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洛阳百科?
洛阳战役是1948年3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掩护刘邓野战军主力休整和策应西北野战军作战发起的作战。遵照中央军委指示,陈毅、粟裕野战军和陈赓集团军各派两个纵队,乘国民党军裴昌会团从豫西西调,兵力空虚之机,发起洛阳战役。
1948年3月9日夜,解放军攻城部队攻占了洛阳四关,基本上肃清了外围国民党军。11日晚,总攻城垣的战斗打响。攻东门的部队首先攻入城内,接着大队步兵迅速向城内纵深发展。随后,南门和西门的攻城部队也相继攻入,从东南西三面往西北会集。残敌龟缩在城西北角易守难攻的核心阵地上死守待援。14日晚,攻城部队发起最后攻击,用爆破开道,摧毁敌军核心工事,全歼守敌,解放洛阳。
洛阳牡丹百科?
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
洛阳地铁百科?
洛阳轨道交通(LuoyangSubway),是服务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首条线路(洛阳轨道交通1号线)于2020年12月1日开始试运行,于2021年3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使洛阳成为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中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
截至2021年12月,洛阳轨道交通已开通运营线路2条,为洛阳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洛阳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规划线路2条,为洛阳轨道交通3号线、洛阳轨道交通4号线;线网共设车站34座。
洛阳河历史?
洛阳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洛阳市有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
洛阳人文历史?
洛阳是中国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理由:洛阳是中国古代七大古都之一,先后成为13个朝代的首都或临时政治中心,如东汉、魏晋、北齐、唐等。洛阳还是众多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如王莽篡位、八王之乱、唐朝大航海等。因此,洛阳具有非常丰富的人文历史。延伸内容:同时,洛阳也是中国的文化名城,其中最知名的是洛阳牡丹。洛阳的绿博园、龙门石窟、白马寺、嵩阳书院等也是著名的人文景点。此外,洛阳还是中国古代制造业中心之一,如铁器、瓷器等闻名于世。因此,洛阳不仅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还具有多样的文化遗产。
洛阳的历史?
1、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
2、夏太康迁都斟,商汤定都西毫;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共十三个王朝。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
3、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唐大运河上,舳舻相接,帆影联翩,从洛阳东达于海,西至关陇,南下苏杭,北朔幽燕。
4、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洛阳是文化的读本。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聃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
5、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送花历史百科?
送花是起源于汉族的生养仪俗,用花来表达的语言实在太丰富了,收花人的您可曾领会其中的深意?要送花的你,又是否有点困扰?知道红、白玫瑰组成的花束的意义吗?知道探病时送百合要先作些处理吗?等等,要很好的表达和领悟送花的意义,才能更好的表达这种艺术。
洛阳的历史故事?
、董卓之乱
东汉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次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董卓失败后,挟献帝西走长安,并驱使洛阳数百万人随之西迁,沿途死亡无数。行前,董卓的士卒大肆烧掠,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室屋荡尽,无复鸡犬。
洛阳的历史简介?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
夏太康迁都斟,商汤定都西毫;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共十三个王朝。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
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唐大运河上,舳舻相接,帆影联翩,从洛阳东达于海,西至关陇,南下苏杭,北朔幽燕。
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洛阳是文化的读本。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聃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
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洛阳的历史时间?
洛阳的历史悠久因为洛阳是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古都之一,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早在商代时期,就有人类在洛阳地区生息繁衍。周、秦、汉、魏、晋、唐等多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或设立过都城,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此外,洛阳还是中国的“陶都”,自汉代开始就有了充分的土用和天然矿产优势,历经多个朝代的发展,成为全国最重要的传统陶瓷生产基地之一。因此,洛阳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总之,相当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