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百科?
莆田,福建省地级市。因多荔枝,又称“荔城”。历史上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为闽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地级市,下辖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仙游县、秀屿区。莆田人不仅创造了中国科举史的奇观,现今和历史上都人才辈出,自古就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
福建莆田历史?
莆田市历史底蕴深厚,史称“兴化”,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自唐以来,涌现出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相。基础设施完善,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湾环绕”,湄洲湾为深水良港,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福厦铁路、向莆铁路贯穿全境,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投入使用;福厦高速、沈海复线、莆永高速、湄渝高速形成“两纵两横”格局。同时,莆田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及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2018年10月,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莆田的历史?
莆田历史文化悠久。早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间,人类就在这里从事生产、生活活动。壶公山顶蟹洞、九华山古代图像文字、石所山仙篆石以及几十处青铜器时代遗址表明,莆田先民在远古时已点燃了文明的火种。
莆田市百科?
莆田市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莆田市史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自古是闽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誉。莆田市现辖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四个区和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两个管委会。湾口的湄洲岛是海内外闻名的和平女神妈祖庙所在地、妈祖文化的发祥地。
莆田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陆域总面积411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2013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达329万人。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莆田市,2002年2月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辖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四个区和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两个管委会。
莆田是著名的侨乡,截至2012年,莆田市共有海外侨胞150万人,分布在8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华侨31.43万人、华人118.57万人;莆田市累计批准侨资企业1518家,合同总投资75.77亿美元,合同利用侨资70.02亿美元,占莆田市全部利用外资75%以上。莆田盛产鳗鱼、对虾、梭子蟹、丁昌鱼等海产品,龙眼、荔枝、枇杷、文旦柚“四大名果”驰名中外。
莆田话的历史?
莆田话,有着一村一习俗的说法。每个村习俗不同,音标有差异。这是中原各地来到莆田的证明。又融入了原莆田的腔音和习俗。
历史记载,著名的唐代梅妃,来自莆田江东地区。由此可见莆田话同当年中原使用语言虽有差异应该基本互通,才能无障碍交流。据说莆田话是最接近古时代的官话。从莆田话做诗和讲解可以了解一二。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如果有莆田人把前面诗用莆田话念出来,就会发现比普通话还要押韵。可以看出莆田荔枝在1000多年的唐朝已经名声大噪,商业上也是互通有无了!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语言已经互通了。
莆田的历史由来?
《湄洲报》有关莆田地名争议的文章,一般都引经据典,从古文、古字、古词上面做文章,但都说不出是什么时候,怎么产生“莆田”这个地名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却忽略了莆田广泛流传的古老的美丽传说,就是“沉七洲(州),浮莆田”和“东京浮,莆田沉”的传说。在这个民间传说里,关键问题在“浮”和“沉”上,大量的史实早已证明,莆田平原的南北二洋是从海里“浮”出来的,就连壶公山不也是从海里“浮”上来的吗。因而,可以说,“莆田”是从方言“浮田”演变而来。“浮”的方言读Pu和汉语“莆”(Pu)同音,“莆”是“浮”的谐音。这从别的地名变化中也可以找到佐证,比如忠门文甲,方言仍叫“门夹”,古书记载也叫“门夹”,为什么变成现在的“文甲”呢?这是因为“门”和“文”方言同音(muai),“夹”和“甲”汉语同音(Jia)。从“门夹”变成“文甲”的文甲二字,无论从何解释,都没有实际含义,但“门夹”的含义就比较明了,因为沿海的船民称湄洲岛和莆禧半岛之间的海域叫“大门”,而方言里称房屋大门两边叫“门夹”,所以“门夹”的地名含义很清楚。
我认为,要了解莆田地名的来历,不能不考虑到莆田是从兴化湾“浮”出来的这一地壳变迁的重要史实。如果从有历史记载的莆田县置的几置几废的原因是水淹来推断,莆田也正是方言“浮沉”的谐音,水淹为“沉”,水退为“浮”。
莆田至今有多少历史?
莆田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莆田,是福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史称“兴化”,建制至今已有1500多年。莆田的妈祖文化独特,在世界各地有2亿多信众。当然,这并不是我认为莆田文化底蕴深厚的唯一理由。
莆田,自唐以来,涌现出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相。其中,蔡襄可能大家会比较熟悉。蔡襄,仙游县人,主持修建了洛阳桥。还有林披、林藻、徐寅、黄公度、郑侨等人才。
莆田元宵历史渊源?
早在唐代,莆田就有闹元宵的习俗。竹枝词中有描述莆田闹元宵的盛况,其中《元宵》云:“节到元宵兴倍生,普天人共乐升平。有楼紫陌繁华盛,灯火辉煌不夜城。”《观灯》云:“更深月色正当头,歌舞声中灯满楼。欲住欲行归去晚,春宵都是醉人游。”元宵节期间,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被称为民间的“狂欢节”。莆田元宵节,是全国持续时间最长的元宵节。
自明永乐八年(1410年)倭寇进犯平海,至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继光大破倭寇于仙游城下,莆田100多年屡遭倭患。所以,莆田地区如此长、如此丰富的元宵形式,还有一说是与长期抗倭有关。这个村有最无畏勇猛的“跳火堆”,是鼓励大家更勇敢一些;而那个村“菩萨爬高梯”,则是先前抗倭望风的遗留,这些都展示了莆田人民不畏强暴、抗御外侮、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莆田各村庄历史由来?
丰富多彩。因为莆田位于福建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莆田各村庄在历史上也都有着不同的兴盛和发展经历。有些村庄可能是因为自然条件优越,如水源充沛,风景秀美,或者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等原因而成为了一个聚集地,后来逐渐形成一个村庄。而有些村庄可能是因为族群迁徙、战争等原因,而成为了一个聚居点,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村庄。总之,莆田各村庄的历史由来非常丰富多彩,涵盖了很多元素,是一段充满故事的历史。
莆田大学有多长历史?
莆田学院是百年办校,十年本科。
02年升二本的,相较于闽江(02)、厦门理工(06)、龙岩(04)、三明(04)、宁德师范(10)、武夷(07)、江夏(10)等二本院校早,
莆田学院(PutianUniversity),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是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0]、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40],入选国家双万计划[44]。学校由福建省政府领导和管理,是国家体育总局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台联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研习交流基地、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妈祖文化研究基地,是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会长单位,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8年创办的兴化圣教医院附设护士训练班。2002年3月,学校由原莆田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