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百科?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缘的中心城市,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颍河自西至东横贯全境。
禹州市被誉为华夏第一都,以钧瓷文化、大禹文化、中医药文化著称。禹州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位列全国各项综合实力百强。
禹州市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境内各类古建筑群26处,官宦墓葬300余处,帝王陵墓7处,大型寺庙宫观8座,小型古迹景点763处。
禹州市的历史?
禹州市为河南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原始社会末期,它是夏部族活动的中心区域,又是中国从原始社会走向奴隶制社会,形成国家概念的第一座首都。作为夏朝都城和春秋战国时期韩国的都城阳翟,并作为颍川郡治所,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遗存。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
境内各类古建筑群26处,官宦墓葬300余处,帝王陵墓7处,大型寺庙宫观8座,小型古迹景点763处,其中大禹遗迹、夏文化遗址,全国保存最完整的药商会馆--怀帮会馆、秦相吕不韦故里、南北朝时期后晋褚太后故里、画圣吴道子故里、钧台钧官窑遗址、后汉皇帝刘知远墓等在全国均属独一无二。黄帝遗迹、逍遥观、东岭关、周定王陵、妃子墓等也是屈指可数的文化遗迹。同时拥有河南仅有的两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河南省禹州市神镇。
据《史记夏本纪》载:禹在此受封为夏伯,夏者:帝禹封国号也。《郡国志》颍川郡条下载:阳翟禹所都。盖由禹始封于此为夏伯,禹的儿子启又于此创建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并大飨诸侯于钧台,举行开国典礼。帝相失国后,少康中兴,也由夏众灭浞,奉少康归于夏邑,诸侯始闻之,立为天子,而都于此。故在史籍中,早期多称禹州为夏邑。
禹州在春秋时,为郑之别都栎邑。战国初,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虔在禹建都。史籍上自此称禹为阳翟。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灭掉郑,遂迁都新郑。五年之后,在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韩复迁都阳翟。
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使内史腾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颍川郡,郡治首府设在阳翟。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项梁立韩公子成为韩王,仍置都于阳翟。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立故韩王信为韩王,置都阳翟。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徙韩王信于太原,复以韩国之地为颍川郡,郡治首府设在阳翟,领县二十(阳翟、昆阳、颍阳、定陵、长社、新汲、襄城、郾城、郏县、舞阳、颍阳、高、许昌、鄢陵、临颍、父城、成安、周承休、阳城、纶城)。
新莽时期,王莽复古改制,在天凤年间(公元914年),将颍川改为左队郡。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改左队郡为颍川郡,治所仍置阳翟,领县十八。
西晋时罢郡设阳翟县。东晋十六国时,阳翟曾先后属前后赵、前后秦及前后燕。南北朝时期属魏。在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526年),分阳翟、阳城部分地区,在阳翟境内的“少康城”设县,称康城县,该县划归阳城郡领属。在东魏孝静帝兴和元年(539年),又划阳翟东部部分地区,在黄台村设县,并于阳翟,设置阳翟郡,领阳翟、黄台二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撤销阳翟郡治。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黄台县撤销。至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康城县也被废掉,恢复了原阳翟县的辖区。
唐以后地方建制不再设郡,但阳翟县名一直被沿用。在金代伪齐刘豫统治时期,在阳翟县设颍川军。
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改军为州,称颍顺州。阳翟县仍为其附郭。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州有古“钧台”遗迹,改颍顺州为钧州。辖阳翟、新郑二县和一个郭店镇。
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钧州改领阳翟、新郑、密县3县。明洪武初年,撤销阳翟县制并入钧州州治(沿用1700余年的阳翟县名,至此告终),仍辖密县、新郑二县。
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为避神宗朱翊钧名讳,改钧州为禹州。闯王李自成曾一度将禹州改为均平府。
清初沿袭明制,清初仍改为禹州,属开封府,至雍正二年(1724)升禹州为直隶州,十二年降为散州,乾隆六年(1741)复隶属开封府。
民国改为禹县。
1988年,禹县改为禹州市。
禹州市历史名人?
禹州人杰地灵,数千年历史发展中孕育出了杂家吕不韦,先秦法家韩非子,西汉留侯张良,西汉改革家晁错,三国名士徐庶,司马微,谋士郭嘉,唐代画圣吴道子,行书鼻祖刘德升,《笑林》祖师邯郸淳,独步书坛的褚遂良,明代五朝元老马文升,屯田制创始人枣祗等一批仁人志士。
河南禹州的历代历史名人?
吴道子、郭嘉、马文升、晁错、刘德升等。
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汉族,阳翟人,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被后人尊称为“画圣”,人物绘画“冠绝于世”,善于从复杂的物体形态中吸收精髓,把凹凸面,阴阳面,归纳成为不可再减的“线”,构成线条的组织规律。
郭嘉: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人,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马文升:字负图,别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钧州人。是明代重臣、诗人。一生功勋显著,先后辅助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历仕五十六年。
晁错:颍川人,西汉文景时期著名的政论家,对于匈奴的不断侵扰、土地兼并等问题非常关心,几次主张积极备战,迎击匈奴,以及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农业。
刘德升:字君嗣,颍川人,桓、灵世以造行书擅名,风流婉约,独步当时,胡昭、钟繇并师其法。
送花历史百科?
送花是起源于汉族的生养仪俗,用花来表达的语言实在太丰富了,收花人的您可曾领会其中的深意?要送花的你,又是否有点困扰?知道红、白玫瑰组成的花束的意义吗?知道探病时送百合要先作些处理吗?等等,要很好的表达和领悟送花的意义,才能更好的表达这种艺术。
河南省禹州市的历史?
夏商周
禹境称“夏邑”或“夏国”,亦称“虞国”。舜时期,禹在此受封为夏伯。禹的儿子启又于此创建了第一
禹州市人民政府
个奴隶制王朝,并大飨诸侯于钧台。《水经注》载:“河南阳翟县有夏亭城,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竹书纪年》载:“夏禹之子夏启,即位夏邑,大享诸侯于钧台,诸侯从之”。后夏迁都山西安邑。帝相失国后,少康中兴,也由夏众灭浞,奉少康归于夏邑,诸侯始闻之,立为天子,建都于少康城(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故在史籍中,早期多称禹州为夏邑。
商朝置历国仍为夏邑,商汤曾将夏禹的后裔封于此。西周以此地为历邑,周武王时,封武王之弟于康(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禹州在春秋时,为郑国别都栎邑。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北方翟人(亦称狄人)入据栎地,因其地在嵩山之阳,改称阳翟(音狄)。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虔将韩国国都自平阳迁至阳翟。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灭掉郑,遂迁都郑(今新郑市)。五年之后,在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韩懿侯将国都复迁阳翟。
秦两汉
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使内史腾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颍川郡,郡治首府设在阳翟。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项梁立韩公子成为韩王,仍置都于阳翟。秦末,项羽、刘邦先后攻占阳翟,并分别封韩室后裔为王,都于此。
禹州市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立韩王信为韩王,置都阳翟。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徙韩王信于太原,复以韩国之地为颍川郡,郡治首府设在阳翟,领县二十(阳翟、昆阳、颍阳、定陵、长社、新汲、襄城、郾城、郏县、舞阳、颍阳、高、许、鄢陵、临颍、父城、成安、周承休、阳城、纶城)。
汉武帝时,全国分为13个州,阳翟属豫州颍川郡,郡治阳翟,领18县,后宣帝和元帝时,增颍川郡属县分别为19和20个。
新莽时期,王莽复古改制,在天凤元年(公元14年),将颍川改为左队郡,辖区与郡治未变。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改左队郡为颍川郡,归豫州治所仍置阳翟,领县十八。
三国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分治,阳翟属魏。魏黄初元年(220年),阳翟改属豫州部河南郡,
两晋南北朝
西晋时期属司州部河南郡。东晋十六国时,阳翟曾先后属东晋(改阳翟县为阳翟郡)、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等政权。南北朝初,阳翟属南朝宋,归豫州,颍川郡寄治睢阳,领阳翟。北魏孝昌二年(526年),阳翟分为阳翟、阳城两郡。东魏孝静帝兴和元年(539年),原阳翟县划为阳翟、黄台(今郭连镇黄台村)两县,均属阳翟郡。
隋唐五代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阳翟郡,以阳翟属襄城郡,隶汝州。大业元年(605年)黄台县并入阳翟县,隶属豫州部襄城郡管辖。唐武德三年(620年),析阳城、嵩阳、阳翟各一部,置康城县。贞观三年(629年),废康城县,并入阳翟县。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阳翟县又改归河南府洛州管辖。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阳翟复归许州颍川郡管辖。五代时期后梁时期,阳翟县属许州匡国军管辖。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923960年),阳翟县均属西京下属的许州忠武军管辖。
宋金元明清
北宋时阳翟县属京西北路颍昌府。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主中原,宋室南迁。阳翟县归金管辖。其间名称多变,建置归属复杂。
在金代伪齐刘豫统治时期,在阳翟县设颍川郡。
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颍顺军改为颍顺州,隶属南京路管辖(南京即河南省开封市);阳翟县仍为其附郭。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州有古“钧台”遗迹,改颍顺州为钧州,仍属南京路。辖阳翟、新郑二县和一个郭店镇。
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钧州改领阳翟、新郑、密县3县。
明洪武初年,撤销阳翟县制并入钧州州治(沿用1700余年的阳翟县名,至此告终),仍辖密县、新郑二县。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新郑从钧州划出,钧州仅领密县。
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为避神宗朱翊钧名讳,改钧州为禹州。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第二次攻下禹州,遂在禹州设均平府,辖27县,改禹州为均平县。
清初沿袭明制,仍设禹州,归开封府管辖,领密县一县。至雍正二年(1724)升禹州为直隶州,领新郑、密县二县。十二年降为散州,乾隆六年(1741)复隶属开封府。
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元年1913年3月1日,废府存县改禹州为禹县,隶豫东道。1914年6月2日,改隶开封道。1932年9月27日,改属河南第一行政督察区。1946年河南又划成12个区,禹县属第一区。
另,民国十七年(1928年)析登封县(今登封市)、禹县(今河南省禹州市)置民治县,治白沙(今禹州市花石镇白沙)。取资产阶级“民享、民有、民治”的主张中“民治”一词命名。1931年撤销,其地复归登封县、禹县。
1945年以后,共产党曾分别在禹县、郏县交界设禹郏县;在城北扒村一带设禹北县;在禹县、密县和新郑交界设密禹新中心县;1948年在许昌、禹县交界设许西县。存在时间较短,多未形成真正的建置和辖区。
新中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仍设禹县,先后隶属河南省许昌专署和许昌市。
1988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禹县设立禹州市,为省直辖县级市,计划单列。
河南禹州市著名的历史景点?
河南禹州市有著名的神古镇,是生产钧瓷的千年古镇!
印度历史演变百科?
印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文明的发源地。这个条目是关于印度次大陆的历史。古印度文明的疆域曾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斯坦南部部分地区和尼泊尔。1947年后,印度的领土仅包括今印度共和国部分。
美国历史百科?
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英语:UnitedStatesofAmerica),原为英国殖民地,后因种种因素逐渐兴起而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北美洲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16-18世纪,正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西欧各国相继入侵北美洲。到了十八世纪中期,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块殖民地,殖民地的经济,文化,政治相对成熟。但是殖民地与英国之间产生了裂痕,英国继续对北美地区采取高压政策,引起了北美地区居民强烈不满。从1776年到1783年,北美十三州在华盛顿领导下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美国正式诞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的法令。逐步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民族主权国家。
美国独立后积极进行领土扩展,美国领土逐渐由大西洋沿岸扩张到太平洋沿岸。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北部、南部经济沿着不同方向发展。南北矛盾日益加重。1861年4月至1865年4月,美国南方与北方之间进行的战争,又称美国内战。最终是北方领导的资产阶级获胜统一全国。
1865年开始了重建时期,逐步废除奴隶制,1877年,南部进行民主重建,制订了民主的进步法令,标志着民主重建的结束。后来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实力大增,两次世界大战奠定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霸主的地位。冷战开始后和苏联平分天下。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年美国经济情况仍较平稳。
进入90年代,美国计算机产业发展迅速,并带动全球的高科技信息产业,开拓了新一代的产业革命。
中华历史纪年总表百科?
《中华历史纪年总表》是作者于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于宝林。该书原始内容皆据原始资料编就,列出了中华历史上的纪年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