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出名历史?
临沂,山东省地级市,辖三区九县,位于山东省南部,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100万,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境内有沂河、沭河、河等多条河流,临沂因临近沂河得名。临沂市是东夷部落的发祥地,历史悠久。临沂旧称琅琊,古时名人荟萃,王羲之、颜真卿、诸葛亮都是临沂人。解放战争时期的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就是以临沂为核心地区。临沂市区的景点有羲之故居、临沂银雀山竹简博物馆,县区的景区有蒙山(5a)、萤火虫水洞-山东大峡谷(5a)、竹泉村(4a)等。临沂是国内著名的物流商贸城,市内的物流运输和商品批发比比皆是,物流费号称国内最低,通达全国各地。
临沂历史名称?
叫琅琊
临沂古称琅琊郡,秦朝统一全国后,地方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临沂地域属琅琊郡和郯郡。
西汉时,郡国并行。临沂地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城阳国和兖州之泰山郡。
东汉承西汉制度,分属徐州之利城郡、东海郡、琅琊郡、琅琊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莞郡、东安郡和城阳国。
三国时期,属魏国。至魏末,分属东海国、琅琊国、东莞郡、泰山郡。
西晋时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兰陵郡、东莞郡、兖州之泰山郡。晋室南渡后,地域先后属于后赵、东晋、前燕、后燕、南燕、前秦和北魏。
隋朝分属沂州(琅琊郡)泗州(下邳郡)、密州(高州郡)、海州(东州郡)、徐州(彭城郡)。
唐朝分属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徐州(彭城郡)。宋朝分属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淮郡军等。
宋室南渡后,分属于金朝山东东路的沂州、莒州、邳州、泰安州。元朝分属兖州府和青州府。
清初因之,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府,置附郭兰山县,降莒州为散州。属沂州府。有兰山、郯城、费县、沂水、蒙阴、日照、莒州6县1州。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撤州,实行省、道、县三级制。1913年撤销沂州府,改莒州为莒县。
1914年分山东省为4道,改兰山县为临沂县,临沂地域分属济宁道和胶东道。1918年撤销。1936年划为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至1949年10月1日,临沂地域分属沂蒙、尼山、台枣、滨海4个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1950年5月,鲁中南行政区撤销。以沂蒙专区为基础,成立沂水专区,辖9县。以滨海专区为基础,成立临沂专区,辖9县。
临沂名人历史?
临沂有许多历史名人。因为临沂是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有许多杰出人才涌现,如南唐开国皇帝李后主、清朝名将李鸿章、近代知名教育家孙连仲等。此外,临沂还有许多文学艺术家、科学家、体育家等。例如著名作家鲁迅曾在临沂短暂停留并写过《野草》中的《自嘲》一文,曹禺则曾在临沂工作,其经典剧作《雷雨》中的造型就是基于当地的历史建筑;著名科学家王选也是临沂籍贯,其在计算机领域多项技术成果堪称业界领先;临沂市原篮球协会主席孙凤桐则曾任职中国男篮主教练。可以说,临沂的历史名人涵盖了不同领域,呈现出多彩的文化底蕴和励志故事。
临沂历史英雄?
1、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沂南县)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以“隆中对”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出任丞相。六出祁山攻魏未果,病逝于军中。被后代推为智慧化身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典型。传曾革新连弩,制造木牛流马。著有《诸葛亮集》。
2、王羲之(303年-361年),书圣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习称王右军。精通书法,备精诸体,尤善楷行,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书风劲健遒美,为历代所崇尚,世称“书圣”。所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书。
3、颜真卿(708年-784年),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费县)人。唐代大臣,书法家。为官耿正,不畏权势。安史之乱中,起兵抗敌,被推为盟主。后为叛军李希烈所害。楷书端庄雄浑,世称“颜体”;行草书纵横跌宕中具凝炼厚之势。《祭侄季明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
4、王祥(185年269年),孝圣王祥,字休征,西晋琅琊(今临沂)人,历汉、魏、西晋三代。东汉末年隐居20年,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书圣”王羲之五世祖王览的同父异母兄。事后母孝,民间流传“二十四孝”有王祥卧冰求鲤故事。今故里孝友村有“王祥卧冰处”。
临沂历史天气?
临沂的天气一直都挺好的,就是有一年下大雨,那雨太大了,三路都快腌到大腿了最近几年没多大的变化,没什么其他太温暖坏的天气
送花历史百科?
送花是起源于汉族的生养仪俗,用花来表达的语言实在太丰富了,收花人的您可曾领会其中的深意?要送花的你,又是否有点困扰?知道红、白玫瑰组成的花束的意义吗?知道探病时送百合要先作些处理吗?等等,要很好的表达和领悟送花的意义,才能更好的表达这种艺术。
临沂历史名人?
临猗的历史名人
1、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shēn),字子舆,他是孔子的学生,鲁国南武城人。曾子是我国春秋末年的思想家和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曾子推崇儒家“孝恕忠信”思想和“修齐治平”的观念,提倡“以孝为本”的孝道观。曾子也参与和编制的作品有:《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
2、匡衡
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我国西汉经学家,做过丞相。匡衡出身农家,年青时靠替人帮工来勤奋学习,“凿壁借光”的故事就是他留给后人努力学习的榜样。
3、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我国三国时蜀国的丞相,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他的传奇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
4、王祥
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西孝友村)人。我国三国时曹魏及西晋朝的著名大臣。
5、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我国东晋时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为“书圣”。琅琊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历任秘书、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临沂的历史故事?
临沂有许多历史故事。原因是临沂作为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不少的历史事件和传说。比如,临沂是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的故乡,还有明朝时期岳飞在临沂镇守山东的一段历史。此外,临沂市内还有不少历史古迹,例如,“芝罘之战”中战胜日本侵略军的“颜家将军府”,还有著名文化人陆游曾经过的“憩园”等等。此外,临沂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很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如宋代“临沂书院”、“临沂布政使衙署”,明代“定陶铜山王氏庄园”,清代“郑氏庄园”等,都是临沂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综上所述,临沂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资源。
临沂罗庄历史?
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年)。灭商的周王,实行封邦建国的分封制。罗庄区境分属鲁国和郯国卿大夫的"采邑"。启阳邑、祝丘邑、中丘邑都是分封"采邑"的地名。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沿袭西周分封制,这一区域仍为鲁国(郯国已成为鲁国的附庸国)卿大夫的"采邑"。中叶以后,鲁国被"三桓"专权,公室的土地和人民被瓜分,这一区域被鲁国季孙氏割据。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时期。推行以郡县为基础的君主集权制和分封食邑制。初期,鲁国推行哀公季康子"用田赋"政策,秦商鞅变法后,效仿秦国的君主集权制,在这一地区设置开阳县。罗庄区境属鲁国开阳县。楚灭越灭鲁后,江北广大地区成为楚国的领地,并在长城(今苍山县长城镇)置襄贲县。罗庄区境分属楚国开阳县和襄贲县。
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时期。秦统一中国后,全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在这一地区置郯郡及属下启阳县。罗庄区境属郯郡启阳县。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时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其下设县。汉高帝改郯郡为东海郡,辖郯、兰陵、襄贲、启阳等38个县。罗庄区境分属东海郡襄贲县和启阳县。汉景帝时,为避景帝刘启讳,改复开阳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徐州刺史部(此时的州刺史部属于监察区,不是行政区划),并在开阳县城北诸葛城析置临沂县,罗庄区境分属徐州刺史部东海郡襄贲县和开阳县。
东汉(公元25-220年)时期。初沿袭西汉郡县制。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改琅琊郡为琅琊国(建都于莒)。建初五年(公元80年)迁都于开阳城。区境分属徐州刺史部琅琊国开阳县和东海郡郯县。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改徐州刺史部为徐州(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形成州、郡(国)、县三级制。区境分属徐州琅琊国开阳县和东海郡襄贲县。
三国(公元220-265年)时期。区境属曹魏政权辖地,区划基本沿袭汉制,只是将郡改为国,实行国、县两级制。魏黄初年间(公元220-226年)改东海郡为东海国。区境分属琅琊国开阳县和东海国襄贲县。
西晋(公元265-316年)时期。短暂的统一中国,又恢复分封制。晋初复改东海国为东海郡,晋惠帝时又改东海郡为东海国,但区划从属似沿用三国旧制。区境分属琅琊国开阳县和东海国郯县。
东晋、十六国(公元317-420年)时期。东晋初期沿用西晋旧制,但"五胡十六国"分裂割据后,罗庄区境曾先后属东晋、后燕、南燕和北魏辖地
临沂猪蹄历史典故?
从唐朝始,殿试及第的进士们相约,如果他们中有人将来做了将相,就要请同科的书法家用朱书(红笔)题名。以后,每逢有人赶考,亲友就赠送猪蹄给他“猪”和朱同音,“蹄”和题同音,送猪蹄的用意是希望考生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