朱厚照建了一个“西苑豹房”,据说里面填充了豹子,珍宝,女乐,娈童和一群陪他玩乐的侍卫随从,朱厚照整日就泡在里面肆意淫乐玩耍,不务朝政。

以上种种,有。以朱厚照追求天性解放的性格,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他的标配。不过,豹房绝对不是朱厚照仅仅用来享乐的地方。

豹房的营建,大概花了二十多万两,和后世所谓的骄奢淫逸绝对挂不上边。豹房有几百件房屋,里面还有校场,佛寺等功能性建筑。

豹房

皇家饲养动物的传统早在元代就有了,这个风俗应该和蒙古人有关。蒙古人去的地方多了,又受到西方贵族饲养猛兽风气的影响,就会搞个动物园把一些珍禽奇兽饲养起来。

到了明代,除了豹房,之前还有象房,鹿场,虎城等。所以养野兽这个习惯,并不是朱厚照独创的。那么豹房有多少只豹?《万历野获编》对朱厚照的豹房有这么一段描述:

西苑豹房畜土豹一只,至役勇士二百四十名,岁禀二千八百石,占地十顷,岁七百金。

朱厚照的豹房里,只有土豹一只。从这里看来,豹房的主要功能绝对不只是养豹子。

豹房还叫皇家猎苑大营。我们知道,古代皇帝的很多狩猎活动,其实就是大规模的军事训练。豹房里的校场也绝对不是朱厚照用来模拟战争游戏的场地,而是实实在在地对部队进行操训。

豹房还是朱厚照的军事研发中心。朱厚照曾经设想过把大炮用铁皮包裹起来再架上轮子,提高防护性和机动性。这有没有近代坦克的雏形?

朱厚照剧照

朝史暮想在以前的文章中介绍过明代皇权专制,在体制上已经非常完善。即使朱厚照常驻豹房,朝中的机务要务也没怎么落下过。

阁臣是跟着皇帝走的,司礼监是依附在皇权上的,朱厚照换个地方办公,一边办公,一边玩,一边练兵,一边搞军事研究,还能远离文官集团的纷扰,何乐而不为?

从这种意义上来,朱厚照的豹房,是当时大明帝国最高的政治军事中心,其功用绝对不是一个温柔乡能笼统定义的。

重用八虎的背后,是刘瑾改革的政权保障

对朱厚照宠幸八虎,并且任其祸乱朝纲,明代及后世的文官集团尤为痛恨。一副大好河山自此凋零混乱的悲痛之情。

我们知道,朱厚照的父亲朱佑樘和文官集团走的是很近的。近到什么程度?毫不夸张地说,文官集团的提议,十个里面,有八个朱佑樘都是准的。

也正因为如此,朝史暮想一度推测朱佑樘在性格上,有软弱和迁就的缺陷。《明实录》对朱佑樘的记载更为不堪。

朱佑樘像

但是文官集团是非常喜欢这么一个皇帝的,于是在史书上对其大赞特赞,吹捧出了所谓的“弘治中兴”。朝史暮想在很多场合都说过朱佑樘其实是花钱非常大手大脚的主。

我们知道皇帝有一个私库,是皇帝自己的钱包。国家还有一个太仓,就是国库。我们就看看朱佑樘时期国库的情况:

弘治十四年闰七月,刘健上疏说:近年以来用度太侈,光禄寺支费增数十倍,各处织造降出新样,动千百匹。显灵、朝天等宫,泰山、武当等处,修斋设醮费用,累千万两,太仓官银存积无几,不够给边

弘治十五年十月户部报告:一岁所入,俱不足以供一岁所出......今太仓无数年之积,而冗食日加于前,内帑缺见年之用,而给费日加于后

朱佑樘用完了自己的私库,就开始挪用国库。到后来,国库的钱连边关将士的饷银都发不出了,财政赤字非常严重。

到了朱厚照继位的时候,连老爹的丧事和登基大典用的钱都觉得紧巴巴。在朱厚照大婚的时候,为了多要十万两银子,和户部来来回回扯皮好久。这就是朱厚照面临的国家财政情况。

朱佑樘像

我们再看一份报告:弘治十八年:内承运库放支银两,全无印簿。支销二十年来,累数百万,以致府藏空竭。承领之人,岂无侵克本库?内官自请查弄,岂可不查?

什么情况?内库的银子,几百万两,没有完善的账本和印薄,很多人可以随意支取,浪费严重。一代名君朱佑樘,就这么管钱?脑子是不是有问题?

朱厚照决定改变这种情况,第一件事情,就是用自己以前的太监班底去制衡文官集团,夺取政权。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八虎的职位。

刘瑾——司礼监秉笔太监;张永——总提督神机营;谷大用——提督西厂;马永成——提督东厂;丘聚,罗祥——东厂;魏彬——总三千营;高风——司礼监。

朱厚照像

这帮人的职位牛不?皇帝直属部队的将领,皇帝办公室机要秘书主任,皇帝直属情报机构总负责人,皇帝后勤保障团队等等。

朱厚照组建的这支以刘瑾为首的嫡系宦官团队,慢慢形成了和文官系统抗衡的资本,从而为刘瑾改革提供了切实的政权保障。那么刘瑾做了什么?

刘瑾新政和刘瑾之死

刘瑾开始清查账目——先从吏部,户部,兵部入手,之后推广到中央各个衙门和地方,追缴各部门各地方政府拖欠的税款,借款,补齐财务亏空。

刘瑾重新审查土地人口——在江南富庶地区坚决推广财政改革,严厉打击了当时官绅士族隐瞒谎报土地,拖欠税款,大肆兼并耕地等行为,大大增加了朱厚照的财政收入。同时对底层百姓降低赋税,减轻劳役,缓解社会矛盾。

刘瑾剧照

刘瑾开始改革吏治肃贪——肃清官场不作为的风气,严厉惩治贪官,加大经济惩罚力度,严格追缴赃款。同时将各地官员进行轮调,比如南北官员同级调动。大省强省官员不得有本省或者邻省人任职,漕运官员也许身家清白与沿河省份没有瓜葛。

刘瑾提升了宦官集团的政治地位——将各地的镇守太监品序提升到与巡抚同级,细化地方分权,严格敦促地方实行两套班子管理。同时利用自己掌控的司礼监,严格把控各地往来文书。

刘瑾推广移风易俗和区域公正——刘瑾命令寡妇再嫁,强行推行火葬。在科举录取名额上,增加了西北省份的名额。

刘瑾这套组合拳,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改善了朱厚照的财政状况,缓和了社会矛盾。不客气地说,后来杨廷和推行的一些列改革,很多都是刘瑾时期的改革的深入和扩大。

但是这么好用的刘瑾,为什么最后就被朱厚照杀了呢?刘瑾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朱厚照用他,是为了打压文官集团,推行改革,这就得罪了一大批人,不,是所有人。

太监剧照

刘瑾创立内厂,锦衣卫,东厂,西厂就看不惯了;查账和限制土地兼并,地主士绅集团的蛋糕留被动了;自己屁股不干净,还要查贪腐,这就得罪了整个官场了。

本来因为和朱厚照走的近,就被文官集团厌恶,被宦官同行们嫉妒,再加上把改革扯到大明军队系统,所有人都要搞死刘瑾。

刘瑾的命运有点像商鞅。他是来当CEO的,实现皇帝的政治目标,但是当事情做完了,刘瑾成为众矢之的,朱厚照再用他就可能会引火烧身,所以这个时候,必须要杀了刘瑾,缓和矛盾。毕竟,再找件趁手的工具还是很好找的。

京军与边军的调防,是大明军队战斗力迅速衰退的无奈

朱佑樘时期,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京营占役。看字面意思就知道,让京城的军队去负责修筑工程建设。京城三大营,十二团营在朱佑樘时期,是真的苦。

他们要修陵墓,修城墙,修宫殿,修寺庙,修公共工程,就是不训练。朱佑樘滥用军力,把军队将士变成免费的劳力,致使京军训练废弛,战力低下,困苦不堪,很多兵士纷纷逃役。

明军出征图

弘治十三年的奏书:

京师根本之地而军士逃亡者过半......其锦衣腾骧等卫军士不下十余万人,又不系操练之数,近年虽立团营,而役占卖放者多

众文官大臣多次上书请求停止京营占役,编练团营,恢复训练,保持军队战斗力。但是朱佑樘就是置若罔闻。

大明的京军在朱见深成化年间,还能镇压荆襄流民暴动和大藤峡少数民族的反叛,但是到了朱厚照正德初年,却连刘六刘七的起义都毫无招架之力。

朱厚照一上台,马上就停止了京军的劳役,清查三大营和十二团营人数,补齐缺额,重新编练。很多训练应该是朱厚照亲自指导,地点可能就在豹房的校场。

为了提升战斗力,朱厚照违背祖训,让京军和边军调防,以增加京军的实战机会,增强战斗力。同时让边军入京加入编训,整合优势资源。

明代出巡图

而朱厚照重用钱宁,江彬等人,并收了诸多将士为义子,除了他们善于投朱厚照所好,三观颇合之外,朱厚照还有重振武风的意味在。而这些义子后来多成为军队将领,成为朱厚照重要的嫡系团队。

也正是因为朱厚照的尚武之风,和重振大明军队战斗力的举措,使得朱厚照自身也急需建立战功,塑造自己勇武的形象,建立个人的军事权威。所以后来朱厚照跑到宣府去,绝对不是史家说的为了玩闹嬉戏的荒唐行为,他是真的去找仗打。

众说纷纭的应州之战

朱厚照跑出居庸关,到宣府,到阳去和当时的蒙古“小王子”达延汗打了一仗,史称应州之战。关于这场战斗,有两个极端的说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朱厚照打了一场打胜仗,因为身边没有文官史家外加文官集团不喜欢他,所以这场战斗的功绩在历史上是被故意抹黑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朱厚照其实就打了一场遭遇战,所谓的大捷完全是朱厚照自己鼓吹的,史书中记载的微乎其微的伤亡数字是真实的。

战斗图

非常抱歉地说,由于关于这场战斗史料的匮乏,真的已经很难去还原历史的真想。不信看看史料的记载吧。

《明史—本纪》:冬十月癸卯,驻跸顺圣川。甲辰,小王子犯阳和,掠应州。丁未,亲督诸军御之,战五日。辛亥,寇引去,驻跸大同。

《明史—江彬传》:至应州,寇引去。斩首十六级,官军死数百人,以捷闻京师

《国榷》:丁未,王勋等出战涧子村,萧滓、时春、周政等兵至,……,是役也,斩虏十六级,我丧五十二人,重伤五百六十三人,乘舆几陷

就这点资料,能揣摩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是相信第一个说法,因为史书另外说了,应州大战之后,蒙古人“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间接地说明了朱厚照指挥的应州之战对蒙古主力的重创。

战斗图

不过朝史暮想比较倾向第二种观点,就是这只是一场遭遇战。蒙古的达延汗主政时期,对大明的边界经常袭扰。一则是看看能不能抢到什么,二则是向大明炫耀武力,逼迫大明开通贸易,三则也是练兵。

达延汗这次南下,虽然在蒙古的古籍中记载是五六万人,但是达延汗应该并不知道朱厚照在等他。所以在应州之战,主力部队并未全部集结,而是分散在沿途各地和其他边防重镇警戒。

朱厚照的那场战役,从部署上看并没什么大的问题,但是明军当时的战力绝对不是蒙古骑兵的对手,更何况出城打野战了

这仅仅是一场遭遇战蒙古方面是通过几天的试探,发现了明军战斗风格突然变得顽强,在没有巨大经济利益和政治诱惑的前提下,强攻显然是得不偿失的,这也是为什么蒙古人最后主动撤退

朱厚照打算追击的举动被大雾所阻,很有可能让朱厚照避免了另一个版本的“土木之变”。而蒙古人之后对大明侵扰举动的减少,则和达延汗死后留下了权力真空有关。

蒙古骑兵图

当然,以上仅仅是朝史暮想的个人猜测。不过朱厚照学习成祖朱棣的悍勇之风,的确值得肯定。不客气地说,朱厚照是明代最后一位披挂上阵,亲自杀敌的皇上。自朱厚照之后,明代再无帝王有如此豪迈之气。

朝史暮想对朱厚照想说的其实还有很多。他不喜儒家执政风格,却对异域文化和其他宗教信仰十分感兴趣;他对道教,佛教,喇嘛教,伊斯兰教的教义都有深刻的认识,会说梵语和葡萄牙语。

他并不是不学无术,朱厚照至少御著了《大明会典序》,《历代通鉴纂要序》,《重刊少微通鉴节要序》等书籍。

他好色,却也足够浪漫;他尚武,却从不嗜杀;打压文官集团的同时,也防备宦官势力的坐大;他追寻政策的稳定持久,所以正德年间的内阁是大明朝最为稳固的一届;朱厚照,也是大明最后的英主。这样的皇帝,我喜欢。

更多文章

  • 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中国哪个姓氏最早出现)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民族,一向喜欢寻根问祖,追根朔源。而姓氏,千百年来,一直深受重视。“姓”和“氏”【最】初有别中文中的姓氏一词,最早时其“姓”与“氏”不同。姓属于母系,氏属于父系。姓表示所生之族,氏表示所居之地。姓用来区别婚姻。同姓者,即使同母系的人不能发生性关系,称为

  • 蒙古国独立的真实历史(蒙古国是怎样独立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蒙古国独立的真实历史

    外蒙古在二战后,强行在苏联的支持下独立,实际上成为了苏联的“不加盟共和国”。在整个苏联时期,外蒙古其实就相当于苏联的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所以基本上内政外交,国防政策,都是苏联说了算。而且外蒙古实际上在苏联时期,不是一个独立国家,只是苏联的一部分。但是很奇怪的是,苏联解体后整整3个月,外蒙古为何才宣布

  • 古代7尺男儿等于多少cm(古时候七尺男儿的含义与身高)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7尺男儿等于多少cm

    我们现在在看古装影视剧中,常常会听到剧中人物所说:“堂堂七尺男儿”,会怎么怎么样。那你知道“七尺男儿”到底有多高吗?按今天的标准来算,一尺约是33厘米,算下来的话“七尺男儿”身高是两米三左右!更厉害的是史书记载项羽身高八尺,那么算下来就是两米六!孔子记载是九尺六,那么这样岂不是太恐怖了。其实在古代“

  • 朱熹把他儿媳妇肚子搞大(朱熹和他儿媳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熹把他儿媳妇肚子搞大

    最早知道这个人,是在历史课本上,“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别的先不说,一看这些这家那家的,就知道是一个很厉害的人。朱熹画像后来各种野史提到朱熹曾诱奸尼姑及儿媳,还把儿媳的肚子搞大了,一时以为了解到了不为人知的历史隐秘,还暗自得意...那么,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根据《

  • 朱元璋杀了哪些开国功臣(真实的朱元璋非常残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杀了哪些开国功臣

    朱元璋在称霸天下的过程中,受到了小时候家乡的许多伙伴和战争中归降的开国英雄的辅助。但是,当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他通过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杀死了数万英雄和功臣。被杀的英雄和功臣包括哪些人呢?哪六位又得到了善终?1、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与李善长同乡,与张昶为友。明朝开

  • 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吗(历史上秦嬴政是谁的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吗

    关于始皇帝的身世,在现代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千年谜团,直到今天,历史学界对秦始皇的身世依旧持怀疑态度。许多人对此众说纷纭,但是河南大学的一位教授,王立群老师就曾对秦始皇的身世进行了分析,那么王立群老师对秦始皇是身世持有着怎样一种态度呢?关于秦始皇的身份,首先要说到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关于这个赵姬的身份十

  • 朱瞻基为什么讨厌胡善祥(朱瞻基一点都不喜欢胡善祥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瞻基为什么讨厌胡善祥

    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皇后胡善祥,历经四朝: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她被朱棣封为皇太孙妃,被朱高炽被封为太子妃,被朱瞻基封为皇后,后来无过被废,被朱祁镇恢复皇后尊号。她没有生下儿子,只有两个女儿,都先于她之前去世。她是明朝第一位被废的皇后,她为何被废?她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呢

  • 自由女神像是哪个国家的(美国自由女神像象征着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自由女神像是哪个国家的

    你对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了解多少?其实,这是一百多年前法国人送给美国人的礼物。他们为什么要送这样的礼物?自由女神像内部是什么样的?今天,小徐就为大家解密自由女神像的秘密。自由女神像始建于公元二世纪,由法国雕塑家巴托迪建造,是法国人民捐赠的,作为庆祝美国独立一百周年的礼物。这座雕像于1886年完工。雕像高

  • 1927年的西游记有多恐怖(1927年拍摄的版本很吓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1927年的西游记有多恐怖

    《西游记》想来大家多少都应该看过,里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怪力乱神和很多的人物形象。记得在小的时候,只要是假期都会在电视剧上看到杨洁导演的八三版《西游记》。按那时候的拍摄水平,大家都觉得非常惊叹。实际上,最早拍摄的《西游记》并不是八三版,最早的应该要追溯到1927年的无声电影《盘丝洞》。这部影片

  • 西安十三朝古都都有哪些(西安都是哪些朝代的古都)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安十三朝古都都有哪些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西安是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又称长安和镐京,长安自古以来就是帝王之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所以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定都西安,那么你知道这13个王朝都分别是哪些吗,今天小田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西安历史上的13个王朝,第一个,西周,很多对历史不熟悉的人应该对西周没有什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