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公园的历史贡献?
赵佗,他的根在河北真定。他是最早开发和建设岭南的秦军将帅,是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是南越国的创始人。赵佗为南越国的开国君王,在位六十七年。西汉初年吕后临朝,采取"别异蛮夷"政策,严禁铁器、母牛、母马等输入南越。赵佗再三遣使请求撤令均遭拒绝。吕后派人掘赵氏祖坟,诛赵氏宗族,并派兵伐赵,因此赵佗宣布脱离汉朝。汉高祖时,赵佗受赐"南越王"归属汉中央政权。吕后当政时期,赵佗自称南武帝,与中央政权关系紧张。汉文帝时,赵佗主动撤帝号,与汉修好,岭南社会得到稳定发展。汉文帝继位后恢复"合辑汉越"政策,为赵佗重修先人冢,每岁奉祀……
先有赵佗先人墓,后有陵铺。赵陵铺是西汉南越王赵佗先人之乡。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修建赵佗先人墓,并派人守卫,以后渐成村落。后因真定通往获鹿、井陉的驿道从此经过,设立驿站,故称赵陵铺。
毛泽东曾经说过,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他是开发岭南的第一人。赵佗在公元前204年创立了“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以后“赵佗归汉”,岭南正式列入中国统一的版图。
赵佗先人墓地原有72座墓冢,蔚为壮观,“获鹿八景”中“烟树苍茫锁赵陵”就形象地反映了昔日赵佗先人墓的景色。
由于年代久远,赵佗先人墓遭到严重毁坏,现仅存主墓一座。墓呈南北走向,长50米,宽7米,墓顶南北隆起,呈马鞍状,有清代墓碑一方,上书“西汉南粤王赵佗先人之墓”。
我们的故乡,我们的祖先,在我们心中是一体的,对故乡的挂念就是对祖辈的挂念,对祖先的祭拜就是对故土的祭拜。因为祭拜这里才有了陵铺,因为来祭拜的人太多,又有了拜陵庄,就是今天的柏林庄。1956年9月赵佗先人墓地被列为石家庄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7月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以赵佗先人墓为基础修建成公园,也是石家庄第一个以名人命名的公园。以名人名字命名的公园本身就是一种传承,一种文化的传承。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怀念先人,不大的公园承载着对传承的信仰与祖先的崇拜。
赵佗公园正门一座仿汉代风格牌楼。
公园就可看到一座仿汉代风格牌楼矗立在赵佗公园正门。这是一座完全采用石质材料制作的仿古工艺牌楼,作为赵佗公园的形象建筑。
赵佗公园里有许多纪念赵佗历史故事的雕像,赵佗的雕像最主要的雕塑。它净高4米,占地60平方米。铜像右手持书,左手扶剑,双目有神,表情威严,尽显儒雅的书生气质和军事家风范。据说目前,我国纪念赵佗的铜像只有两座,另一座是广州象岗南越王纪念馆前的骑马像。两座铜像文武兼备,一骑一站,各具特色。从铜像中可以看出,在军事上赵佗是一位睿智的儒将,在政治上更是一位眼光独具、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他推动多民族融合、经济文化的发展、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治国思想至今仍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
尉佗楼是园内的主要建筑,里面陈列有广东南越王博物馆提供的部分文物,石家庄民间收集到的古代部分文物等,通过大量的展品,使游客对赵佗所生活的秦末汉初时代有更直观的认识,对汉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对赵佗我们这方热土孕育的英雄人物有进一步的了解。
赵佗先人墓建于西汉文帝时期,为文帝刘恒为感化南越王赵佗所建。它位于整个公园的西部。由于年代久远,墓群遭到严重损毁,现仅存封土两座,当地人称之为“马鞍山”。据了解,墓群依傍滹沱河边,原有墓冢72座,一座座封土此起彼伏,首尾相连,蔚为壮观。墓区内植被丰富,翠柏掩影,灌木丛生,每到秋冬季节早晨,墓区上升便会升腾起如烟似缈的云雾。故有“烟树苍茫锁赵陵”之誉。
丰德林景区位于主轴线的北端,体现了公园的主题,是历代文人墨客前来赵陵祭拜,他们被赵佗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留下了许多颂扬赵佗功绩的文章和诗词,这些文章和诗词经过专家选定有代表性的几篇,用不同的字体雕刻在丰德林中,从侧面烘托赵佗的伟大。这里也是赵佗公园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
公园今年重新修建后建设的统一亭。纪念“赵佗归汉”,岭南正式列入中国统一的版图。
每一座石雕,铜雕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记录着当年赵佗在南越国所做的开辟性的历史业绩。
公园东侧就是仿照“朝汉台”修建的越王台。可以看到,越王台是朝向西北方向的。台下那匹仿真铜雕战马,一派平静安闲,它已从出生入死的战场被放置南山,预示着和平已经到来。
赵佗读音?
赵佗的读音是zhàotuó
赵佗,即南越武帝,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人,秦朝南海龙川令,南越国创建者。原为秦朝将领,与任嚣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乱时,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至建元四年(前137年)在位。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前进岭南百越之地
赵佗祖籍?
赵佗的祖上赵夙、赵衰、赵盾、赵朔、赵武、赵简子等世代为晋国重臣。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赵佗的祖上得以与列侯并立。
赵佗(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恒山郡真定县(今中国河北正定县)人,也就是现在的石家庄人。在秦朝灭亡之后,天下大乱,楚汉争霸的中原更是乱得不可收拾,在这段时间有一个小国诞生了,它叫南越。
南越第一个皇帝就是赵佗,一个秦朝人,曾经是秦朝的一员大将,奉命来攻占岭南,并且在岭南当上了县令。
赵佗是最早在岭南地区建立政权的秦朝主将,还是第一个做出将中原文化传播到岭南地区的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赵佗后代分布?
赵佗,南越武帝,恒山郡真定县人。汉高祖三年创建南越国,又称南粤国,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是约公元前203年至前111年存在于岭南地区的一个国家,国都位于番禺(今天的广东省广州市)。全盛时期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福建的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
赵佗的后代也就分布在以上的地区。
送花历史百科?
送花是起源于汉族的生养仪俗,用花来表达的语言实在太丰富了,收花人的您可曾领会其中的深意?要送花的你,又是否有点困扰?知道红、白玫瑰组成的花束的意义吗?知道探病时送百合要先作些处理吗?等等,要很好的表达和领悟送花的意义,才能更好的表达这种艺术。
南越王赵佗之死?
赵佗在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去世,享年一百余岁。葬于番禺(今广州)。
赵佗(约公元前240年一公元前137年),即南赵武王,恒山郡真定县人,秦朝南海龙川令,南越国创建者。原为秦朝将领,与任嚣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乱时,赵佗割剧岭南,建立南越国。
赵佗南下时多大?
23岁
赵佗,少年负勇,精通武功韬略。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年仅18岁的赵佗被封为五十万大军的副帅。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年仅23岁的赵佗被封为首任龙川县令。
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故,赵佗续任南海郡尉,时年29岁。
公元前204年,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广州),时年33岁。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赵佗被汉朝封为南越王,时年41岁。
汉高祖吕雉王(公元前183年),赵佗自称南越武帝,时年54岁。
公元前179年,吕后死后,汉文帝刘恒即位,赵佗去帝号而复汉朝,仍称南越王,时年58岁。共计赵佗称王称帝67年,其后代共26年
这就时说我们常说的赵佗归汉。汉武帝刘彻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南越王赵佗无疾乐终,葬于番禺东北,享年101岁,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王中第一大寿者。
赵佗父亲叫什么?
赵佗父亲叫赵印。
赵佗(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恒山郡真定县(今中国河北省正定县)人,原为秦朝将领,与屠睢、任嚣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乱时,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
赵佗在执政岭南大地期间,由于他一直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汉越民族的融合,并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赵佗和王翦多大?
赵佗和王翦都是百岁老人。
王翦生于秦昭王四年(公元前303年),秦国频阳县人。16岁入军旅为士,公元前283年,晋为偏将军,时年20岁。
王翦是秦国杰出的军事家,也是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材。作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王翦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
赵佗为什么投降?
首先,赵家是外来者,并不是南越国的本土势力。秦朝时赵佗跟着秦军攻打南越,在这里建立了秦朝的郡县,并成为龙川县令。他们奉秦始皇命令,迁移了几十万北方百姓南下,与本土的百越族的头领们共同组成了南越国的小朝廷。在政权结构上,中原人少而百越人多,但中原人权大二百越人权小,所以双方有着各种矛盾。赵佗虽然提倡双方通婚和融合,但短时间内却无法彻底解决内部问题。
第二,南越国的百越族比较落后,还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生产能力非常弱。赵佗是趁着秦末乱世时吸纳了大量躲避战乱的百姓,又在投降刘邦后促成了中原文化的向南传播,才在南越国建立了与汉朝抗衡的根基。当时南越国的建筑、冶铁、农业等各种技术都来自中原南下的百姓,所以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原。在吕雉封锁岭南后,南越国在经济上受到很大打击,所以才迫使赵佗起兵称帝,以打通和中原交往的通路。如果没有中原百姓南迁和带来的各种先进技术资源,南越国发展必然受阻,长期以来便无法与中原对抗。
赵佗想让赵家长期统治南越国,必须要解决这里的民族问题和生产力落后问题。这一方面要让中原百姓和百越族通婚,使得双方高度融合,这才让南越国有稳定的政治根基。
另一方面,也需要让深山部落生存的百越族百姓走出大山,接受中原文化,从渔猎文明发展为农耕文明,从而让南越国的社会得到快速发展。而这些都离不开中原王朝和百姓的支持,所以南越国不能长期和中原出于断绝往来的状态。否则,只要刘恒搞搞经济制裁,不需要出动大军讨伐,就能让赵佗焦头烂额,南越国内矛盾丛生。
因此对南越国来讲,虽然眼前并无汉朝的威胁,但等汉朝国力恢复后,南越国却是无法抵挡的。既然早晚都会与汉朝有个了结,那为什么不早作决断呢?赵佗正是出于这种心理,才接受了陆贾的建议。实际上赵佗的这个选择也是在最正确的时间,做出了最正确的抉择,为南越国争取了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