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完璧归赵发生在什么时期(完璧归赵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完璧归赵发生在什么时期(完璧归赵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29 更新时间:2023/12/13 0:10:31

历史朝代趣事

中国历史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完璧归赵

本期主要讲述战国时期发生的成语典故——完璧归赵与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中国历史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完璧归赵。“壁”在这里是指和氏璧。这个成语是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成语讲的是发生在赵国与秦国之间的故事。该成语最初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原文如下:

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意思是讲,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秦国换取城池,秦王不愿用城池交换。蔺相如就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将和氏璧完好无损的带回了赵国。

完璧归赵

中国历史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完璧归赵。这个成语典故讲的是在战国的赵惠文王时期,赵王得到了一块美玉,名叫和氏璧,这块美玉非常的精美,是个无价之宝。

王获得和氏璧的消息传到了秦国,于是秦昭襄王便让人带话给赵惠文王,表示自己愿意以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

秦国是一个大国,赵惠文王怕得罪秦王,又见有十五座城池可得,便答应了秦王用和氏璧换取秦国十五座城池的要求。

完璧归赵

可是他也担心秦国仗着自己强大,到时候得到了和氏璧,而并不愿意将城池给赵国。

就在赵惠文王忧虑的时候,一个叫做缪贤的大臣认为自己的门客蔺相如能够完成这次带玉出使秦国的任务,便将蔺相如推荐给了赵王,于是赵王也就让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的时候,只见秦王赞不绝口的只说和氏璧好,却丝毫没有提到要拿城池换的意思。

完璧归赵

于是,蔺相如故意对秦王说和氏璧上有个缺陷,要指给秦王看,秦王不知是计,就给了他和氏璧。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就做出要往宫殿的柱子上撞,与和氏璧玉石俱焚的姿势。

然后他又说出了自己担心秦王不愿给城池的忧虑,并表示秦王要得到和氏璧就应该斋戒五天的诚意。秦王喜爱和氏璧,担心蔺相如真的把美玉撞碎,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就在秦王斋戒的这段时间里,蔺相如命人悄悄的将和氏璧从小道送回了赵国。

完璧归赵

五天后,秦王故意说要给赵国城池,要求蔺相如交出和氏璧。蔺相如把实情告诉了秦王,并表示,秦国强大,赵国不敢欺骗,如果秦国真的有意以十五座城换和氏璧,就把城池先献给赵国,赵国自然也就会将和氏璧再送与秦王。

秦王无奈,为了不影响与赵国的关系,也没处罚蔺相如,反而好好招待了他,然后让蔺相如回了赵国。而秦国也至始至终没有拿出城池要换取和氏璧。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中国历史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说背着荆条向他人请罪。比喻自己犯了错误,主动请求处罚让对方原谅。

这个成语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与将军廉颇之间的故事。成语最初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原文如下: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意思是说,廉颇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便光着身子背着荆条,领着门客到蔺相如家赔罪。

负荆请罪

中国历史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负荆请罪。上面一节“完璧归赵”讲了蔺相如为了保证赵国不被秦国欺骗,便以死逼迫秦王,使其不敢强夺和氏璧,后又以自己的智慧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的事情。

因为这件事情,蔺相如被赵惠文王封为上大夫。

之后在赵惠文王与秦昭襄王的“渑池之会”上,秦王以赵王喜好鼓瑟为由,便要求赵王鼓瑟以助兴,赵王害怕秦王的淫威,也以为秦王只是想听下音乐娱乐而已,便奏了瑟。

负荆请罪

没想到赵王才奏瑟完,秦王就让秦国的史官记录了赵王为秦王鼓瑟的事件。秦王与赵王本是同等地位的身份,没想到鼓瑟助兴却被写进了秦史,这明显是表明了赵王低秦王一等。

就在这时,蔺相如跨步走到秦王面前,要求秦王击缶助兴。秦王不肯,蔺相如就威胁说我:和秦王只在五步之内,如果秦王不击缶,我将和秦王同归于尽,秦王害怕,就击了一下缶。

秦王击缶后,蔺相如也让赵国史官将秦王为赵王击缶的事件写进了赵史。使得秦王没有占到丝毫便宜。

负荆请罪

渑池之会后,赵惠文王也因为蔺相如维护了赵王与赵国的尊严,便将他封为了上卿。而这件事却引起了赵国名将廉颇的不满。

廉颇认为蔺相如仅凭一张嘴皮与血气就让他的官位比自己还高了,于是非常的不服气,并扬言如果碰到了蔺相如,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便在自己每次要碰到廉颇时,就故意避开他。

次数多了后,蔺相如的门客不高兴了,就问蔺相如道:为什么大人的官位比廉颇大,而大人却害怕廉颇呢?

负荆请罪

然而蔺相如告诉他们说:我连秦王都不怕,难道会害怕廉颇吗?我避开廉颇是因为不想我们之间闹冲突。

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赵国武将有廉颇将军,文臣有我蔺相如,如果我们闹起了冲突,那是秦国乐于见到的,到时候对我们赵国就不利,我这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最上头,而把个人的私事放在下头啊!

当蔺相如故意躲避廉颇的事情被人告诉了廉颇后,廉颇觉得自己因为嫉妒小气差点毁了赵国。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这就是“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典故的由来。

负荆请罪


成语完璧归赵与负荆请罪点评

中国历史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完璧归赵与负荆请罪点评。通过这两个发生在赵国蔺相如身上的成语典故,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

  • 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一定不要害怕,而是要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想办法化解。

  • 蛮横的人也会害怕比他更蛮横的人。所以,对于蛮横的人如果道理讲不通就尝试以更蛮横的姿态去对待他。

  • 忍一时风平浪静。人一定要有大局观念,不要因为小事或者个人私事而毁掉了大事。

  • 地位越高,心胸越是要宽广,遇到比自己更成功的人,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不是别人侥幸或者他的命运更好。

  • 完璧归赵与负荆请罪点评

    中国历史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完璧归赵。好啦,这就是本期讲的战国时期发生的成语典故完璧归赵与负荆请罪的故事。

    更多文章

    • 一品官员有哪些职位(一品都有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一品官员有哪些职位

      不论什么时候统治者都不可能一个人管理国家,尤其是想我们这样的大国。当然,根据每个官员的权力也会把他们分等级,而每个时期都有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制度。古时一直是皇权至上,下设品级。而到了现在,那套已经不实用了,我们有司令、书记等来取代。又设置省份、市、县、镇等来区分。那么清朝的品级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呢?

    • 长安十二时辰讲的什么(小说长安十二时辰是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长安十二时辰讲的什么

      张小敬出身行伍,后受任为主管侦缉逮捕的官差“不良人”,长期协调维护地方安全工作,但却因违法被关押于狱中。负责长安城治安的靖安司发现了混入城内的可疑人员,由于张小敬对事发地点人事与地理的熟悉,靖安司特例委派张小敬戴罪立功、侦破此案。经过张小敬的一番调查,发现敌人的阴谋是为了在上元节晚上的集会中制造混乱

    • 燃灯古佛为什么会圆寂(西游记燃灯古佛圆寂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燃灯古佛为什么会圆寂

      不过该剧虽然打戏如此繁杂,但是剧情却一点都不拖沓,而且情节十分紧凑,故事很多情节都能与《西游记》衔接,似乎有理有据,让人非常信服。不过佛家本身十分讲究因果和定数,认为那非外力可以改变,因此很多凡人修道达到岁数之后便会圆寂,甚至有的人还会留下舍利子。虽然舍利子被很多网友调侃是修身之人吃素过多引起的结石

    • 兵部侍郎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兵部侍郎是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兵部侍郎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古代各朝都有不同的官爵制度,作为六部官爵之一,兵部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兵部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兵部尚书,它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而在兵部尚书之下,则为兵部侍郎。作为兵部的二把手,兵部侍郎却处于极其尴尬的地位,首先,它属于兵部尚书的副手,无论是在品阶上,还是在职权上,它都低于兵部尚书。其次,兵

    • 康熙和雍正哪个皇帝更优秀(清朝最杰出的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康熙和雍正哪个皇帝更优秀

      一部《雍正王朝》,说尽了阴谋诡计,也道尽了人情冷暖。按照刘欢先生的唱词来说,康熙和雍正都是一代明君,他们之所以能够坐稳大清江山,主宰九州万方,是因为他们“得民心”,心里装着黎民百姓。黄河发大水,老康熙得了焦虑症,在金銮殿上急得来回踱步,在大雨之中连夜召群臣上朝。而四阿哥胤禛更是直入江南,为了筹款赈灾

    • 崇祯算是一个好皇帝吗(历史对崇祯皇帝的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崇祯算是一个好皇帝吗

      首先我们要声明的是崇祯皇帝不是昏君,不但不是昏君,而且还是有明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他勤政十七年,每天批改奏章,国事亲历亲为,甚至比朱元璋,朱棣还要勤勤恳恳。之所以崇祯帝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昏君,最重要的一点是明朝是在他的手上灭亡的,但是事实真像我们认为的那样他是一个昏君,是因为他的原因才导致的明朝的灭亡

    • 元朝开国皇帝叫什么名字(元代开朝第一代皇上叫什么名 )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朝开国皇帝叫什么名字

      忽必烈(公元1215——公元1294),蒙古大汗(公元1260——公元1294在位),中国元朝皇帝(公元1271——公元1294在位)。忽必烈,按中国皇帝的庙号称为元世祖,按蒙古语尊位薛禅皇帝。他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孙子,同他的祖父一样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自公元1241年

    • 老而不死是为贼什么意思(孔子曰老而不死是为贼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老而不死是为贼什么意思

      "老而不死是为贼″?是说老年人不死就是贼吗?谁这么混账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难道你不会老,难道你家没有老人吗?有书君看到这句话义愤填膺,立刻着手加以反驳。竟然查明这句话是中国的大圣人一一孔子说的,是孔子骂他的铁哥们原壤的。仅从字面上看这句话,好像是说老年人不死就是盗贼。但是,千万不能望文生义,把它理

    • 衙役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古代衙役是什么职业)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衙役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在各种古装电视剧中,都能看到衙役官差仗势欺人的镜头。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出现了,这些衙役们一年能挣多少钱呢。根据史书记载这些衙役家庭虽然谈不上土豪,但至少也是小康之家的水平。与那些知县、知府当然无法相比,但是衙役出身的家庭至少衣食无忧,没有普通农户那么大的压力。那么,衙役每年的收入大概多少?首先

    • 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多少岁(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长寿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多少岁

      “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一种幸福”你怎么看?人们对于老人的祝福,往往都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这样的祝福往往不是老人们想拥有的,他们未必觉得活得久,是一种幸福。一位百岁老人曾说:活得太久,就是遭罪”。都说老人能看到子孙满堂是福气,真的幸福么?吉尼斯记录最长寿的保持者,活了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