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人用什么刷牙怎么刷牙(古代刷牙的工具和方法)

古代人用什么刷牙怎么刷牙(古代刷牙的工具和方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995 更新时间:2023/12/12 10:15:33

无论一个人的相貌如,一口洁白的牙齿,总会让人印象良好。现代社会对牙齿的看重程度非常高,走进超市,随处可见牙膏、牙刷等清洁用品。电动牙刷、漱口水的出现,让人们的牙齿清洁变得更加便利。

那么,在中国古代,没有像今天一样的牙膏、牙刷等清洁用品,古代人是否清洁牙齿?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毕竟无论古今,口臭总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尽管在中国古代,牙膏、牙刷并未发明,但聪明勤劳的古代人,仍旧通过许多种方法来清洁口腔牙齿,他们是如何做的呢?一更查了下资料,大概有五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含漱法

《礼记》曾经有对古人漱口的相关记载:“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代人在起床后,便会通过漱口来清洁口腔。那么古代人用什么来漱口呢?

首先是盐水,这在现代日常生活中也常见。盐水能够消灭口腔中的细菌,让口腔保持清洁。唐朝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曾经有过盐水漱口的具体描述:“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

其次,酒也可用于漱口。药酒在中国古代十分普及,这证实了酒的药理作用。而通过酒来漱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蛀牙、虫牙等。

在唐代医药学家焘的《外台秘要》中有通过酒来漱口治疗牙痛的方法:“上四味切,以苦酒五合浸,以铜器中温之稍热,含良久,吐却汁,未差更含之。勿咽汁,欲食以暖水漱口甚良”。

最后便是以茶漱口。这在中国古代也是非常常见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描述过贾府人在吃完饭后,用茶漱口的场景。

而这一方法是朝著名的学家苏轼提出的,它的作用是为了防治龋齿:“吾有一法常自珍之,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不知;凡肉之在齿间者,得茶浸漱之,乃消缩不觉脱去,不烦挑刺也,而齿便漱濯”。

第二种方法:揩齿法

揩,有擦抹的含义。古代人在没有专门的刷牙工具的时候,会通过一些其他的手段来清洁牙齿。最主要的方式,便是用手擦拭牙齿,通过左手拿着漱口杯,右手的食指则用来擦拭牙齿。

其次,人们也会用布料来擦拭牙齿。曾经在唐朝出土的墓穴中,明确记载着有皇室进献的“揩齿布一百枚”。这意味着,布料也被古代人用以清洁牙齿。

再者,根据考古学家推断,其实早在唐朝,便有了牙刷的发明。但那时候的牙刷被称为“刷牙”或“刷牙子”。

南宋时期的吴自牧《梦粱录》中“诸色杂货”有相关记载:“镜子、木梳、篦子、刷子、刷牙子”。其中的“刷牙子”,便指的是宋朝时期百姓使用的牙刷。

第三种方法:药膏药齿法

在现代社会,清洁牙齿,最重要的物品便是牙膏。那么古代也有类似牙膏的物品吗?答案是有的。

南梁的刘峻曾在《西岳华山峰碑载口齿乌髭歌》中写道:“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开麻蜀地黄。木律早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青盐等分同烧煅,研熬将来使更良。揩齿牢牙鬓发黑,谁知世上有仙方。”

通俗来讲,人们通过猪牙、皂角、生姜,开麻、熟地黄、木律、早莲、槐角子,再取同样数量的细辛以及荷叶、青盐一同来烧。之后再研磨煎煮,抹在牙齿上,能够让牙齿变得牢固。

实际上古代的“牙膏”有许多,唐代医学家王焘在《外台秘要》中就记载了升麻揩齿方:“升麻半两,白芷、蒿本、细辛、沉香各三分,寒水石六分,研,右六味捣筛为散,每朝杨柳枝咬头软,沾取药揩齿,香而光洁

由此可见,古代人对牙齿的保养意识其实并不比现代人差。

第四种方法:咀嚼法

当然,以上三种方法大多是贵族上层社会人士清洁牙齿的办法,那么穷苦人家是怎样利用身边物品来进行清洁口腔的呢?除了用手指拭牙,他们还有什么办法呢?

印度人曾经用杨树的树枝来刷牙,这种方法后来也传入到了中国。古代的医书《外台秘要》中记载:“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

也就是说,人们将杨柳树枝的一端揉软,然后蘸上药物来擦牙,可以让牙齿变得光洁。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环境不太好的百姓,一般会因地制宜,从自己身边寻找合适的清洁牙齿的树枝。比方说槐树枝,桃树枝等等,咀嚼天然树脂,用树脂清理牙齿、确保口腔清洁。

这个就有点像现代的口香糖,口香糖是以天然树胶或甘油树脂为胶体的基础,再加上糖浆、薄荷、甜味剂等调和压制而成的,除了祛味,还可以提升口腔健康,在当今社会比较流行,很多人都喜欢用,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

所以说早在古代,人们便对口腔的清洁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古代没有牙刷牙膏等工具,古代人便不刷牙,毕竟口臭的味道可不好闻。

总而言之,牙齿白净的人在古代更会受人称赞。而牙齿参差不齐,有蛀牙的人相对来说,则会受到轻视。

因此要好好保护我们的牙齿,毕竟现在的条件这么好,我们也不用嚼树枝,只需要早晚勤劳的刷牙,便可以保持牙齿的亮白,所以现在好好保护我们的牙齿吧!

标签: 刷牙古代人工具方法什么怎么

更多文章

  • 中国汉朝怎么灭亡的(简单介绍汉代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灭亡,介绍,走向,中国,汉朝,汉代,简单,如何,怎么

    东汉晚期,朝廷先后出了桓、灵两位荒唐皇帝,以至于宦官、外戚的势力高于皇权,各大政治势力在内斗中虚耗国力。高层斗得乌烟瘴气,却没人关注被踩在脚下的黎民苍生。赋税一年比一年高,灾荒一年比一年严重,老百姓连一口饱饭都成奢望,岂有不反之道理?吃不饱穿不暖,与其等死,不如舍命一搏,此时,老百姓发泄的对象,自然

  •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历史故事(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来龙去脉)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玄策,历史,来龙去脉,故事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先后有数十个王朝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大体上都无法摆脱两种结局:要么亡于内乱,要么毁于外患。而所谓的外患,就是那些如同割不完的韭菜一样层出不穷的扑向中原王朝的游牧民族——从夏商时的荤粥(音同“熏御”)到明末的建州女真,这些马上民族跟中原王朝相爱相杀,始终像一片乌云般笼罩在后者的头顶

  • 杨公忌日是哪几天什么意思(杨公忌日有什么禁忌和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杨公忌日,禁忌,意思,讲究,什么

    正月十三,是“杨公忌”,百事禁忌吗?看看这天有啥讲究?可怕吗?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春节期间禁忌多。而到了正月十三,是民间的最大忌日:杨公忌。据说,百事禁忌,是这样吗?有没有这么可怕?我是畅谈民俗点滴,一起看看杨公忌!1、什么是杨公忌?在民间,常常听到老人说,正月十三是“杨公忌”,是什么事都

  • 辛丑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内容有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条约,内容,签订,影响,辛丑,什么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外交代表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七月二十五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辛丑条约》的

  • 德国为什么要灭绝犹太人(二战时期德国杀死犹太人的真相)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犹太人,德国,灭绝,二战,真相,时期,杀死,为什么

    犹太人,一直以超高的智商和经营能力闻名于世。我们很多如雷贯耳的科学家都是犹太人,比如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股神巴菲特、卡耐基、卓别林,以及世界超级财团罗斯柴尔德家族等等不论是学术界还是政界还是金融界响当当的人物。聪明的犹太人在别人眼里,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仿佛都有如神助一般一往无

  • 晏殊和晏几道两人是什么关系(北宋晏几道的生平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生平,晏殊,简介,关系,北宋,什么

    引言:关于晏幾道名字中的“幾”先说一下晏幾道的名字中的“幾”,现代人多写成“几”,因为省事,好写,但我们建议,最好还用“幾”,因为“几”与“幾”在古代汉语中,意义并不相同:几,《说文解字》称:“踞几也,象形。”简单说,它是个象形字,就是古人席地而坐时供倚靠的器具,也指搁置物件的小桌子。比如茶几,窗明

  • 为什么国际不承认夏朝(夏朝的存在被西方质疑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质疑,原因,夏朝,国际,承认,存在,西方,为什么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注重记载历史的国度,有着系统而丰富的史料,相传黄帝时代就有史官,在世界各个文明中,唯有中国基本记录了5000年来的历史,其中就包括夏朝。历史记载虽然不能全信,但也不能全然否定,尤其对中国这样有记载历史传统的国度,史书一定程度上就是事实。基于此,中国人眼里夏朝的存在无可置疑,只是存

  • 俄罗斯赤塔僵尸的事件真相(赤塔僵尸传说是真是假)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赤塔,僵尸,真相,事件,传说,俄罗斯,真是

    俄罗斯赤塔事件是网上盛传了一段俄罗斯赤塔直升机拍摄僵尸袭击人的视频,视频中一名身穿披风的俄罗斯士兵边撤退边向身后还击。之后士兵的身后跑出了几名行动敏捷的人类,士兵在开了几枪之后,几名人类似乎中弹,但是丝毫不受影响。之后这名士兵被几名人类一样的生物控制,之后分尸。事后俄罗斯赤塔官方称因抢劫案封锁该地,

  • 清明节为什么是阳历的日期(清明节的必吃食物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阳历,日期,食物,清明节,为什么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传统的食物,那清明节必吃的食物是什么呢?很多节日都是按阴历算,为什么清明节是按阳历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青团青团又称为艾叶粑粑、清明果、艾糍、清明团子,是我国部分南方地区清明节的一种传统美食,青团是由新鲜艾草和糯米粉制作而成的,吃起来口感软糯清香,并且青团还是江南地区一带人清明节

  • 莫言的作品有什么(莫言代表作按时间先后顺序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莫言,顺序,代表作,介绍,作品,时间,先后,什么

    2012年10月11日丨中国作家莫言成为中国首位以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当时的中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一时间莫言的书在网络上大卖。莫言出生的老家房子也在当时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2012年,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有很多人对莫言冷嘲热讽的声音不绝于耳,更有甚者在他们看来莫言的书是对国人的一